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Thursday, June 04, 2009

八九、六四、二十!

八九、六四、二十!


...「六四事件」前,《文匯報》的社論開天窗,只刊出「痛心疾首」 四個大字。李子誦先生當年主理的文匯報開了天窗﹐今天我東施效顰﹐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模仿就是最由衷的擦鞋!
......................................開了天窗................................開了天窗
......................................開了天窗................................開了天窗
......................................開了天窗................................開了天窗!


二十年了﹐還是一句 。。。。。。。。。。。。「無語問蒼天!」



二十年過去了!我是還留著留著 。。。。。。。




兩本收藏了廿年的書,還是完好無缺,但不免紙質已經開始發黃了!


右邊的『九十年代』雜誌 89/6月號,是六月六日在天地圖書購買,十五元正,存有發票證明。


左邊的『悲壯的民運』圖片集 89/6 第三次版,是由當年查良鏞先生仍然執掌的明報編印,六月廿八日在天地圖書購買,二十元正,存有發票證明。


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

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

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國的旗幟上 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國的旗幟上 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

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

也許我倒下再不能醒來,

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脈?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國的土壤裡 有我們付出的愛。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國的土壤裡 有我們付出的愛。

血染的風采 。。。。。。。。。。



補記:(圖片來源:明報網)
在維園的紀念六四集會,司徒華先生宣報,有超過十五萬人參加,破了歷年的記錄。


上圖:一九九零年的六四維園




中圖:一九九九年的六四維園





下圖:二零零四年的六四維園






二零零九年的六四維園





天安門:值得記住的日子
【明報特譯】20年前的6月4日,不少外國傳媒記者在天安門廣場採訪,本文作者 Dan Southerland 當時正於北京採訪。 美國《華盛頓郵報》
6月2日評論版文章 Dan Southerland

兩年前我碰上一名到美國念研究院的中國學生。我說「六四」時我身處北京,她反問:「你在說什麼?」這下我才察覺到「六四」對她毫無意義。這也難怪,20年前解放軍鎮壓後,所有教科書和官方媒體對六四慘案隻字不提,但我是沒可能忘記的。我是當年《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的主管,帶著一班說會中文的美國年輕記者,自89年4月中開始一直緊貼學生示威,嘗試為中國政府高層的權力鬥爭理出個頭緒來。

印象最深是北京市民受到學生對政治改革、言論自由和反官倒的訴求激勵,言論突然變得大膽。我眼中的共產黨支持者說出了心底話,過去一直沉默的群眾在街頭上辯論政治。5月初,中國記者聯署要求自由報道天安門示威,各大官方報的記者,包括《人民日報》的,也有參加。他們的口號是:「不要強迫我說謊。」

那段歷史永不能忘
在那短暫的日子裏,中國記者可以持平地報道學生示威,但到5月20日實施戒嚴、解放軍入城後,新聞自由戛然而止。北京市民自發設路障擋住解放軍,但到6月3日晚,裝甲運兵車和坦克強行開進天安門廣場,士兵開機關槍壓鎮示威。當晚的死傷人數是中國傳媒的禁忌。站在學生一方、曾經准許記者到手術室拍攝傷員的醫生護士,及後因政治壓力不敢再多談。在離天安門廣場不遠的一間醫院,一名醫生帶我去看一個臨時停屍間,那裏放約20具屍體。該名醫生之後因此事被處分。

一名我曾視為朋友的中國記者說,官方少於300人死亡的說法是對的,死者中還有大量的解放軍和公安,後來我才從其同事口中知道他是替國安工作的。綜合不同新聞工作者的筆記,我估計實際的死亡人數至少700,絕大部分死的是普通北京市民。中國政府能把這件大慘案隱瞞這麼多年,實在不可思議,但對長期監察中國政府如何箝制公民自由的人,這並不稀奇。

中國政府一直持續地恐嚇記者、封鎖網站、干擾外國新聞機構廣播;中國是最多記者和網上異見人士被囚的地方。儘管中國的年輕人很熱中上網,但所有中國搜尋網、聊天室和博客網站,以至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都有安裝過濾軟件,把不斷更新的政治敏感詞彙過濾掉。中國的審查是多重的,有時嚴厲有時精微,有些事容許討論,天安門事件則不容討論。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網吧負責人要為用戶在網上的留言負責,那條不能踰越的界線不斷改變,無所適從的公民便傾向於自我審查。

好消息是,封鎖並非滴水不漏。在自由亞洲電台的節目上,也有對事件有點了解的中國青年來電希望知道更多。我有幾位同事是89年的學生,他們比我知道得多。他們的存在不斷提醒我那段永不能忘的歷史。

自由亞洲電台執行總編輯,1985至1990年曾任《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主管



Tiananmen: Days to Remember - By Dan Southerland
《Wahshington Post Tuesday, June 2, 2009》Two years ago I met a Chinese student who was entering graduate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I told her I had been in Beijing during "6-4," the Chinese shorthand for the massacre of June 4, 1989.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she asked.

