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四月廿四日 明報 星期日生活 相片 及 網上截圖)
先為搖滾兼騷靈歌手 Prince 瘁死 哀悼!但今次卻不會是哀悼 明報,而是 憑弔 明報!要哀悼 是 哀悼 剛剛死去不久,已逝去的再經過很久後,偶然見到遺跡遂 憑弔 一番焉!!!
過去一週,Miss CY LEUNG(剛巧也是 CY) 機場禁區行屢門 被港人逐漸淡忘之際,週二深夜爆出 明報執行總編輯 姜國元,被從馬來西亞空降 香港 當總編輯的 鍾天祥,在接近午夜零晨時份解僱,比起 週四午間 立法會 再次流會,引發起更多的評論文章。
明報集團: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 經營困難須節流
【明報專訊】在《明報》前後工作約 17年的執行總編輯姜國元(筆名安裕)昨凌晨零時許,突然接到總編輯鍾天祥的解僱信,即時生效,理由是節省成本。
明報職工協會對姜國元被粗暴解僱表示極度憤怒及不滿,表示編採人員對編輯部管理層接二連三突然被換走感極大憂慮,質疑公司以減資源為由懲罰不同意見者,促請收回相關決定。明報集團昨發聲明,指報業經營困難,裁減人手實非得已。管理層指解僱姜國元是由總編輯鍾天祥決定,他昨午向員工表示,明報要節流,裁員三大原則包括裁薪高者,但不少員工都不接受其解釋,逾百人昨晚參與工會表態行動,在報館樓下外牆貼上「不明不白」標語。
前執總﹕嚴重低估讀者員工智商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 2014年初突被撤換,鍾天祥在員工反對聲中接任總編輯。明報前執行總編輯馮成章昨公開披露,2012年起,編輯部接連出現高層人事變動,最先是張健波被強行調離總編輯崗位,改由劉進圖出任。如今姜國元被裁,馮成章表示感震驚及難過,讚揚姜是明報的健筆、中流砥柱及日常操作的靈魂人物,裁掉他是嚴重低估了明報讀者及員工的智商,這粗暴人事管理跟 21世紀的港情太脫節,盼管理層撫心自問人事管理是否出現了巨大問題。前總編輯張健波至截稿前未回覆查詢。
明報集團﹕編採方針不變
明報集團昨發聲明:「報業經營環境困難,公司需積極採取節流緊縮政策,裁減人手實非得已,是次裁減涉及業務和編採部門人員,當中包括高層人員。公司希望盡快渡過此困難時刻。明報編採方針保持不變。」
鍾天祥﹕裁表現差新入職最高薪
前年 3月加入明報、去年 1月接任總編輯的鍾天祥昨午約 4時半向逾百編輯部員工交代,表示香港報業進入寒冬,很多報紙面對極大挑戰,明報亦走上同一道路。他指出,公司須節流,目標為 8%,而解僱姜國元是其中一個配套(管理層則指最新目標應為 5%,見另稿)。被多次追問解僱姜國元原因及是否其決定,鍾天祥沒正面回應,重複裁員的三個準則:第一是裁減表現不好的員工;第二是新來員工先走,但非每一個新來的都要他們非走不可;第三則是薪金最高的員工。「拿最高薪水的人,編輯部裏頭,就兩個,一個我,一個就是我的最得力的助手姜國元先生。」
被問自己不走 鍾﹕老闆叫我會走
有員工問:「你係姜生上司,點解唔係你走而係姜生走?」鍾天祥回答:「如你是老闆,我聽你的,可惜你不是。」他強調自己到任「完全合法」,「是老闆叫我來的,所以我聽老闆的,我告訴你,我隨時準備會走,如果老闆叫我走,我走。 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報館的負責人,必須有這個擔當。不管你對他愛和恨……(你決定犧牲下屬嚟保留自己嘅高薪?)不是,我告訴你們,接着下來公司會有其他措施,我還不知道,現只是第一波,我非常希望大家好好努力,把明報做下去」。鍾天祥以不想影響 5時的編採會議為由,與員工會見約半小時便離開,但他昨沒出席該編採會。
明報職工協會昨傍晚召開員工大會,不少員工都表態不接受上述解釋,有員工表示,姜國元對明報的貢獻及意義不止 5%,但他所收人工絕不會佔開支 5%,對他被即時解僱,反問「他對公司有何威脅?」
工會質疑誇大節流目標
職工協會於晚上 7時多,安排員工到報館樓下外牆,貼上多個「不明不白」標語表態。職工協會主席曾錦雯昨晚表示,回歸後經歷過數次經濟起落,從未發生過如此突然解僱省開支,該會將要求管理層交代,繼續蒐集員工意見以決定下一步行動。該會昨中午先發聲明指「執總深夜被炒 不明不白」表達憤怒,昨晚再發聲明,質疑鍾天祥誇大節省開支目標,並迴避回答今次是否其個人決定,甚至一度避走。
上文「拿最高薪水的人,編輯部裏頭,就兩個,一個我(鍾天祥自稱),一個就是我的最得力的助手姜國元先生。」明報需要節流,薪金最高的員工,便二揀一!!!
