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今個週末~高鐵

今個週末~高鐵



十二月四日新聞報導,政府獲得民建聯5票、工聯會2票及葉劉淑儀、劉皇發、霍震霆、劉秀成及劉健儀等12票支持,而泛民8名議員則投反對票。醫學界梁家騮則表示,政府和提倡錦上路方案的公共專業聯盟均未能提供足夠資料,故投棄權票,工程668億元撥款,在立法會《工務小組》獲通過。


十二月十八日週五,加上過去週五(一月八日)的立法會《財委會》開會,兩次都未有通過六百多億元的《高鐵香港段》撥款。泛民採取的拉布、拖延、戰術,加上主席是泛民的“卿姐”,很多人都有陰謀論。


但我不是認為主席不公正,而是劉慧卿為了避嫌,她是不偏不倚,絕對依足本子辦事,兩方面或甚至幾方面,“卿姐”都需要按本子,給足發言機會,因為“本子”寫得不詳盡。


民主就是要聽人民的聲音,在沒設 referendum 公投,那就要靠代議政制,也就是由民選的議員,代表選出他們的民眾表達意見,投票表決。但香港的立法會不是一百個巴仙直選,有部份的議員,是靠功能組別選出的,有人批評者不是直選,是不民主的,不過這不是今次的話題。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
財委會主席:劉慧卿議員
財委會副主席:劉秀成議員

財委會委員:
何俊仁議員、何鍾泰議員、李卓人議員、李國寶議員、李華明議員、
吳靄儀議員、涂謹申議員、張文光議員、陳鑑林議員、梁劉柔芬議員、
梁耀忠議員、黃宜弘議員、黃容根議員、劉江華議員、劉皇發議員、
劉健儀議員、鄭家富議員、霍震霆議員、譚耀宗議員、石禮謙議員、
李鳳英議員、張宇人議員、陳偉業議員、馮檢基議員、余若薇議員、
方剛議員、王國興議員、李永達議員、李國麟議員、林健鋒議員、
梁君彥議員、梁家傑議員、梁國雄議員、張學明議員、黃定光議員、
湯家驊議員、詹培忠議員、甘乃威議員、何秀蘭議員、李慧瓊議員、
林大輝議員、陳克勤議員、陳茂波議員、陳健波議員、陳淑莊議員、
梁美芬議員、梁家騮議員、張國柱議員、黃成智議員、黃國健議員、
黃毓民議員、葉偉明議員、葉國謙議員、葉劉淑儀議員、潘佩璆議員、
謝偉俊議員、譚偉豪議員。


財委會秘書:李蔡若蓮女士
財委會法律顧問:馬耀添先生


兩次的財委會會議,焦點議程皆是繼續審議“高鐵”撥款:

PWSC(2009-10)68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鐵路建造工程
PWSC(2009-10)69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非鐵路建造工程
PWSC(2009-10)72
就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項目發放的特設特惠津貼

上兩次財委會開會,都最後需要:“押後討論”。


我想講的是“效率”Efficiency,不過一提起來,人們難免會問多一些,關於“效能”Effective (or effectiveness),還有就是“經濟”Economic(可作“效益”解)。民主政治,是否符合這個 Three Es 呢?我想正反雙方,各有論點,罄竹難書。


高鐵撥款,早已得到憲制派議員支持,和眾高官,政府各司長、局長、處長、署長,和副手們,積極箍實游離票,已得到需要的大多數票,可以在《財委會》裡,通過“高鐵香港段”撥款,然而卻不是一蹴即至。


在有足夠票數情況下,還是繼續開三次會議時間,拖延了整整一個月有多,立法會支援運作的人力物力,鄭汝樺運輸及房屋局長以下官員,或甚至更高的官員司長們,和眾多委員會議員的寶貴時間,祇是為了讓泛民議員發問,由鄭汝樺答問。


看來絕不符合 Three Es 原則,這是為了表現”民主“,為了特顯“民主”,為了體驗“民主”?雙方都是在落力做“騷”。我個人覺得很很很“虛偽”哩!


按:登文之時,立法會財委會 9:30pm 主席宣布休會,需要延至週六 9:00am 再開會。主席劉慧卿說有信心,週六會有投票表決。


後記:
【明報專訊】立法會財委會傍晚表決通過逾550億元的高鐵工程撥款,票數是31對21票,其後亦通過非工程和補償撥款。

財委會其後通過118億非鐵路工程撥款,票數是31對21票。之後,泛民議員抗議離場,財委會再通過8600萬元的搬遷補償撥款。



高鐵大騷暫時完畢,但是後遺症相信不少,申請“司法覆核”可能是後著,社會嚴重分化,深層矛盾,又進一步。


後後記:
【明報01-18社評】高鐵撥款在立法會經過超過25小時的辯論後,終於獲得通過,這場議會拉布戰引發的場內場外爭議,值得社會好好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社會推出大型基建時,必須及早諮詢及尊重各持份者的意見,而政府的既有諮詢渠道是否有效掌握市民所思所想,尤其是年輕人的意見,政府必須檢討。此外,政府必須放棄「救火隊」心態,切勿以為只要在議會「數夠票」就萬事大吉;官員必須認真與持反對意見者溝通,方能化解矛盾,避免類似的社會衝突重演。

這次高鐵撥款爭議和隨之而來的立法會拉布戰,掀動整個社會,不少人指摘拉布議員劫持議會,議而不決,浪費公帑,但因著這次拉布,民間社會就著高鐵及相關議題來了一次大辯論,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各持份者好好總結。

爭議中最重要的持份者,是政府。高鐵方案推出後,政府按既定程序諮詢各持扮者,政黨、專業團體、地區代表等傳統組織都是諮詢對象,但是這次反高鐵運動的主力是年輕人,他們的特點是不愛遵從傳統的一套,而且,他們與互聯網一起成長,這一新媒體卻是政府忽視了的。

觸覺靈敏的商業世界早已借助互聯網來捕捉機會、發揮作用,例如,有商人專門製作供YouTube流傳的廣告,政治人物以facebook與年輕人對話,製作政治宣傳片在YouTube播放,以爭取曝光,特區政府明顯落後於形勢。公眾參與(public engagement)是基建諮詢的必由之路,而e-engagement更是新時代之下政府必須掌握之事,若政府不能汲取教訓,以新科技與年輕人溝通,聆聽並尊重他們的意見,日後再有其他工程,公眾的反對聲音同樣可以殺政府一個措手不及。

政府已經認識到聽取年輕人意見的重要,相信在日後的政策諮詢,e-engagement會是操作之一,我們認為年輕人對此要積極回應,不要出現諮詢不說話,臨近尾聲卻出現政治操作的局面。

堅拒與公專聯對談 昧於形勢政府敗筆
此外,政府在公共專業聯盟提出錦上路替代方案後,未能坦誠相對,未有認真對待,這種應付民間反對聲音的做法必須檢討。

公共專業聯盟由民間學者及專業人士組成,原則上不反對興建高鐵,但為縮減成本及保育菜園村,提出把高鐵總站改至錦上路,這方案獲得不少中間溫和人士認同,認為是平衡發展與保育的可行之法。雖然政府經過分析之後,認為錦上路方案粗疏,且有嚴重技術錯誤,根本不可行,但是政府多番拒絕與聯盟公開對質辯論,反映政府昧於形勢。

事件反映政府只以「救火隊」的心態處理這次諮詢,以為最主要的戰場是立法會,花盡力氣游說立法會議員支持,以為只要獲得建制派背書就可以平安過關,懶理公眾是否認同。政府多番拒絕與公專聯公開辯論,不但失去了向公眾解釋事件的機會,更令人質疑政府是否有意隱瞞,害怕對質。政府若不放棄這種「只顧議會,懶理民間」的心態,日後只會再次碰壁。

