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看似是個大題目,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其實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衡量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大家天天都在 execute緊。中國人生于憂患,個個中國人的去氧核糖核酸,都深深地刻劃了,具備對風險管理的DNA,取捨機會成本的基因。


『走難』~近世的香港人,我們這一輩,生于香港,幸運地暫時還可以安居,至于樂業呢?見仁見智罷。曾幾何時,八十年代中葉,中英談判,香港回歸祖國,香港人就做出風險管理,由最初的居英權,到有人預先申請移民外國,加拿大,澳紐,甚至星加坡,太平洋上的不知名島國百硫,斐濟,都向香港人招手。


很多人在評估風險後,把香港的根,連根拔起,變賣物業,把老婆仔女送出去,這不是走難是甚麼,不過美其名叫移民,但家主人自己卻回流香港,繼續在香港打工賺錢,『太空人』到處都是,這是甚麼?風險管理也!把風險分開分散,當然亦付出了代價,不少的家庭破碎,可能這方面的風險,他們沒有預計到了。


上一二代的香港人,很多是在中國民革年代,從中國沿海偷道到香港的,這也是走難的一種,與其在國內被闘死,餓死,不如計算一下 opportunity cost,evaluate 過啲 risks,如果不是死在怒海中,抵達香港就如獲新生。


再早幾個年代,中國共產黨席捲神州大地,富有的上海幫帶埋機器資金南來香港,是為甚麼呢?風險管理也!窮的一班呢,一群群步過羅湖橋,看香港掌故的 documentary,啲婦女擔著兩個竹蘿,一邊一個,身上既無財物,所謂 nothing to lose,except 兩個竹蘿裡面各有一個小孩子,徒步來到香港,希望抵達天堂。


中國人是生于憂患的民族,歷代都是走難逃難,逃避兵災人禍,由中原不斷南遷往外跑,中國人是儲蓄比例最多的民族,為了又是甚麼呢,風險管理也,積穀可防饑,但近年國人生活安定了,人身安全穩定了,不用走難了,開始續漸積聚了money 錢、wealth 財富,assets 資產,為了保本增值,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與 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由走難逃難變成金錢財富資產投資,怎樣去保本增值成了熱課題。


定期存款,掉期存款,絕對不能滿足他們對風險管理和機會成本的要求,漸漸轉移向股市投資,長線投資增值太慢,變成了孖展炒上炒落,進而投資衍生工具,坊間銀行派出一班班的 sales,美其名曰:『投資顧問』,一般都是初初由大學出來的莘莘學子,跟著一位較有經驗的,有專業資格的,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領導,向銀行存戶推銷財務產品。


好嘞!各位咁有心機睇到呢度,怕有啲已經悶到走人,由某政黨煽動出來上街的市民,淪為政黨手上籌碼的苦主,煩著金管局諸位阿哥嘅刁民,購買了『雷曼~迷你債劵』但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有誤嘅投資者,就好簡單咁就畀班阿哥用,opportunity cost 來打發掉他們,邊有咁大蛤乸隨街跳,有咁好嘅回報率,就要承受咁大嘅風險喇。佢地用扮無知,用受騙做借口,罵金管局、怨證監會、鬧政府管理不力,換來的是鬍鬚曾回敬的一句:「很明白因為雷曼兄弟破產而蒙受損失的小投資者的感受。」


明報專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很明白因為雷曼兄弟破產而蒙受損失的小投資者的感受。曾俊華出席午餐會上致辭時說,金融管理局及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與這些投資者會面,並提供協助。兩個機構亦正與有關的信託人及有關銀行保持緊密接觸。

他說:「金管局及證監會已向我保證,會迅速處理投資者的查詢及投訴。他們會在約三個月內,就調查投訴期間的觀察、所汲取的教訓及發現的問題向我提交報告。收到報告後,我會要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進行有關系統的檢討,並在政策層面考慮如何進一步改善我們的規管架構,並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和教育。」


三個月後,有調查報告,會在政策層面考慮如何進一步改善現時的規管架構,並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和教育。想鬍鬚曾學布殊仔用公帑,bailout 啲迷你債劵,想創個心囉!


