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的旋律
網友介紹的:洗頭水廣告,有一段優美的音樂旋律,依稀記得是從前是聽過的,但在甚麽情況下,在那裡聽過的呢?搜索枯腸!!!
這是純小提琴協奏的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 Violin 《Youtube 你喉》版本。
想了很久很久,在腦袋中挖掘著 。。。。。。 啊!是了!對了!喺嘞! 是在下面幾個片段中聽過的 。。。。! 韓國電影: My sassy girl 港譯:我的野蠻女友 男方應女方的約,到了大學校園的音樂廳,聽她的鋼琴演奏,就是這個曲目。 演奏完畢,男方送上一支玫瑰花給女方,全場手掌聲雷動!背景音樂就是用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來襯底。 可惜在網上找不到有關片段!祇找到這個粗糙的鋼琴版本。 若上面未能看到,可點擊收看優酷版本 又女方決定暫時分手,回憶起交往的片段時,女方要求互雙寫下往事,並約他齊齊上山,把寫下的往事放入時間囊內,埋在泥土下,兩年後若是有緣,再一起把時間囊掘出來。 背景音樂亦是用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來襯底。 男方再應約在兩年後,再到上山會面,卻不見女方出現,失望中回憶起往事時。背景音樂也是用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來襯底。 及至完場前。。。。。。 再一年後,男方遇見姨母和早年姨母預備介紹給他的女孩子茶聚,女孩子是背著他坐的,當他坐下時,發覺她就是他思慕多時,失去聯絡多年的女方。背景音樂再奏起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來襯底。 後記: 微豆兄他送上的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鋼琴版本,請欣賞! 魔術師 提供的喇叭協奏版本,請欣賞! 在網上找到的豎琴版 魔術師 提供的結他版本,請欣賞! 約翰·帕海貝爾 D大調卡農與吉格 後後記: 十二月十一日的下午閒逛銅鑼灣,好奇心軀使走進在 柏寧酒店 的二樓商場 HMV 店,在古典音樂 區,很容易就找到了"PACHELBELS GREATEST HIT: ULTIMATE CANON 帕海貝爾 : 卡農大全" 的 CD,售貨員哥哥指出近日來此 CD 正在熱賣中。相信頗多綱友,在聽過 你喉 的片段後,都心郁郁買隻 CD 回去細心欣賞,我卻孤寒沒有買到就跑出來了。 CD 包括: 1. Pachelbel: Canon in D - Festival Strings Lucerne 2. The Pachelbel Canon - James Galway 3. The Pachelbel Canon - The Canadian Brass 4. Rochberg: Variations (on the Pachelbel Canon in D)(from Quartet No. 6) - Concord String Quartet 5. How, Where, When? (Canon in D) - Cleo Laine & James Galway 6. Earth Angel - The Hampton String Quartet 7. Canon of the Three Stars (The Pachelbel Canon) - Isao Tomita and the Plasma Symphony Orchestra 8. Pachelbel: Canon in D - The Baroque Chamber Orchestra 伸延閱覽: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major - Violin Youtube 我的野蠻女友 電影中鋼琴 Canon Youku My sassy girl 我的野女友 英文維基百科 約翰·帕海貝爾 D大調卡農與吉格 維基百科 Pachelbel's Canon 維基百科 我舊文介紹過動聽的音樂 久石讓~天空之城 久石讓~龍貓 久石讓~禮儀師的奏鳴曲 Piano Solo Souvenir D'enfance 我的舊文: 韓國電影:My Sassy Girl 港譯「我的野蠻女友」
怎去分辯 真 Real Genuine 偽 Fake Counterfeit 眼見都未為真。 合法 依法 Legitimate 是否必然包含:公平 公正 和 公義 呢? The wise speaks when he has something to say. The fool speaks when he has to say something 。 。 。 。 。 。。。。。。 一個沒有內涵的小男人﹐顧名 "the inner space".