另一個社會需要反思的問題,就是發展與保育、集體與個人、多數與少數之間的關係。

傳統上,香港推崇發展大於保育,認同集體利益優於個人利益,少數應服從多數,不少人認為為了香港的發展,為了興建高鐵與內地接軌,犧牲菜園村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香港經過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早已進入後物質時代,發展不再是硬道理,社會開始講求尊重土地與人民的感情。可惜,在高鐵事件中,政府抱持的仍是金錢賠償可解決一切的思維,即使民間提出中間落墨的方案,例如要求容許菜園村村民集體搬遷,以讓其繼續務農,政府仍是一口拒絕,錯失一個平衡發展與保育的大好機會。

政府拒絕集體搬村 錯失平衡保育發展
如果政府答應集體搬村的安排,一來村民可以繼續務農,社會可以尊重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政府也毋須作出天價賠償,節省公帑,政府更可佔據道德高地,因為如此方案村民也不願接受,定會被人批評「獅子開大口」,一心博巨額賠償。如此一舉數得的解決方案,政府卻輕輕放過了,最終導致今天的田地。

過去香港熱烈擁抱基建,但近年已開始反思這種發展大於一切的「中環價值」。社會並非要走向鐘擺的另一端,社會開始追求的是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社會開始認同,為了保存珍貴的本土生活模式,應付出多一點代價,即使犧牲部分發展機會也值得。如果這次高鐵事件引發的爭議,有助找出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點,社會總算是有所得著。



後後後記:
【明報01-19社評】「反高鐵.停撥款」行動,在立法會大樓外四度集會,示威者一直表現理性平和,所標示「快樂抗爭」主軸,顯示新一代社會運動推手的健康正派面貌。

但是上周六立會表決撥款後,極少數示威者挑起暴力行動,演變成為警民衝突,有警員流血受傷;這一小撮採取暴力行動的示威者,不但使整個抗爭蒙上污點,也引起公衆反彈。我們認為,借高鐵議題迅速成形的新社會運動值得珍惜,應該深化,但必須揚棄暴力,必須與暴力路線劃清界線,才能壯大和持久。

極少數人採取暴力行動 主事者應明辨是非
據記者近距離觀察,上周六傍晚,高鐵撥款通過後,數名年輕示威者眼看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和建制派議員即將離開議會,情緒激動,四處召集得10多人自行商議,當中有年約20歲青年,也有頭髮斑白的男女。經過商議,各人隨即散開廣傳行動信息,有人拿著擴音器沿途喊「快樂抗爭無用」,呼籲示威者行動。其後,遮打道近香港會及皇后像廣場對開兩段路隨即發生搶鐵馬、飛擲玻璃樽等暴力行為,警方立即出動胡椒噴霧鎮壓,控制場面。

部分示威者蓄意衝擊警方防線,要強行進入立法會大樓,並堵塞道路,這些行徑,已經干擾社會秩序和社會安寧,實際上違反了法律,不會得到市民認同和支持。「反高鐵.停撥款」抗爭,主要靠網絡號召同道參與,組織鬆散,現場瀰漫誰也不怕誰的氛圍,有人要發難製造事端,維繫集會按「快樂抗爭」進行的反高鐵大聯盟主事者,確實難以阻撓。

不過,使人失望的是主事者接受傳媒訪問、或在電台節目討論此事時,對極少數示威者的暴力行徑,不但未予譴責,還倒果為因,把引致暴力的責任推卸給警方。例如,他們形容「這是與市民互相配合和共識下所作的行動,市民只是要求對話,卻被警方以鐵馬攔阻,市民的『義憤』被激發了,卻被警方以胡椒噴霧對待」。這種扭橫折曲說法,實質替暴力始作俑者開脫,而且還有美化暴力之嫌。如果社會運動的參與者面對暴力行為是非不分,甚至臉不紅、耳不赤地指鹿為馬,一旦擁有可以指點江山的能量時,豈非又會成為另一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專權者?

干擾無線電視記者採訪 有損新聞自由應該停止
另外,無線電視的記者在場採訪,遭到部分示威者滋擾甚至被燒背包,也是值得檢討的。無線電視的記者做直播時,示威者從後舉起字句、施展「萬人大和唱」、遮擋鏡頭、向鏡頭做粗口手勢等,使得片段不能使用;有關記者採訪後,發現背包的「膠粒」裝飾被人用打火機燒掉,更是非法行為。另有一名有線電視記者準備在皇后像廣場做直播時,耳罩跌在地上,一名示威者拾起耳罩,但不交給記者,而是將之拋到立法會停車場內,這種流氓行為有辱大會的純潔。

記者只是履行採訪職責,雖然示威者有權不接受採訪,但是也應該尊重記者的採訪自由。整個集會會場那麼大,大聯盟主事者不可能知道即場所有發生的事,不過,事態經傳媒報道之後,對於記者工作被阻撓和不友善對待,主事者應該有一個說法,而非置諸不理,更勿是非不分。

新社運草創好開始 但須堅持理性非暴力
反高鐵抗爭,藉著互聯網結集同道中人,這個方式的好處是信息傳播快,很容易就一呼百應,但是組織和行動的缺陷,卻也暴露出來。首先,這種召集方式,參與者素質更有可能良莠不齊;其次組織鬆散,所謂「主事者」的權威性不大,例如會場所見,參與者隨便拿著「大聲公」,就可以發表議論和發起號召,當晚發起暴力行動的極少數示威者,就是靠這樣簡單的操作而挑起與警方的衝突。

我們要指出的是,參與反高鐵抗爭的人,並非每一個都像主事者般純潔和高尚。須防人不仁,一旦有人生事,便應明辨是非;面對暴力行動,應該劃清界線,切勿縱容包庇。

反高鐵連串行動,例如年輕人苦行,令人動容;又如立法會大樓外的嘉年華式「快樂抗爭」,為整個運動注入新意涵,使運動與健康正派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取得更多市民支持。這些創意,為草創伊始的新社會運動作了很好的鋪墊。這次運動匯聚到的能量很值得珍惜,正因如此,更應記取暴力衝突的教訓。

社會不應把整個反高鐵行動,定格在上周六那10多分鐘的暴力衝突場面,那是偏頗和不公平的。如果反高鐵大聯盟能夠明確宣示,反對暴力路線,並與暴力路線劃清界線,將有助掃除市民的疑慮。如果對暴力取態模糊,不但難釋疑竇,也會給別有用心者提供鑽空子的空間,不利社運發展。只有堅持理性非暴力,由反高鐵所催生的新社會運動,才可以壯大,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



後後後後記:
【明報01-25社評】 一些人反對香港推行普選的原因,是認為民主派上台執政,定會民粹抬頭,不負責任;然而,民主黨副主席兼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劉慧卿最近處理高鐵撥款審議的表現,有力地粉碎了杞人憂天者的擔憂──劉慧卿面對泛民議員的拉布戰略,最終能夠平衡各方要求,讓議會順利運作,部分建制派議員也表示讚賞。劉慧卿作為財委會主席的言與行,說明民主派掌握權力並非什麼洪水猛獸,只要香港落實「責任政治」,讓有市民授權的人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力,執掌權力的人自然要負起政治責任,不能只有破壞沒有建設,更不敢胡作非為。

民主派可以成為負責任的掌權者 有能力的執政者
劉慧卿的表現,並非一開始就獲得建制派的認同。1月8日財委會第二次審議撥款後仍未能表決,曾有建制派議員質疑劉慧卿無阻止泛民拉布,表明計劃提出不信任動議;一星期後財委會再度審議,在最後關頭當議員提出29項動議時,劉慧卿不准動議人再作解釋或游說,撥款終於獲得通過。劉慧卿非常認真,深諳議會規則,又能堅持原則,秉公辦理,整體表現相當不錯。

劉慧卿主持財委會,平衡了各方的要求。例如她拒絕「一直開會至表決為止」的要求,堅持要定下散會時間;而在1月15日的會議,議員多次追問鄭汝樺局長會否收回文件,多次追問一地兩檢問題,劉慧卿也未有立即制止;但在60多條提問後,劉慧卿就要求議員不再就「錦上路方案」和「大角嘴居民賠償估算」重複提問;在1月16日的會議,劉慧卿亦呼籲不要再就類同的問題多番追問。此外,由於立法會《議事規則》沒有規定財委員委員的發言時間,而主席則有權決定議員的發言時間,劉慧卿初期容許議員有較長的發言,後來逐步收緊至兩分鐘。