At first I thought she might not have understood my Chinese, but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June 4" meant nothing to her. I probably shouldn't have been surprised.

In the 20 years since that day in 1989 when Chinese troops opened fire on unarmed civilians near Tiananmen Square, Chinese censors have managed to erase all mention of that tragedy from the country's textbooks and state-run media.

But for me, Tiananmen is impossible to forget. As Beijing bureau chief for The Post, I covered the student demonstrations that began in mid-April, tried to track a murky power struggle among top Chinese leaders and managed a small team of young, Chinese-speaking American reporters.

What I remember best was the sudden openness of many Beijing citizens of all professions. They were inspired by throngs of students calling for political reform, media freedom and an end to "official profiteering."

People I believed to be Communist Party supporters were suddenly telling me what they really thought. Some who had been silent in the past even debated politics on street corners.

In early May, Chinese journalists petitioned for the right to report openly on the Tiananmen protests, which on May 17 swelled to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marching in the capital. Journalists from all the leading Chinese newspapers, including the People's Daily, the mouthpie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joined in. Their slogan was "Don't force us to lie."

For a brief period, Chinese journalists were allowed to report objectively on the student protests. But this press freedom was short-lived and ended May 20 with the imposition of martial law and the entry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to Beijing.

At first, Beijing residents manning makeshift barriers blocked the troops. But 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ne 3, tanks,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s and soldiers firing automatic weapons broke through to the square.

The death toll quickly became a taboo subject for Chinese media.

Chinese doctors and nurses who had openly sided with students on the square, and who had allowed reporters into operating rooms to view the wounded, came under pressure to conceal casualty figures.

One brave doctor at a hospital not far from Tiananmen Square led me and a colleague to a makeshift morgue, where we saw some 20 bullet-riddled bodies laid out on a cement floor. I later learned that the doctor was "disciplined" for allowing us to view that scene.

A Chinese journalist I considered a friend tried to convince me that government estimates of fewer than 300 killed were correct and that these included a large number of military and police casualties. I later learned from colleagues of his that this journalist was working for state security.

After comparing notes with others, my guess was that the actual death toll was at least 700, and that most of those killed were ordinary Beijing residents.

It's almost incredibl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ucceeded for so long in covering up a tragedy of this magnitude.

But for those who closely monitor the continued repression of civil liberties in China -- and the government's stranglehold on news deemed "sensitive" -- it's not surprising.

Chinese authorities continue to intimidate reporters, block Web sites and jam broadcasts of outside news organizations. China is the world's leading jailer of journalists and cyber-dissidents.

Chinese youths are among the most Web-savvy in the world. But Chinese search engines, chat and blog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are equipped with filters that block out certain keywords incorporated in a blacklist that is continually updated.

China's censorship is multipronged, sometimes heavy-handed and sometimes sophisticated, allowing debate on some issues and shutting it down on others, such as Tiananmen.

Censors hold online service providers and Internet cafe owner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that users read and post. A small blogging service will usually 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 rather than lose its license because of a debate about June 4.

Lines that cannot be crossed shift from time to time, leaving citizens uncertain and therefore prone to self-censorship.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 blackout isn't complete. We know from Radio Free Asia's call-in shows that some younger Chinese know just enough about Tiananmen to want to learn more.

I work with several Chinese broadcasters who were students in Beijing on June 4. Many of them saw more than I did. And they are here to remind me -- and many Chinese -- of a history we should never forget.

The writer is executive editor of the congressionally funded network Radio Free Asia. He was chief of The Post's Beijing bureau from 1985 to 1990.



伸延閱覽:
天安門:值得記住的日子 Dan Southerland 明報特譯
Dan Southerland - Tiananmen: Days to Remember Wahshington Post



自06年11月開blog,我過去每年六月四日都未有忘記:
07年六四
08年六四



Wednesday, June 03, 2009

小玩意

小玩意



Liza姐和家英哥向記者展示他們的結婚指環
來源:明報娛樂




汪明荃下嫁羅家英,在娛樂圈內外,一遍叫好中"禮成",兩人一起出現,並展示結婚指環。


已經做了歸家娘,林家媳婦的女歌手 彭羚,當年主唱國語版的《小玩意》,國語歌辭比較婉轉,道出少女瞳境將嫁為人婦,把玩著指環的少女心事。




而同是 彭羚主唱的粵語版的《小玩意》,歌辭內就有說:
『一世穿一次小玩意,是女人的大志!』


今天共處
你將光陰停住
還學陳舊文藝戲口吻
細聲說: 「做我內子」
想講願意
還是不好意思
回贈同類橋段女主角
那一句: 「讓你做主」
你用無限濃情蜜意
來造迷人玩意
還在沒名份手指
感覺多麼似
加冕光圈變天使

