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August 15, 2015

抗戰 14年 終戰 70年

抗戰 14年 終戰 70年



8月 14日 安倍晉三 發表 終戰 70週年談話,初時說不是宣讀出來的,結果是 安倍晉三 親自宣讀,並有官方翻譯成 英文 中文 韓文。


日文:戦後 70年談話
【首相官邸網頁】閣議決定


終戦七十年を迎えるにあたり、先の大戦への道のり、戦後の歩み、二十世紀という時代を、私たちは、心静かに振り返り、その歴史の教訓の中から、未来への知恵を学ば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考えます。

百年以上前の世界には、西洋諸国を中心とした国々の広大な植民地が、広がっていました。圧倒的な技術優位を背景に、植民地支配の波は、十九世紀、アジアにも押し寄せました。その危機感が、日本にとって、近代化の原動力となったことは、間違いありません。アジアで最初に立憲政治を打ち立て、独立を守り抜きました。日露戦争は、植民地支配のもとにあった、多くのアジアやアフリカの人々を勇気づけました。

世界を巻き込んだ第一次世界大戦を経て、民族自決の動きが広がり、それまでの植民地化にブレーキがかかりました。この戦争は、一千万人もの戦死者を出す、悲惨な戦争でありました。人々は「平和」を強く願い、国際連盟を創設し、不戦条約を生み出しました。戦争自体を違法化する、新たな国際社会の潮流が生まれました。

当初は、日本も足並みを揃えました。しかし、世界恐慌が発生し、欧米諸国が、植民地経済を巻き込んだ、経済のブロック化を進めると、日本経済は大きな打撃を受けました。その中で日本は、孤立感を深め、外交的、経済的な行き詰まりを、力の行使によって解決しようと試みました。国内の政治システムは、その歯止めたりえなかった。こうして、日本は、世界の大勢を見失っていきました。

満州事変、そして国際連盟からの脱退。日本は、次第に、国際社会が壮絶な犠牲の上に築こうとした「新しい国際秩序」への「挑戦者」となっていった。進むべき針路を誤り、戦争への道を進んで行きました。

そして七十年前。日本は、敗戦しました。

戦後七十年にあたり、国内外に斃れたすべての人々の命の前に、深く頭を垂れ、痛惜の念を表すとともに、永劫の、哀悼の誠を捧げます。

先の大戦では、三百万余の同胞の命が失われました。祖国の行く末を案じ、家族の幸せを願いながら、戦陣に散った方々。終戦後、酷寒の、あるいは灼熱の、遠い異郷の地にあって、飢えや病に苦しみ、亡くなられた方々。広島や長崎での原爆投下、東京をはじめ各都市での爆撃、沖縄における地上戦などによって、たくさんの市井の人々が、無残にも犠牲となりました。

戦火を交えた国々でも、将来ある若者たちの命が、数知れず失われました。中国、東南アジア、太平洋の島々など、戦場となった地域では、戦闘のみならず、食糧難などにより、多くの無辜の民が苦しみ、犠牲となりました。戦場の陰には、深く名誉と尊厳を傷つけられた女性たちがいたことも、忘れてはなりません。

何の罪もない人々に、計り知れない損害と苦痛を、我が国が与えた事実。歴史とは実に取り返しのつかない、苛烈なものです。一人ひとりに、それぞれの人生があり、夢があり、愛する家族があった。この当然の事実をかみしめる時、今なお、言葉を失い、ただただ、断腸の念を禁じ得ません。

これほどまでの尊い犠牲の上に、現在の平和がある。これが、戦後日本の原点であります。

二度と戦争の惨禍を繰り返してはならない。

事変、侵略、戦争。いかなる武力の威嚇や行使も、国際紛争を解決する手段としては、もう二度と用いてはならない。植民地支配から永遠に訣別し、すべての民族の自決の権利が尊重される世界に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先の大戦への深い悔悟の念と共に、我が国は、そう誓いました。自由で民主的な国を創り上げ、法の支配を重んじ、ひたすら不戦の誓いを堅持してまいりました。七十年間に及ぶ平和国家としての歩みに、私たちは、静かな誇りを抱きながら、この不動の方針を、これからも貫いてまいります。

我が国は、先の大戦における行いについて、繰り返し、痛切な反省と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を表明してきました。その思いを実際の行動で示すため、インドネシア、フィリピンはじめ東南アジアの国々、台湾、韓国、中国など、隣人であるアジアの人々が歩んできた苦難の歴史を胸に刻み、戦後一貫して、その平和と繁栄のために力を尽くしてきました。

こうした歴代内閣の立場は、今後も、揺るぎないものであります。

ただ、私たちがいかなる努力を尽くそうとも、家族を失った方々の悲しみ、戦禍によって塗炭の苦しみを味わった人々の辛い記憶は、これからも、決して癒えることはないでしょう。

ですから、私たちは、心に留め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戦後、六百万人を超える引揚者が、アジア太平洋の各地から無事帰還でき、日本再建の原動力となった事実を。中国に置き去りにされた三千人近い日本人の子どもたちが、無事成長し、再び祖国の土を踏むことができた事実を。米国や英国、オランダ、豪州などの元捕虜の皆さんが、長年にわたり、日本を訪れ、互いの戦死者のために慰霊を続けてくれている事実を。

戦争の苦痛を嘗め尽くした中国人の皆さんや、日本軍によって耐え難い苦痛を受けた元捕虜の皆さんが、それほど寛容であるためには、どれほどの心の葛藤があり、いかほどの努力が必要であったか。

そのことに、私たちは、思いを致さ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寛容の心によって、日本は、戦後、国際社会に復帰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戦後七十年のこの機にあたり、我が国は、和解のために力を尽くしてくださった、すべての国々、すべての方々に、心からの感謝の気持ちを表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日本では、戦後生まれの世代が、今や、人口の八割を超えています。あの戦争には何ら関わりのない、私たちの子や孫、そしてその先の世代の子どもたちに、謝罪を続ける宿命を背負わせてはなりません。しかし、それでもなお、私たち日本人は、世代を超えて、過去の歴史に真正面から向き合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謙虚な気持ちで、過去を受け継ぎ、未来へと引き渡す責任があります。

私たちの親、そのまた親の世代が、戦後の焼け野原、貧しさのどん底の中で、命をつなぐことができた。そして、現在の私たちの世代、さらに次の世代へと、未来をつないでいくことができる。それは、先人たちのたゆまぬ努力と共に、敵として熾烈に戦った、米国、豪州、欧州諸国をはじめ、本当にたくさんの国々から、恩讐を越えて、善意と支援の手が差しのべられたおかげであります。

そのことを、私たちは、未来へと語り継いで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歴史の教訓を深く胸に刻み、より良い未来を切り拓いていく、アジア、そして世界の平和と繁栄に力を尽くす。その大きな責任があります。

私たちは、自らの行き詰まりを力によって打開しようとした過去を、この胸に刻み続けます。だからこそ、我が国は、いかなる紛争も、法の支配を尊重し、力の行使ではなく、平和的・外交的に解決すべきである。この原則を、これからも堅く守り、世界の国々にも働きかけてまいります。唯一の戦争被爆国として、核兵器の不拡散と究極の廃絶を目指し、国際社会でその責任を果たしてまいります。

私たちは、二十世紀において、戦時下、多くの女性たちの尊厳や名誉が深く傷つけられた過去を、この胸に刻み続けます。だからこそ、我が国は、そうした女性たちの心に、常に寄り添う国でありたい。二十一世紀こそ、女性の人権が傷つけられることのない世紀とするため、世界をリードしてまいります。

私たちは、経済のブロック化が紛争の芽を育てた過去を、この胸に刻み続けます。だからこそ、我が国は、いかなる国の恣意にも左右されない、自由で、公正で、開かれた国際経済システムを発展させ、途上国支援を強化し、世界の更なる繁栄を牽引してまいります。繁栄こそ、平和の礎です。暴力の温床ともなる貧困に立ち向かい、世界のあらゆる人々に、医療と教育、自立の機会を提供するため、一層、力を尽くしてまいります。