劉慧卿的做法合乎政治現實。立法會財委會是立法機關對政府撥款的最後審議,一旦通過就會上馬,沒有回頭路,因此議員有責任盡量詳細地審議撥款,加上立法會並非全部民選產生,建制派早就佔有優勢,若一開始就對議員的提問作嚴苛的限制,不合乎社會公義,更會挑起民憤。

但無了期讓議員拉布也不現實,因此,劉慧卿這種先鬆後緊的做法,既可讓反對的議員盡量詳細地追問,當議員就同一問題反覆追問後,社會也會接受議員已盡力監察政府,在這時才收緊議員發言的限制,社會的反彈亦會較小。劉慧卿沒有因為自己是民主派成員而加入拉布的行列,亦沒有不講原則地向建制妥協,做到了財委會主席應有的獨立公正,不偏不倚。

香港一直有人質疑,民主派慣了當反對派,一旦掌握權力執政只會有破壞無建設,只懂胡亂派錢,大搞民粹政治,社會定會混亂不堪,因此,香港實行普選時機仍未成熟。劉慧卿的表現,是對這種說法的最佳反駁。

像香港這樣制度頗為健全的社會,即使是反對派,一旦掌握權力,處事考慮及做法也要符合制度的規範和要求,此謂「屁股指揮腦袋」。一個負責任的掌權者,必須大公無私,從社會大局出發,平衡社會各方利益,並適時作出妥協,以求讓目標盡快實現。

而且,反對派一旦上台,民間社會對他們的要求也會改變,會以一個掌權者的準則作出監察,例如劉慧卿當上財委會主席,公眾對她的要求就是不偏不倚,不能為了一己黨派的私利而犧牲社會整體利益。如果劉慧卿審議撥款時偏幫泛民,與議員聯手拉布,刁難政府官員,定會引來偏私的指摘,難以服眾。最重要的是,民主派最大的依靠是選民的支持,當民主派變成執政者時,他們也要面對公民社會及選民的監察,如果民主派在位時毫無建樹,違反公眾利益,定會在下次選舉時被趕下台。

建制派與中央應重新審視民主派 勿將反對派逼入激進的絕路
高鐵撥款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一役,意義深遠,它清楚說明:即使民主派出掌財委會,權力在手,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劉慧卿的表現清楚反映民主陣營的溫和派對社會的承擔,向社會示範了民主派也能做個負責任的執政者。香港的建制陣營及北京的中央政府,都應該好好解讀當中的政治含意,消除對民主派的誤解誤判,不要對民主派處處設限肆意打壓,不然的話,只會把溫和派趕進激進的絕路。




伸延閱覽:

高鐵撥款:
高鐵爭議 明報新聞網特輯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legco.gov.hk
立法會 2009/2010年度~財委會成員 legco.gov.hk
立法會 2009/2010年度~工務小組成員 legco.gov.hk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座位圖表 legco.gov.hk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鐵路建造工程 legco.gov.hk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非鐵路建造工程 legco.gov.hk
就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項目發放的特設特惠津貼 legco.gov.hk
12比8高鐵撥款立會過頭關(公務小組) 新浪新聞網
高鐵工程勿再蹉跎財委會應通過撥款 雅虎新聞網
財委會通過高鐵工程撥款 雅虎新聞網




社會分化:
新社會運動並非世代之間的戰爭 雅虎新聞網
80後反高鐵群組「準備暴動」 雅虎新聞網
認識「80後」不能靠舊思維 雅虎新聞網
80後十時苦行往立法會 雅虎新聞網
政府須放棄救火隊心態 雅虎新聞網
必須與暴力劃清界線 雅虎新聞網
劉慧卿主持財會公平公正 民主派掌權不是洪水猛獸 雅虎新聞網

網上好文:
請靜下來想想! 新鮮人
立法會門前看到的一幕紀實 張宏艷


我的舊文:
獨裁者的 Efficiency
與「中國速度」接軌
電影 Twenty Twelve 2012 ~ 中國的效率
我的政治 101



Friday, January 15, 2010

文字認證

文字認證



先跟各位 Say 聲“Sorry!抱歉!”,唔喺有乜大件事,祇是我一向開《Blog》以來,沒有登入 Blogger、Blogspot、或不是用戶,都要求大家在留言時,先要麻煩各位,依照 Blogger random generate 的一組字母,再依照輸入這一組字母,當作 Word Verification 文字認證。


我充分明白這個 Arrangement 裝置,會令各位有心的,阿哥阿姐們,要多做一層手續,要多了一重步驟,並浪費多一些時間,要多打五六個字母,若有時偶然打錯了,還須要有耐心恒心,再多做二層手續,再多二重步驟,更浪費更多些時間,再多打五六個字母兩次。


既然有咁多麻煩,各位阿哥阿姐們,還是耐心、恒心、有心繼續給我留言,『嗜悲』銘感于心!Space Orz 鞠躬!鞠躬!鞠躬!再鞠躬!(哈哈哈,不是三鞠躬唷,而是四鞠躬啊!)





遠些時間,有位經常去探訪的“博友”,慘被“人肉搜查”,到現時還未再開博再顯筆鋒,可惜!可惜!真可惜!


前兩天又有位經常去探訪的“博友“,她的兩個部落,給人留下”不懷好意“的留言,結果她暫時要求輸入密碼才可看到文字。我沒有被列入,受通知名單內,整個週末沒能登入,唯有望門輕嘆!好在,她”阿姐“今天,重新啟動,容許公眾登入閱讀,謝謝你的大方!


最近又發現有兩位”博友“,有著不同的網誌,她們尚還容許閱讀文字,但增加了一重保安,若需要留言回應,就非成為會員不可,哎!抱歉!暫時未想被踢入會。


顧此,我這處祇設有 Word Verification 文字認證手續,主要是防止經由電腦程式輸入的”廣告“,因為暫時相信,這 randomly generated 的 Word Verification 文字認證,可以起碼抗拒這一方面的 SPAM,另一方面,小弟較少透露個人資料,希望永不會收到,揭露個人私隱的攻擊罷。


最後,謹祝各位常來的,偶然路過的,耐不耐來一次來的,各方好友,阿哥阿姐們,身體安康,博務晶晶日上!還是個句:“多謝捧場!”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0

2010法律年度開啟典禮

2010法律年度開啟典禮




照片來源:明報新聞網



看看照片中的法官們,頭戴英式的假髮,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2010法律年度的開啟典禮,憶起一九九七年的回歸儀式上,也曾當著北京的領導人,上演了類似的畫面。


【明報專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說,踏入一零年代,司法制度面對的重大挑戰是,如何使人人均可向法院尋求公道。

李國能在本年度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致辭,他表示,自1997年以來,法律環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展,無疑是司法覆核案件的增加。

撇除居港權案件,2001年共有116宗司法覆核申請,至2005年已升至149宗。過去數年,司法覆核申請的數目介乎2006年的132宗至2008年的147宗。2009年,入稟的司法覆核申請共有144宗。

他指出,引致香港社會出現這個現象的因素包括:隨著社會日趨複雜,法例的制定也日見繁多;還有是《人權法案》及《基本法》的制定;此外,社會各界對公民權利的意識亦日漸提高。

他表明,法庭在司法覆核程序的職能,僅是釐定合法性的界限。政治、社會或經濟問題,只能經由政治過程,而非通過法律程序去謀求解決辦法。

李國能稱,踏入廿一世紀一零年代,本港司法制度面對的重大挑戰是,如何使人人均可向法院尋求公道。富有的人和大公司或能負擔訟費,低收入人士也符合申領法律援助的資格,但社會上大部份人,包括中小企業,卻難以負擔訴訟所招致的法律費用。

他表示,為保持中立公正,司法機構的無律師代表訴訟人資源中心只能就程序事宜給予協助,並不能提供法律意見。要紓緩有關情況,不能一蹴即就,我們要採取簡化程序、提供義務法律服務及採用調解等措施,多管齊下。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零時,香港終結英國人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回歸中國大家庭。《基本法》容許香港繼續資本主義模式社會,並繼續實行英國人留下的《普通法》 Common Law,香港仍然享有:三權分立的獨立~司法、立法、執法(究竟真否獨立呢?不在本文評論之列。)而且對重大案件保留了:陪審團制度 Jury System,這個暫時在中國內地法律界,還未有設立的制度。


柴九話:”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Space 恭逢其會,自香港回歸中國,匆匆十二年又六個月過去了,幸好沒有行差踏錯,也幸宜沒有冶上官非,連交通告票都沒有一張,幸甚!幸甚!