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Friday, November 26, 2010
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思念
思念
本來題目是”四年“,但谷歌拼音輸入法,卻先出現了”思念“作第一選擇!原來漢語拼音“四年”和“思念”,是同一樣的《si nian》。
不過“思念”不正是我今天的心情嗎?
四年多前,二零零六年的七月,我開始上網讀別人的“網誌”,由先讀名人的網誌,繼而認識了“巔巔兄”的網頁,因為他兄台人面廣,我遁他的網上人際網絡,認識了:程霜大哥、風信子、Aulina、Mad Dog、Carrie,幾位阿姐。在他它們的網頁留言,而他們又不嫌棄回覆了我,就是這樣子,我加入了小圈子。
當初我還未敢謬謬然自己寫“blog 博“,但他們既肯不嫌棄回覆我的提問,那就在幾個月後,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廿三日,我累積足夠勇氣,鼓足虛弱的自信心,開了個”網誌“ Mind Necessity,即時就得到 Carrie姐 和 巔巔兄 的鼓勵,留下了第一第二個 Comment 留言。
之後,除了上述的各位阿哥阿姐慷概光臨,不多久我多認識了:小朱姐、路小姐、收收兄、古思哲、Macy姐、新鮮兄、 Ruth姐,還有遠在加拿大的:微豆兄、卡夫卡、無限思等等網友(排名不分先後)。四年之間,更多認識多了:丁香花、Imak 姐、電影百科全書 Agnes、同行的 Ebenezer 以便以謝 和,苦瓜兄。今年更多有一位來自南洋獅城星加坡的”嘿嘿大哥“。
新知舊雨共在一起,不亦樂乎!但可惜最早先最早認識的網友們,有幾位近來已經不甚活躍博壇:程霜大哥、風信子、Carrie,多時不見登文,巔巔兄變了睡火山 dormant 咗,卡夫卡不知是否回了香港呢?收收兄公私事兩忙暫時停寫,古思哲很久很久才出一篇文,Aulina 姐同樣忙於其他公私事務,很久才登篇文報報平安。
所以今天正值開博四週年,我的心情正在”思念“著,暫停了寫博的阿哥阿姐們。還有幾位曾經在此十分活躍發表留言的網友們,因為他們沒有給我他們私人網誌地址,不知道去哪裡找他們串門子,而你們又暫時不見了踪影,我也很“思念”著你們哩!
至於時常有來的阿哥阿姐們,
偶然有來的阿哥阿姐們,
我每時每刻都有思念著你們的。
並感謝各位仍然捧場的阿哥阿姐們!
後記:
十月二十四日,我的網誌點擊率,突破 150,000 十五萬大關,剛剛比四週年日早了一個月。至於我的”不記名問卷調查”,數字一向有上有落,最高時有 110位朋友,回覆了我他們的小許資料,但如今又跌回, 同樣感謝各位阿哥阿姐們捧場!
不記名問卷~讀者分佈調查,在十一月五日已達到 100,3位數字:
Male Married Aged 40and Over 男性已婚 40歲或以上8(8%)
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未婚 40歲或以上 1(1%)
Male Married Aged 30to39 男性已婚 30至39歲 4(4%)
Male Unmarried Aged 30to39 男性未婚 30至39歲 5(5%)
Male Married Aged 20to29 男性已婚 20至29歲 3(3%)
Male Unmarried Aged 20to29 男性未婚 20至29歲 4(4%)
Male Aged 19 and below 男性 19歲 或以下 9(9%)
Female Aged 19 and below 女性 19歲 或以下 30(30%)
Female Unmarried Aged 20to29 女性未婚 20至29歲 16(16%)
Female Married Aged 20to29 女性已婚 20至29歲 2(2%)
Female Unmarried Aged 30to39 女性未婚 30至39歲 5(5%)
Female Married Aged 30to39 女性已婚 30至39歲 8(8%)
Female Unmarried Aged 40and Over 女性未婚 40歲或以上 1(1%)
Female Married Aged 40and Over 女性已婚 40歲或以上 4(4%)
我記舊文:
2007年7月4 日 讀博一週年有感
2008年4月6日 寫博五百天有感
2008年11月23日 人生的雪泥鴻爪
2009年11月23日 不經不覺
2011年11月23日 心靈的需要
本來題目是”四年“,但谷歌拼音輸入法,卻先出現了”思念“作第一選擇!原來漢語拼音“四年”和“思念”,是同一樣的《si nian》。
不過“思念”不正是我今天的心情嗎?