後記:
星島日報證監會公布,對於有投訴指若干持牌中介人可能曾在與雷曼兄弟相關的零售結構性票據的銷售過程中向香港投資者作出失實陳述,證監會決定就事件展開正式調查。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表示,在過去數日與迷你債券投資者多次開會及聆聽他們的不滿後,該會決定針對若干持牌中介人曾涉及不當銷售手法的投訴,展開正式調查。

證監會將會在調查中,審查三名證監會持牌分銷商在發售與雷曼兄弟相關的零售結構性票據時的操守。此外,證監會將會查證,每個迷你債券系列的發行商及其顧問在提交銷售章程和推廣材料供證監會審閱時,是否未有披露任何理應披露的事實、事項或情況。

證監會不會對參與銷售與雷曼兄弟相關的零售結構性產品的 21家銀行的操守作出調查,因為有關銀行受金管局監管。然而,證監會將會繼續提供協助,並與金管局緊密合作。



明報社評須對症下藥強化金融中心地位
東亞銀行擠提風波漸平息,由於懷疑涉及刑事違法行為,警方正在調查,但是全球金融海嘯波及本港所營造的社會、金融氛圍,特別是雷曼兄弟所發行「迷你債券」,可能使本港多達4萬名投資者血本無歸,導致人心虛怯,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在普羅大眾之間釀成恐慌。問題的根源,與本港投資者教育不足和當局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不足有關。當局應該循這兩方面檢討並加強,以進一步確立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雷曼「毒債」 Accumulator 投資者不知就裏紛紛中招
可能使4萬名投資者損失慘重的迷你債券,其背後查實是美國一些學者視為「毒債」的CDO(抵押債務證券),和金融界人士也不一定能準確掌握其價值的CDS(信貸違約掉期合約)。這些CDO和CDS已經導致雷曼申請破產、貝爾斯登和美林相繼賣盤、美國國際集團(AIG)變相「國有化」,以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美國金融機構,也遭其拖垮。但是本港投資者對這些「毒債」卻不知就裏,不少人以畢生積蓄購入來「投資」,現在面臨血本無歸,卻還是弄不清楚究竟買了一些什麼,使人同情又無奈。

小投資者購買衍生工具宛如盲頭烏蠅,與他們缺乏投資知識有關,而投資者教育做得不夠,導致風險意識不足,投資者身陷五花八門、千變萬化的金融衍生工具,自然容易中招。另外,推銷這些問題衍生工具的中介人,其中多少真正了解箇中實質,也大有疑問。我們設想大多數中介人並非存心欺騙,把「毒債」賣給投資者,只是他們也不知道其中要害,使大量無知投資者成為大鱷的點心,而中介人無論本質多善良,卻也成為幫兇。

除了這次雷曼迷你債券,今年4月間,累計股票認購期權(Accumulator)爆煲,城中不少富豪損手。Accumulator是擁有800萬元以上的「專業投資者」才可以參與的投資,利潤可能很高,但是風險肯定也很高,就常理而言,既然是「專業投資者」,輸了就是輸了,與人無尤,但是爆煲之後,他們不少都指摘向他們兜售Accumulator 的金融機構職員,誤導他們,部分甚至訴諸法院。

這類拗數紛爭,雖然不能排除輸打贏要成分,但如果「專業投資者」也遭誤導欺騙,則顯示本港無論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普羅投資者,對其所投資金融產品,都存在無知或一知半解情況。因此本港投資者缺乏足夠知識,對於所承受風險無從作正確評估的情況,是普遍現象。這樣的投資者水平,在爾虞我詐的金錢遊戲中,很難不吃大虧。本港號稱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有人更把本港與紐約和倫敦相提並論,創出「紐倫港」新詞,但是本港投資者做了「羊牯」,仍然不知道因由,如此素質,與「紐倫港」並不匹配。因此加強投資者教育,實在刻不容緩。

銀行售問題衍生工具 市民戒心低易中招
雷曼迷你債券另一值得討論之處,是銀行擔任了什麼角色。在銀行業解除利率協議之後,銀行紛紛開拓存款、貸款以外服務,近年推動理財、出售金融產品,成為本港銀行業務拓展的主流。銀行予人穩陣、安全、信心的形象,透過其出售金融產品,效果肯定較其他金融機構好。以雷曼迷你債券為例,投資者現在投訴「被騙」,許多人原本在銀行做定期存款,經不起銀行職員游說而買入「毒債」,惹禍上身。