你用無限濃情蜜意
來造迷人玩意
才明白原來在意
一世穿一次小玩意
是女人的大志

給生命線
最終找到靠依
然後留下長住你心裡
最深處是我地址
小小玩意
紋著彼此名字
留待明日傳頌
你跟我這一節完美情史

你用無限濃情蜜意
來造迷人玩意
還在沒名份手指
感覺多麼似
加冕光圈變天使

你用無限濃情蜜意
來造迷人玩意
才明白原來在意

一世穿一次小玩意
是女人的大志
****
****
****
****
****
一世穿一次小玩意
是我畢生大志




Tuesday, June 02, 2009

三等公民?



週末假日,又一次上網到 明報加東版(多倫多),看到幾則有關連,而且妙到毫巔的新聞,令人啼笑皆非,還真是笑中有淚,前後共三則的報導,說明了甚麼?華裔的加拿大公民,真的是次等公民?


【明報專訊2009-05-24】多市中區華埠一間超市的華裔東主及2名員工﹐昨天捉「賊」不成﹐反被警方拘押﹐並被落案起訴襲擊他人、綁架等4項罪名﹐今日過堂。東主的太太大呼冤枉。

多倫多警方52分局昨晚8時許發出一份新聞稿稱﹐昨天下午1時半﹐3名嫌犯相信「被害人」偷竊而追捕他﹐被害人於是逃跑。其中一名嫌犯是中區華埠超市東主﹐另外2人則是超市僱員﹐僱員之一駕駛一部車。

2名嫌犯不久捉到「被害人」﹐不停地打他﹐並將他綁起來﹐關入一旁等待的車內。當警方趕到時﹐由其中一名嫌犯駕駛的小型貨車正駛離。警方截停汽車﹐找到車內受害人﹐此時受害人手足被綁﹐坐在小型貨車後部﹐嫌犯也在車內。

3名嫌犯當場被捕。「被害人」受了輕傷。

本報接到警方新聞稿後10多分鐘﹐又接到中區華埠商業促進會負責人陳樂屏委託的周先生來電﹐聲稱中區華埠金牛城超市東主握有他人偷竊商店貨物的證據﹐才去捉賊﹐現在反被警方扣留。

記者與9時許來到金牛城超市。該超市在登打士西路﹐距安省美術館一箭之遙。

該超市的東主陳旺﹐就是被警方拘捕的嫌犯之一。他的太太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他們這間超市於去年8月開張。開張以來﹐小偷如蝗。但捉賊不易﹐因此他們一直忍著。但近期實在偷得不象話﹐才決定認真對待。

該店於前天已捉到過2個小偷﹐分別在上、下午。當他們捉獲小偷後﹐便致電911﹐要求警方來將小偷帶去。但2次都要等3、4小時﹐警察才會來到。來到現場問過緣由﹐警察說偷竊數額太低﹐未超過10元﹐無法向他們開罰單﹐於是口頭警告一番﹐便放了他們。

到昨天上午﹐陳旺他們發現放在店外街道上的一盆價值40多元的花被偷。於是趕緊去到電腦房觀看電眼紀錄。從電腦上發現一名黑人男子﹐先來觀察周圍形勢﹐然後騎了一部單車過來﹐偷了花就離去了。

陳旺看清了偷花人的面貌﹐因他偷得實在容易﹐估計他還再來﹐因此格外警惕。中午剛過﹐這人果然又來了﹐於是陳旺和員工向他走去。黑人拔腳就逃﹐陳旺等追了上去。可能是因為知道警察不會馬上就來﹐所以打算把這個偷花人捉回來﹐等待警察。可是沒想到﹐弄到最後﹐小偷變成受害人﹐他們反倒成為嫌犯﹐被關了進去。