四年多前,二零零六年的七月,我開始上網讀別人的“網誌”,由先讀名人的網誌,繼而認識了“巔巔兄”的網頁,因為他兄台人面廣,我遁他的網上人際網絡,認識了:程霜大哥、風信子、Aulina、Mad Dog、Carrie,幾位阿姐。在他它們的網頁留言,而他們又不嫌棄回覆了我,就是這樣子,我加入了小圈子。
當初我還未敢謬謬然自己寫“blog 博“,但他們既肯不嫌棄回覆我的提問,那就在幾個月後,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廿三日,我累積足夠勇氣,鼓足虛弱的自信心,開了個”網誌“ Mind Necessity,即時就得到 Carrie姐 和 巔巔兄 的鼓勵,留下了第一第二個 Comment 留言。
之後,除了上述的各位阿哥阿姐慷概光臨,不多久我多認識了:小朱姐、路小姐、收收兄、古思哲、Macy姐、新鮮兄、 Ruth姐,還有遠在加拿大的:微豆兄、卡夫卡、無限思等等網友(排名不分先後)。四年之間,更多認識多了:丁香花、Imak 姐、電影百科全書 Agnes、同行的 Ebenezer 以便以謝 和,苦瓜兄。今年更多有一位來自南洋獅城星加坡的”嘿嘿大哥“。
新知舊雨共在一起,不亦樂乎!但可惜最早先最早認識的網友們,有幾位近來已經不甚活躍博壇:程霜大哥、風信子、Carrie,多時不見登文,巔巔兄變了睡火山 dormant 咗,卡夫卡不知是否回了香港呢?收收兄公私事兩忙暫時停寫,古思哲很久很久才出一篇文,Aulina 姐同樣忙於其他公私事務,很久才登篇文報報平安。
所以今天正值開博四週年,我的心情正在”思念“著,暫停了寫博的阿哥阿姐們。還有幾位曾經在此十分活躍發表留言的網友們,因為他們沒有給我他們私人網誌地址,不知道去哪裡找他們串門子,而你們又暫時不見了踪影,我也很“思念”著你們哩!
至於時常有來的阿哥阿姐們,
偶然有來的阿哥阿姐們,
我每時每刻都有思念著你們的。
並感謝各位仍然捧場的阿哥阿姐們!
後記:
十月二十四日,我的網誌點擊率,突破 150,000 十五萬大關,剛剛比四週年日早了一個月。至於我的”不記名問卷調查”,數字一向有上有落,最高時有 110位朋友,回覆了我他們的小許資料,但如今又跌回, 同樣感謝各位阿哥阿姐們捧場!
