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學者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現代人則簡化為:「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
又前些時解讀我選擇本網誌的英文牌匾 “Mind Nnecessity”,寫過:我們的心靈(Mind)餓了,空虛了,就要餵飽心靈,使心靈充實,心靈空虛,大腦餓了,就要填補、補充、餵飽,經過消化吸收,來滋潤滋養大腦心靈!啃書是其中一個方法。
逛書局打書釘是工餘的必然消閒活動,每次逛書局必然留意有沒有新的 李怡的書《註一》,某年某月購進了三本 李怡 的文章結集。(不是書評)
畸變●中港和合的軌跡《李怡》
這本結集記錄了近年李怡寫過的政論文章,文字有著濃厚李怡以前用《齊辛》做筆名,在九十年代雜誌發表文章的味道,同樣的有齊所有的辛辣餘韻還在。《畸變》是李怡同系政論集的:《放逐》和《邊緣》後的第三冊。雖然《邊緣》還只讀得一半,有幾篇文章的標題,吸引了我的注意,例如:《換一個特首 仍是怪胎》和《走出無法實現真普選的怪圈》。
說回《畸變》,內有一篇《為李巧珍喊話 維護香港價值觀》,另一篇《向惡客賠錢是香港整體之恥》,還有一篇《內地惡質化社會對香港文明的踐踏》,仲有一篇《真理縱不敵強權 強權卻無法代替真理》,全書皆講述回歸後香港發生的畸變,變得愈來愈內地化,題材是頗為沉重。
遐想●徜徉世事閒情間《李怡》
有別於上面提及李怡的政論文章,這本是李怡寫的雜文散文結集,話題也沒有《畸變》般敏感,有一篇題目更是:『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閱讀人生 100 篇 《李怡》
和上面的《畸變》比較,這本是李怡題材輕鬆文章,較容易讀,是繼同系的《細味人生 100篇》的延續篇。
李怡在自序中寫: 『 一輩子讀不完的大書』
(Space 加註:《細味人生 100篇》已經是超過第七版了,還已經出版了系列的第三冊《感悟人生 100篇》!)
令我寫下這篇文是一拿書本上手,還沒有翻開翻開三本書閱讀,卻感到三本書的重量各異。題材極為沉重的《畸變》,但這一本書身重量反而最輕,其次的是《遐想》,《閱讀人生 100 篇》內容輕鬆但書本最重身,用來印冊的紙張不同。
頭兩本書都是由『次文化堂』出版,用的紙張較為粗糙,書的本身重量卻是頗為輕身,我擁有『次文化堂』出版的書頗多,題材盡多是有關政經的論述,每次閱讀都覺得沉重,但卻愛多讀不可釋手,亦因為書身不重可以單手拿著閱讀很久,都不會覺得手累!
反而,題材最是輕鬆的《閱讀人生 100篇》,是由『天地』出版,想是因為用了粉紙印刷,每行間隔又最寬闊,每頁下端還有很多空位,因為書身重拿起來讀不幾篇,就要放下來讓手部休息,所以久久還未讀完全書。
可見 次文化堂 和 天地 兩間出版社的取態不同也!讓讀者快些讀完又去買新書是好策略,還是精裝書本重殿殿的,令讀者每讀不久就要放下休息,書總是還未讀完,就不會想去買新書呢?
重量可以是指書身的重量 weight,也可以指書本內容的重量 substance/ significance (嗜悲英文不佳尚未找到合意字),今次讀的幾本書內容沉重卻書身較輕,內容輕鬆的卻書身頗重,是意想不到的對比!
《註一》:
讀李怡的文字始於六四之前,六四後,成為李怡的《七十年代》當然讀者,但人是始終會長大的,是會改變的,雖然對六四之慘劇沒有半點忘記,但對李怡化名齊辛在之後改名《九十年代》雜誌上寫的文章,卻開始存著不同見解。因此對李怡(alias 齊辛),便由偶像改變為祇是一位尊敬的長者。而對李怡齊辛的論點,祇是提供論點多元化中,之其中一元罷了。還有,我個人是頗為執著,甚至可算是頑固,對於生菓報的編採方針一向不能苟同,一直絕不購買生菓報及其同系雜誌。於結束《九十年代》雜誌後,李怡得到董橋邀請在生菓報,寫專欄文章寫社論,都沒有因而購買成為生菓報讀者,要讀李怡的文字便需要購買李怡的文章結集書籍了。
後記:
師兄讀到本文,電郵來指出書有:重量、份量、還有 質量,但所謂重質不重量,予覺得這變成討論哲學 concept,這不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可以通達,嗜悲 認為到此還是收筆收聲,無謂獻醜矣!
後後記:
十一國慶日行書局打書釘,慶幸書局都有開門做生意,見到 李怡 有兩本新書:心靈絮語 90題 and 思想之鑰 60題,都是由 天地圖書 發行。


拿上手不算重,但都比上面提過的幾本書還厚,再看看內頁文字內容,其中一本的排版還算緊密,另外一本卻是印得離行離簕,是平時的七行位印三行字,比起 蔡瀾 的書留白處更多,是賣白紙多個賣文字,執起兩書在手最後都是忍手決定不買,等到做八折九折才考慮吧!
我的舊文:
書 N 書
Believe it or NOT 信不信由你
讀書偶拾“李怡”
李怡談《一位女性總理》
李怡 ~~八篇懷念亡妻的文章
又談買書
心靈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