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April 04, 2009

Piano Solo Souvenir D'enfance

Piano Solo Souvenir D'enfance



今天是四月四日《兒童節》,每年今天就難免會回憶起,好一些童年往事。 但都是蠢事渦事瘀事,不勘回首!


以下請先欣賞一曲 Souvenir D'enfance
by Richard Clayderman




上網查考 Souvenir D'enfance: It was originally composed by Paul De Senneville in 1979 and played by Richard Clayderman,得以流行于世,而 Souvenir D'enfance 可以譯成:童年的回憶 Childhood Memory!


上面提到我的童年,不勘回首,盡是無知無聊幼稚,所以我很不喜歡回顧我的童年,再看到一些時下兒童的 behaviour,所以我一向有避開兒童傾向,絕少會主動逗兒童玩,一見到就退避十尺。





而初聽到 Souvenir D'enfance,是我在星加坡公幹之餘,會到住宿的酒店內,附設的酒廊聽聽歌,那裡有一位美國女歌手,除了用鋼琴伴奏,自彈自唱外,每一晚她都會加一 part 鋼琴的 Solo 獨奏,Souvenir D'enfance 就是其中一首,可知道她不但歌藝不凡,鋼琴的演奏技巧有著極高水準。


之後我就行遍星加坡烏節路兩旁的CD鋪,去找尋一曲 Souvenir D'enfance 嘞!皇天不負有心人,卒之畀我找到了。


樂曲開始是一段悠和調子,似在開始回憶,不久就展開較輕快的第二段,像在跳躍著。第三段則變調成更快,充滿歡樂和喜悅,好似踏著腳踏車,兵兵蹦蹦,跟著重覆調子,但是再高八度,好像是在舞蹈。之後是第二段的重現,再是第一段的重現,好像是從回憶中,暫時回到現實,卻又捨不得離開,再跌進回憶之中,最後依依不捨,在歡樂喜悅中全曲完結!

Those were good memories though!


伸延閱覽:
《Souvenir D'enfance piano solo》 Youtube Search


我的舊文:
《不要為我哭泣,柯珍天娜!》
Bicentennial Man ~ Duet with Little Miss 鋼琴雙人奏


Wednesday, April 01, 2009

大觀樓曠世長聯

大觀樓曠世長聯


李怡的小品文結集《對應.謬思生命的異趣》附: 悼亡與懷想八篇,除了哀悼亡妻的八篇文章外, 有少部份是針對時事的短文, 而大多是講《對對》的,第一個對字是平聲作動詞用,第二個對字是上去聲作名詞用。


《對對》亦可稱為《對聯》,是暫時已知到人類文字創作中,是中國華夏五千年文化,繼詩詞歌賦各文體後,獨有的一種文體,約有明清開始盛行。 維基百科:對聯 是始於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三千年前,中國先民就已使用對偶句了。商周兩漢以來詩人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以來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積累。漢語詞義和漢字字形的特點決定了使用漢語、書寫漢字的文人對於「對偶」的修辭手法情有獨鍾。盛唐以後形成的格律詩、律賦,對偶嚴格精密,對偶句已經是詩文的組成部分,它們的獨立性在漸漸加強。

對聯就是由格律詩的對偶句和駢賦的儷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着律詩的某些特點。因此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挂桃符的習俗。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則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宋代以後,中國民間新年懸挂春聯已經相當普遍,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從此,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在《對應.謬思生命的異趣》一書中,提及不少中外名聯(外者旅居外地中國華裔也)。 也載有 蘇軾,蘇小妹,跟佛印和尚互對的濕對聯,頗為底死。可惜由於次文化堂說明,任何轉載皆屬觸犯版權,顧不能轉登在此,各位可以考慮,購買一本《對應.謬思生命的異趣》,或是到書店書局打打書釘罷。


而在 昆明 大觀樓 則有一曠世長聯,是清朝乾隆年間,昆明名士 孫髯翁,因不願在科舉應試時被搜身,終身放棄應考的落難書生,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作:

五 百 里 滇 池,奔 來 眼 底,

披 襟 岸 幘,喜 芒 芒 空 闊 無 邊。

看:東 驤 神 駿,西 翥 靈 儀,

北 走 蜿 蜒,南 翔 縞 素。

高 人 韻 士 何 妨 選 勝 登 臨。

趁 蟹 嶼 螺 洲,梳 裹 就 風 鬟 霧 鬢;

更 蘋 天 葦 地,點 綴 些 翠 羽 丹 霞,

莫 辜 負:四 圍 香 稻,萬 頃 晴 沙,

九 夏 芙 蓉,三 春 楊 柳。


數 千 年 往 事,注 到 心 頭,

把 酒 凌 虛,嘆 滾 滾 英 雄 誰 在?

