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不夠一個月 梁振英 就狼抓民望,狂增 200億的經常性福利開支,看來王光亞主任要他不要只上報功績,還要自我查找不足,並把述職規範化,desperate 的 梁振英 感到水浸眼眉,若不盡快 shortlist 不足之處,今年內極可能被腳痛下台。
嗜悲 很有興趣知道,梁振英新增的 200億元均屬經常性開支,那末究竟錢出何來呢?嗜悲 特別遲些返歸,留在公司看他接受電視傳媒的代表質詢論壇節目【施政論壇2014】,皆因下午的記者會無時間看。
1月 15日 梁振英 早上在立法會發表,長達 2小時多的【施政報告演辭】,下午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接受記者提問,晚上去【施政論壇2014】見五大傳媒的代表,在電視直播論壇接受質詢。梁振英 面向五大傳媒的代表有:無線 何文雯、 有線 林妙茵、 亞視 兼當主持 林雅惠、 NOW 吳志賡、鳳凰衛視 羅振邦,繼續他一貫的狼樣皮笑肉不笑的招牌囧。
各傳媒都不約而同追問,要求 梁振英 講清講楚解釋錢從何來,若不加稅增加收入究竟錢何來,林妙茵 更要求保證不加稅。梁振英 的回應是不斷的重覆,是要從經濟增長得到額外的 200億,來填補這個福利開支,而不是以往行之有效的審慎理財哲學。
梁振英 敦起個囧樣,樂觀的指出過去特區政府的 16年,有 11年有盈餘 5年出現赤字,盈餘總額高過赤字的歷史記錄就樂觀地預測,以後的年份都只要維持經濟增長,就會陸陸逐逐產生巨額盈餘,就可以應付新增的 200億經常性支出。
這豈不就是就跌入歐美政府已經頭痛不已,後悔怨恨很久但為期已晚,無法回頭的死胡同:先使未來錢,這個坎井將會把香港推向絕路 。。。。。。萬劫不復!
寫到此時 嗜悲 再不想見到 “狼樣”,就看看 “貓相” 吧!
前些時出遊影到幾幅貓相:
老貓入定 唔好攪著我養神
。
。
。
。
。
。
。
。
。
。
。
。
。
。
好喇好喇 影喇影喇影靚啲
。
。
。
。
。
。
。
。
。
。
。
。
。
。
喂 你好似我一位朋友噃
。
。
。
。
。
。
。
。
。
。
。
。
。
。
我唔識你 睬你都傻
。
。
。
。
。
。
。
。
。
。
。
。
。
。
好喇既然死跟 就擺過一個靚鋪屎影喇
。
。
。
。
。
。
。
。
。
。
。
。
。
。
嘩 有人要影我哋相喎 畀個屎忽臭臭佢
。
。
。
。
。
。
。
。
。
。
。
。
。
。
等我表演一吓抓樹功夫
。
。
。
。
。
。
。
。
。
。
。
。
。
。
咁有耐性 好喇畀個鋪屎佢影 喺唔喺靚啲呢
。
。
。
。
。
。
。
。
。
。
。
。
。
。
。
。
喺邊處影到的呢?遲些開估!
嗜悲 一生愛貓,有張 BB仔還穿著開浪褲的年代相片,就是攬着隻貓貓影嘅相,到開始有記憶前後養過三隻貓貓 。。。。和他她們影的相片無數,寄存在相簿裡,不時翻閱一吓,以慰老懷。
後記:
扶貧本好事 錢從處何來 就是今次 梁振英 施政報告 的 黑箱作業 。。。。。。
【明報社評】扶貧、助弱、安老都是好事,以香港社會的發展程度,特首梁振英宣布投入大量資源應對,就事態本質應無反對之理。但是施政報告發表之後,中產階層對政策向基層傾斜的做法,反應強烈,主要是中產有感於政府忽視他們,以今次最為突顯。
另外,中產階層有更深層忐忑,就是政府連續兩年猛增經常福利開支,已經成為長期財政負擔,但是政府未交代錢從何來,中產擔心最終會否要由他們埋單。梁振英和政府應該提出確切數據,證明推行的福利政策,財政上可行並且可持續,釋除中產的疑慮,使他們安心。
兩年來福利開支大增 政府應具體說明財政可行
按梁振英提出的扶貧助弱安老政策措施,日後每年福利開支會增加至約600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近兩成,高過董建華與曾蔭權期間的比率。據一項非正式統計,關於福利開支,董建華8年任內增加了62%,佔政府經常開支13.5%,曾蔭權7年任內增加了28%,佔經常開支17.3%;梁振英就任未滿兩年,福利開支已經增加了36%,佔經常開支19.1%。再就政府經常開支增加而言,梁振英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實之後,他在任不到兩年,政府經常開支就增加了接近500億元(去年接近300億元),以政府經常開支約2600億元計算,增加200億元,即是增幅約7.7%。所以,梁振英任特首以來,福利開支與政府經常開支增幅之高,值得注意與討論。