柒會聯合聲明:

。
。
記得兩年多前的一月份 嗜悲 舊文:誰早知會有今天,曾經寫下:
「Yes, 嗜悲 總會到一天覺得,感到這種事件是平常不過,再不會擺上網誌做個記錄,見證香港核心價值的凋零!」
因此,嗜悲 早已經當 明報 certified 證實死亡,所以今回 只是對 明報 這個牌匾 作出 憑弔 而矣,並且作為一些記錄,再沒有多話想說。

。
。
此外,嗜悲 還有紀錄了當年兩位評論員的文章
區家麟:明報啟示錄:你認真 會受到懲罰
2014年 1月 9日
本人是《明報》訂戶兼長期讀者,今時今日,如果你在地鐵上竟然看見一個儍佬,拿著一份印刷版明報,阻你上落,佔你空間,那大概應該是我。我的背囊裡,有即日明報、有昨天的副刊、前天的評論、通常還有上周未讀完的《星期日生活》,無疑,中毒甚深。
我不如呂秉權,能想像對《明報》有體溫交流,肌膚之親,連剪報也捨不得。我家《明報》,用途廣泛,吃飯時用明報鋪枱、窗花漏水時用明報擋雨、用明報來包菜放進冰箱保鮮、也用明報包藥渣丟到後樓梯垃圾筒。我也不如陳曉蕾之討厭《明報》,可能作為一個讀者,距離有點遠,我看到的,是它美好的一面。
《明報》的掙扎,折射香港沉淪的悲鳴。抱持理想、敢說真話、堅守原則的人,在這片土地,會受到懲罰。香港,似乎再容不下一個安靜的編輯室,讓記者們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有些人說,《明報》早遭河蟹。作為一個長期讀者,我察覺社評有時人格分裂、評論有時陰陽怪氣,但《明報》的新聞與調查報道,無疑是全港報章中,最有閱讀價值,角度尖銳,立足事實,有節有理,敢於挑戰權貴,觸動關節點。今時今日,記者做調查報道,是高難度動作,既需人手資源時間、個人拼勁與團隊支持,更需要老闆祝福,最少也要採主們勇敢地隻眼開隻眼閉。很多報章,早已倚傍高牆,他們的「獨家消息」,主要為政府放風,做權貴代言人;他們的「調查報道」,刀鋒更多是對準弱勢、插破雞蛋、自我閹割。
《明報》記者的調查報道,你能讀到記者的血淚、拼勁、義奮與勇氣。艱險困乏中,一眾記者努力盡責,調查報道仍然認真;然而,這個時勢,權貴們最怕你認真。
要活在豐衣足食的豬圈中,還是做一個風中馳聘的自由人?‘Freedom of the press is guaranteed only to those who own one.’所謂新聞自由,往往只有報章老闆得享;所謂「編輯自主」,往往是「總編輯自主」。如何打破宿命,這是時代給我們的考驗。
記者們被逼站到鏡頭前發聲,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北風澟烈,世道如此,無人可以獨善其身。
呂秉權:我的《明報》故事
2014年 1 月 9 日
「在中國新聞採訪的前線上,《明報》可說是香港報章的死剩種,很多無人之境和人權新聞都是他們和有線在堅持挺進,未知能頂得多久。
《明報》更換同空降總編輯,再加上之前連串的傳媒事件,香港報界和廣播界已經不再是溫水煮蛙而是滾水煮蛙,隨時煮剩棚白骨,連渣都無得淨。」
中學時立志做記者,主要受無綫和《明報》的影響。形象上,我被無綫記者的專業和大將之風所打動,但精神上更被《明報》的深入、求真和風骨所折服,很希望有天能達到這個境界。浸會畢業後入行跑新聞,小弟因枝筆麻麻但死淨把口,於是選擇做電視。雖然人在無綫,不過背囊裝着的總是《明報》和《基本法》,因很多時我們所跟進的,都是《明報》和《蘋果》的報道 及人大釋法的新聞。手鬆時兩分都買,但更多時候只能買一分,《明報》做得較深入,所以成了隨身的「囊中物」。有時跑到汗流浹背,分報紙亦跟着一齊濕,與我有體溫交流,肌膚之親,回到家則珍而重之的將這帶汗報紙一分分叠起,早期要剪報剪了一個一個洞亦有點捨不得。