不記名問卷~讀者分佈調查,在十一月五日已達到 100,3位數字:
Male Married Aged 40and Over 男性已婚 40歲或以上8(8%)
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未婚 40歲或以上 1(1%)
Male Married Aged 30to39 男性已婚 30至39歲 4(4%)
Male Unmarried Aged 30to39 男性未婚 30至39歲 5(5%)
Male Married Aged 20to29 男性已婚 20至29歲 3(3%)
Male Unmarried Aged 20to29 男性未婚 20至29歲 4(4%)
Male Aged 19 and below 男性 19歲 或以下 9(9%)
Female Aged 19 and below 女性 19歲 或以下 30(30%)
Female Unmarried Aged 20to29 女性未婚 20至29歲 16(16%)
Female Married Aged 20to29 女性已婚 20至29歲 2(2%)
Female Unmarried Aged 30to39 女性未婚 30至39歲 5(5%)
Female Married Aged 30to39 女性已婚 30至39歲 8(8%)
Female Unmarried Aged 40and Over 女性未婚 40歲或以上 1(1%)
Female Married Aged 40and Over 女性已婚 40歲或以上 4(4%)
我記舊文:
2007年7月4 日 讀博一週年有感
2008年4月6日 寫博五百天有感
2008年11月23日 人生的雪泥鴻爪
2009年11月23日 不經不覺
2011年11月23日 心靈的需要
Sunday, November 21, 2010
日治下的台灣人
日治下的台灣人
讀報:
【明報專訊】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認為,日本不能失去台灣,同樣的,失去日本,台灣將無法生存。
他今天參加台中縣大雅鄉的日僑學校重建10周年慶祝大會時表示,日本和台灣是生命共同體,日本曾統治台灣50年,台灣從此脫胎換骨,不僅從農業社會進步至現代社會,日本人也在台灣設立銀行、統一貨幣,八田與一開闢嘉南大圳等,讓台灣金融經濟順利發展。
李登輝說,台日雙方建立平等互惠關係上,不能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
讀報見到以上的一則新聞,引起我想知多些有關“日治下的台灣人”。
這位原名:岩理正男 的前台灣領導人,中國名字叫:李登輝 的先生,曾經說過:『他在22歲之前是日本人。』
【維基百科】李登輝於時值日治時代的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台灣北部當時的台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今台北縣三芝鄉)埔坪村的「源興居」,父親李金龍在警署工作。李登輝為次子;上有年長他兩歲的哥哥李登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日軍徵調至南洋菲律賓參加大東亞戰爭,並於當地戰死;此外,還有一個弟弟叫李炳楠,從事貿易工作。
他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教育。因為李金龍任職警察,職務調動頻繁,因此李登輝也跟隨父親不斷地搬家和轉學。從六歲到十二歲之間,先後在汐止公學校、南港公學校、三芝公學校、以及淡水公學校等四校就讀過。李登輝於淡水公學校畢業以後,先在私立台北國民中學(今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就讀一年,後於1938年轉學至淡水中學二年級就讀。
李登輝在淡水中學,幾乎各科成績都是排名第一。在1941年考上台北高等學校。 在李登輝考上台北高等學校的前一年,日本的總督府(朝鮮總督府和台灣總督府)在韓國和台灣深化所推行的「皇民化運動」,開始全面推展「改姓名運動」。
李登輝在該運動中更名為岩里政男(其兄長李登欽也改名為岩里武則)。他曾表示,他在22歲之前(即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台灣被中華民國統治的1945年)是日本人。
1943年9月,畢業於台北高等學校,同年10月,他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三年後,他於1946年返國,轉學進入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就讀,並於1949年畢業。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是台大二年級的學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正火熱,京都帝大校內幾乎沒留下什麼日本學生,即使是文科系的學生也都幾乎全被徵去從軍。這個時期的李登輝,一方面為日益短缺的食物問題發愁,一邊只能自己學習「農業簿記」,或研讀河上肇或馬克思等社會主義相關書籍。李登輝自己這樣表示:「大學時期,我遍讀馬克思及恩格斯的著作,對馬克思的主要著作《資本論》也曾深加鑽研,反複讀過好幾遍。」
隨着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吃緊,文科學生軍訓完畢也被遣外出征。1944年,李登輝在短暫地回台灣受訓以後,再度編回日軍千葉高射砲部隊做少尉見習官。但未及赴戰地,美軍在長崎和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就已在千葉聽聞了昭和天皇的戰敗聲明玉音放送。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以後,李登輝在1946年春天返回台灣,進入由台北帝國大學改組而成的國立台灣大學就讀。
我曾經聽過 岩理正男 接受日本媒體的電視訪問,他說的日語 fluency 令我震驚,反而我聽他說國語(台灣國民黨的官方語言)都沒有這麽流利。岩理正男 代表了部份日治的台灣人,當然卻不可以代表全部的台灣人。
根據維基百科日本治下的台灣可分為幾個時期:
【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
日據時期
政治
馬關條約
統治政策
~始政時期(1895年-1915年)
~同化時期(1915年-1937年)
~皇民化運動時期(1937年-1945年)
戰後
~ 受降典禮
各位可以點擊上面連結細讀,在此不作轉載(不贅)。
這是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後果,李登輝這些日本統治下的餘孽,父親是地方警察,又入讀京都大學,受到當時殖民主義者(日本人)給予的利益,牢牢記下來,多年之後,仍然不改,感恩戴德,為當時的主子說好話。
不過話分兩頭,先要說腐敗的晚清政府,內憂外患,無暇兼顧台灣,讓台灣自生自滅,《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人,日治時期有理由相信,管治比起單靠自生自滅,”無王管“時代會較好,亦較有管理規則,也較有社會秩序,營成那一代的台灣人民,較能接受日方統治,實在大有可能。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完結後,台灣回歸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再經歷了退守台灣的國民黨“二二八事件”,始終令台灣民眾留下了深刻烙印,確是事實!