私たちは、国際秩序への挑戦者となってしまった過去を、この胸に刻み続けます。だからこそ、我が国は、自由、民主主義、人権といった基本的価値を揺るぎないものとして堅持し、その価値を共有する国々と手を携えて、「積極的平和主義」の旗を高く掲げ、世界の平和と繁栄にこれまで以上に貢献してまいります。

終戦八十年、九十年、さらには百年に向けて、そのような日本を、国民の皆様と共に創り上げていく。その決意であります。

平成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

内閣総理大臣 安倍晋三




英文: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首相官邸網頁】Cabinet Decision


On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war, we must calmly reflect upon the road to war, the path we have taken since it ended, and the era of the 20th century. We must learn from the lessons of history the wisdom for our future.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ago, vast colonies possessed mainly by the Western powers stretched out across the world. With their overwhelming supremacy in technology, waves of colonial rule surged toward Asia in the 19th centur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resultant sense of crisis drove Japan forward to achieve modernization. Japan built a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earlier than any other nation in Asia. The country preserved its independence throughout. The Japan-Russia War gave encouragement to many people under colonial rule from Asia to Africa.

After World War I, which embroiled the world, the movement for self-determination gained momentum and put brakes on colonization that had been underway. It was a horrible war that claimed as many as ten million lives. With a strong desire for peace stirred in them, people founded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brought forth the General Treaty for Renunciation of War. There emerg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new tide of outlawing war itself.

At the beginning, Japan, too, kept steps with other nations. However, with the Great Depression setting in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launching economic blocs by involving colonial economies, Japan's economy suffered a major blow. In such circumstances, Japan's sense of isolation deepened and it attempted to overcome its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deadlock through the use of force. Its domestic political system could not serve as a brake to stop such attempts. In this way, Japan lost sight of the overall trends in the world.

With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followed by the withdrawal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Japan gradually transformed itself into a challenger to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ought to establish after tremendous sacrifices. Japan took the wrong course and advanced along the road to war.

And, seventy years ago, Japan was defeated.


On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war, I bow my head deeply before the souls of all those who perish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 express my feelings of profound grief and my eternal, sincere condolences.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of our compatriots lost their lives during the war: on the battlefields worrying about the future of their homeland and wishing for the happiness of their families; in remote foreign countries after the war, in extreme cold or heat, suffering from starvation and disease. The atomic bombings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 the air raids on Tokyo and other cities, and the ground battles in Okinawa, among others, took a heavy toll among ordinary citizens without mercy.

Also in countries that fought against Japan, countless lives were lost among young people with promising futures. In China, Southeast Asia, the Pacific islands and elsewhere that became the battlefields, numerous innocent citizens suffered and fell victim to battles as well as hardships such as severe deprivation of food. We must never forget that there were women behind the battlefields whose honour and dignity were severely injured.

Upon the innocent people did our country inflict immeasurable damage and suffering. History is harsh.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had his or her life, dream, and beloved family. When I squarely contemplate this obvious fact, even now, I find myself speechless and my heart is rent with the utmost grief.

The peace we enjoy today exists only upon such precious sacrifices. And therein lies the origin of postwar Japan.

We must never again repeat the devastation of war.

Incident, aggression, war -- we shall never again resort to any form of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s a means of sett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We shall abandon colonial rule forever and respect the 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 of all peoples throughout the world.

With deep repentance for the war, Japan made that pledge. Upon it, we have created a free and democratic country, abided by the rule of law, and consistently upheld that pledge never to wage a war again. While taking silent pride in the path we have walked as a peace-loving nation for as long as seventy years, we remain determined never to deviate from this steadfast course.

Japan has repeatedly expressed the feelings of deep remorse and heartfelt apology for its actions during the war. In order to manifest such feelings through concrete actions, we have engraved in our hearts the histories of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in Asia as our neighbours: those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Indonesia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Taiwa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China, among others; and we have consistently devoted ourselves to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region since the end of the war.

Such position articulated by the previous cabinets will remain unshakable into the future.


However, no matter what kind of efforts we may make, the sorrows of those who lost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the painful memories of those who underwent immense sufferings by the destruction of war will never be healed.

Thus, we must take to heart the following.

The fact that more than six million Japanese repatriates managed to come home safely after the war from various parts of the Asia-Pacific and becam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Japan’s postwar reconstruction; the fact that nearly three thousand Japanese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China were able to grow up there and set foot on the soil of their homeland again; and the fact that former POW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the Netherlands, Australia and other nations have visited Japan for many years to continue praying for the souls of the war dead on both sides.

How much emotional struggle must have existed and what great efforts must have been necessary for the Chinese people who underwent all the sufferings of the war and for the former POWs who experienced unbearable sufferings caused by the Japanese military in order for them to be so tolerant nevertheless?

That is what we must turn our thoughts to reflect upon.

Thanks to such manifestation of tolerance, Japan was able to retu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postwar era. Taking this opportunity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war, Japan would like to express its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ll the nations and all the people who made every effort for reconciliation.


In Japan, the postwar generations now exceed eighty per cent of its population. We must not let our children, grandchildren, and even further generations to come, wh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at war, be predestined to apologize. Still, even so, we Japanese, across generations, must squarely face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inherit the past, in all humbleness, and pass it on to the future.

Ou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generations were able to survive in a devastated land in sheer poverty after the war. The future they brought about is the one our current generation inherited and the one we will hand down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our predecessors, this has only been possible through the goodwill and assistance extended to us that transcended hatred by a truly large number of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European nations, which Japan had fiercely fought against as enemies.

We must pass this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to the future. We have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to take the lessons of history deeply into our hearts, to carve out a better future, and to make all possible efforts for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Asia and the world.

We will engrave in our hearts the past, when Japan attempted to break its deadlock with force. Upon this reflection, Japan will continue to firmly uphold the principle that any disputes must be settled peacefully and diplomatically based on the respect for the rule of law and not through the use of force, and to reach out to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do the same. As the only country to have ever suffered the devastation of atomic bombings during war, Japan will fulfil its responsibi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iming at the non-proliferation and ultimate abol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We will engrave in our hearts the past, when the dignity and honour of many women were severely injured during wars in the 20th century. Upon this reflection, Japan wishes to be a country always at the side of such women’s injured hearts. Japan will lead the world in making the 21st century an era in which women’s human rights are not infringed upon.

We will engrave in our hearts the past, when forming economic blocs made the seeds of conflict thrive. Upon this reflection, Japan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a free, fair and op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that will not be influenced by the arbitrary intentions of any nation. We will strengthen assista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lead the world toward further prosperity. Prosperity is the very foundation for peace. Japan will make even greater efforts to fight against poverty, which also serves as a hotbed of violence, and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medical services, education, and self-reliance to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We will engrave in our hearts the past, when Japan ended up becoming a challenger to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Upon this reflection, Japan will firmly uphold basic values such as freedom,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as unyielding values and, by working hand in hand with countries that share such values, hoist the flag of “Proactive Contribution to Pea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more than ever before.

Heading toward the 80th, the 90th and the centennial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war, we are determined to create such a Japan together with the Japanese people.