獨立的司法,是保證社會:公平、公義、公正 的基石,能否辦得到呢?始終仍然是需要靠人,but nothing is perfect,祇可以說是朝著這個方向,希望做得更加完美。


明報引述李大法官的演辭,指出:

自1997年以來,法律環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展,無疑是司法覆核案件的增加。

撇除居港權案件,2001年共有116宗司法覆核申請,至2005年已升至149宗。過去數年,司法覆核申請的數目介乎2006年的132宗至2008年的147宗。2009年,入稟的司法覆核申請共有144宗。

他指出,引致香港社會出現這個現象的因素包括:隨著社會日趨複雜,法例的制定也日見繁多;還有是《人權法案》及《基本法》的制定;此外,社會各界對公民權利的意識亦日漸提高。



司法覆核 Judicial Review《註一》,正面的可以說是,香港各界對公民權利的意識,日漸提高。負面的說,就是香港社會的矛盾日增。其中包含:貧富懸殊,做成社會兩極化,官商勾結,做成不公平不公正,漸漸釀成社會缺乏互信基礎,社會嚴重分化,更每每令到商業活動,變成政治化。


上層的有錢不用愁,並且得到官府偏幫。下層的有綜援網,又得到政府派糖。勤勤懇懇打工的中層,卻祇是有份納稅,但沒得到甚麼援助,也沒有甚麼保障。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新年後,樣樣又再加,加完又加,中層中產是壓力最重的社群,怨氣日增。上次曾蔭權上京述職,溫總見曾特首時,就是一句:”香港應解決深層次矛盾。“


要『香港應解決深層次矛盾。』談何容易,已經釋放出了的,就很難收得返!


《註一》【維基百科】司法覆核與違憲審查,雖然都被翻譯為英語的 Judicial Review,但違憲審查包括針對違反基本法的行為與立法,兩者不宜混淆。


Annex 附加: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在二零一零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發表的演辭全文(譯文):

律政司司長、大律師公會主席、律師會會長、各位嘉賓:

我謹代表司法機構全體人員,熱列歡迎各位蒞臨本年度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並衷心感謝在座各位出席支持。本人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致辭,實感榮幸;這是我上任以來第十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在這典禮上致辭。

今年承蒙多位貴賓光臨,倍感榮幸。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 萬鄂湘 副院長;全國政協 張福森 常務委員;馬來西亞 Zaki Azmi 首席法官;新南威爾士 Spigelman 首席法官及來自多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官,他們行將出席在香港舉行的商業訴訟研討會;以及來自內地、澳門、台灣、法國、韓國及菲律賓的法律界領袖。我向他們表示熱烈歡迎,並感謝他們出席典禮。

司法獨立
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新憲制秩序下回歸中國,至今已超過12年。在此期間,各方面已廣泛認同和接受司法獨立對香港是極其重要。憲制上,對司法獨立的保證已全面落實。此外,與司法獨立相符的慣例及做法亦已形成。

司法任命過程絶不應政治化,這一點對司法獨立,至為重要。在我們的司法管轄區,司法任命過程從不政治化,我深信日後亦會如此。立法會在同意最高級別司法人員任命的過程中,亦當如是。

我樂見立法會就考慮同意司法任命的事情上,已採納既定程序,確保其在履行職責時,過程不會政治化。我有信心,將來立法會在考慮同意司法任命的事宜時,必定會一如以往,不會讓過程政治化。

司法機關的角色
每一個司法管轄區都有各自的憲制安排,分配行政、立法與司法機關的權力,以及三者的相互關係。每一司法管轄區的安排,均反映本身的歷史背景及本身的情況。一個司法管轄區的安排,對另一管轄區而言,未必適合。

對香港而言,一個獨立司法機關所擔當的角色,須予以重申及強調,併爲各界清晰理解,這是很重要的。在香港的制度下,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互相制衡。在憲制上,獨立的司法機關肩負重要任務,確保行政、立法機關的運作完全符合《基本法》和法律的規定,以及確保市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這些基本權利和自由正是香港製度的精義所在。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我們必須遵守法律,所有政府機關及全部公職人員均須如此。司法機關不單要不偏不倚,還要讓人得見我們行事是不偏不倚的。法官審理糾紛,不論是市民之間,或是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糾紛,均以不偏不倚的態度作出裁決。

在處理涉及行政或立法機關的案件時,法官既不採取對抗態度,亦不刻意偏袒任何一方。法官的職責是執行司法工作,無懼無偏。若行政或立法機關勝訴,這不是因為法庭有意偏袒。同樣,若判行政或立法機關敗訴,也不是因為法庭有意對抗。無論判決如何,法庭都只是履行憲法職能,公平公正地審理案件。

司法覆核
自1997年以來,法律環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展,無疑是司法覆核案件的增加。撇除居港權案件,2001年共有116宗司法覆核申請,至2005年已升至149宗。過去數年,司法覆核申請的數目介乎2006年的132宗至2008年的147宗。2009年,入稟的司法覆核申請共有144宗。

這個現象在許多普通法適用地區亦屬常見。我在此之前已公開表明,引致香港社會出現這個現象的因素包括:隨着社會日趨複雜,法例的制定也日見繁多;還有是《人權法案》及《基本法》的制定;此外,社會各界對公民權利的意識亦日漸提高。我亦早已表明,法庭在司法覆核程序的職能,僅是釐定合法性的界限。政治、社會或經濟問題,只能經由政治過程,而非通過法律程序去謀求解決辦法。

過去兩年的數字值得我們探討。2008年入稟的司法覆核申請有147宗。除卻其後撤回及截至年底尚未判決的申請,已處理的個案共有130宗;其中66宗獲法庭給予許可以進行覆核,其馀64宗(即49%)則被拒絶給予許可。2009年的情況與此相去不遠。在已處理的119宗司法覆核申請當中,63宗獲給予許可以進行覆核,而被法庭拒絶給予許可的有56宗(即47%)。

由此可見,過去兩年有很多司法覆核申請,早在法律程序最初的「申請許可階段」即被拒絶,原因是該等申請未能符合由終審法院於2007年11月所設定「合理爭辯的申索」的門檻。這些數字也許值得社會各界思考。

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在過去12年一直運作暢順。法院現時每年聆訊約40宗上訴,以及處理約150宗上訴許可申請,其中約有50-60%的申請是根據檔案處理,而毋須進行聆訊的。

終審法院合議庭由五位法官組成,包括一位海外的非常任法官,這做法一向運作良好,這些海外的非常任法官是澳洲、新西蘭及英國的著名法官。當然,來自海外的法官深明,參與終審法院的聆訊時,他們是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履行香港法官的職責,亦僅限於香港法官的職責。今天,前澳洲首席法官梅師賢爵士,以我們司法體系一員的身份,一同在台上參與典禮,我實感高興。梅師賢爵士對終審法院,實在貢獻良多。

相對來說,終審法院仍是一個比較新的終審法院,還需進一步累積經驗,但終審法院在法理方面的論述,已日漸廣為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援引。我敢說,終審法院在建立其地位的過程上,已取得良好進展。

終審法院遷往立法會現址的策劃工作已經展開,至於修建工程,則須待立法會遷出方可進行。預計終審法院可於2014年左右搬遷,相信這會是法院的永久院址。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周詳籌劃,讓大樓設施完備,使香港市民以此為榮。