相信等到那一代,曾經經歷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去世,再等到親身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離去,新一代的台灣人才能根本的改變。
不過這也產生了本土主義的“民進黨”,和隨著國民黨遷到台灣的外省籍人士後裔,成為兩大群體,各有支持政治目標,台灣的政治變數仍然多變,北京諸公需要面對這場博弈也頗為頭痛。
後記:
正如在香港,回歸祖國都已經十四年,仍然時常聽到,有人緬懷昔日英國殖民“港英政府”的統治,認為比今天為佳。我沒有資料,有幾多拿著英國護照的香港人,還有除了領取特區護照,仍然多拿一本 BNO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人,為數也應也不少。
香港的特區政府,就有過不少高官們,需要放棄英國公民身份過案,才能出任重要官員的職務,何況在民間呢?
伸延閱覽:
李登輝指日本對台極之重要 雅虎新聞網
岩理正男 又名:李登輝 維基百科
台灣日治時期 維基百科
馬關條約 維基百科
二二八事件 維基百科
台灣地圖:日治時期 維基百科
讀報:
【明報專訊】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認為,日本不能失去台灣,同樣的,失去日本,台灣將無法生存。
他今天參加台中縣大雅鄉的日僑學校重建10周年慶祝大會時表示,日本和台灣是生命共同體,日本曾統治台灣50年,台灣從此脫胎換骨,不僅從農業社會進步至現代社會,日本人也在台灣設立銀行、統一貨幣,八田與一開闢嘉南大圳等,讓台灣金融經濟順利發展。
李登輝說,台日雙方建立平等互惠關係上,不能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
讀報見到以上的一則新聞,引起我想知多些有關“日治下的台灣人”。
日治時期的台灣地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點擊可以放大但視窗會把它縮回 Best Fit
需要多點擊一次才看到大的圖片
這位原名:岩理正男 的前台灣領導人,中國名字叫:李登輝 的先生,曾經說過:『他在22歲之前是日本人。』
【維基百科】李登輝於時值日治時代的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台灣北部當時的台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今台北縣三芝鄉)埔坪村的「源興居」,父親李金龍在警署工作。李登輝為次子;上有年長他兩歲的哥哥李登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日軍徵調至南洋菲律賓參加大東亞戰爭,並於當地戰死;此外,還有一個弟弟叫李炳楠,從事貿易工作。
他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教育。因為李金龍任職警察,職務調動頻繁,因此李登輝也跟隨父親不斷地搬家和轉學。從六歲到十二歲之間,先後在汐止公學校、南港公學校、三芝公學校、以及淡水公學校等四校就讀過。李登輝於淡水公學校畢業以後,先在私立台北國民中學(今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就讀一年,後於1938年轉學至淡水中學二年級就讀。
李登輝在淡水中學,幾乎各科成績都是排名第一。在1941年考上台北高等學校。 在李登輝考上台北高等學校的前一年,日本的總督府(朝鮮總督府和台灣總督府)在韓國和台灣深化所推行的「皇民化運動」,開始全面推展「改姓名運動」。
李登輝在該運動中更名為岩里政男(其兄長李登欽也改名為岩里武則)。他曾表示,他在22歲之前(即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台灣被中華民國統治的1945年)是日本人。