52分局派一位華裔警察和陳太太解釋了一番﹐主要是指陳旺他們做得越線了。不管超市方面是否掌握對方偷盜的證據﹐拘禁他人就變成了犯法。

記者到52分局查詢,處理此案的分局罪案調查組探長德非(Det. Duffy)表示警方的立場已經在他們所發的 新聞稿 中清楚表達﹐現在沒有任何更改之處。

陳旺等被控襲擊他人、綁架、強行拘禁、攜帶暗藏的武器等4項罪名。今天在舊市議會法院過堂。



若果告『過度暴力』,還可算是有得商榷,但而家告的是:襲擊他人、綁架、強行拘禁、攜帶暗藏的武器等4項罪名。


【明報專訊2009-05-26】上周六(即廿三日)下午在多市中區發生的金牛城超市華人東主捉賊反被警察拘控的事件﹐被媒體廣泛報道後引起社區的廣泛關注。當事人金牛城超市老闆陳旺表示﹐面對愈來愈猖獗的小偷﹐商戶業主應如何應對﹖「這個小偷我到底捉還是不捉﹖」

陳旺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會請律師為自己和另外兩名被控的親友辯護﹐還自己一個清白。

「先不說法庭到底怎麼辦﹐我現在很想知道﹐我明天要怎麼辦﹖我打開門做生意﹐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小偷小摸。如果又看到有賊﹐那我除了報警﹐是不是就不能捉賊了﹖如果我上去捉他﹐那賊又在那裏喊﹐「有本事打我啊﹗」那我是不是就要停手﹐眼睜睜地看著他離開﹖」

多市中區華埠警民關係委員會的黃嚴煥卿律師表示﹐由於對案情不是很清楚﹐因此不方便作太詳細的評論。

警察執法只能行使「合理暴力」

「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因為加拿大法律規定﹐即使是疑犯也有人權﹐不能隨意施以暴力﹐就連捆綁都不行﹐因為這容易給對方造成身體傷害。即使是警察執法的時候﹐也講究使用「合理暴力」(Reasonable Force)。但如果對方反抗﹐發生肢體衝突也是難免。」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將歹徒制服﹐就立即報警求助﹐讓警方來處置。實在沒有把握﹐把疑犯的相貌清楚地向警方描述﹐警方一般都很快查到疑犯的身分﹐因那些人很多都有案底。」

華人律師栗鈞也表示﹐市民看見罪案發生時﹐有逮捕的權力但沒有拘留的權力。因此一捉到人必須馬上報警﹐由警方來接手。



警民合作,似符在加國是個灰色地帶!


【明報專訊2009-05-29】多倫多中區華埠金牛城超市老闆陳旺與兩名親戚因捉賊而被控綁架罪案件﹐引起很多華商關注﹐也引起很多的不安﹐因為華埠有不少店舖偷竊或高買行為﹐店主捉賊而惹官非﹐有參與該案的52分局資深華裔警官伍思聰就強調﹐無論如何﹐店主都不可濫用私刑﹐但他也表示﹐如果是他主持該案調查﹐他不會起訴綁架罪名。

伍思聰昨天出席由嘉蘭中心和52分局主辦的社區安全講座﹐向出席市民指出﹐華埠中最容易發生的罪案是店舖偷竊﹐伍思聰提醒各位店主一定不能濫用私刑,除非被捉住的人強行反抗,始可以實施捆綁,且不可毆打或用利器刺傷。

此外,還要確定一定要親眼見到偷竊行為,及當事人已經步出店外才能夠拉人。

他又向本報表示﹐他雖然有參與陳旺與兩名親戚因捉賊而被控綁架罪一案﹐但他不是負責人﹐不過﹐他又表示﹐因為陳旺等是正當生意人﹐雖然他們的行為失當﹐但他們又不是預先有計劃綁起對方﹐所以如果由他主持﹐他不會控告陳旺等綁架罪名。

伍思聰又表示﹐他們很努力建立與華埠社區的關係﹐不會輕易破壞它的。

此外﹐中區華埠警民關係委員會主席黃嚴煥卿發起主辦的「警察教導華商怎樣應付偷竊及搶劫案」的座談會反應熱烈﹐現時已有多名華商報名參加。

黃嚴煥卿說﹐現時該座談會已暫定於下周四下午2時在警隊52分局內舉行﹐有意參加者可致電416-979-3188向她報名。

她續稱﹐近日致電報名參加者﹐不單止是現任商舖東主﹐也有前商舖東主感興趣到場發表意見。不少華商除表示感到不知如何應付小偷及劫匪之外﹐也不知怎樣對付例如吃「霸王餐」食客﹔睡在商舖門口的流浪漢﹔和製造過分聲浪的鄰舖店東等。

黃嚴煥卿指出﹐下周的座談會會邀請華裔警官到場講解應付各項罪案的方法﹐讓商舖東主了解個人權利﹐免惹上官非。

35歲的陳旺﹑其40歲生意合伙人兼姐夫李勤平﹐和其21歲表弟陳杰﹐涉嫌上周六將捉到小偷的手﹑腳綑綁﹐扣留在其車內﹐因而被警方拘控襲擊他人、綁架、強行禁錮、暗藏武器等罪名﹐其中單是綁架罪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

3人被警方拘留1天後保釋外出﹐待下月底出庭審訊。警方其後查看被告超市的保安攝錄機後﹐也有向該名涉嫌黑人小偷發出偷竊控罪。



這位華籍的警察大哥,說得真冠冕堂皇,個賊怎會垂手任人捉呢?偷竊罪跟,拘控襲擊他人、綁架、強行禁錮、暗藏武器等罪名,屬輕屬重,不用細表!