後來跑大陸新聞,遇到很多超勁的《明報》中國版前輩和行家,在人民大會堂採訪政要、軍方將領,能馬住《明報》及其他報章的一些資深勁人,儼如身旁多了一部萬能認人機一樣,令小弟不致走寶被炒魷,同時亦對他們的特異功能嘆為觀止,阿一阿二阿茂阿壽,個個認得,隨口可噏,幫助電視台拿了不少好BITE。而多年來小弟在《明報》前輩特別是中國版的師兄身上,討教了不少實用知識。
汶川大地震與《明報》友人一起跟進豆腐渣工程,當其他報章因種種原因而淡忘冤案時,《明報》死硬派仍是犯賤身陷險境窮追猛打,每個周年定必重點跟進調查,關心家長們的情況。有年母親節,《明報》頭版做了一眾「中國母親」的頭版故事,包括譚作人的妻子王慶華、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劉曉波妻子劉霞等人在鐵窗外如何被折騰,看罷讓人淚眼滿眶。
眾人都不敢碰或不知如何入手的李旺陽跟進報道 (因所有關鍵人物都被失踪),《明報》讓被打壓的李旺玲得以吐出真相,指出自己並無接受官方調查結果,為亡兄呼冤。《明報》兩名記者因此被扣查44小時洗清採訪所得,全靠他們機警才能將重要的資料保存,呈現於港人面前。
在中國新聞採訪的前線上,《明報》可說是香港報章的死剩種,很多無人之境和人權新聞都是他們和有線在堅持挺進,未知能頂得多久。《明報》更換同空降總編輯,再加上之前連串的傳媒事件,香港報界和廣播界已經不再是溫水煮蛙而是滾水煮蛙,隨時煮淨棚白骨,連渣都無得淨。
各位重視真相,重視實話實說,重視中國資訊的朋友,請你在還能出聲的時候出聲和行動,否則一切都會太遲,難保有日會無個新聞網睇得過,無分報紙買得落手,河蟹滿街走。
今次姜國元被解僱臨別前
臨別讚「頭條做得好」 員工聞言落淚
【明報專訊】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昨沒返回編輯部,但有員工為他送上昨日報紙,他臨別前處理的明報頭條是〈港政商BVI大曝光〉。有員工在其電腦貼上字句﹕「你的經驗,你對新聞的熱誠是後輩最寶貴的資源!」
在新聞界打滾逾30年、被前上司譽為健筆的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平日常穿紅風衣上班,回到報館會換上背後印有「Freedom From Fear」的外套,昨日報館不見其紅衣身影,其桌上只剩下他在職最後一夜處理的明報,頭條是〈港政商BVI大曝光〉。有員工在員工大會引述姜國元昨凌晨臨別寄語,稱讚昨日頭條處理得好,提醒員工要緊守崗位,做好每日工作,部分員工聞言落淚。
三度加入明報 管編務寫專欄
姜國元投身新聞界逾 30年,曾在《大公報》、《明報》、《蘋果日報》及無綫工作,1992年 至 2016年間先後三度加入明報,在明報工作累計約 17年。除了處理編務,姜國元在《明報.星期日生活》以筆名安裕撰寫專欄。據七大新聞組織聲明,姜國元在 2003年反 23條立法、2012年反國民教育及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被自殺」等敏感報道,均為領軍人物。
與姜國元相識逾 20年的記協主席岑倚蘭指出,姜是十分有經驗、有熱誠的新聞人,17歲便投身新聞界,做國際新聞「起家」,曾駐英國和美國,1990年代更親身採訪震驚世界的盧旺達大屠殺,她引述姜國元指當時到處都是死難者屍體,環境惡劣,靠自備餅乾及水過了 7日,夜晚便在車上睡覺,有時更通宵工作。
岑倚蘭﹕姜有文人辦報風範