想:漢 習 樓 船,唐 標 鐵 柱,

宋 揮 玉 斧,元 跨 革 囊。

偉 烈 豐 功 費 盡 移 山 心 力。

盡 珠 簾 畫 棟,卷 不 及 暮 雨 朝 雲;

便 斷 碣 殘 碑,都 付 與 蒼 煙 落 照。

只 贏 得:幾 杵 疏 鐘,半 江 漁 火,

兩 行 秋 雁,一 枕 清 霜。



這對『對聯』,上聯九十字,下聯九十字,共一百八十字。對仗工整,氣勢宏大,膾炙人口外,長聯使大觀樓名揚四海,大觀樓因長聯而馳譽九洲,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每年吸引遊客無數,開拓雲南昆明的旅遊業,有很大貢獻。


大觀樓 》根據百度百科: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始建於明萬曆中期。到了 孫髯翁寫下對聯已是清初康乾之盛世,到 孫髯翁死後,有 程含章(月川)公然跳出來把這副長聯改寫,雖然新鮮了一陣,但不久就消聲匿跡了。

之後雲貴總督的阮元(阮芸台)慕名至大觀樓觀景,他對長聯越看越不順眼,又再改之。在眾人的一片抗議聲中,阮元被調離後,其改制的長聯也就悄然撤消了,再換上的仍是布衣詩人 孫髯翁千古流傳的佳作。

但是大觀樓前所掛的長聯,到了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修大觀樓後,命雲南近代白族羽法家趙潘以工筆楷書書寫,刊刻後製成的,再不是 孫髯翁的書法真跡,這個 趙潘手跡版本,懸掛了大約一百多年。

到 1999年春,昆明市人民政府投巨資對大觀樓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整治,古老的大觀樓被整飾一新,著名的長聯又改用紫銅精工鑄造,可以懸掛數百年而不變形,這副長聯由以前的木刻變成了重達200公斤的鑄銅對聯。


可見中國自古至今,由于官員個人和歷史關係,很多文物都遭到破壞,中國人自古都不重視文物的保存,哀哉!哀哉!可惜!可惜!


還有大教授張五常曾經有篇文章千古絕聯,大教授解釋:「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究竟指是甚麼:「漢習樓船」我要到兩年前才搞清楚。 「習」是「練習」或「演習」。「樓船」呢? 兩年前我見到一件漢代的大陶器,是一艘有三層樓的船。 唐朝界定版圖,據說是用「鐵柱」的。「宋揮玉斧」我也是在古物上學得的。 據說宋太祖曾經除下發上的玉簪,在地圖上揮指領域。 我見過幾件中國古時用於發上的玉簪,出奇的重,果然是斧形。


文中大教授還試圖利用 孫髯翁聯中句子,與先賢後進的詩詞句子作比較,包括:明代的楊慎、唐初的王勃、中唐的李白、北宋蘇東坡、南宋的辛棄疾,和近代的毛潤之等等,看誰較有氣派。各位可以點擊連結細讀。


後記:
早前逛新都城地下商場,新開張的『新華書城』,見到 梁羽生先生的『名聯觀止~上、下 (天地圖書版)』共兩冊,分別在封面上印有,孫髯翁 大觀樓長聯上聯和下聯,要港幣一百五十個大洋,幾個月後,終於抵不著引誘,購買了放在書架上,睡床頭櫃桌上,不時揭揭讀幾段。


後後記:
《明報專訊2009-1-26》武俠小說作家 梁羽生一月廿二日深夜在澳洲悉尼病逝,享年86歲。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 。



伸延閱覽:
對聯典故 維基百科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一月廿二日病逝 明報
大觀樓長聯 (雲南省 www.yn.gov.cn 網站)
大觀樓 (百度百科)
滇池(維基百科)
滇池 (百度百科)
千古絕聯 張五常


我的舊文:
梁羽生 白髮魔女傳
北固亭之謎~《京口北固亭 懷古》
金融冰河期~《沁園春 雪》
灞陵傷別~《憶秦娥》
大江東去~《赤壁懷古》
幾度夕陽紅~《臨江仙》
滕王閣~《滕王閣序》


Tuesday, March 31, 2009

李怡 ~ 八篇懷念亡妻的文章

李怡 ~ 八篇懷念亡妻的文章


現今 30plus 的朋友,大都曾在香港親身經歷過, 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 對港人的衝擊, 還有對李怡辦的《七十年代》雜誌, 後改名為《九十年代》雜誌, 應該略有所聞.