華裔的加拿大人是次等公民,早有認識,但今次淪為三等,或者更低等公民,可謂慘情!人離鄉賤,想不到華人到了北美洲,展開新生活,連黑種賊人也不如?


旅遊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國,地大兼且公共交通設施不足,要方便來往,租車代步,是唯一最佳方法。但親戚告誡,務必小心駕駛,北美洲重視人權,過馬路的人惡哂。 我的經驗是南亞裔,非洲裔,過馬路都愛大搖大擺,盡量用盡僅有的權利,有時甚至一堆人,站在馬路上談笑,阻礙車輛通過,見多不怪。


聽聞加國有『人權憲章』,但已經淪為這種 Abuse of Rights 濫用人權,袒護濫用者的工具,而警察方面的處理手法,也簡直令人心寒!


寫于:五月卅日週六凌晨


2009-07-17 補記
捉小偷反被控 近接2恐嚇信
恐嚇槍殺陳旺 輪姦其妻子


【明報專訊】多倫多中區華埠金牛城超市老闆陳旺﹐最近接獲署名他捉到黑人小偷的朋友發出的死亡及強姦恐嚇信。據「受害人權益行動委員會」成員陳弘基稱﹐該兩封恐嚇信件於上月29日寄至陳旺的店舖,其中一封帶種族歧視成分﹐威脅會輪姦陳旺的妻子,另一封則聲稱會於今年8月槍殺陳旺本人。陳旺收到信件的翌日,已向多市警隊52分局報案。警方指上述恐嚇案件會由向陳旺發出襲擊他人、綁架、強行禁錮、暗藏武器等罪的探長處理。

陳旺昨天表示﹕「我們對收到信件感到驚慌﹐但兩夫妻仍會照常在其超市工作。」

陳旺表明﹐其律師已叫他不能談論該兩封用英語手寫信件的內容。

他指警方當時曾答應﹐會從留於信件上的指紋著手調查﹐並會將他的電話號碼列為優先處理號碼﹐日後報警時會優先派員到現場調查﹐同時也會派員到他的超市巡邏。

本報曾致電52分局﹐警方指負責該案的探長正在休假﹐她也是較早前向陳旺發出控罪的同一名探長。

因應陳旺捉賊反被警方拘控而成立的「受害人權益行動委員會」表示,他們已去信52分局局長費格遜,要求警方立即行動,保護陳旺及其家人安全。

該委員會召集人陳弘基表示:「今次事態十分嚴重,警方必須高度重視案件,但當日的警官只向陳旺表示,只要陳旺撥911報案,他們會馬上處理。這樣做並不足夠,因為不論警方行動如何迅速,這種事發後才反應的行動,並不足以保障陳旺及其家人的安全。」

恐嚇信署名為被捉小偷朋友
陳弘基說﹐上述兩封恐嚇信都是署名為陳旺捉到黑人小偷的朋友﹐陳旺差不多同一時間收到該兩封信。他打開其中1封恐嚇會於下月將他槍殺的信後﹐不敢再打開另1封信。至翌日將兩封信交給警方時﹐才獲悉另1封信有用種族歧視語言罵他﹐又威脅會輪姦陳旺的妻子。

陳旺與兩名親戚﹐涉嫌於今年5月23日﹐在其位於登打士西街超市附近將捉到黑人小偷的手﹑腳綑綁﹐扣留在汽車內。警方到場後﹐拘控陳旺與兩名親戚包括綁架等4項罪名。

警方查看被告超市的保安攝錄機後﹐才向該名被捉到的涉嫌黑人小偷發出偷竊控罪。

陳旺及兩名親戚被控綁架等罪一案﹐將於本月27日再次過堂。



各位在楓葉國的朋友,我看到上面報導指:『警察會將他(陳旺)的電話號碼列為優先處理號碼。。。。只要陳旺撥911報案,他們會馬上處理。』,原來要死咗,或者要傷咗,或要被強奸了,才有優先處理。記得上次旅遊楓葉國,有多隻狗兒在公園,誤吃了有毒食物,警察立即處理,偵查落毒疑兇,防止再發生死狗,而中國人華裔,卻要等要事發後,才獲處理,看來連狗兒都不如。