1943年9月,畢業於台北高等學校,同年10月,他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三年後,他於1946年返國,轉學進入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就讀,並於1949年畢業。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是台大二年級的學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正火熱,京都帝大校內幾乎沒留下什麼日本學生,即使是文科系的學生也都幾乎全被徵去從軍。這個時期的李登輝,一方面為日益短缺的食物問題發愁,一邊只能自己學習「農業簿記」,或研讀河上肇或馬克思等社會主義相關書籍。李登輝自己這樣表示:「大學時期,我遍讀馬克思及恩格斯的著作,對馬克思的主要著作《資本論》也曾深加鑽研,反複讀過好幾遍。」
隨着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吃緊,文科學生軍訓完畢也被遣外出征。1944年,李登輝在短暫地回台灣受訓以後,再度編回日軍千葉高射砲部隊做少尉見習官。但未及赴戰地,美軍在長崎和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就已在千葉聽聞了昭和天皇的戰敗聲明玉音放送。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以後,李登輝在1946年春天返回台灣,進入由台北帝國大學改組而成的國立台灣大學就讀。
我曾經聽過 岩理正男 接受日本媒體的電視訪問,他說的日語 fluency 令我震驚,反而我聽他說國語(台灣國民黨的官方語言)都沒有這麽流利。岩理正男 代表了部份日治的台灣人,當然卻不可以代表全部的台灣人。
根據維基百科日本治下的台灣可分為幾個時期:
【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
日據時期
政治
馬關條約
統治政策
~始政時期(1895年-1915年)
~同化時期(1915年-1937年)
~皇民化運動時期(1937年-1945年)
戰後
~ 受降典禮
各位可以點擊上面連結細讀,在此不作轉載(不贅)。
這是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後果,李登輝這些日本統治下的餘孽,父親是地方警察,又入讀京都大學,受到當時殖民主義者(日本人)給予的利益,牢牢記下來,多年之後,仍然不改,感恩戴德,為當時的主子說好話。
不過話分兩頭,先要說腐敗的晚清政府,內憂外患,無暇兼顧台灣,讓台灣自生自滅,《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人,日治時期有理由相信,管治比起單靠自生自滅,”無王管“時代會較好,亦較有管理規則,也較有社會秩序,營成那一代的台灣人民,較能接受日方統治,實在大有可能。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完結後,台灣回歸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再經歷了退守台灣的國民黨“二二八事件”,始終令台灣民眾留下了深刻烙印,確是事實!
相信等到那一代,曾經經歷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去世,再等到親身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離去,新一代的台灣人才能根本的改變。
不過這也產生了本土主義的“民進黨”,和隨著國民黨遷到台灣的外省籍人士後裔,成為兩大群體,各有支持政治目標,台灣的政治變數仍然多變,北京諸公需要面對這場博弈也頗為頭痛。
後記:
正如在香港,回歸祖國都已經十四年,仍然時常聽到,有人緬懷昔日英國殖民“港英政府”的統治,認為比今天為佳。我沒有資料,有幾多拿著英國護照的香港人,還有除了領取特區護照,仍然多拿一本 BNO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人,為數也應也不少。
香港的特區政府,就有過不少高官們,需要放棄英國公民身份過案,才能出任重要官員的職務,何況在民間呢?
伸延閱覽:
李登輝指日本對台極之重要 雅虎新聞網
岩理正男 又名:李登輝 維基百科
台灣日治時期 維基百科
馬關條約 維基百科
二二八事件 維基百科
台灣地圖:日治時期 維基百科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