開支增加並非不可接受,只要政府收入足夠應付,就無問題,只是,迄今就此未見當局具體說明。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之後,在多個場合被問到財政支持狀况,他都只說「政府負擔得到」,強調會堅守「審慎理財、量入為出」原則,云云,說法籠統,未能使人信服。梁振英今次扶貧助弱安老動作之大,一定有數據參考,才可以拍板決定;事實上,梁振英就各項政策措施,可以明確指出有多少人受惠,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日詳細講解「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時,受惠家庭數目精確度以百位計算,以此推論,政府不肯交代需要耗費多少錢,較難理解,除非另有內情和考慮,否則徒惹不必要猜疑。
梁振英對香港經濟樂觀,相信他認為只要經濟持續發展,水漲船高,政府收入增加,就可以應付開支需要。不過,連續兩日,梁振英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只是泛泛而談。經濟前景不能靠看水晶球預測,必須根據數字研判,若梁振英提出確切數字,與市民分享他看好香港經濟的依據,會有助強化市民的信心。因為市民的直觀認知是美國開始退市,量化寬鬆和低息環境遲早結束,樓市必然出現調整,樓價極大可能以較大幅度下跌,以房地產在本港經濟所佔比重、政府收入約30%與房地產有關,樓市逆轉之下,經濟會受到多大程度衝擊和政府收入所受影響,都難以預估。
財政儲備規劃作福利開支?梁振英有必要說明釋疑
未來一段日子,若出現政府財政入不敷支,而經常開支卻大幅增加,屆時只有加稅,本港稅基窄、稅種少,歷來利得稅與薪俸稅,都集中由少數企業和不到一半的打工仔支付,目前未聞政府有擴闊稅制計劃,所以,若政府要有足夠財力支持開支,負擔就落在企業和打工仔的肩上,而梁振英表示政府無計劃加稅,則動用財政儲備就成為選項。
梁振英透露他提過一個觀點,就是(政府財政)若年年收支平衡,則現有財政儲備又怎樣用?他沒有進一步解釋,不過,這個觀點可以解讀為政府動用財政儲備扶貧助弱安老,果真如此,將大事不妙。曾蔭權任特首期間,被批評短視,缺乏長遠規劃,雖然累積了約7000億元龐大財政儲備,但是同樣累積了大量深層次矛盾;梁振英在競選特首和當選就任之後,經常強調長遠規劃之重要,市民對他帶來變革,寄予厚望。
一般認為,長遠規劃除了土地房屋供應,還有興建醫院和安老設施以應付人口老化需要、增加受資助大學學額以配合知識型社會需要、改善退休制度等,因此需要財政儲備支持,都不難凝聚共識,即使規劃以儲備回購3條隧道,統一管理以消解過海交通擠塞,相信人們都少有異議。但是,若財政儲備被規劃作福利開支,而僅有基層受惠,則梁振英與市民對「長遠規劃」落差之大,就有點使人失笑了。
梁振英提出增加基層福利引發的爭議,說明幫助有需要的人,雖然原則上有共識,但是扶貧助弱安老政策措施,不能孤立來看,因為它是一項龐大社會工程,與整體社會和其他政策層層相扣,例如若稅制不變,使人看不到政府收入可以支持只會增加、難以減少的長期福利財政負擔,屆時當年陳佐洱的「車毁人亡」論(當時是為了批評彭定康增加社會福利開支的做法),就會有現實意義。
另外,梁振英有關「現有財政儲備怎樣用」的說法,有具體說明的必要,讓市民知道這筆公有財產會用於符合香港最大利益的事項,而不會成為政客用以「政策買票」的資源。
香港本來已經有最低工資,如今思歪又攪補貼基層,雇主當然可以少加人工,因為政府會補足差額嘛,梁振英今次又是搵負責納稅的中產笨喇!
梁振英 講不出實際數字,耗費公帑私用買民望,又怎能令人釋疑呢?如今攪到中產和基層對立,思歪 撕裂社會又一好例子!志大才疏還自詡救世主,為禍比平庸的董建華,耗用公帑比貪小便宜的曾蔭權,更深更大更廣更久遠!
伸延閱覽:
2014 施政報告論壇 1 Now TV
2014 施政報告論壇 2 Now TV
2014 施政報告論壇 3 Now TV
2014 施政報告論壇 4 Now TV
扶貧好事 錢從何來 新浪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