岑倚蘭又指姜處理新聞公道,有廣闊視野,因他是日本專家,對中美關係有深刻分析,他從左報出身,了解中方做事方法,看問題十分全面。她形容姜身上有種「文人辦報」風範,因他看很多書,「學問好高」,多年前與他在蘋果日報共事時,他已是公認的才子,能寫影評、書評及國際關係等評論文章,又經常向同事推薦好書。
曾與姜國元合著《Finest Hour:最壞的年代 最好的記者》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昨撰文,對姜被裁退感難過,他雖與姜不相熟,當初冒昧提出合作,結果姜爽快答應。蔡子強讚姜是謙謙君子,見識廣博,對新聞行業的中外歷史如數家珍,文章可讀性高,每讀其文都獲益良多。蔡又指出,姜為人不民粹,對新聞行業充滿熱情,相信姜是明報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嗜悲 早已經放棄購買《明報》十多年,但不時仍然會在上網時路過讀讀標題。哈哈哈哈哈!真的只是讀讀標題咁咋,真的要遇到真真真的很想閱讀內容,才 Click 入去,但回顧一吓,真的愈來愈少次數,幾稀矣!!!

。
。
故此 嗜悲 對 明報 這個牌匾,今趟只是作出默默 憑弔 。。。。。。沒有多話想說!!!
後記:
文化界 時事評論界 及 報人們, 都有頗多撰文 評論 安裕 姜國元 的 被解僱:
惜別姜國元(文:劉進圖)
【明報專訊】4月 20日早上,忽聞多年同事姜國元被公司解僱,內心感到震驚與難過。姜國元是執行總編輯,是我當總編輯期間的好拍檔,有超過 30年的新聞工作經驗,其中有大約 18年在《明報》任職,曾擔任國際新聞、港聞及編務等多個部組的主管,知識和經驗都很全面,他以安裕為筆名替星期日副刊撰寫的專欄更深受讀者歡迎,他的離開肯定是報社的損失,也是讀者的損失。
2009年夏天,我從北京回港,結束兩年的駐京記者生涯,時任總編輯張健波對我說,兩年後執行總編輯馮成章就會退休,編輯部需要預先籌謀,開始培訓接班人選,姜國元和我都有可能接棒,他過去擅長編務,領導編輯同事審核和美化版面,成績有目共睹,在我駐京期間,他統籌港聞採訪工作,處理人事糾紛亦做到和衷共濟,我要加倍努力。我在理念上完全認同應有薪火相傳的規劃,也相信公平競爭唯才是用的道理,遂欣然接受了這個挑戰。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我和姜國元每天緊密合作,我統籌港聞採訪,他打理版面編務,大家經常就各則新聞的價值高低、角度主次、表達手法等交換意見,不時有熱烈的討論,但縱使有不同意見,辯論過後都佩服對方的觀點和視野,不知不覺間建立起深厚的默契。到了臨近馮成章退休的時候,張健波找我談心,想知道我對這場接棒競賽的看法,我很坦白地告訴他,我從心底欣賞姜國元的人品與學識,如果公司決定升他做編輯部一把手,我樂意當他的副手,同心協力把報紙做好。反過來說,如果公司擢升我,我也相信姜國元會願意與我共事,公司不用擔心提升一個會令另一個流失。
後來的發展證明我的預感正確,姜國元和我合作無間,在我擔任總編輯那兩年,我們攜手打拼,從唐英年、梁振英的僭建,到許仕仁涉貪、湯顯明送禮等重大新聞,姜國元全程參與,貢獻良多,贏得報社上下同事敬重。在我遇襲受傷前後,他頂着裏裏外外的風風雨雨,團結編輯部同事緊守崗位,致力維護報紙的質素與聲譽。今天,看着這樣一位好同事無奈離開,我感到無限惋惜難過,祝願阿姜在稍作休息後繼續上路,為新聞行業發光發熱。
安裕珍重!(文:蔡子強)