August 14, 2015
Shinzo Ab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中文:安倍晋三内阁总理大臣谈话


首相官邸網頁 未見 中文譯本 找到 美國之音 的譯本 但不知是不是抄自官方的。


【美國之音 簡體版】内阁会议决定

正值战争结束七十周年之际,我们认为,必须平静地回顾走向那场战争的道路、战后的进程、二十世纪那一时代,并从历史的教训中学习面向未来的智慧。

一百多年前,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各国的广大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十九世纪,以技术的绝对优势为背景,殖民统治亦波及到亚洲。毫无疑问,其带来的危机感变成日本实现近代化的动力。日本首次在亚洲实现立宪政治,守住了国家独立。日俄战争鼓舞了许多处在殖民统治之下的亚洲和非洲的人们。

经过席卷全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自决运动的扩大阻止了此前的殖民地化。那场战争造成了一千多万死难者,是一场悲惨的战争。人们渴望和平,创立国际联盟,创造出不战条约,诞生出使战争本身违法化的新的国际社会潮流。

当初,日本也统一了步调。但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欧美各国以卷入殖民地经济来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从而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此间,日本的孤立感加深,试图依靠实力解决外交和经济上的困境。对此,国内政治机制也未能予以阻止。其结果,日本迷失了世界大局。

满洲事变以及退出国际联盟——日本逐渐变成国际社会经过巨大灾难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该走的方向有错误,而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其结果,七十年前,日本战败了。

正当战后七十周年之际,我在国内外所有死遇者面前,深深地鞠躬,并表示痛惜,表达永久的哀悼之意。

由于那场战争失去了三百多万同胞的生命。有不少人在挂念祖国的未来、祈愿家人的幸福之中捐躯。战争结束后,也有不少人在严寒或炎热的遥远异国他乡苦于饥饿或疾病之中去世。广岛和长崎遭受的原子弹轰炸、东京以及各城市遭受的轰炸、冲绳发生的地面战斗等等,这些导致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悲惨遇难。

同样,在与日本兵戎相见的国家中,不计其数的年轻人失去了原本有着未来的生命。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等成为战场的地区,不仅由于战斗,还由于粮食不足等原因,许多无辜的平民受苦和遇难。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战场背后被严重伤害名誉与尊严的女性们的存在。

我国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和痛苦。历史真是无法取消的、残酷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梦想、所爱的家人。我在沉思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时,至今我仍然无法言语,不禁断肠。

在如此重大损失之上,才有现在的和平。这就是战后日本的出发点。

再也不要重演战祸。

事变、侵略、战争。我们再也不应该用任何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应该永远跟殖民统治告别,要实现尊重所有民族自决权利的世界。

我国带着对那场战争的深刻悔悟,作出了如此发誓。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自由民主的国家,重视法治,一直坚持不战誓言。我们对七十年以来所走过的和平国家道路默默地感到自豪,并且今后也将继续贯彻这一坚定的方针。

我国对在那场战争中的行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为了以实际行动表明这种心情,我们将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韩国、中国等亚洲邻居人民走过的苦难历史铭刻在心,战后一直致力于这些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这些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将是坚定不移的。 

不过,即使我们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失去家人的悲哀和在战祸中饱受涂炭之苦的记忆也决不会消失。

因此,我们要将下述事实铭刻在心。

超过六百万人的战后回国者从亚洲太平洋的各地总算平安回国,成为重建日本的原动力。在中国被残留的接近三千人的日本儿童得以成长,再次踏上祖国土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被俘的人们,长期以来访问日本,祭奠双方的战死者。

饱尝战争痛苦的中国人、以及曾经被俘并遭受日军施加难以忍受痛苦的人做得如此宽容,他们内心的纠葛究竟多么大,付出的努力又是多么大?

我们必须将此事挂在心上。

战后,如此宽容的胸怀使得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值此战后七十年之际,我国向致力于和解的所有国家、所有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在我国国内战后出生的一代已超过了总人口的 80%。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尽管如此,我们日本人要超越世代,正面面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有责任以谦虚的态度继承过去,将它交给未来。

我们的父母一代以及祖父母一代在战后废墟和贫困深渊中维系了生命。他们带来的未来是可以让我们一代继承,且交给我们下一代。这不仅是前辈们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曾经作为敌国激烈交火的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各国以及许多国家超越恩仇提供善意和支援的结果。

我们必须将此事告诉未来的一代。将历史的教训深深地铭刻在心,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而尽力。我们担负着这一重大责任。

我们继续将谋求以实力打开僵局的过去铭刻在心。正因为如此,我国继续奉行的是,任何争端都应该尊重法治,不是行使实力而是以和平与外交方式加以解决的原则。这是我国今后也将坚持并向世界各国推广的原则。我国作为经历过原子弹轰炸的唯一国家,追求实现核不扩散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在国际社会上履行自己的责任。

我们继续将在二十世纪的战争期间众多女性的尊严与名誉遭受严重伤害的过去铭刻在心。正因为如此,我国希望成为一个国家要时刻体贴女性的心。我国将在世界领先努力将二十一世纪成为不让女性人权遭受侵害的世纪。

我们继续将区域经济集团化促发纠纷萌芽的过去铭刻在心。正因为如此,我国努力发展不受任何国家恣意影响的自由、公正、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援,牵引走向更加繁荣的世界。繁荣才是和平的基础。应对暴力温床的贫困,为全世界所有人享受医疗和教育以及自立的机会而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们继续将我国曾经当过国际秩序挑战者的过去铭刻在心。正因为如此,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由、民主主义、人权这些基本价值,与共享该价值的国家携手并进,高举“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帜,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较之以前更大的贡献。

我们有决心,面向战后八十年、九十年以及一百年,与我国国民各位共同努力建设如上所述的日本。

平成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

内閣総理大臣 安倍晋三




安倍談話 把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扭曲是當時政經形勢所逼成,掩飾日本人的野心企圖雄霸東亞,設立由日本人控制的《東亞共榮圈》,更因為侵略中國的東三省(滿洲)沒有歐美列強的強烈反對施加壓力,繼而退出《國聯》(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的前身)所以才型成 “軍國主義” 抬頭,發動更多的戰爭,最終襲擊美軍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 “太平洋戰爭”。



当初は、日本も足並みを揃えました。しかし、世界恐慌が発生し、欧米諸国が、植民地経済を巻き込んだ、経済のブロック化を進めると、日本経済は大きな打撃を受けました。その中で日本は、孤立感を深め、外交的、経済的な行き詰まりを、力の行使によって解決しようと試みました。国内の政治システムは、その歯止めたりえなかった。こうして、日本は、世界の大勢を見失っていきました。

満州事変、そして国際連盟からの脱退。日本は、次第に、国際社会が壮絶な犠牲の上に築こうとした「新しい国際秩序」への「挑戦者」となっていった。進むべき針路を誤り、戦争への道を進んで行きました。

そして七十年前。日本は、敗戦しました。



At the beginning, Japan, too, kept steps with other nations. However, with the Great Depression setting in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launching economic blocs by involving colonial economies, Japan's economy suffered a major blow. In such circumstances, Japan's sense of isolation deepened and it attempted to overcome its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deadlock through the use of force. Its domestic political system could not serve as a brake to stop such attempts. In this way, Japan lost sight of the overall trends in the world.

With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followed by the withdrawal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Japan gradually transformed itself into a challenger to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ought to establish after tremendous sacrifices. Japan took the wrong course and advanced along the road to war.

And, seventy years ago, Japan was defeated.



当初,日本也统一了步调。但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欧美各国以卷入殖民地经济来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从而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此间,日本的孤立感加深,试图依靠实力解决外交和经济上的困境。对此,国内政治机制也未能予以阻止。其结果,日本迷失了世界大局。

满洲事变以及退出国际联盟——日本逐渐变成国际社会经过巨大灾难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该走的方向有错误,而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其结果,七十年前,日本战败了。



安倍晉三 刻意說明是內閣簽署同意談話內容,註明是 閣議決定 Cabinet Decision 内阁会议决定,不屬他個人的主張。然而,談話一開始就把發動戰爭責任,諉過於他人他國,難道 1931年的國民黨,對日本侵占滿洲,沒有做出反抗也成為了侵略的直口。


張學良電令「中日關係現甚嚴重,我軍與日軍相處須格外謹慎。無論受如何挑釁,俱應忍耐,不准衝突,以免事端。」


經過:1930年 5月,關內爆發 中原大戰(蔣中正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之一場新軍閥混戰。),張學良於 9月率領東北軍主力進入山海關,支持蔣介石中央軍。1931年 9月 18日日本關東軍趁 張學良 調動東北軍主力入關,參加 中原大戰 留駐華北之機,由司令本莊繁親自策劃,在瀋陽附近柳條湖攪破壞,史稱九一八《瀋陽事變》。