日後,我定會懷念這座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這個地方畢竟見證了法院的成長,還載有我在任內經歷挑戰的回憶。然而,我們都總是要邁步向前。

法官
我們約有180位法官,他們秉持司法機構的理念,同儕共事。過去12年,我們羅致法律界優秀人材,出任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原訟法庭法官。我喜見有更多法律界優秀人材出任較高級別法院法官,而且已成趨勢。同時,我亦樂見司法機構也不乏優秀人材,他們具備潛質可升任較高級別法院的法官。

然而,法官無論在司法機構身居何職,他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對秉行公正,都各有重要貢獻,不可或缺。此外,司法機構政務處支援人員的工作亦屬重要,對他們的表現,我深表認同。

法官深明社會大衆對司法機構抱有殷切的期望。法官在行為上應當嚴守至高標準,這點極為重要。我樂見司法機構已為此訂下法官行為指引,並施行適當機制,處理關於法官行為的投訴。

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的交流
在「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法官對兩地制度,以及彼此的差異都應相互了解,這一點當然重要。過去12年,我們一直致力舉辦會議、互訪及研討課程等活動,促進彼此交流。另一方面,香港是「一國兩制」下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我們透過同類交流活動,與其他主要的普通法適用地區繼續維持聯繫,亦同樣重要。

法律專業
稱職而獨立的法律專業,對香港社會至為重要,對司法機構的獨立運作,更是不可缺少。業內競爭日趨激烈,維持高效率固屬必需,但法律執業始終不能僅視為商業活動。法律專業是一門崇高的職業,執業者必須維持高專業道德操守,並以服務社會為理想。所有律師都應為其專業及社會,併爲推動需求殷切的義務法律服務,作出貢獻。

律師在較高級別法院出庭發言權的問題,討論已久,現終能在有關各方支持下,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所需的法例快將制定,並將於今年稍後施行。屆時,較高級法院出庭發言權評核委員會亦會成立,將由一位法官出任主席。我有信心,委員會定能確保日後有更多出庭代訟人可供選擇,同時,庭上訟辯的高水平亦得以維持。

賦予律師較高級法院出庭發言權一事,早於十多年前由香港律師會首先提出,雖然最近才有定論,但最終能達成凝聚共識的解決方案,討論經年,亦有所值。

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及調解
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是大型的改革工作。在高等法院首席法官領導,及其他法官和支援人員協助下,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已於2009年4月順利實施。然而,要完全穩固改革後的制度,仍需要一段時間。積極的案件管理是改革的重點。

假以時日,這將改變我們的訴訟文化,從而提高成本效益,並確保案件得以迅速處理。另一特點是由法庭藉鼓勵爭議各方採用調解來解決糾紛。有關的實務指示已於1月1日生效。通過調解而圓滿解決糾紛的個案,預期會顯着增加。至於改革後制度的運作,現正由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擔任主席的委員會監察有關情況。

尋求公道
踏入廿一世紀一零年代,本港司法制度面對的重大挑戰是,如何使人人均可向法院尋求公道。富有的人和大公司或能負擔訟費,低收入人士也符合申領法律援助的資格,但社會上大部份人,包括中小企業,卻難以負擔訴訟所招致的法律費用。

為保持中立公正,司法機構的無律師代表訴訟人資源中心只能就程序事宜給予協助,並不能提供法律意見。要紓緩有關情況,不能一蹴即就,我們要採取簡化程序、提供義務法律服務及採用調解等措施,多管齊下。

公共資源無疑有限。要公共資源用得其所,其中一個方法是為市民提供機會,好讓他們在糾紛最初階段獲得法律意見,從而使糾紛得以避免或迅速解決。要確保人人均可向法院尋求公道,當中會涉及種種挑戰,法律界人士均應責無旁貸,致力面對挑戰,併爲此作出貢獻。

結語
我於八月底才離任,所以不在此跟各位道別,還是留待七月我在終審法院的儀式時,才與各位話別。

今天,我只想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回歸中國,在新憲制下,我出任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有機會在這新時代出一分力,是我一生的最高榮譽。

最後,我謹代表司法機構全體人員,祝願各位身體健康、新年快樂!多謝各位!



The following is the full text of the speech delivered by the Hon Chief Justice Andrew Kwok-nang Li at the Ceremonial Opening of the Legal Year 2010 today (January 11):

Secretary for Justice, Mr Chairman, Mr President,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in the Judiciary,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all of you warmly to this Opening of the Legal Year. I thank you sincerely for your support by your presence. This is the 13th and the last address which I have the honour of giving at this event.

This year, we are particularly honoured by the presence of a number of distinguished visitors, including Vice-President Wan Exiang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Mr Zhang Fuse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ief Justice Zaki Azmi of Malaysia; Chief Justice Spigelman of New South Wales and judges from various jurisdictions attending the Commercial Litigation Seminar; and the leaders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from the Mainland, Macau, Taiwan, France, 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all of them to Hong Kong and to thank them for their attendance.

Judicial Independence
It is now over 12 years since Hong Kong entered the new constitutional order as part of China under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During this period, judicial independence has been universally recognised and accepted to be of pivotal importance to Hong Kong. The constitutional guarantees for an independent Judiciary have been fully implemented. Further, conventions and practices which accord with judicial independence have developed.

It is essential to judicial independence that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appointment should never be politicised. In our jurisdiction, it has not been politicised and I trust that it will never be. This includes the endorsement proces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for the most senior judicial appointments.

I am glad to see that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has adopted a procedure for dealing with endorsement which ensures that whilst enabling it to discharge its duty, the process is not politicised. I am confident that the Council will continue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endorsement without politicising it.

Role of the Judiciary
Each jurisdiction has its own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istributing power between the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branches and providing f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he arrangement for each jurisdiction reflects its own history and its own circumstances. The arrangement for one jurisdiction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another.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role of the independent Judiciary in Hong Kong to be reiterated and strongly emphasised and for its role to be clearly understood. The Hong Kong's system involves checks and balances between the Executive, the Legislature and the Judiciary. The independent Judiciary has a vital constitutional role to ensure that the acts of the Executive and the Legislature comply fully with the Basic Law and the law and that our fundamental rights and freedoms, which are at the heart of Hong Kong's system, are fully safeguarded.

Everyone, including all organs of government and all public officials, are subject to and equal before the law. The Judiciary is and must be seen to be impartial. Judges resolve all disputes, whether between citizens or between citizen and government in an impartial manner.

In dealing with cases involving the Executive or the Legislature, Judges adopt neither a confrontational approach nor an approach designed to favour them. They simply administer justice without fear or favour. So where the Executive or the Legislature is successful in a case, this is not the result of the court seeking to favour them. Equally where a judgment goes against the Executive or the Legislature, the court is not seeking to confront them. In either case, the court is simply discharging its constitutional duty of adjudicating the dispute fairly and impartially.

Judicial review
A major development in the legal landscape since 1997 has undoubtedly been the growth of judicial review. Excluding the right of abode cases, 116 applications for judicial review were filed in 2001. In 2005, the number had grown to 149.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number ranged from 132 in 2006 to 147 in 2008. In 2009, 144 applications were filed.

Thi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many common law jurisdictions. I have previously explained publicly the factors which have led to it in the Hong Kong context: the growth in the volume of legislation to deal with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society, the enactment of the Bill of Rights and the Basic Law and the greater awareness on the part of citizens of their rights. I have also previously made clear that the court's role on judicial review is only to define the limits of legality. And that the solution to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cannot be found through the legal process and can only be found through the political process.

It is interesting to examine the figures in the last two years. In 2008, 147 applications for judicial review were filed. Leaving aside those which had been withdrawn and those which were still pending at the end of the year, 130 applications were dealt with. Leave was granted in 66 cases and refused in 64 cases, that is, 49%. The picture for 2009 was not materially different. Of the 119 cases dealt with, leave was granted in 63 cases and refused in 56 cases, that is, 47%.