【明報專訊】今日中午,在毫無心理準備下,從新聞報道中看到《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遭報館以節省資源為理由,於凌晨突然解僱的消息,只感到十分錯愕,仿如晴天霹靂,更感到十分難過。
我與姜國元算不上相熟,只有數面之緣,但卻因為一直有追看他以筆名安裕在「星期日明報」撰寫的文章,而神交已久。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心高氣傲,能夠讓我心悅誠服而追看的專欄並不多,安裕的是少數之一。
也因為佩服他的文章和見識,因此曾冒昧向他提出合作,合力撰寫了《Finest Hour:最壞的年代,最好的記者》一書,在 2014年那新聞界多事之秋、風雨飄搖的一年,當作是向業界致敬。結果,阿姜爽快答應,彼此因而結緣,亦覺得十分投緣。
阿姜並不是我,他是一位謙謙君子,對人彬彬有禮,比我有修養得多。他見識廣博,對新聞行業的中外歷史,都能如數家珍,文章可讀性甚高,每次讀他的文章,都讓我獲益良多。而且阿姜為人並不民粹,對事物有其深刻的一套看法,更對新聞行業充滿熱情,是今天已經十分難得,有著豐富閱歷、見識、學識修養、人文情懷的新聞工作者。
恕我認為以「節省資源」為由來解僱他,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為對於愛護《明報》的朋友來說,包括讀者和員工,都會認為姜國元是《明報》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安裕所寫的專欄,是很多讀者(包括我),每周都會追看的,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明報》忠實讀者的一大原因;而熟悉《明報》員工的朋友也知道,阿姜是員工的精神領袖,幫大家頂過很多壓力,是維繫大家士氣的中流砥柱。如果要為了節省那一點點薪水,而把他解僱,無疑並不明智。
事已至此,希望姜國元在為《明報》打拼多年後,能夠藉著這次機會,暫且好好休息;更希望,遲些時候,阿姜可以找到讓他好好發揮的崗位;還希望,大家仍能夠在其它地方,繼續讀到他的文章。
阿姜珍重!也為《明報》感到惋惜。
安裕被裁提醒我們 沒有老闆傳媒才得以自由(文:端木皚)
【明報專訊】《明報》執行總編姜國元(筆名「安裕」)突然在深夜被裁,令人無法不質疑,無論是否和最近的巴拿馬文件事件有關,是次裁員就是為了撤換一個「不聽話」的人。本來已經脆弱的新聞自由的警鐘於是再次被敲響。
一個我們早應知道的殘酷真相
安裕以節省資源為由被裁,這固然是藉口,但這也提醒了我們一個事實,就是傳統報紙的經營的確愈來愈艱難。面對早幾年免費報紙的崛起,以至近年如雨後春筍擁抱不同立場的網媒,如黎則奮指出,年輕人已開始沒有閱報習慣,而開始從其他渠道閱讀新聞。傳統報紙已經不再是一門可以賺大錢的生意。
而且,就算不談盈利,其實經營本身也要高昂的成本。但辦報要錢,錢卻不會從天而降,於是報紙便需要一個財雄勢大的「老闆」去注資。但當報紙要了「老闆」的錢,「老闆」當然也會想控制,於是便會安排心腹進報紙的編採高層。最後的情況只會如區家麟提醒我們,「所謂新聞自由,往往只有報章老闆得享」。
真正的新聞或編採自由,於是在「老闆」希望報紙「聽話」而犧牲掉。
為什麼傳媒老闆想要聽話的傳媒人