不過,CDO和CDS其實都是金融機構之間的分散風險工具。以AIG為例,它是CDS最大承保商之一。CDS 是一種衍生工具,反映了一間公司無力還款的風險,買家會用它來對沖一旦交易對手真的無法如期付款的風險損失。自次按危機爆發以來,AIG 在CDS 業務損失慘重,累計虧損達250 億美元(接近2000 億港元)。因此,CDS原本應該是存在於金融機構之間,現在卻落在散戶手裏。

具體說來,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一名客戶在保險公司投保,本來是要保險公司承擔風險,但是這名客戶換了另一個身分──投資者之後,原來客戶的風險卻由自己「變身」的投資者承接過來。情況可以說很荒謬,卻是活生生的現實。本港現行規管措施,是鑑於對沖基金本質複雜,禁止其零售化,藉此保障小投資者;但是對沖基金的「毒債」,卻以證券化包裝,透過予人信任的商業銀行賣給普羅大眾的投資者。因此,這個流程,對一些金融產品的監管存在漏洞,當局必須檢討和補救。

日前本報在「社評」已指出,投資世界日新月異,金融產品愈見複雜,不可能期待市民有充分的時間與知識去掌握,中介人又良莠不齊,所以現行香港監管機構所倚仗「只管中介人、不管產品」的大方向,明顯有著很多不完備之處,所以政府應盡快檢討現行的監管安排,以免類似雷曼迷你債券事件再發生,並強化投資者的風險評估和監管、管理,朝著名實相符的「紐倫港」前進,進一步確立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伸延閱覽:
財爺明白雷曼小投資者感受(明報)
證監調查雷曼迷你債券不當銷售手法 (星島日報)
金融花招太多 政府監管太寬(明報26-09-08社評)


我的舊文:
11-05-07 美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
18-08-07 次按 Secondary Mortgage
11-12-07 再談美國次按風暴
21-01-08 布殊再出招救市
08-02-08 鼠年『兇險』的一年
10-02-08 Day after Tomorrow 明日之後
15-07-08 阿斗 and 次按
08-09-08 全球經濟進入嚴冬期
16-09-08 中秋節後休假休市後




部份資料來源:
風險管理 (中文維基百科)
機會成本(中文維基百科)
Risk Management (英文維基百科)
Opportunity cost(英文維基百科)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英文維基百科)






6 comments:

imak said...

哈哈哈哈..... 本來今日都想寫這題! 開完個會出黎就俾捷足先登!!! 不過 we have the same opinion, 博友可有福, 因為你寫得一定比我寫好!

新鮮人 said...

明報寫:
"投資世界日新月異,金融產品愈見複雜,不可能期待市民有充分的時間與知識去掌握,中介人又良莠不齊",
因為這樣,
我就會寫:
"啲衍生工具咁鬼複雜,
一般市民又好難完全明白,
為免遭人誤導,
都唔唔好沾手,
除非自己熟識如何運作,
否則死咗都無人可憐!"

ps:
不過政府又真係要睇吓有無sales克意誤導他人,
如果有嘅就一定要處理和嚴懲!

The Inner Space said...

Imak姐,
我都是喺度呻吓咁話啫,
唔可以一定話捷足先登,
你發文可以喺後發先至,
快快快寫出你的好文章。
祈望著盼望著的Space!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
只要唔貪心好多時都可以避過損失!
看不過眼的是個班人賺咗錢,
又有冇出嚟稱吓啲監管機構,
本港暫時沒有抽資本增值稅。
呢種輸打贏要乜都是佢地著,
乜都喺佢地最有道理佢最啱。
還有不恥某黨攞啲嘢做籌碼,
尋求政治利益顛倒事實黑白!


查考:香港是沒有抽資本增值稅

新鮮人 said...

輸打贏要嘅人梗係有,
亦有些只是退休後想把積蓄收高一點息的人,
他們從前無炒過股票等等,
但又無知地被人錯誤引導,
以為好似一般儲蓄而已,
無知使佢哋受騙,
政府又好難話要賠錢畀佢哋,
不過都唔好話佢哋抵死,
不是個個都是那種投機者.

政府應該做嘅係查吓有無人從中誤導,
有嘅就要嚴懲和立例禁止!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
至于
點去證實『他們從前無炒過股票』?
點去證明佢地『真無知假無知』?
點去調查是否『真喺一鋪過』?
這個可值得商榷一吓,
邊處有人會盡地一鋪,
不去作分散投資,
一想到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