我就是其中之一, 六四前已成為《九十年代》雜誌的讀者, 輯有六四前天安門廣場學生們一期, 現在還放在書架正中央, 不時拿出來揭揭, 六四後最初幾年都沒有間斷購買.


但人是始終會長大的, 是會改變的, 雖然對六四之慘劇沒有半點忘記, 但對李怡化名齊辛在雜誌上寫的文章, 卻開始存著不同見解. 因此對李怡(alias 齊辛), 便由偶像改變為祇是一位尊敬的長者. 而對李怡齊辛的論點, 祇是提供論點多元化中, 之其中一元罷了.


還有, 我個人是頗為執著, 甚至可算是頑固, 對於生菓報的編採方針一向不能苟同, 一直絕不購買生菓報及其同系雜誌. 連李怡在結束《九十年代》雜誌後, 得到董橋邀請在生菓報, 寫專欄文章寫社論, 都沒有因而購買成為讀者. 所以連去年四川大地震, 李怡發表的《天譴論》, 沒有參與討論, 因為沒有讀過也.


三月廿九日星期天早上, 因為天雨關係, 打消了到公園運動, 吃過早餐後, 就去逛書店打書釘, 偶然看到李怡出了本書, 封面說"附: 悼亡與懷想八篇", 翻閱原來是李怡悼念亡妻之作.


再翻開書本, 發覺這書是繼去年七月次文化堂為李怡, 出版了在生菓報的評論文章結集《放逐》後, 零九年二月出版的《對應.謬思生命的異趣》, 是近年李怡的第二本書, 也是李怡的散文雜文結集, 當然二書立即成為我的 collection 收藏品.


細讀《對應.謬思生命的異趣》附: 悼亡與懷想八篇, 書首李怡親自寫的的自序, 原來李怡的夫人, 跟他絲守了近一個甲子, 差不多六十多年的妻子梁麗儀女士, 在零八年後段, 被診斷出患上癌症, 李怡衣不解帶, 料理患病的愛妻, 天天出入醫院, 但不幸梁女士最終在年尾去世.


李怡這八篇哀悼文章, 沒有呼天搶地式的嚎哭, 祇是淡淡地回憶起, 當初由認識, 到與梁麗儀女士談戀愛, 是靠每日寫一封情信, 再到了結婚後之最初共二十年, 兩人都是分隔粵港兩地, 祇靠不定期往還粵港兩地會面, 其中更因為政治, 而波折重重.


到了李怡在七四年, 創辦《七十年代》雜誌, 夫人梁女士才回歸香港定居. 夫妻兩人分隔兩地, 相聚時間短, 反而少了磨擦機會, 一但一齊同居一室後, 磨擦就多了, 但每當二人一記起, 這段分隔兩地二十年, 都能維繫的感情, 甚麼都是小事, 言歸於好, 可算是道盡夫妻相處之道, 貴能互相體諒和珍惜.


李怡在文中, 還利用多個例子, 指出梁女士用情比他更深, 最後李怡為亡妻作了一對輓聯, 作為靈堂之用. 可惜由於次文化堂說明, 任何轉載, 皆屬觸犯版權, 顧不能轉登在此, 各位可以考慮, 購買一本《對應.謬思生命的異趣》附: 悼亡與懷想八篇, 或是到書店書局打打書釘罷.



後記:
維基百科: 李怡(alias 齊辛), 原名李秉堯,廣東新會人。童年時住在北京及上海,1948年移居香港,在左派學校讀書,嚮往社會主義。1954年中學畢業後曾參加中國大陸的高考,因身體關係未能考上,改為在香港的左派機構任職資料員及編輯。

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後改名為九十年代);並一直為雜誌總編輯,直至1998年雜誌停刊。之後在壹傳媒的報刊內發表專欄文章。

李怡並不是本名,是五十多年前與太太梁麗儀談戀愛時, 取她名字的諧音而用的筆名,一用五十多年,已成為本名了, 他也用齊辛發表文章。



後後記:
李怡透露, 當年寫給的梁小姐和後來的妻子, 所有的情信情書, 都在文革時, 燒過清光了, 若不是的話, 現今可以出書.



