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7年 3月 26日 官方定為 第五屆 香港特區首席行政長官 選舉日 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2015年的 政改方案 依照 831北京人大宣布,「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 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草案)》的說明」,訂定下的 3大框框:

。
人大整篇說明 In short 撮要就是:
1)列明提名委員會維持四大界別 1,200人、
2)提名門檻要「過半數」及超過 600人,及
3)將候選人數目定為 2 至 3人。
基本是預先在提委會層面,先行篩選過參選人,即是 1200人組成的提委會,必須要獲得到過半 601票才可以入閘成為候選人,之後這 2 至 3人才交由全港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
結果,在香港立法會 2015年 6月 18日,付諸表決政改議案時,發生了 “等埋發叔” 事件,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席沒有投票,在 6.18 投票嚴重 “甩轆” 歷史記錄了: 讚成 8 vs 28 反對,政改議案被否決不獲通過。
又在 326 投票前些時候有位地產界名人,趁公司業績發布會時,說過本來今次 行政長官 選舉,香港人可以一人一票學特首,根據今屆三位參選人,全部未能取得超過 601個提名,究竟這句說話是否公平呢?
Anyway,建制派投票 基于 鐵票如山 效應,326投票日的結果是可預期的 毫無懸念 之下,按照未經修改的 1200個選舉委員選舉方法,林鄭月娥得票 777 比起 John Tsang 365 和 胡官 21,高票當選。
CY 辭職後 林鄭 自己說有三個因素 考慮是否放棄退休出來參選
記得 2016年 7月 30日 回應 新鮮兄 留言時,曾經提過 下屆特首 不會是 ABC 但很大機會是 NBC 。。。。。 CY 突然被 DQ 不再尋求連任,當時林鄭月娥 曾經親口講過,考慮是否參選 3個主要因素,就是要延續 CY Leung 未完成的,轉眼今天 326 真的是 NBC 雖然這個 C 不是 CY 變了 Carrie Lam 林鄭月娥,被標簽成為 CY2.0 。
不過都要恭喜 林鄭月娥 得票多過 689,總得票 777當選 下一屆 香港首席行政長官,至于究竟 林鄭月娥 她是不是 CY2.0 呢? 天佑香港!!!
後記:
蔡子強 2017年 4月 6日 明報 剖析「陣前換馬」和「棄曾取林」的前因與後果
【明報專訊】去年 12月初,梁營本來正如箭在弦,為梁振英角逐連任而秣馬厲兵;但不料,梁振英卻突然宣布因為家庭理由放棄角逐連任。這個宣布,震動整個政壇,大家都滿腹疑問,沒有人相信梁真的是因為家庭理由。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是中央改變了對港政策,還是有其他考慮?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換人換路線」的期望落空
當時不少泛民都抱有 wishful thinking,認為這是中央放棄鬥爭思維、重拾溫和路線、尋求和解所致。這種想法不無事實根據,因為大家看到,去年 2月雖然發生旺角騷亂,但 3月兩會期間,北京卻吹出「和風」,之後更有連串大動作向泛民示好:先是 5月,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張德江來港歷史性會見泛民立法會議員;接着 6月,王光亞接受雜誌專訪時肯定大多數泛民都是愛國且屬建制人士;到了年底,泛民在遭封殺 20多年後,更重新獲發出回鄉證;最後,甚至連梁振英也不能連任。
再加上,一直撲朔迷離的《成報》,力排眾議,成功預言梁振英不能連任,於是,大家對該報所提出的「兩個中央」和「兩條路線」論,再不敢輕視,並開始幻想作為鴿派的曾俊華,真的有機會當選,帶領「後梁振英年代」的香港,撥亂反正,重拾一條溫和路線,與泛民修好,修補過去 5年來社會的嚴重對立和撕裂。於是,部分論者更自信滿滿,矢言「換人怎會不換路線」、「我信林鄭必敗」等。
原來中央只不過想重新團結建制派
但隨着梁振英獲任政協副主席,林鄭月娥亦最後當選特首,上述幻想終告破滅。很多人都不禁問,如果「換人不是為了要換路線」,梁更獲任政協副主席,變相得到肯定,那麼為何他又不能連任呢?