So, in the past two year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or judicial review were refused at the initial leave stage because they failed to meet the threshold test of a reasonably arguable case laid down by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in November 2007. These figures provide food for thought and the community may consider it worthwhile to reflect on them.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Over the last 12 years,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has been functioning smoothly. The Court is now hearing about 40 appeals a year and dealing with about 150 applications for leave to appeal, of which about 50-60% are disposed of on the papers without a hear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one non-permanent overseas judge in the collegiate court of five judges drawn from a panel of eminent judges from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s worked well. Of course, as is well appreciated by the overseas judges, when they sit on the Court, they function as and only as Hong Kong judges in Hong Kong's own circumstances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 am delighted to have on the platform today as part of our Judiciary, Sir Anthony Mason, the former Chief Justice of Australia, who has made such a signal contribution to our Court.

The Court is a relatively young court and we have much to learn. The Court's jurispru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ly cited in other common law jurisdictions. I would venture to suggest that it has made good progress in establishing its stature.

Planning work is proceeding on the relocation of the Court to the present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Renovation works cannot start until the Council moves and the relocation may be made in around 2014. The Building will presumably be the Court's permanent home an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can be justly proud of it, we should make haste slowly in getting it ready.

I for one shall be nostalgic for the French Mission Building where the Court spent its formative years and which holds so many memories of the challenges during my tenure. But it will be time to move on.

Judges
The approximately 180 judges in the Judiciary have a strong collegiate spirit. In the last 12 years, we have recruited good talent from the legal profession at the magisterial, District Court and the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levels. I am pleased that the number joining at the higher levels has increased and that we have developed some momentum in this regard. And I am glad that we also have good judges who have the potential of advancing to higher levels.

But whatever position the Judge occupies in the Judiciary, his or her work is essential and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The work of supporting staff in Judiciary administration is also important and is greatly appreciated.

Judges are deeply conscious of the community's high expectations of the Judiciary. It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hat judges should observe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conduct. I am glad that we have developed the Guide to Judicial Conduct and have operated a proper system for dealing with complaints against judges' conduct.

Exchanges with other Jurisdictions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t is of course important that Judges in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have a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s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 last 12 years, we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this through conferences, visits, courses and the like. As the only common law jurisdiction in China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hat Hong Kong continues to maintain its links with leading common law jurisdictions through similar activities.

The Legal Profession
A competent and independent legal profession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our community and is indeed essenti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an independent Judiciary. Conditions in the profession ar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But whilst efficiency is necessary, ultimately, the practice of law cannot be treated merely as a business. It is an honourable profession with high ethical standards and with ideals of service. All lawyers should contribute their fair share to service of the profession and public service. They should also do their part to develop pro bono services which are much needed.

The long standing issue of higher rights of audience for solicitors has been satisfactorily resolved with the support of all stakeholders. The necessary legislation will soon be enacted and will be brought into force later this year. The Higher Rights Assessment Board to be chaired by a judge will then be established. I am confident that the Board will ensure that whilst widening the choice of advocates for users, high standards of advocacy will be maintained.

This issue was first raised by the Law Society well over a decade ago. Although it had taken some considerable time to settle, it has been worthwhile to take time to evolve a consensus solution.

Civil Justice Reform and Mediation
Civil Justice Reform has been a major exercis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ef Judge of the High Court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judges and supporting staff, its implementation in April 2009 went smoothly. But it will take some time for the Reform to fully settle in. A central feature is active case management by the court. In due time, this will bring about a change of culture in the conduct of litigation which would increase cost-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expedition. Another key feature is the facilitation by the court of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y encouraging parties to engage in mediation. The relevant Practice Direction came into force on 1 January. It is expected that mediated settlements satisfactory to the parties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 Committee chaired by the Chief Judge is monitoring the working of the reformed system.

Access to Justice
As we stand at the threshold of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our judicial system faces the major challenge of seeking to ensure access to justice for all. The rich and the big corporations may be able to afford to litigate. Those with low income are eligible for legal aid. But the bulk of the population, includ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d it difficult to afford the legal fees involved in litigation.

To maintain the Judiciary's impartiality, our Resource Centre for Unrepresented Litigants can only assist on procedure but cannot provide legal advice. There is no magic wand which can be wav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 number of measures are necessary to alleviate the situation, including making procedures less complex, the availability of pro bono services and the use of mediation.

Public resources are inevitably limited. But one area where they could be usefully employed is to provide citizens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obtaining legal advice at an early stage so that a dispute could either be avoided or resolved speedily. Everyone in the legal community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and should contribute to meeting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in ensuring access to justice for all.

Conclusion
Since I shall only be stepping down at the end of August, I shall not be bidding farewell now. This will be done at a farewell sitting in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in July.

On this occasion, I shall only say that it has been the greatest honour of my life to serve as your Chief Justice and to be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at this dawn of the new constitutional order of Hong Kong as part of China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t remains for me to wish you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in the Judiciary good health and every happiness in the new year. Thank you.






伸延閱覽:

司法獨立:
Chief Justice's speech at Ceremonial Opening of the Legal Year 2010 (Full Text) gov.hk
Chief judge rejects judicial politicisation gov.hk
李國能:司法任命不應政治化 gov.hk
李國能冀人人可尋求公道 雅虎新聞網
終審法院李國能致辭全文 新浪新聞網
溫總:香港應解決深層次矛盾 文匯新聞網
李國能生平 維基百科
普通法 Common Law 維基百科
香港法例~第三章——陪審團條例 Jury Ordinance 維基百科
司法覆核 Judicial Review 維基百科
司法覆核在香港 Judicial Review in Hong Kong 維基百科

社會分化:
新社會運動並非世代之間的戰爭 雅虎新聞網
80後反高鐵群組「準備暴動」 雅虎新聞網
認識「80後」不能靠舊思維 雅虎新聞網
80後十時苦行往立法會- Yahoo! 新聞 雅虎新聞網



我的舊文:
李國能突然宣報退休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警告?

警告?



近日,歐洲、北美洲、和東北亞洲包括中國北方,不約而同,受到嚴寒北極冷空氣,加上大風雪侵襲,已經有數天,至今仍然未退。


連一向不太寒冷的英倫三島,西歐荷蘭、法國、德國,持續的特太雪暴,不但癱瘓機場航空交通,連歐洲之星火車,亦再受到影響發生故障。凍死人的新聞報導,都已經有數宗。


北美洲受到嚴冬影響,北面的加拿大不用講,連南達墨西哥灣的佛羅里達州,盛產美國甜橙的佛羅里達州橙農,要提早收割,避免甜橙在零下溫度凍傷,變成血本無歸。美國中部的州份,道路成了溜冰場,看 CNN International 新聞報導,一輛輛汽車在街道上跣呔,幾十輛車子撞在一起。


中國的北京受到大雪侵襲,北京機場關閉,令到財政司長上京,都要改期。內蒙古、陜西、山西等北方省份更不用說。昨天的無線電視新聞,報導連廣東北部韶關和湖南交界,公路都已經結霜,樹木出現樹掛現象,輸電塔也有霜雪凝結,需要工人清除。


【明報專訊】踏入2010年,北半球廣泛地區即被寒流籠罩,中國北京錄得60年來最大降雪,氣溫直逼40年來最低紀錄。韓國首爾亦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暴雪。歐洲與北美多地同樣寒風凜冽。寒雪天氣導致交通癱瘓,民生大受影響。氣候關注組織警告,溫室氣體破壞大氣循環系統,極端天氣將繼續發生。

華北部分地區昨日最低氣溫達到-32℃。氣象部門預計,今日北京可能跌至-18℃,打破40年紀錄。北京錄得自1937年以來的降雪紀錄。市內部分醫院收治因雪天造成摔傷者至少720人,其中骨折逾160人。

內蒙大雪阻列車 數千客被困
昨日為內地新年假後第一個工作天,北京多條道路冰雪仍未融化,車流量僅為平時一半。自前晚起,多趟列車先後在內蒙古內被大雪阻擋,數千旅客被困,其中一趟列車被困長達近18小時。河北境內高速公路幾乎全部封閉。隨著寒潮東移,山東半島北部的煙台、威海兩市暴雪成災,積雪厚達22厘米。湖北、安徽等地電煤供應因寒流而出現緊張,湖北部分地區開始拉閘限電。