日軍明目張膽侵略中國由開始 1931 直至 1945 為止,即 70年前的日本天皇《玉音放送》向全日本國民宣布無條件投降 。。。。。。 中國才抗戰苦勝。


清廷積弱 1894年 甲午戰爭 滿清朝廷慘敗,日本處心積慮侵略中國(從 1894 至 1931 日本侵略中國另記於下面補遺)。 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 死傷無數,地震後的大火重創整個關東地區,加快了日本人侵華的步伐。


並於 84年前即 1931年發動 九一八《瀋陽事變》,日本扶植 溥儀成立偽滿洲國,大批日本人移民推行殖民政策,1937年 七七《盧溝橋事變》攻入北平正式積極全面侵華,再到 1941,12月 7日(日本時間 12月 8日)發動《偷襲珍珠港》,展開與美國為首的盟軍太平洋戰爭。中國人在中華大地上,前前後後抗日共 14年。


明報社評﹕村山富巿談話精神 日本政府必須貫徹


【明報專訊】《明報》今天報道了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巿的訪問,這位耄耋的政治家,對來自香港的記者,再次談到日本對侵略戰爭的應有態度。

村山富巿於 1990年代中葉執政,1995年二戰結束 50周年,他以在任首相身分發表被稱為「村山談話」對歷史問題的講話。村山富巿在該次講話中,明確指出日本對殖民統治及侵略表示深刻反省與由衷歉意。

這是日本戰後半世紀以來,作為日本政府首長的首相,對殖民統治及侵略戰爭最真誠致歉。「村山談話」獲得亞洲國家好評,認為有助日本走上真正和平之路,包括中國與韓國在內的國家則期許「村山談話」的精神,成為以後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原則和立場。

「村山談話」態度誠懇 廣獲亞洲國家好評
不過,安倍晉三第二次上台拜相之後,日本轉向另一個極端的勢頭明顯,整軍修憲動作多多,尤其近期全力推動新安保法案之舉,安倍政府無視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與韓國的屢次警告,並且煽風點火,挑撥亞洲一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政府雖然批評日本眾議院通過新安保法案,但安倍政府未見有所收斂,上周的廣島原爆紀念日,安倍晉三在講話當中,除了悼念死難者及致力「無核世界」,未有如以往首相般強調「非核三原則」,引起了人們的關切。「非核三原則」於 1960年代由時任首相佐藤榮作提出,即「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日本」,其後由國會通過成為國策。

1994年廣島原爆紀念和平儀式開始以來,歷任參加儀式的首相,不分黨派皆對此一再明言。雖然安倍晉三在其後的長崎原爆紀念重申「非核三原則」,可是為何在廣島不予提出,不免令人狐疑。 事實上,廣島原爆 70周年前一天,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國會表示,法律上沒有排除自衛隊為他國軍隊提供「後方支援」時是否可能運送核武;中谷元講話翌日,安倍晉三在廣島對「非核三原則」一字不提。到底如今日本當局對「非核三原則」的真正態度如何,為何先是不提之後再提,令人充滿懸念。

日本的一舉一動,令曾被其殖民統治及侵略的鄰國不安,這是由於日本戰後仍未見真誠致歉。尤其是自民黨政府,一再拖拉推搪,與另一發動二戰國家德國相比是天淵之別。德國戰後歷任政府言行,被世人確認為真心反省衷心道歉,其中尤以西德總理勃蘭特 1970年 12月 7日到訪波蘭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前下跪最具象徵意義。除此之外,德國的反省二戰教育普及全國,政府至今仍對二戰期間受納粹勞役的各國人民賠償致歉。近年,美國敦促德國在北約扮演更重要軍事角色,德國再三堅拒,客觀上向世界說明,今天的德國真的做到發自內心的「覺今是而昨非」。

安倍晉三將於本周發表有關戰後 70年講話,日本傳媒報道,根據智囊組織提交的報告,安倍晉三可能只提「侵略」及「反省」,而不會像「村山談話」那樣明確表示由衷道歉。事實是否如此,須待安倍晉三當日發表講話才能確認,然而從種種迹象看來,不提致歉的這一可能性確實存在。

1980年代擔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上周在日本媒體撰文表示,「日本過去發動的是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一場錯誤的戰爭」,呼籲如果日本不否定這場戰爭,就不可能獲得亞洲人民的信任。中曾根康弘 1980年代提出「戰後政治總決算」,被認為是日本右翼思潮抬頭的象徵,如今他說出這番話,態度無疑較前積極得多,但未見道歉姿態,與「村山談話」仍有距離。

中曾根康弘今年 97歲,是自民黨碩果僅存的精神領袖,輩分極高,1982年初度拜相,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就是其內閣的外相。因此,中曾根康弘在日本媒體的文章,可被視為自民黨內部的其中一種主流態度。若是如此,期待安倍晉三在本周的講話追隨「村山談話」的機會因而大減。

反省侵略衷心致歉 始可達至真正和平
「村山談話」是各國對日本政府就戰爭態度的期許原則,安倍晉三以及日本政府必須追隨「村山談話」的精神,承認及反省侵略,對此表示衷心致歉,始可從歷史當中走出新生,亞洲各國才能真正享受和平歲月,共同發展。倘若安倍晉三不走和平主義大路而偏要走整軍歪路,那就不能怪亞洲各國從此遠離日本。

去年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習近平與安倍晉三短暫會面後,中國政府對日本的態度似有調整,可是如今安倍晉三的變本加厲取態則是當頭一盆冷水,因此外長王毅上周對「安倍訪華」之說表示「沒有聽過」,顯示北京對安倍晉三的二戰結束講話不存巨大寄望。對於日本,中國當局必須腰板挺直,始能對得起在日本侵華中死傷的 3500萬同胞。



安倍晉三 照搬 村山富市 20年前的談話,沒有甚麽新意但刻意加入了,現在日本人口 80%都是戰後出生,不應該背負 謝罪/道歉 的 包袱/宿命,云云!!!


日本では、戦後生まれの世代が、今や、人口の八割を超えています。あの戦争には何ら関わりのない、私たちの子や孫、そしてその先の世代の子どもたちに、謝罪を続ける宿命を背負わせてはなりません。しかし、それでもなお、私たち日本人は、世代を超えて、過去の歴史に真正面から向き合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謙虚な気持ちで、過去を受け継ぎ、未来へと引き渡す責任があります。


In Japan, the postwar generations now exceed eighty per cent of its population. We must not let our children, grandchildren, and even further generations to come, wh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at war, be predestined to apologize. Still, even so, we Japanese, across generations, must squarely face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inherit the past, in all humbleness, and pass it on to the future.


现在我国国内战后出生的一代已超过了总人口的 80%。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尽管如此,我们日本人要超越世代,正面面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有责任以谦虚的态度继承过去,将它交给未来。



嗜悲 發覺日文原文與官方英文譯本中文譯本略有不同,不知是否旨在混淆中英文讀者。於是 嗜悲 將日文:


“日本では、戦後生まれの世代が、今や、人口の八割を超えています。あの戦争には何ら関わりのない、私たちの子や孫、そしてその先の世代の子どもたちに、謝罪を続ける宿命を背負わせてはなりません。しかし、それでもなお、私たち日本人は、世代を超えて、過去の歴史に真正面から向き合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謙虚な気持ちで、過去を受け継ぎ、未来へと引き渡す責任があります。”


利用 谷歌翻譯 出英文:
“In Japan, after the war born of generations, now, it will not exceed the 8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No no involvement in that war,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and to the children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e must not let saddled the fate to continue the apology. But, still, we Japanese people, beyond the generation, must be opposed squarely on past history. In humble feeling, to inherit the past, there is a responsibility to pass into the future.“



利用 谷歌翻譯 出中文:

“在日本,出生世代的戰爭之後,現在,也不會超過 80%的人口。沒有在那場戰爭中,我們的孩子和孫子們沒有參與其中,並於上一代的孩子們,我們不能讓背負的命運繼續道歉。但是,儘管如此,我們日本人民,超越一代,必須正視過去的歷史表示反對。在卑微的感覺,繼承過去,就是要通過入未來的責任。”



各位一讀之下便知道 中文版 和 英文版 的官方譯本,其實增加了潤色而且更可能被僭建之嫌,Anyway 日本人狡猾,所有都應該以日文版本為依歸。


況且 嗜悲 覺得 ”不應該背負謝罪的包袱“ 甚為不妥 ,《環球時報》 也發表了 評論文章也有提及。


安倍继承了几个关键词但丢了诚意


【環球時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天可谓 “万众瞩目”,这几乎是日本近年来最受全球关注的时刻。但日本出这个风头并不光荣,因为世界在检验这个国家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诚信。

安倍于今天傍晚发表了战后 70周年谈话,虽然有点像挤牙膏,但他总算说出了 “道歉” “反省” “殖民” “侵略” 几个关键词汇,勉强达到中韩及国际社会的 “最低要求”。

安倍对如何编排、使用这些词汇下足了功夫,比如他避免直接向亚洲国家道歉,而是说“我国对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一直多次反复进行深切反省并道歉至今”,同时表示将“坚持历届内阁的这一立场”。

国际舆论在第一时间对 “安倍谈话” 做出复杂评价,大多认为安倍对道歉的措辞做了精心安排,因而态度上 “不够明确”。有些还特别注意到安倍强调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孙子乃至更远的后代,与那场战争无关的人,命中注定为此道歉”。其中韩联社消息的标题是:安倍谈话包含 “谢罪” 措辞,但未明确表明 “侵略”。

安倍把日本殖民统治放在欧美殖民统治 “潮流” 的背景下来谈,以此制造冲淡原词含义的语境。

中国学者金灿荣就 “安倍谈话” 评论道,他 “耍了一些滑头”。

“安倍谈话” 似乎不太情愿地继承了 “村山谈话” 的几个关键词,但它没有继承的是 “村山谈话” 比较诚恳的态度。如果说村山道歉是向亚洲国家鞠了个 90度的躬,安倍道歉则像是有个弯腰的动作,或者点了个头。他写上那几个词是在日本内外强大压力下所做的妥协,他的谈话也同时迎合了日本社会中的保守情绪。

这样的一份谈话,应不至于成为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索,但对中日关系出现重大改善大概也提供不了动力。安倍玩了一堆文字游戏,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这些解释相互抵消后,最后剩下的外交含义大体是个 “零”。

安倍真实的修正主义历史观和他的政治右倾性尽人皆知,他的谈话与 “村山谈话” 形成的实际落差大家都能感觉到,这就是其价值观一定要流露出来的部分。但他把必须说的词都说出来了,又表明了他受制于种种现实压力。这不是一时的纠结,他以后在首相位上的表现也会大体这样。

中韩等国在历史问题上的阻击发挥了作用,遏制了安倍可能严重脱离 “村山谈话” 精神的狂奔。但中韩也难 “完胜”。眼前的局面或许可以称为双方的 “平局”。接下来中日关系怎么走,无法从安倍今天的谈话中看到端倪,中日面临一事一议的不确定性。

中韩与日本围绕 “安倍谈话” 这轮斗争的不寻常还有一个表现,它本来是旗帜鲜明的价值观之争,但安倍政府拿出搞电脑芯片的精致劲头,把它朝着奇怪的游戏鼓捣。日方的这股精明劲其实世界上没人喜欢,安倍吸引来世界公众看他的表演,但他绝对无法收获什么好的印象。

按说战后 70年的时间已经不短,但三大战败国只有日本被历史问题缠得死死的,这都是安倍这样的历史修正主义者献给日本的礼物。日本右翼就这么折腾吧,当德意早已摆脱历史重负变得一身轻松时,说不定日本的下一代还要继续陷在百般纠结中。怪不得别人,这是当前日本政府帮这个国家做的选择。



又另一則《環球時報》評論:

安倍 将 中国 台湾 并列 耍小人之术

【環球時報】安倍的 70周年谈话搞了一个针对中国有些见不得人的动作,他在表示道歉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将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韩国、中国等亚洲邻居人民走过的苦难历史铭刻在心。”莫说中国外交人员,普通中国人都能发现,安倍把台湾列在了亚洲多个国家名字的中间,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这句话在谈及东南亚国家之后将台湾、韩国、中国并称为 “亚洲邻居”,避免了直呼台湾为 “国家”,但这样的并列是中国各邦交国官方文件都会主动规避的。安倍这样的下作之举严重违背了他按照义务必须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构成了对外交规则的粗暴破坏。

安倍是故意的吗?如果说这是安倍的一个即席讲话,或者是首相府官员帮他起草的普通讲话,他口误,或者搞糊涂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安倍的历史认识肤浅,加上台湾在 1895年至 1945年间曾被日本殖民统治 50年,台湾在一些日本人的认识中比较特殊,他偶然搞错或许不能排除。

然而 70周年谈话是这些年来极具重要性的首相讲话,它的每一句措辞都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日本外务省不可能不参与把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认定安倍只是将台湾和中国做了“无意识并列”,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我们认为安倍就是故意所为,他想用表面上挺工整的文字给中国挖个坑,恶心中国一下,让中国吃个哑巴亏,找一丝他内心深处的扭曲快感。

他确实给中国出了个难题,就此搭理他吧,他会有无数辩词,一旦闹成一个公开外交事件,很多外国人都不一定搞得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不搭理他吧,又是一种不应该的纵容,安倍今天这样干了,明天还不知道会整出什么更阴的招数。

这件事再次印证,安倍就是个擅长小人之术的日本政客,日本的国家外交也不够光明磊落,喜欢搞蝇营狗苟的东西。日本善于 “斗心眼”,而且斗得很细,长于 “忍功”,它的工业水平虽然高居世界前列,但它的格局很小,国家战略动辄钻牛角尖,缺乏大视野。

中国历史上长期领先日本,只是过去一百多年让它占了先。然而工业化是比较好学的,中国稍微一学,经济规模就又超过了它。如果中国工业化再顺利往前走几十年,中国规模上对它的压倒性优势就将重现。这不过是历史的复位而已,但日本心理上很受不了,“小日本”的那股劲又迅速翻上来,什么损招都开始往外使。

中国应当通过外交途径指出 “安倍谈话” 中藏着的暗器,让日本清楚我们并不糊涂。同时中国未必需要同它公开论辩,但我们也可以考虑做出一个动作让东京难受一下,比如在冲绳或者南千岛群岛(日本称 “北方四岛”)释放一个让日本不舒服的信号作为回敬,帮其汲取教训。

中国总体上还是要用实力同日本打交道,同它 “斗心眼” 既不是我们的长项,纠缠多了也挺跌身份。中国的蓬勃发展最让日本难受,那我们就好好发展,让它难受去好了。




《明報》訪問了前日本首相 村山富市 說:「日本年輕人基於對國家的擔憂而站出來是十分罕見的,他們正認真思考日本的未來,這既美麗亦可敬。」


【日本內望】 東京今個夏天格外熾熱,市中心固然連日高溫,社會上下亦為安保法案及首相安倍晉三的戰後 70年談話爭論不休。這兩場討論中都可以看到一個 91歲老人家的身影不停在九州大分家鄉及東京兩地穿梭,宣揚和平理念——他就是以「村山談話」而聞名的村山富市。上月 31日,村山在東京社民黨總部接受本報專訪,談論對日本政局的看法。

91歲高齡 為反安保法奔走
訪問前的周末,村山出席國會前由學生組織的反安保法案集會,發表演說,聲言「首相既然不守護日本作為和平國家,就讓國民來守護!」其精力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跟村山甫見面便提起這件事,他笑了笑解釋道,之所以堅決反對安保法案,是基於信守日本戰後和平憲法。他認為,安倍政府自行修改對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既偏離了 70年來的和平之路,亦有違憲法中「主權在民」原則,「完全不可接受」。他說﹕「日本曾向世界宣稱我們永不參與戰爭,我們必須繼續依循這道路。」