伸延閱覽:
捉小偷反被控 近接2恐嚇信 谷歌搜尋

52 Division New Release May 25, 2009 - 01:37 pm
Three Men Face 12 Charges In Kidnapping Investigation, 52 Division

本想搜尋 Search CTV,CP24,Toronto Star,等等多倫多主流傳媒,有關這則新聞,但竟然無功,我想主流傳媒,根本懶理,華籍商人的人權。 南亞裔,黑人非洲裔,都較華人積極參政。華人一向甚少參政,懶于參政,華人的國會議員,華人的省議員,華人的市議員,在加拿大究竟有幾多位呢?我不知道,但明報沒有提過,有華裔的議員,出來講句公道話,顯然是沒有聲音!




我的舊文:
非我族類
自己綁著手腳 任人打的惡法


Monday, June 01, 2009

假 T4 比 T3 好但不及 T2

假T4 比 T3 好但不及 T2



第四集的 未來戰士 2018,前三集中,其實第一集 The Terminator(1984) 我沒有睇過,是之後看電視重播時看過。第二集 Terminator2: Judgment Day(1991),講少年的 John Connor 和 阿諾舒華辛力加 演的機械人,有段錯摩的父子情,是最好看的一集。第三集 Terminator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3) 則是主角 阿諾舒華辛力加,臨別影壇之作期後他就貴為加州州長,專注政務了,第三集沒有了父子情的安排,祇著重動作無咁好睇。


荷里活再沒有新僑,那就開拍未來戰士第四集 T4了(但沒有大隻佬 阿諾舒華辛力加 只算是 假T4),當然是延續一貫個故事,之前宣傳話:果個命中注定,帶領人類反抗 Skynet 機械人嘅首領 John Connor,已經三十幾歲嘞,今次仲玩 Time line theory,有個可能是將來的人,返到嚟幫阿 John,反抗 Skynet 啲機械人,佢信唔信得過呢?會晤會又是 Skynet 的陰謀。今次由蝙蝠俠的 Christian Bale 飾演 John Conner,人類的首領。看一些宣傳鱔稿,話當今次的導演 McG 在請教以往的導演 James Cameron 時,就祇是推薦 Sam Worthington,去演那個爭議性的角色。


等了很久 Terminator Salvation 北美五月廿一日上映,港譯:未來戰士 2018 五月廿八上映 Trailers & Clips 到時乖乖科水購票入場。卒之端午節日早場就去了看。




Starring:Christian Bale John Connor,Bryce Dallas Howard Kate Connor,Sam Worthington Marcus

Director: McG



故事:
很簡單的故事,John Connor,還未成為人類對抗機械人的首領,他只是一個分支的頭目,他還要聽命上頭下的命令。


今次上頭命令,散在各地的分支,聯在一起同時攻擊,Skynet 在三藩市的地區總部,但在第一集個位『未來戰士 Kyle Reese』,卻被捉了入去 Skynet 三藩市地區總部,生死未卜。須知 Kyle Reese 就是在第一集,由未來返到舊日,保護 John Connor 的母親,尚未懷孕的少女 Sarah Connor,個位未來戰士,Kyle 和 Sarah 在逃避 Terminator追殺時,有了一夕之緣,這才在後來生下 John Connor,若果 Kyle 死了的話,個條 Time Line 就會被改變了,所以 Kyle 一定要生存。


在要拯救 Kyle Reese 之行動中,卻出現了一位不知是邪還是正的半人半機械人 Marcus Wright,到底他是人性多些呢?還是機械性多些呢? 他是否 Skynet 派來的臥底呢? John Connor 要他幫助搜尋 Kyle Reese,因為祇有他見過 Kyle Reese,咁兩人互信的程度有幾多,就成為成敗的轉捩點!


最後當然成功了,John Connor 也成為當然的領袖!但究竟是點樣完成呢?請各位購票入場看看罷。


我見:
一條線是講,半人半機械人的 Marcus Wright,在人性和機械性中,怎樣坎入思想闘爭,他怎樣亦能否用人性,去支配機械性,去主導自己的行為哩,所以 Sam Worthington 除了要演出刺激的動作,還有內心戲給他演。而 Star Trek 的 Mr.Spock 冼樸,也是在人性和邏輯(理性)作出闘爭,相信是編劇的變奏。


另一條線就是 John Connor 要和 Marcus Wright 合力,要入去 Skynet 三藩市的地區總部,救出 Kyle Reese,讓條 Time Line 可以延續。 但要 John 信任機械人 Marcus,還有其實 John 自己還未盡信,母親留下的說話,他將會成為人類對抗機械人領袖,他其實想逃避責任,他的內心不斷在闘爭,再加上 John 其實內心恐懼,他除了要演動作,還有很多內心戲去演,電影就交代了 John 成長為領袖的過程。