伸延閱覽:
李怡發表的四川大地震《天譴論》谷歌搜尋
李怡為亡妻作的輓聯 谷歌搜尋



Monday, March 30, 2009

Laughing 哥



謝天華在人氣榜急升,在無線tvb劇集 學警狙擊,飾演 梁笑棠 laughing 哥,成功彈出.


我一向沒有追劇集癮, 也因為蛇竇多翻討論, 週五晚的 29集30集,連播大結局, 擔定凳仔, 坐定定觀看.



結尾都見不到 laughing 哥出現,但在出字幕時,就有一段介紹警察工作的一小段旁白.


這個 laughing 哥現象,在眾多論壇,都有由有識之士,談論分析,反反覆覆,再輪再析,在此不贅了!


至於我想講乜? 查維基百科謝天華的介紹: 謝天華,本身是無線舞蹈員,與郭富城為同學,經過5年在無線的日子. 後來他得到許願的經理人合約,和陳小春、朱永棠組成風火海走紅. 之後謝天華參與長劇《真情》演出,正式開始在無綫電視當小生.


這與 新鮮人他寫的一連三篇, "流浪藝人 (一), (二),和 (三)" 三步曲, 裡面所講及的前無線舞蹈員, 最後回到無線電視, 當小生角色, 可有雷同?

若要成功, 是需要經過磨練的, 一步登天, 不懂得珍惜, 很快就由高峰跌下. 一步一步, 穩打穩紮, 打好基礎, 較為上算. 但時下的, 多取急功近利, 唔通有得紮都唔紮咩? 機會是唔會等待的, 各位點睇?


Laughing 哥死時的一段戲.




伸延閱覽:
學警狙擊 無線劇集
謝天華 維基百科
新鮮人 之 流浪藝人 (一)
新鮮人 之 流浪藝人(二)
新鮮人 之 流浪藝人(三)完


Sunday, March 29, 2009

浮生劫!



浮生多變 時勢常換
無數離亂 令我自己失去 還望求全
漫天風雨 何處逃避
無數離別 為了被避 拋去 那亂世緣
忘了快樂片段 唯獨苦惱留存
亂世多詩句 當中有悲酸
人海飄泊 難以如願



人生不如意事,是常八九,記得有首葉振棠的歌叫『浮生六劫』嗎?上面的一段,就是主題曲的歌詞。原來是一九八零年的麗的電視劇『浮生六劫』主題曲,我應該沒有看過原播罷,多數是看了後來的重播,亦沒有認真去睇,印象也不深,人生歷練短暫,也不懂得欣賞。



Revolutionary Road 是採用 Richard Yates 的同名小說 Revolutionary Road,由 Justin Haythe 改編成電影劇本。


電影 Revolutionary Road 港譯:浮生路。並找來 Leonardo DiCaprio 繼十三年前的 Titanic 後,再伙拍 Kate Winslet,擔任男女主角,而導演就是 阿 Kate 個現任老公 Sam Mendes 嘞。上雅虎北美movies 網頁,全美只有百幾間戲院上映,是 limited 公映,唔通要等埋攞金像獎才作 Wide Release?


記起 Leonardo DiCaprioKate Winslet 十三年前的 Titanic,當年一路睇一路發笑,最後阿Jack 蠢到用自己性命去救,祇是玩弄感情,祇有一夕之緣的 Rose,竟然為咗一度性歡愉,春風一度,就甘願獻出自己寶貴生命。 最後完場時,我笑得很大聲,畀週圍的女觀眾,怒目而鄙視。


故事簡介:
今次電影版的 Revolutionary Road 浮生路 講的是一對戀人,理想加夢想多多,結婚後就問題多多,有埋兒女就煩惱更多多。五十年代(1955年)的美國康乃迪格州,老公為口奔馳,忙于打工搵錢,早出晚歸,老婆在家中做家庭主婦,除了照顧一對已不再是bb的子女外,閒暇就到業餘劇團客串,非常寂寞。


一開場就是老婆在劇團演出後,兩公婆回家途中,在汽車上大吵一場,老公仲激動到要停下車,在路邊更大大的吵過夠本,老公還揮拳想打人添,兩個人都非常不開心,沒法成就實現當初夢想得到的。




咁之後,佢地就決定搬去婚前響往的法國巴黎居住,轉換一吓環境。當一切準備好,並向鄰居、朋友、同事們,宣佈咗一家人要去巴黎,其實所有鄰居、朋友、同事們,表面都支持,但背後都不看好,甚至認為不設實際。祇有一個人明白他們夫婦倆,他是誰呢?原來是介紹他們買屋的女地產經紀,她患有精神病的兒子,這位仁兄每每說中他們夫婦倆,心中所想的和想去做的事情。


兩公婆的一段感情轉淡了,兩個都暗裡逢場作慶,有過越軌行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去巴黎離開一段時間,是挽救婚姻的一條出路。就在這時,男的公司突然話要升佢職加佢薪,女的亦意外地懷了第三個孩子,去巴黎是要完成夢想,同時也是為了挽救這段婚姻,咁樣仲去唔去巴黎好呢?


