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約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宋後改名潛。唐人避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傳》),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

歸田園居詩五首(之一)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歸田園居詩五首(之二)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裡人,披草共來往。
想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但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田園居詩五首(之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侵晨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田園居詩五首(之四)陶淵明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歸田園居詩五首(之五)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閽,荊薪帶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
前天在 Cbox 答一位網友的留言時說:
“打工搵食為兩餐遮!”
昨天 post 了一篇有關“美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
發的UP瘋~~~
打工仔受人二分四﹐哈哈哈! 呢個二分四個來源不知﹐但相信意思是指微薄的薪酬罷!
辛苦努力工作換來微薄的收入﹐又要預留下一筆準備交稅用﹐否則到時又要張羅﹐在儘量避免額外借貸﹐每月扣除基本開支﹑供樓﹑供車﹑預留稅款後﹐所餘無幾。
究竟香港人咁努力賺錢﹐有幾多是貢獻畀的大商家大銀行﹐我無資料。但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通通或多或少掌握在財團 Conglomerate 虎爪中。
就拿買包鹽﹐點解咁貴? 除了零售商的人力外﹐燈油火蠟(大公用事業商)﹐運輸要電油(油商)﹐鋪租(大業主)﹐批發商(大商行) 等等! 鹽的售價是生產成本的幾多陪呢? 我相信九十九個巴仙入了大財團 Conglomerate 虎爪中﹐ 打工賺錢其實就是供養大財團 Conglomerate。
如果能夠反樸歸真﹐學學 陶淵明﹐不為伍斗米折腰﹐歸於田園﹐簡簡單單﹐起碼不需貢獻給大財團 Conglomerate!
這是我的茫想!
水墨畫來源: 莫氏畫院
如果你喜歡這篇陶淵明的文字﹐你可能也喜歡以下的:
歸去來辭﹑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桃花源記﹑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陶淵明
微豆 : 【歸園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