必須撤換資歷深厚學識淵博兼充滿熱誠卻「不聽話」的總編,是因為「老闆」希望報紙必須「聽話」。而報紙必須「聽話」,是因為有些報紙的老闆不只報紙這門生意。當這些生意和北方政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北方政權只喜歡「姓黨」的傳媒時,「老闆」那些有豐厚盈利的生意便極可能會被其在香港那些不太「聽話」的傳媒殃及池魚。相反,「聽話」的傳媒則會為他帶來更多「機遇」,甚至可以成為他談判桌上的籌碼。在這個情況下,就算有可能令傳媒機構「魂歸大海」,「老闆」也有非常充足的誘因設法令「不聽話」的報紙聽話,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裁掉「不聽話」的執行總編,既除去真正攔路的阻礙,又可以為後來者帶來寒蟬效應,一舉兩得。
沒有老闆 傳媒才得以自由
如此說來,香港的報紙可以如何自主呢?我認為若報紙想要自由,必須先擺脫和北方千絲萬縷的老闆。過去傳統報紙固然由於成本必須依賴財雄勢大的老闆,而這些老闆往往因無法割裂和北方政權的關係而鉗制報紙。但在網媒盛行的今天,成本門檻某程度上已經降低了一些,某些已經能靠廣告和贊助商支持而營運。這是其中一個方法。
當然,廣告商也一樣可以因為北方利益而不在網媒落廣告,像雨傘期間某些「紅底」資本突然取消不少他們在免費報紙的訂單一樣。所以這需要暫時某程度仍然可行,但仍不是最穩定的方法。
最終能令傳媒自主的,或許就是近年愈來愈盛行的眾籌 (crowdfunding) 。靠這個途徑成立的,有英文報紙《HKFP》,和已於三月正式運作的「FactWire」。正如「FactWire」的創辦人吳曉東明言,因為「FactWire 不會有老闆,也不會有廣告商,資金純粹來源於公眾」,所以他們只須向公眾交代,做到真正的完全持平。
或許,當北方政權完全統戰或索性收購(例如《南早》)香港的傳統大報後,當這些報紙因為染紅而被群眾捨棄而魂歸大海後,盼望我們還能靠眾籌,維持一些憑良心做新聞的媒體。
還有
區家麟:裁一個人的員 就是怕你有經驗有熱誠
20146年 4月 21日
「你的經驗,你對新聞的熱誠,是後輩最寶貴的資源。」是《明報》記者留在姜國元桌上的感言。
輕輕的兩句話,很沉重;我看得悲從中來。
「你的經驗,你對新聞的熱誠,是後輩最寶貴的資源。」
對不起,記者這一行,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它就是不喜歡你的經驗,記者最好像一張白紙;它就是不想你有新聞熱誠,記者最好做一個錄音機;它就是不想你成為後輩的最寶貴資源,因為怕記者「學壞」。
對於那些無經驗、無承擔、權柄倚仗於老闆的人而言;身邊一個有經驗、有熱誠、後輩信服的人,正是最危險的人。
一定又有人說,炒一個人,有甚麼大不了,老闆有權。
姜國元甚麼人?筆名安裕,明報健筆,學識淵博,他同時是明報執行編輯,同儕稱他「中流砥柱」,「精神領袖」,「靈魂人物」,主管日常運作。
像這樣的新聞從業員,有經驗、有人脈關係、有江湖地位、能感召下屬,又熟悉機構運作。這些豐厚的文化資本,理應是報館珍重的「資源」。
不,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當今世道,這種人要消滅,來一個天下間最荒謬的裁員︰裁一個人的員。為了顯示他不是裁一個人的員,現在只好假戲真做,找多些人陪葬。
這世道,經營報紙,不是靠做好新聞。只要你聽聽話話,主子會高興,有獨家李波訪問給你,有獨家偶遇提供,有白宮發言人消息,有廣告飼養你,有紅色商人入股。前提是,你千萬不要做好新聞,你千萬不要太認真,你千萬要收起你的熱誠。
你認真,會受到懲罰;應炒的,則雞犬升天。《明報》如是,香港如是。
名人名家 評論 懷念 安裕,將會錄逐有來 。。。。。
本文是 週六晚完成,等到天亮 嗜悲 趕緊到舍下最近的 K仔,買了一份 四月廿四日的 明報,是多年以來首次真金白銀付款購買,旨在讀讀 明報 星期日生活!