日本要走和平之路,取信鄰國及國民,是村山的一貫信念。他在 1995年發表談話,對日本過往侵略及殖民統治表示反省和由衷歉意,備受國際社會推崇。在接受本報訪問前一天,他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召開的記者會上戲言,很多人甚至連他自己早已忘記村山談話,多虧安倍,大家才突然關注。

指安倍談話須承認史實
自今年初以來,日本輿論一直關注安倍預計在本周五(8月14日)發表的戰後 70年談話內容。村山一直敦促安倍繼承村山談話,但安倍似乎並未聽進去。被問及會否感到自己的努力徒勞無功時,村山搖頭說﹕「問題不在於此。」他說,村山談話為往後歷屆政府繼承,包括安倍第一次政權,當中所表述的歷史觀是日本政府的觀點,也是鄰國及美國所了解的觀點,「問題始於安倍宣稱不會繼承村山談話所有內容,引起舉世不安」。

安倍上台後日本似乎大吹右風,「道歉夠了」這些論調不難看見。村山承認,的確有些人支持安倍的看法,但他相信大部分日本人都支持村山談話。《讀賣新聞》上月 27日刊出的民調便顯示,認為安倍談話應繼承過往首相談話,對殖民統治及侵略反省及道歉的受訪者多達 55%。村山強調,安倍發表談話時必須基於史實,並表明日本會避免重犯錯誤,才能回應世人的疑問,「他們若肯聽我意見當然好,但他們不要走歪路才是最重要的」。

「年輕人正認真思考日本未來」
對村山來說,守護日本的重擔落在日本國民肩上。他相信,即使安保法案今夏在執政聯盟控制的國會獲通過,事情也不就此完結。日本明年舉行參院選舉,他按目前安倍內閣民望低落估計,明年有可能要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只要日本國民屆時表明守護日本的意願,那麼形勢便可望扭轉」。

最近在國會前反安保法案的學生尤其叫村山感鼓舞。他坦言對年輕一代寄望甚殷﹕「日本年輕人基於對國家的擔憂而站出來是十分罕見的,他們正認真思考日本的未來,這既美麗亦可敬。」那他是否希望年輕一代繼承他的道路?他說﹕「我不介意他們是否認同我的想法。他們是出於獨立思考和對國家的憂慮走上這條路的,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日本的戰後新一代,接受篡改歷史的日本教科書,究竟知道真實歷史的有幾多?村山富市:「日本年輕人基於對國家的擔憂而站出來是十分罕見的,他們正認真思考日本的未來,這既美麗亦可敬。」 年輕人站出來說不的只是極少數。


安倍晉三 提出 現在日本人口 80%都是戰後出生,不應該背負 謝罪/道歉 的 包袱/宿命,主是要切割年輕一輩一代日本人,對以往祖先犯下的戰爭罪行,幫助日本人逃避責任。



補遺:

清廷積弱 1894年 《甲午戰爭》滿清朝廷慘敗,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處心積慮侵略中國從沒有間斷和減少,從 1894 至 1931 日本侵略發了甚麽?


其中《日俄戰爭》就是為了在爭奪在中國利益,戰事發生在中國土地海域上,兩支外國軍隊對陣的戰爭。誇張地《日俄戰爭》的陸上戰場,是清朝本土的東北地區,而清政府卻被逼迫宣佈中立,甚至為這場戰爭專門劃出了一塊交戰區。


【維基百科】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以追溯到 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日本借八瑤灣事件而向當時臺灣動武,事後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潰敗。1895年,滿清政府求和,訂立《馬關條約》。依照條約:中國承認朝鮮獨立,賠款二億両白銀,割讓台灣全島、澎湖列島及遼東半島,並開四處商埠與日通商。

隨後,俄國立即聯合德國、法國等,要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滿清政府,增加賠款 3千萬両白銀(連上面賠款共 2.3億両),此為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1900年,中國發生庚子拳亂(義和團之亂),引起《八國聯軍》事件。

因此種下日俄之間仇恨,而引起 1904年之 日俄戰爭。中國紛爭不斷,積弱不振,成為日、俄兩國覬覦侵奪目標。

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與日本訂立《樸次茅斯條約》,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有各種優越利益,及監督保護之權;俄國將旅順、大連讓與日本;俄國築長春、旅順間之鐵路及其支線,及附屬利益讓與日本。日本將中國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稱為「滿蒙」,加上日本 1910年通過《日韓合併條約》吞併了朝鮮半島,日本在東北亞獲得了進一步侵略中國的跳板和前沿基地。

1911年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成立後,並沒有結束中國國內混亂,各軍閥接受不同國家支持,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時期。

1914年 6月,歐戰爆發,8月,日本因與英國同盟關係,對德國宣戰;中國則宣佈中立。日本第一步即以參戰國姿態出兵山東半島,奪取德國租借地;進而兵臨濟南,佔領膠濟鐵路全線。日本入侵膠州灣,佔據德國租界。日本隨後在龍口登陸,竟完全越出租借地區,以及中國政府所劃之日德交戰區域,進佔濰縣,兵臨濟南,其間日軍徵收物資,役使人民,把中國視同敵人一般,直到德國在青島守軍完全降服後。

1915年 1月 7日,中國北洋政府認為戰事已告一段落,照會日本駐華公使置益,要求日本撤兵。日本大隈重信內閣訓令駐華公使答覆中國日本拒絕撤兵,另外再令其向袁世凱直接提出分為五號之《二十一條》要求。1月 18日,五號《二十一條》條約由日本駐華公使親手交到袁世凱手裏,打破國際慣例。5月 7日,袁世凱政府承認日本二十一條要求。

1928年,日本以保護僑民爲名,試圖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炮轟濟南城,與中國北伐軍發生交戰,造成濟南慘案,殺害中國外交部山東交涉員蔡公時等 17人。最後,在蔣懲辦參戰主要中國軍官之後,日軍退出濟南。

之後,重大事件就是 1931年的 《瀋陽事變》。



弱國無外交一切聽命人家作主!!!




後記:


清日甲午戰爭根據《馬關條約》,清廷賠了 2.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今天 Silver Price Per Ounce US$15.54),但 70年前作為戰勝國,國民黨執政的中國政府,沒有後得到應得的賠償。70年間中華大地政權轉手,但 國民黨 和 共產黨 都沒有積極索取賠償。


【人民日報】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后,清政府以戰敗國的身份付給戰勝國日本 2.3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償,這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 3年的財政收入。

靠這筆錢日本大力發展了重工業、軍火工業和教育事業。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飽受侵略戰爭蹂躪的中國卻沒有得到日本應有和及時的戰爭賠償。此后,由於時事變換,最終中國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回顧這段歷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嘆!