「氣候組織」中國政策與項目研究總監喻捷表示,如果仍不注意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颱風、暴雪、大旱等極端天氣還將更猛烈發生。

陸空癱瘓 首爾降雪25.8厘米
韓國京畿道昨日也白雪茫茫,國內航空樞紐金浦機場積雪20厘米,被迫關閉近12小時,仁川機場逾200條國際航線平均延誤90分鐘。首爾市出動了3500人和1200輛車剷雪,但多條道路仍然癱瘓,連內閣會議都因多名部長受風雪阻擋而推遲。韓國氣象廳表示,由中國中部東移的高氣壓在朝鮮半島中部與低氣壓相遇,因溫差極大而引發暴雪。首爾由昨日凌晨1時起降雪達25.8厘米,打破1969年1月的25.6厘米紀錄,大雪警報將持續至明天。

機場冰封 日德2航機意外
印度東北部自周末起氣溫急跌,多達100人凍死,死者多為長者或露宿者。日本方面,警方在岐阜縣奥穗高嶽發現一名在風雪中遇險的攀山客屍體,兩名同伴下落不明。一架日航波音777客機降落北海道新千歲機場時前輪脫落,幸無傷亡,日航稱可能與地面結冰有關。

德國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多蒙特機場起飛時亦因風雪滑出跑道,幸未釀傷亡。歐洲自入冬以來不斷遭遇風雪侵襲,即使向來習慣酷寒的俄羅斯人,在零下20℃的莫斯科亦牙關打顫,總統梅德韋杰夫和總理普京跑到黑海避寒。英國人剛度過25年以來最寒冷的聖誕,氣象廳預計未來10日多地日間氣溫都將在冰點以下。民眾紛紛撒鹽防路面結冰,鹽銷量較去年同期升400%。專家估計,路面損害將逾1億鎊。法國文化部長弗雷德里克.密特朗(Frederic Mitterrand)昨日騎電單車時,因路面結冰而撞到行人道受傷,肩膀骨折。



這個情況,就好像是爆發了一個小型的“明日之後” Day after tomorrow,整個北半球溫帶,同時勘入極度嚴寒冬季。記得電影”明日之後“就是講述:“北極形成三股冷空氣氣旋,慢慢加大,變得更大、組得巨大、超級巨型,這氣旋與颱風颶風的低氣壓氣旋相似,但剛好朝著相反方向旋轉,是個高氣壓氣旋,是由上壓下,向周邊擴散。

三個超巨型冷空氣氣旋,慢慢向南移動,一個由加拿大北部向南直撲美國,一個由北歐往南歐地中海地區推進,一個從西伯利亞南下中國和東南亞一帶。

地球經此一次冷空氣氣旋的洗滌,地球自我清潔了污染,在環繞地球飛航的太空站內,說地球變得很清澈,但整個北半球,完全冰封,進入了冰河世紀。“


剛過去的2009年末,在丹麥舉行的全球”氣候峰會“,發達國家,不作出減排承諾,又不支援發展中國家,變成無功而還。


地球首先向人類,發出了警告,這次是個”預警“,不過看來沒有國家,認為這是一個“警告”。


後記:又咁橋,明報晚上有篇新聞:全球邁入迷你冰河時期?
【明報專訊】全球知名氣候科學家指出,橫掃北半球的寒冬,是地球正邁入一段可能歷時20、30年低溫的「迷你冰河時期」之始。

科學家提出,近日影響大半個北半球的嚴冬,可能只是全球天氣變冷趨勢的開端而已,而且這個趨勢有可能持續20至30年之久,形成一個「迷你冰河期」。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氣候科學家根據太平洋與大西洋水溫自然循環做出分析,發現地球可能已經進入「迷你冰河期」。

資料顯示,北極夏季海冰面積從2007年起增加了105萬9300多平方公里,增加幅度高達26﹪,與前陣子部份科學家主張的2013年北極夏季無冰的暖化說完全相反。

這些氣候科學家說,從1980年到2000年,還有20世紀初期的地球暖化,主要成因恐非人類,而是海洋的冷暖循環,到了現在不過是這個循環又再度逆轉,如此則全球暖化將暫停,氣候會開始變得比較冷。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這類說詞不以為然,他們稱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氣溫出現幾十年來最低溫,只是不正常的干擾,是短暫現象,全球暖化的趨勢沒有改變。

台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今天說,最近美洲、歐洲與中國的大風雪,肇因「北極振盪」,與迷你冰河時期沒有關係。

劉紹臣表示,最近的大風雪現象,學界普遍認為是「北極振盪」的負相位所造成,也就是北極低溫南下,使中高緯度地區空氣變冷,造成歐洲、美洲等地的大風雪;儘管北極振盪原因仍不清楚,但學界對北極振盪有100年的觀測,是最被接受的說法。



以上的解說,豈不是就是電影“明日之後” Day after Tomorrow 裡面,所說的理論雷同嗎?


伸延閱覽:
暴雪寒潮席捲北半球 雅虎新聞網
歐洲周末大雪將帶來混亂 雅虎新聞網
歐洲多國續有大風雪 雅虎新聞網
歐美持續遭大風雪侵襲 雅虎新聞網
歐洲天氣嚴寒 英國交通一片混亂 雅虎新聞網
歐洲之星再停駛 雅虎新聞網
陽光佛州氣溫直降 雅虎新聞網
佛州罕見酷寒 柳橙汁期貨價格創新高 雅虎新聞網
華南持續低溫新疆北部大雪 雅虎新聞網
華北暴雪 交通大亂 雅虎新聞網
內地暴風雪電煤告急 雅虎新聞網
全球邁入迷你冰河時期? 雅虎新聞網


我的舊文:
Nth 看“明日之後”
獅子與羔羊


Sunday, January 10, 2010

改頭換面





聖誕電影 Sherlock Holmes 港譯:神探福爾摩斯 Trailers & Clips 被安排香港同步上映,但在北美票房,首天票房勝過 Avatar,但過去聖誕的週末總收入則不及 ”阿凡達“ Avatar,屈居第二。


據維基百科本電影故事,是另行全新創作,祇是借用 Sir Arthur Conan Doyle 柯南道爾 所創作的人物,並沒有改編任何現成的小說。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Starring:
Robert Downey Jr. Sherlock Holmes 福爾摩斯,Jude Law Dr John Watson 華生醫生,Rachel McAdams Irene Adler 神秘女子,Mark Strong Lord Blackwood 黑木爵士,Eddie Marsan Inspector Lestrade 探長。


Directed by:
Guy Ritchie


故事:
夜幕低垂,華生醫生和探長,帶領一大隊警察,乘坐馬車在街道上飛馳,趕著去救人。福爾摩斯藝高人膽大,單人匹馬,首先潛入古老大屋,原來是宗教用“生人”祭神,今次是一位年輕女子,黑木爵士就是祭師。


一番打闘後,華生醫生和福爾摩斯制服了黑木爵士一伙,探長就和一大隊警察剛剛趕到,把他們帶返收監,準備受審。審判結果黑木爵士被判環首死刑,臨死前要求見福爾摩斯一面,他告訴後者一些預言,但福爾摩斯祇是記著,沒能明白。行刑之後,華生醫生親身驗證身份和證實死亡,那就安葬了事。


返到屋企,就有位神秘女子前來,給予巨額金錢,要求福爾摩斯代查一人下落,這神秘女子走後,福爾摩斯就由後門追出,喬裝成流浪漢,跟蹤在後面,見到上了一輛馬車,喬裝而來的福爾摩斯,跌跌撞撞碰上了馬車,發覺車內除了神秘女子外,還有一位男性,並突然拔槍指嚇流浪漢(福爾摩斯喬裝),喝令退下。


但三日後,死去的黑木爵士,就由墳墓中,步行出來,並特意讓人們看到。探長急忙召來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研究一番,暫時不明白究竟如何發生了復活之事,當然曾經證實黑木爵士證實死亡的華生醫生,慘被揶揄一番!但福爾摩斯堅持開棺檢查,結果發現就是神秘女子,要代查那人的死屍,趟在棺木之內,那究竟黑木爵士是如何,偷龍轉鳳,走出來的呢?還是另有其人呢?