。
。

。
。

。
。
下午偶然見到 原來 時代版 有三段 開天窗專欄 也撁起 明報 內部一番闘爭

。
。
週一的 明報 仍然 有 兩個專欄 開了天窗

。
。
同日 明報集團營 運總裁 甘煥騰,出席「香港最佳新聞獎」活動時回應,明報對開天窗的做法「好大方」,「我(甘煥騰)諗喺全世界好多報紙都唔會畀你咁做囉」。
另外補充:2014年 1月 20日
BBC 報導:明報四專欄作者開天窗抗議加東版抽稿
【BBC中文網】繼上周前民主黨主席 李柱銘 在《明報》專欄開天窗抗議該報更換總編輯後,《明報》四名專欄作者在星期一(1月20日)出版的副刊開天窗,抗議該報的加東版日前抽起多篇針對明報換總編輯的評論文章。
四名專欄作者包括 吳志森、李慧玲、陳惜姿 和 卉蕓,他們在文章開天窗的位置,分別起了「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 天窗證我們的真」、「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等標題,抗議《明報》加東版日前抽起針對《明報》換總編輯的專欄文章。
BBC 中文網記者致電香港《明報》編務董事 呂家明,查詢關於有專欄作家開天窗抗議事件,不過對方將電話轉到另一同事代接,對方表示代為轉告,未有回復。
至於總編 劉進圖 在他的「編緝室手記」專欄中,以《理性和意善》為題響應抽稿事件,指連日來有不少專欄文章質疑或批評公司換總編輯的決定,管理層可能感到委屈或不快,但仍尊重編輯部多年來和與專欄作者約定。
他指出,容許自己報章的專欄批評自己報社的決定,這是今天香港相當難能可貴的。
開天窗表態
已經在《明報》寫專欄文章約十年的 陳惜姿 向 BBC 中文網表示,過去從未發現過在香港刊出的文章,而在加東或加西版被抽起,今次開天窗不單是向管理層抗議,發出嚴正的表態,而且希望外界關注新聞及言論自由已經受到威脅,抽稿已是一個警報。
陳惜姿 認為,如果《明報》管理層重視言論自由,對於抽稿事件應至少向專欄作者有一個交代,不過,目前沒有人跟她有聯絡。《明報》加拿大版的副刊,過去幾天有 9篇評論《明報》更換總編輯一事的專欄文章被抽起,換上"自由談"或其他文章。按慣例,香港《明報》副刊的專欄文章會在翌日轉載於《明報》加東版。
被抽起的文章都是談及更換總編輯事件的專欄文章,涉及作者包括公民黨黨魁 梁家傑、和平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 陳惜姿、傳媒工作者 吳志森、以及藝評人 卉蕓 等。
民主黨創黨主席 李柱銘 上周二亦在《明報》專欄開天窗,留下「黑手蓋日月 本報頓失明」的標題。
雙方再會面
另外,就《明報》換總編輯一事,管理層及《明報》員工關注組星期一下午將舉行第二次會晤,員工代表稱,會盡力向管理層表達同事的要求。
《明報》員工關注組成員之一 冼韻姬 接受 BBC中文網查詢時表示,希望在會上盡力向管理層表達員工的要求及想法。
在雙方上周舉行的首次會議上,員工方對總編輯人選提出幾點要求,包括必須捍衛言論自由,獲得公眾信任,維持《明報》作為社會公器的角色,以及獲得公司管理層信任。
不過就總編輯人選需獲得編輯部同事信任及熟悉香港情況,雙方存在分歧,管理層擔心難於操作。劉進圖 在專欄中表示,衷心期待雙方會談能取得成果,就算未能達成全面共識,也希望收窄分歧,緩和局面。
《明報》管理層已經透露,馬來西亞人 鐘天祥 會是新總編輯首要考慮人選。鐘天祥目前以特約撰稿人身份在《亞洲周刊》撰文。
屢傳 阿里巴巴 繼購入 SCMP 南華早報 佔領英文媒體後,也計劃收購 明報 進軍特區中文輿論界, 今次 明報 清洗 purged 安裕(姜國元),會不會是 鋪路 讓收購提早成為事實 ……… !!!
結局:
2016年 5月 5日 傍晚 明報發聲明

。
。
2016年 4月 20日 凌晨時份,明報總編輯 鍾天祥 解僱 執行總編輯 姜國元,2016年 5月 5日 傍晚 委 梁享南 出任代執行總編輯 2016年 5月 9日 生效。至此,是否告一段落,還是繼續有下文 。。。。。!!!
補遺:
某天看到 港台 1992年 獅子山下 之 風風雨雨
二十多年前還未 97回歸,已經點破了 新聞界自我審查 。。。。。!!!
伸延閱覽:
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 明報新聞網
臨別讚「頭條做得好」 明報新聞網
惜別姜國元(文:劉進圖) 明報新聞網
安裕珍重 明報新聞網
沒有老闆傳媒才得以自由 明報新聞網
明報四專欄作者開天窗抗議加東版抽稿 BBC 中文版
我的舊文:
誰早知會有今天
First they came 。。。。。劉進圖被斬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