美國違背諾言 從中作梗
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按照有關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日本理應對中國人民進行賠償。

需要指出的是,在處理歐洲戰事賠款問題上,英美聯合起來與蘇聯分庭抗禮,而在太平洋戰場和處理日本問題上,美國認為其在對日戰爭中起了巨大作用,便以盟主的身份自居。盡管蘇聯憑借自己的實力和當時的地位與美國採取抗衡的態度,但美國採取有關措施和步驟,使之握有對佔領日本和處置問題的實權,操縱和包攬了日本賠償等事宜。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雖然表面上躋身四強,但在賠款事宜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1945年由中、美、英三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確了日本賠償的原則,日本可以保留維持其經濟運轉所必須的工業設備和實物,其余的可以用來賠償。

戰后初期,美國對於日本賠償的態度還相當積極,后來稍有動搖,但還是於 1947年 4月 4日採取單獨行動,發動了 “先期拆遷”。可是隨著美、蘇對立日益尖銳,再加上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順利進展,美國的外交政策就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在遠東方面,美國亟盼建立一個反蘇反共的基地,而環顧全球,只有在它控制下的日本最符合這個條件。於是扶持日本、抵賴賠償,就成為美國的基本方針。

本來,按照 1946年 3月美國政府所制定的 “臨時賠償方案”,“先期拆遷” 計劃將提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 30%作為直接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賠償物資,其中中國可得 15%。

但是,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為自己狹隘的戰略所考慮,對這個 30%的賠償范圍一減再減。最后中國隻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期間國民黨政府派出的中國首席代表吳半農多次嚴正交涉。但美國一意孤行,不予理會。

中國戰時損失,據國民黨行政院賠償委員會的估計,按當時價格計算,不下 620億美元,而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才約值 2250萬美元,只佔萬分之三。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設備首推吳港 “11—5—5” 海軍兵工廠的 1.5萬千瓦發電設備一套﹔其次是同廠的 200噸碼頭式起重機一具。

中方得到通知后,立即派了幾位專家前往拆遷。就在這兩套設備拆卸時,美國政府於 1949年 5月 13日向盟總頒發臨時指令,取消了 “先期拆遷” 計劃的執行,停止了日本對各盟國的賠償。至此,戰后對日索賠的事宜實際上已被美國腰斬。

國民黨為己私利 出賣民族大義
1949年下半年,美英協調策劃單獨對日媾和。此時,中國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12月底,國民黨當局全部撤到了台灣。至 1950年 4月,印度、英國、印尼等國家承認了新中國。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加緊了單獨對日媾和的工作。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初,作為當時國民黨政府首腦的蔣介石,也曾有過對日索賠的打算。此時,台灣當局為得到美國的支持和幫助,在日本賠償問題上一改原來的積極立場,轉而專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對美國對日和約七原則和備忘錄採取 “無可奈何” 的態度 ——— 關於賠償問題,台灣當局表示可酌情核減或全部放棄。

國民黨對日索賠態度的轉變,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還在於蔣介石堅持反共而對日本反共政府採取的所謂寬大、不進行報復的政策,以實現它以中國合法政府的身份參加對日和約的簽字。因為日本曾在此前威脅說,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簽訂雙邊條約。其實,這是外交家出身的日本老官僚吉田茂玩的一個陰謀,目的是迫使台灣當局在談判中作出讓步,放棄戰爭賠償,與日本媾和。

1952年 2月 17日,台灣與日本和約談判正式開始。談判幾經周折,台灣當局多次妥協讓步,綜觀整個簽約過程,台灣當局為求得一個所謂 “中國合法政府” 代表的形象,處處委曲求全,步步退讓,為一黨一派之私利出賣民族大義,在戰爭賠償等實質問題上徹底放棄,令每個正直的華夏子孫羞愧。

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 放棄戰爭賠償
1952年 4月 27日,台灣當局與日本簽訂所謂的 “日華條約”,雙方宣布 “結束戰爭狀態”,建立所謂的 “外交關系”,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給予了強烈的譴責。而此時,中國大陸與隔海相望的日本的關系還處於冰凍期。日本政府追隨美國採取敵視新中國的政策,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設置了不少障礙。

隨著民間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到 60年代前期,中日交往實際上進入了半官半民階段,恢復日中邦交已為期不遠。但恢復邦交,必然要對戰后日本賠償問題作出決定。在這一問題上,我國領導人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態。

1971年 10月 25日,第 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70年代初,由於國際戰略格局發生變化,美國外交政策實施了兩項重大轉變:一是美國承認中國並對建立外交關系進行談判﹔二是征收 10%的進口稅,主要目的是打擊日本,同時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

這兩項與日本關系極為密切的政策出台,美國人事先卻沒有打個招呼,而是以一種突然襲擊的方式,狠狠打擊了精神上毫無准備的日本。這一切大大刺激了日本政界。他們不能不反躬自問,對華政策上緊跟美國是否做錯了。

不久,不得人心的佐藤政權垮台,田中角榮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田中就職后立即宣布把日中邦交正常化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隨著邦交正常化時機的成熟,戰爭賠償問題又一次擺在中日兩國政府的面前。

在田中訪華之前,他曾表示,如果對方提出賠償,只要數額適當,他打算賠!

1972年 7月以后,中國為實現與日本邦交正常化進行積極的准備,周恩來總理就放棄戰爭賠償問題作了下述指示:

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台灣的蔣介石已經先於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

第二,日本為了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台灣斷交。中央關於日本與台灣的關系,在賠償問題上採取寬容態度,有利於使日本靠近我們。

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樣,為了支付對中國的賠償,他們將長期被迫過著艱難的生活。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願望。

周總理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博大襟懷,也代表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寬容大度和長遠眼光。

1978年 8月 12日,在北京發表了《日中共同聲明》,中日兩國簽訂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同年 10月 23日生效。二戰結束后,蘇聯從德國獲得 12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猶太人從德國獲得 600億美元的賠償。而中國政府從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願望和長遠利益出發,放棄了賠償要求。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政府雖然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即放棄了1200億美元國家間的賠償要求,但是,就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賠償要求 ——— 1800億美元的國民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這種對受害賠償要求的保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符合國際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賠償的機會。



唉!不論 國民黨 和 共產黨 的中國 在闘闊綽闘大方。中共周總理說:中日邦交恢復以前,台灣的蔣介石已經先於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因此,國共兩黨兩次機會都是放棄向日本索償!



後後記:

8月 15日 明報社評:

「安倍談話」 虛與委蛇 歷史糾葛淪文字遊戲

【明報專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了戰後 70年談話(下稱安倍談話),雖然備受關注的關鍵詞一應俱備,但是看不到他率領的政府於戰爭性質與責任,有深切反省與真誠道歉之意;另外,安倍還宣稱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負「謝罪的宿命」,有怪責其他國家執著歷史問題之意。

這篇談話,進一步顯示安倍在歷史問題的錯誤態度,結合他二度執政之後,日本整軍經武,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為日本再度出兵他國確立法律根據等舉措,這個國家對本地區以至全球和平將帶來什麼衝擊和影響,值得愛好和平的人密切關注。

反省道歉一個不少 卻無真誠悔疚之意
「安倍談話」之前,各方關注他怎樣描述當年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和不光彩的殖民統治、並對戰爭責任承擔程度的表述。過去一星期,日本傳媒報道安倍將概括承受「村山談話」,會表達對戰爭深切反省和由衷道歉,並特別提到談話將有「侵略」、「殖民統治」、「反省」和「道歉」等關鍵詞,云云。鑑於安倍歷來對歷史問題的取態和顛三倒四做法,人們意識到談話不難包含這些關鍵詞,問題是怎樣表述,果不然,「安倍談話」有挖空心思、玩文字遊戲之嫌。

例如,安倍表述「侵略」和「殖民統治」,說法是「事變、侵略、戰爭、行使任何武力威脅,都不是解決國際紛爭的手段,且也不能再使用之」,又說「必須永遠訣別殖民統治,尊重所有民族的自決權力,我們不得不營造一個這樣的世界」。這番話等於說「媽媽是女人」,「殺人是不對的」一樣,因為衆所周知和沒有爭議,實質模糊了日本在戰爭的所作所為。兩位日本前任首相村山富市和小泉純一郎,當年都直接表述「我國(即日本)由於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安倍談話」與兩人談話比較,起碼是倒退。

「安倍談話」對日本當年發動戰爭的屬性,並無主張,只是通過回顧以往日本政府的歷史認識,表示「我國對過去那場大戰中的行為,反覆表明了痛切的反省和衷心道歉的心情」,並表示「歷屆內閣的上述立場,今後也不會動搖」。這種間接表述,不能說安倍對戰爭沒有反省和道歉,但是「反省」有多深切,道歉有多真摯,對曾經飽受日本巨大傷害的國家和人民,自然心中有數。