個人評論:
故事只是老生常談的家庭倫理,中外古今都存在,不知為何 Richard Yates 的小說,有咁高評價,他們夫婦倆的生活雖然平淡,但衣食無缺,有兒有女,孚復何求?有否是些人心不足呢?


不過導演說故事的手法,沒有平鋪直敘,在帶領吸引觀眾,一步一步去了解個中癥結所在,甚見功力。 女主角 Kate Winslet 演得很好,把男主角 Leonardo DiCaprio 比下去,但因為沒有看過其他 金球獎 nominees 的演出,例如:Meryl Streep – Doubt,Angelina Jolie – Changeling,顧不能作出比較。


整體是可以一看的電影,但排在情人節週末上映,是否太過沉重,不大合適呢?況且金融大海嘯,人心不安,再睇埋啲悲情戲,心都實埋!


引伸感想:
Anyway 求變、轉變 Change!真喺會好的嗎? 變~可以變好,變~也同時可以會變壞!客觀環境可能令到,無法改變,維持原狀,是否好過格硬去變,還是順其自然好啲呢?


當一個人(男或女),連自己都自顧不暇,仲要搵多個人嚟照顧,豈不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但又有人話,兩個人一起有 synergy effect,有協同效應,兩個人冧總好過一個腦袋去冧,兩個人可以互雙扶持,云云。


電影中卻點出,兩個人相處,好的時候當然,萬事沒有問題,但好或壞可以是五五波,有時可能是四六、三七、二八分,好的時候祇得二成,壞的時間佔了八成,壞起上嚟,可以令人極度苦惱。


所以奉勸各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在情人節做出傻事!


後記:
回到家裡,睇返有關『浮生六劫』電視劇,在維基百科記載,原來有主題曲和插曲:

主題曲:浮生六劫 作曲:黎小田 填詞:盧國沾 主唱:葉振棠
插曲:戲劇人生 作曲:黎小田 填詞:盧國沾 主唱:葉振棠


重聽過後,竟然是那麼囊囊上口,估是當年,聽得多入了腦!睇埋啲歌詞,更是精彩,盧國沾已經封筆多時。再冧返起《浮生路》電影中的情節,心情又再墮入深淵!


後後記:
前排留意到金球獎電影頒獎典禮的新聞,Kate Winslet 在得到最佳女配角後,在沒有心理準備下,再以 Revolutionary Road 港譯:浮生路,再得到最佳女主角(劇情片),喜極而泣,分寸頓亂,面孔扭曲,語冇輪次,咁接受了同晚第二個獎。事源有漏網消息話演 Rachel Getting MarriedAnne Hathaway 得獎呼聲最高,咁阿 Kate 已經攞咗女配角獎在先,再上臺攞獎機會,差不多等如零,世事就這樣出人意外。你話阿 Kate 好戲扮嘢都好喇,我就信佢是真情流露了。在這篇報道影響下,當電影 Revolutionary Road 港譯:浮生路,在香港上映,當然要睇睇囉。


感情之事喺唔掂,就喺唔掂,當兩人都已推到極點,one to escape whatever the cost, the other to save all that they have, no matter the compromises, 一個要逃避,另一個就忍受一切,只求妥協。浮生路發展到最後最後,男的決定接留下受新職位,女的唯有無奈接受留下來,但她秘密私自進行墮胎,卻因為失血過多失救死去了!結果還是難逃一劫!


備註:其實一早看了電影,上文寫好已久,祇是其他的文章,較具時間性,故一拖再拖,到了落畫後,才登出來.


伸延閱覽:
浮生六劫~電視劇 維基百科
浮生六劫 谷歌搜尋
Revolutionary Road (film) 維基百科
Revolutionary Road (Novel) 維基百科
Revolutionary Road Trailers & Clips
浮生六劫 歌詞 谷歌搜尋
戲劇人生 歌詞 谷歌搜尋
葉振棠電視劇主題曲精選 一聽音樂網
《浮生路》不平凡的悲劇 石琪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