這兩位男主角,能否做到動作又得,內心戲又OK,文又得武又得呢? 我就覺得僅僅合格罷。不過飾演少年 Kyle Reese 的 Anton Yelchin,就好搶鏡頭,原來他也就是 "新 Star Trek" 裡面,飾演 Pavel Checkov 的同一位演員。 還有,Moon Bloodgood 飾演的女飛機師 Blair Williams,她因為被 Marcus 救過一命,在 Marcus 被 John Connor 一伙捉著時,她就捨命救出 Marcus,很有女中豪杰的戲味,比 Bryce Dallas Howard 飾演的 Kate Connor 還搶戲,可能下一集故事,會有更多關鍵戲演出,成為連戲的角色。


最後由 Bryce Dallas Howard 飾演,John Connor 的老婆 Kate Connor,已經有了身孕,但卻沒有太多的表演機會,祇是跟出跟入,顯然留返一條伏線在下一集,斬多四両。


後記:
兩個星期後,補寫返個大結局。

原來 Skynet 是利用,人類反抗力量的總部頭頭們的愚昧,探知他們用來隱藏的深海潛艇位置,並加以摧毀,所有的頭頭都白白犧牲了。 而 Marcus 和 John 入到 Skynet 的三藩市地區總部後,發現原來 Marcus 是很久以前,人類世界的一個死囚,被 Skynet 偷了屍首,再改裝成半人半機械人,來混入 John 的分支,是要引 John 來三藩市的地區總部的。


就在這時候,有個模擬 阿諾舒華辛力加 的 Terminator,跑出來要殺死 John Connor,不過 Marcus 就終於可以,利用他的人性控制機械性,幫助 John Connor 救出 Kyle Reese,還炸毀了 Skynet 的三藩市地區總部。但 John 不幸被 Terminator 插傷了心臟,非要換心不可,否則頻臨死亡。


Marcus 決定捐出心臟,救回 John 的性命,手術成功救活了 John Connor,而且順理成章,成為人類反抗力量的最高指揮。 但這個擁有 Marcus 個心的 John Connor,一方面有位由 Bryce Dallas Howard 飾演的妻子 Kate Connor,而且已經有了身孕;一方面個心還記掛著由 Moon Bloodgood 飾演的女飛機師 Blair Williams,看來下一集,這方面的感情戲,將會發展出一條支線。


附加:
【石琪影評~《未來戰士》的來龍去脈】1984年占士金馬倫編導《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成為科幻片經典之一,發展為熱門系列。現在第四集《未來戰士2018》的人物情節與前幾集呼應,但時光次序複雜,觀眾最好了解一下來龍去脈。

首集《未來戰士》說超級電腦「天網」指揮機械作反,1997年大舉消滅人類,殘存人頑抗,逐漸在尊康納領導下反敗為勝。主戲是2029年「天網」派機械人「殲滅者」(阿諾舒華辛力加)穿越時光,跑到1984年洛杉磯,要在尊康納出世前殺死他的未婚媽媽莎拉康納(蓮達咸美頓)。

與此同時,反抗軍亦派人類戰士卡里斯跑回1984年,保護莎拉康納,還和她結上情緣,做了尊康納的生父。

1991年占士金馬倫拍成更大型、更賣座的《未來戰士續集》(Terminator 2:Judgment Day),說「天網」再派更先進型號的水銀機械人殺手,跑到1995年,去殺死少年尊康納。其母親莎拉與反抗軍派來的正派機械人(也是阿諾舒華辛力加)一起奮戰,正派機械人與水銀殺手同歸於盡。

2003年第三集《未來戰士3 殲滅者TX》(Terminator 3:Rise of the Machines),說 2032年「天網」派T-X型號女機械人殺手,去殺死青年尊康納。那時其母逝世了,他有了女友 Kaye。阿諾舒華辛力加又演正派機械人到來救駕,不過阿諾老化,又換了導演,此集成績不理想。

近期亦有《未來戰士》電視片集,由《戰狼300》女星蓮娜希迪扮演莎拉康納。

《未來戰士2018》集中於2018年廢墟劇戰,雙方都未懂時光穿梭。死囚復活的半人半機械人,即「殲滅者」雛型。

這時尊康納已成反抗軍勇將,挽救將是他爸爸的少年卡里斯(他竟然老過爸爸,雖然離譜,但符合首集超時空「播種」的科幻編排)。今次尊康納的妻子Kaye還懷孕了,胎兒或許會延續這系列的命脈。