其實,起初,我已在本欄〈後梁振英特首選舉形勢剖析〉(2016年 12月 14日)一文中,提出過 3個可能,除了(1)真的要調整對港政策、「換人換路線」以外,還可能因為(2)因「數不夠票」而要換馬,即所謂「601」考慮, 以及(3)不是要換路線,只是想找個比梁振英更佳人選,來更好地落實既定政策。
事後看來,陣前換馬,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因為「數不夠票」的所謂「601」考慮,以及中央想重新團結建制派,改變梁振英年代因其剛愎自用且太過好鬥,導致建制派分裂,因與梁的個人恩怨反過來抵制特區政府,而造成「朝小野大」的不利局面。
事實證明,林鄭月娥並沒有梁振英那麼「乞人憎」,很多原本因為不能接受梁而轉為支持曾俊華的建制派,尤其是工商界,他們都能接受林鄭,於是陣前換馬,已足以讓他們妥協,脫離曾營,重新歸隊,轉投林營。
原本來勢洶洶、極有可能撮合了泛民和工商界的「ABC」(Anyone But CY)聯合陣線,遂告瓦解。於是大家看到,本來屬於曾營競選班底的,例如陳智思和李律仁等,都轉投林營;以及,林鄭以 777票高票當選,高於梁的 689票近百票,即使在投暗票的第二階段,曾營所一直期望的「走票」現象並沒有出現,唐營和工商界終究是重新歸隊。
過猛力度、過火操作留下後遺症
從中可見,從重新團結建制派這點來看,中央今次無疑是成功的。但成功背後並非沒有代價:其在港政治代理的操作力度過猛,高度介入選舉,甚至過分封殺和打擊本屬同路人的對手,都讓民意反彈,部分建制派感到心寒;且在選舉後期,曾俊華民望屢創新高,出現了所謂「薯粉現象」,都讓中央始料不及,且讓過火的操作更加礙眼。
後遺症就是,我在本欄反覆提過多次,突出了小圈子選舉與主流民意的差異,進一步削弱了特首選舉制度的認受性;而且,更讓部分當日認為縱使「8.31」不理想也應該「袋住先」的民意,如今也動搖甚至醒覺,認識到所謂有限競爭、容許「2 至 3名候選人」出閘,恐怕也只是一個虛假的承諾而已。泛民往後反對「8.31」,只會有更多的子彈、得到更大的共鳴。
另外,中央失去了一個最有條件為社會進行和解、減低對立和撕裂的人選,「薯粉」更會把失落遷怒於中央和林鄭,這些自不用說。我想指出的是,中央更錯失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本來曾俊華作為一個建制派,更在政綱中明確提出要為《基本法》第 23條立法,但在多輪的民調中,仍穩定獲得七成自我定位為民主派、五成多自我定位為本土派者、五成多自我定位為中間派的受訪者支持,甚至在選舉前夕,整體支持度衝破五成;一旦當選,將挾着高民望,理直氣壯地為 23條立法,民主派將作繭自縛、進退兩難。相反,林鄭不單沒有曾俊華般明確提出,且現時背上「中央欽點」的原罪,更難寄望她可以推動。
為何棄曾俊華取林鄭月娥?
為何中央那麼固執,不惜在 1997年之後首次背逆民意,也寧取民望低的林鄭月娥,捨棄民望高的曾俊華呢?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在特首選舉前夕於《星島日報》發表的一篇長文,相信道出箇中不少原委。文中舉出曾俊華不獲中央信任的主要原因,如果加以整理,大致可以總結為 4點:
首先,是因為他在中央眼中,欠缺政治忠誠,在如「反佔中」、「政改」等重大政治問題上,表現不夠「硬」,怕他在未來的重大政治鬥爭中,不能站穩中央立場;
其次,則是中央多次提出香港需要解決社會和經濟上的「深層次矛盾」,希望香港能作出產業結構調整,而曾俊華一直信奉的自由經濟理論,以及無為而治的心態,不符中央的思維方式;
第三,中央不支持他參選,他卻執意參選,與中央對着幹;
最後,則是他與外部勢力的關係,以及得到泛民的支持,讓中央起了戒心。
中央是否在要求 mission impossible 呢?
這不4點中,對於第二點,需要一個會對「深層次矛盾」開刀的特首,很多人都可以理解;但有關勾結外部勢力之指摘,卻流於捕風捉影;至於第三點,其邏輯更讓人啼笑皆非,因為它無異於說,中央不支持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央不支持!這一點頂多可以用來解釋為何對曾俊華後來「反轉豬肚」,而非最初不支持他參選的理由。
至於第一點政治上不夠「硬」,以及第四點得到泛民支持,如果都被中央視為「嚴重政治不正確」而遭徹底否定的話,那無疑會讓特區管治陷入兩難。如果希望社會和諧,那就需要一個跨越政治光譜,除了建制派之外也獲泛民接受的特首,畢竟泛民在立法會選舉中仍得到五成多六成選票的支持,梁振英可謂前車之鑑。
又希望社會和諧,又希望特首受港人擁護、施政得到支持,但又不容許他在政治上走中間溫和路線,修補與泛民和反對派關係,試問,這又是否在要求 mission impossible呢?
(後特首選舉系列之四.系列完)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七月一日就是回歸 20週年,兼 第五任 行政長官 及 領導問責 班子宣誓,到時仲有冇 “七一大遊行”,都屬未知素 。。。。。。!!!
伸延閱覽:
林鄭月娥 777票當選行政長官 明報專訊
2017 行政長官選舉辯論 教協 youtube
2017 行政長官選舉辯論 七大電子傳媒 youtube
2017 行政長官選舉辯論 選委 youtube
CY 不參加行政長官選舉尋求連任 youtube
Carrie Lam 說有三個因素 考慮出來參選 youtube
興建西九故宮 未經咨詢 林鄭驚中央尷尬 youtube
官到無求膽自大 RTHK
剖析「陣前換馬」和「棄曾取林」的前因與後果 ~ 蔡子強 明報文摘
我的舊文:
直 普 篩 量 質
誰玩大了
最好賴外國勢力介入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