而另一方面,福爾摩斯又被蒙頭,被請了去會見一個秘密團體(社團) ~ Temple of the Four Orders (維基百科:similar in vein to secret societies such as the Order of the Eastern Star, the Freemasons, the Illuminati and the Rosicrucians),的幾位頭目,他們都是社會上,有頭有面的知名人士,和在政壇上享有高位的高官,他們希望福爾摩斯幫忙偵查,黑木爵士的蹤跡。


但不久團體(社團)的兩位高層相繼遇害,福爾摩斯被請到兇案現場,根據他敏銳的觀察了,他掌握了重要線索,但導演一於賣關子,暫不開估。不過這本來祇是社團第三位頭目的黑木爵士,卻變成了繼位者,那麼復活的黑木爵士,又究竟是否真的復活了?好顯然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準備一項巨大陰謀。


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被引導到,河中央的小島屠場,一入到去就見神秘女子,被綁在屠豬場內,已開動了的機械運送鏈上,即將被機械鋸子,鋸成兩半,兩位神探唯有放棄偵查,全力救美,當然導演沒有浪費,加插了不少攪笑又緊張的動作設計,逗觀眾開心開懷一番,臨尾救得美人後,卻發生華生醫生誤踏爆炸裝置,發生了大爆炸。


當然又是吉人天相,兩位主角祇是受傷沒有死去,但福爾摩斯卻被拘捕,要送去內政部扣押,臨走時福爾摩斯交了個錦囊給華生醫生,囑咐他照做。原來有一位社團中人,他的公開身份是內政部高官,假公濟私拘捕福爾摩斯。憑福爾摩斯的敏銳觀察,他在內政部高官處,又拆解了好一些謎團,這位高官為了滅口,需要殺死福爾摩斯,點知又被福爾摩斯算準,擺了個煙幕陣,好讓自己由內政部窗口,跳進泰晤士河,華生醫生正好準備了船接應。


謎團拆破,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就趕去上議院,揭穿陰謀,但去到時黑木爵士已經現身,威嚇上議院議員,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原來他已經準備好,釋放毒氣。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急忙趕去到輸氣機器,成功截斷了輸出毒氣,正在研究如何拆去毒氣裝置,黑木爵士和內政部高官見事敗,剛巧趕至,就分別和福爾摩斯同華生醫生打闘起來,幸好神秘女子又剛巧出現,幫忙拆去毒氣裝置。


黑木爵士轉移追趕著神秘女子,那麼福爾摩斯就幫助華生醫生解決了內政部高官。華生醫生去解救上議院議員,而福爾摩斯就去救美,他們跑上到倫敦泰晤士河上,正在興建中的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展開生死闘,神秘女子慘被黑木爵士打到,跌下橋底平臺,便輪到和福爾摩斯和黑木爵士單打獨闘,一場生死戰展開。


當然邪不能勝正,在打闘中黑木爵士被鋼鏈吊死了,而神秘女子卻大難不死,福爾摩斯英雄救美成功了。鏡頭一轉,福爾摩斯在家中,研究為何黑木爵士,被環首處以吊刑,如何可以不死呢?華生醫生到來,就由福爾摩斯,一一說明,他是如何神機妙算,破解到所有謎團,並教他到泰晤士河內政部窗外等候他。


但是還有一項,雖然黑木爵士已死,但究竟馬車上那個神筆人是誰呢?就在完場前,福爾摩斯就臨尾揭穿,一切的現象例如:假死、刺殺兩位社團成員,放毒氣等等,以黑木的背景不可能辦到,因為這需要對化學、生物學、人體學、及醫學有高深認識的幕後高人,才能辦到。而再一次重覆解釋福爾摩斯,上次穿上偽裝,追上神秘女子上馬車時,已經在馬車上的神秘男人,究竟是誰?


福爾摩斯結果斷定,這位幕後高手,就是 Professor Moriarty;這位重要人物,最終出場了,相信是導演安排好,為陸續有來的續集,鋪排定檔。



我見:
打破一向以靜制動,以推理去查案的沉悶老方法,今次祇是抄了,兩位主角的名字,故事是重新創作。這種『沙煲兄弟』式的攪笑動作片設計,其實是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把荷里活固有的『孖寶方程式』,移植過來,並不斷發揚光大,成為屢試不爽的好橋,幾年前再經由成龍帶回荷里活。


動作場面就是宣傳片中,已經剪輯的幾幕,要睇都已經睇過的,全片的對白頗多,又很長很噚,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一對『沙煲兄弟』,喋喋不休,互雙闘嘴,要小心聽才能明白,若能夠意會得到,才懂得發笑。可惜字幕的翻譯,尚未能譯得傳神,加上是外國人的幽默,要懂得頗多西方文化背景,才曉得笑出來,顧此部份香港觀眾,可能會覺得沉悶,由外國回來的朋友,有多些共鳴。


導演講故事的手法頗為獨特,有關于福爾摩斯的拳腳打闘,總愛事先預演一次福爾摩斯腦海中的構思,利用慢鏡頭,續個動作,演練一次,讓觀眾明白。然後用正常速度,正式演出一次,讓觀眾享受一次過,連環拳來腳往,頗為過癮。 在我看過有限的港產片,我不記得有沒有看過,有沒有抄橋,故此不能肯定,否則就是極有創意。


另外就是導演時常利用倒敘方式,把福爾摩斯剛完成的古怪的行動,重新由頭演繹多一次,不過就補充加上解釋,讓觀眾明白整個過程,為了避免觀眾們看得不明白。導演又時常給機會福爾摩斯表演,他的觀察入微,和精妙的推理,之後重新演繹觀察過程多一次,不過就補充加上解釋,讓觀眾明白整個過程,是為了避免觀眾們,看得不明白,沒有興趣再看下去罷。


還有多次福爾摩斯做了好一些看似無心,但卻是關鍵的小動作,導演刻意把這些小動作,之後轉化成之後破案的條件。我記得我以前說過,以前讀過好一些,日本推理的偵探小說,每每去到最後,作者才透露一些之前沒有提及的關鍵事件,變成結局是的關鍵條件,有被欺騙的感覺,這又有何推理可言呢?


今次導演,可能都是和我一樣的見解,所以為了最後可以自圓其說,他不厭其煩,展露一些線索,並在不久就經由福爾摩斯之口,作出解畫,讓觀眾和福爾摩斯同步一起進行思考。 但福爾摩斯是何等學識淵博,觀察力特強,所以就算讓觀眾知道多一些,這有怎樣?依然被牽著鼻子走!哈哈哈!


導演今次改頭換面,把以往的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重新包裝,改走動作加推理,減少了悶場。今次整體熱熱鬧鬧,而最重要是推理方面,導演顧及觀眾,給足注腳 hints,不時由福爾摩斯重覆解釋,增加趣味性。聖誕新年假期電影,這部“神探福爾摩斯”,給予不想看”阿凡達“的觀眾,多一個選擇,但我更相信,很多會是像我,兩部電影都看過。


最後 Professor Moriarty,這位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系列中,重要人物去到最尾尾才出場,當然是導演刻意安排好,陸續有來的續集。顧此本片祇是一個 prologue《序》,隆而重之把 Professor Moriarty 介紹出場而已。


還有就是神秘女子,戲中祇是說,他獲得福爾摩斯注意,因為她是唯一位能讓他裁了兩次,但究竟是怎樣呢?而且為甚麼她會出現在屠場呢?為甚麼她會幫忙拆毒氣呢?她究竟是敵還是友呢?相信一切都會留在以後的續集,才給觀眾一個答案。




伸延閱覽:
Sherlock Holmes(film) 維基百科
Sherlock Holmes 雅虎北美電影
神探福爾摩斯 雅虎香港電影



我的舊文:
談推理小說:東京機場謀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