伸延閱覽:
The Terminator 未來戰士(一) 維基百科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未來戰士(二) 維基百科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未來戰士(三) 維基百科
Terminator 4: Salvation 未來戰士 2018 (四) 維基百科
The Terminator(1984) 雅虎電影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雅虎電影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2003) 雅虎電影
Terminator 4: Salvation (2009) 雅虎電影



Sunday, May 31, 2009

越描越黑

越描越黑



遴選三人組:偷摸閃縮 心中有鬼 (明報論壇 吳志森)
明報專訊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年過60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離開他工作了16年的崗位,由新人接替,就像春去秋來,日出月落般,本來是正常不過的事。為何一宗簡單的人事更替,會突然變成一場即將爆發的政治風波?在在反映出,香港有很多仍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


沒錯,根據外匯基金條例,金融管理專員(即金管局總裁)一職,由財政司長全權委任,毋須徵詢任何人的意見,理論上,財爺午夜夢迴想起某個人,一拍腦袋,就可送上聘書,旁人不得說三道四。即使引起群情洶湧,民眾上街,法律上,他也可以一意孤行,雖千萬人吾往矣。


但我們這個政府,缺乏認受,有權無票,獨裁沒膽,民主無量,別無他法,做起事來,只能鬼鬼祟祟,閃閃縮縮。


曾俊華宣布任志剛10月1日離任,只說「物色接替人選的工作經已進入最後階段」,絕口不提繼任人是誰。過了一天,同一個財政司長,又在立法會突然交代,政府委任了馮國經、張建東和龐若翰3人小組,負責遴選金管局新總裁。


如在夢中的議員們原本以為工作還在進行中,消息人士又傳出,工作「還未開始,已經停止」,小組早在去年底秘密成立,由一位退休資深獵頭人士向小組提出以十計人選,最後選定了「眾望所歸」的特首辦主任陳德霖。後來,政府又急忙澄清:「最後」的人選不止一位,現在還未到「最後」拍板的時候。


找一個繼任人,為何不能光明正大,要做得如此偷偷摸摸?有關事實,為何不是一開始就開誠布公,要像擠牙膏般,在議員和輿論的壓力下,逐毫米的給擠出來?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心中有鬼。


陳德霖是極具爭議人物
陳德霖由金管局副手而銀行高層,再因「選舉」論功行賞當上特首辦主任,單論經驗履歷,做金管局總裁亦無不可。但陳先生卻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眾所周知,他是曾馬房的主將之一,特首明益自己人之嫌無法洗脫。副局政助的委任一塌糊塗,能力成疑。


傲慢跋扈的行事作風,人和也相當欠奉。明知把這個人名拿出來會民意強烈反彈,於是整色整水,想出一個3人小組舉賢與能的辦法來。怎料出閘脫腳,成了給反對派咬著不放的點心。


現代社會,除了合法、適才,程序公義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為提出金管局總裁減薪就可以平息眾怒,又是對香港深層次矛盾的另一次錯誤解讀。



任志剛退休之議,都已經有幾年,他的接班人,呼之欲出,本來我都心平氣和,明知陳德霖有幾多料,為何當年他升不到,接替簡達恒榮休個位,憤而離開金管局,在行內早有流轉佢冇料。《註》


既然都內定了,又是曾蔭權馬房嫡系,當年佢出來做曾蔭權競選經理,協助勝出特首,就當是政治籌傭,都不是第一次,新界王入局行政會議,已有先例,算了罷!


但又攪個,三人遴選小組,出來整色水,真喺『肉酸』!


為何我在上面說:『算了罷!』 就因若這三人組,收到委托,出來攪攪色水,最後是要推薦一位,具有濃厚中資背景的人物,成為下一任『金管局總裁』,就更特顯『西環』治港,這不是香港之福!


寫于:五月廿六日上午


《註》梁錦松早前接受訪問,已經斷言不是遴選小組,最後候選人物,而且梁先生,心高氣傲,他曾貴為財政司,是任志剛的上司,應不會捱義氣,接手罷。


伸延閱覽:
遴選三人組:偷摸閃縮 心中有鬼 明報論壇 吳志森
任志剛 10月退休 專輯 新浪新聞網
任志剛——香港金融體系獨立運作的奠基者 (明報社評)
共創金融中心 任總功不可沒 (星島評論)
金管局總裁的公信力 靠什麼取得公衆信任 (明報社評)
陳德霖早獲薦任總接班人 (明報)
任總接班爛尾大揭秘 明報財經網
加碼派糖籠絡民心 振興經濟未見對焦 (明報社評)


我的舊文:
躲懶的皇帝
任總鞠躬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