「安倍談話」超越村山和小泉之處,是企圖終結日本對戰爭的罪責。安倍表示日本戰後出生的人,已經超過總人口八成,他認為這些「與那場戰爭沒有任何關係」的日本人及其後代,「不能再背負繼續謝罪的宿命」。其實,安倍所說的日本人對「謝罪」感到疲累,其他受害國家,特別是中國和韓國的人民何嘗不是,只是難道曾經被侵略、被殖民,承受過巨大傷痛的人,對日本不承認過去罪行的種種舉措,甚至美化侵略的所作所為,應該坦然接受?能不擔心?不可能。

歷史錯誤可以原諒,但是歷史真相不能扭曲和遺忘。設若日本認真體待歷史,坦承過去犯過的錯誤和罪行,而非經常鑽空子為罪責開脫,其他國家和人民毋須擔心日本會再侵略、再殖民,則日本人不再繼續承受謝罪的宿命,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同樣是在二戰戰敗的德國,坦承罪行,與過去絕然切割,現在的德國與曾經被她侵略過的歐洲國家,沒有歷史糾葛,各國都接受她,德國融合為歐洲重要成員。日本為什麼仍然使人忐忑不安、甚至毛骨悚然,就是它不肯告別那一段血腥、不光彩的歷史。安倍「謝罪夠了」的說法,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他的反省和道歉,並不深切與由衷,說明「安倍談話」只是表面文章,敷應了事而已。

安倍政權劍指中國 北京宜適度強硬應對
安倍在 2012年底第二度出任日本首相之後,他的右翼政治立場,在歷史問題採取強硬立場,而配合美國的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安倍趁機把日本帶向政治大國、軍事大國之路,要追求成為一個所謂「正常國家」。安倍的取態和立場放在這個框架檢視,才會顯得日本為何使人不安。特別是對中國而言,日本除了與華在東海角力,已表明插手南海,聲言將與菲律賓頻密聯合軍演,這種項莊舞劍,志在中國的軍事舉措,北京與中國人民不可能視而不見。美國放任縱容日本,目的在遏制中國,不過,使日本耿耿於懷不能成為正常國家的是美國,日本右翼人士不乏提出要與美國算帳的主張,美國是否正在自導自演「搬石砸腳」的戲碼,走着瞧。

對於中國,日本在安倍治下成為戰略對手已成定局,過去 3年,面對日本咄咄逼人,北京經常只是說一番保持警惕等空話,予人有軟弱之感。對於安倍政權,北京取態應該適度強硬,就一些具體事態要開展針鋒相對鬥爭,而非讓日本予取予攜。安倍尋求來華訪問,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首腦會談,以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虛與委蛇態度,這樣的首腦會談不應舉行,若「安倍談話」之後竟然還有「習安會」,則廣大中國人民就不知道怎樣判別敵友了。




對! 日本人狡猾,美國放任縱容日本目的在遏制中國,美國正在自導自演「搬石砸腳」的戲碼,必後悔莫及。當然再不是千萬美國子弟兵,重演與日本人血戰染紅了太平洋 。。。。。。而將會是日本射幾個核彈去美國,然後再美國發動反擊,美日互相鬬射核彈,生靈塗炭!!!




後後記:


8月 17日 《明報社評》:美國支持「安倍談話」 東海從此風高浪急


【明報專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70周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談話,表面上把「侵略」、「殖民統治」、「反省」及「道歉」4種此前「村山談話」的表述都用上,其實俱是脫離具體語意框架的抽空言辭,說到底就如中國官方新華社所言「糊弄歷史,欺瞞世人」。

中國對「安倍談話」強烈批評,指安倍欠缺誠意;韓國也有類似反應。美國則由代表總統的白宮發表聲明,歡迎日本對歷史深刻反省。「安倍談話」迴避道歉及歷史責任,美國則認為戰後 70年的日本是其他國家「典範」,中美對「安倍談話」認知的歧異,折射出兩套完全不一樣的西太平洋戰略取態,未來東海的爭逐,勢必更為激烈。

中美展示對安倍立場 西太平洋博弈明顯
「安倍談話」引起中韓抨擊,其中又以北京的批評最為猛烈,因為某程度而言,自從去年底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之後,北京採取相對溫和的對日本態度,據中國的說法,確認峰會前中日達成協議的 4項原則,希望兩國關係可以改善。北京這種善意,安倍政府顯然未有領情,到了「安倍談話」發表,內裏字眼及整篇談話內容,明顯未能達到北京的期許及要求。再者,日本欲通過「安倍談話」結束就歷史的爭論,但對近年聲聲外交軍事「大國崛起」的北京來說,「安倍談話」不可能是令北京放軟姿態的下台階,而且由於感到被安倍擺了一道,對安倍政權從此死心。

西太平洋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及美國,對「安倍談話」反應南轅北轍,客觀上把東海的矛盾及糾紛擺上枱面。中國的取態大致與前相若,所謂「軟」或「硬」態度是策略之故;美國在足以點燃中日衝突的歷史問題支持日本,把多年來在東亞的「模糊戰略」紗帳拿走,露出真正態度。事態發展予人的感覺,是一篇「安倍談話」把中美在日本問題上的底牌一下子逼出來,變成難以後退,展開這場東海博弈。因為只要從這條線稍一退讓,北京無法面對近年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美國則會被質疑對盟友的支持決心。

中國政府對東海一線爭逐的重視,大大超過對南海的看重,因為南海周邊國家雖多,卻非完全與北京對立。中國近年在南海的處理手法輕重結合,2013年底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之後,在南海也設防空識別區之議一度「聞得樓梯響」,到近期連提也沒提,由此可見,海軍戰力被認為落後美國及日本的中國,重點仍在東海。

東海除了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更重要是東海面對的國家是日本及太平洋遠處的美國,中國大陸東海岸是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繁盛的都會地區,上海、江蘇、浙江俱在其內,經滬浙可北上京津南下閩粵;沿長江直入,華中華西廣大腹地都是目標,因此駐紮此地的東海艦隊及黃海一帶的北海艦隊,是中國海軍實力最強的部隊。

西太平洋「新三國演義」 衝擊危機難即消弭
如今「安倍談話」把中美逼出台前,從以前的中國單鬥日本,變成中國對抗美日聯盟,東海爭逐勢必風高浪急,波濤洶湧。可以想像,小小的東海區域,擠上 3支以量而言位列世界前沿的海軍艦艇及戰機,加上釣魚島糾紛及台灣問題,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免於更大的衝突發生。

觀乎這一刻涉及東海的諸國,仍未見到有着可以往後退一步的誘因﹕中國不退是因為自身安全及民族主義,美國則要爭奪西太平洋及遏制中國,日本是為保住一己最大利益。西太平洋這齣「三國演義」,將是未來至少 20年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中日之間的對立,要待安倍下台之後始能從長計議。

但最近幾年各國之間敵對意識積聚,就是領袖更迭,亦難即消弭東海危機。



習近平 今年才打了解放軍中兩大老虎,徐才厚 郭伯雄 貪污凡十數年,賣出官位貪污國防經費。買到官的一定要貪回夠本有凸,於是層層賣官,層層貪回夠本有凸,解放軍中能帶兵能打仗的有幾多呢?


如今仍用人海戰術可贏嗎?貪污又把軍事設備設施經費落袋,槍砲子彈火箭飛彈飛機,坦克軍車戰艦潛艇魚雷 etc etc,裡面有冇炸藥都成疑,可能用泥沙抵擋重量,一射就散嗮 。。。。。。!


除了表演時用的幾隻幾件演出品,有幾多經久耐用而不是豆腐渣,美國日本間諜查得一清二楚,解放軍戰鬭力尚餘幾成呢?習近平是最清楚不過的吧!



伸延閱覽:
戦後 70年談話首相談話全文 日本首相官邸網頁
Full Tex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s World War II Statement 日本首相官邸網頁
7月 14日 安倍晉三 談話 中文版本 美國之音
明報社評﹕村山富巿談話精神 日本政府必須貫徹明報新聞網
專訪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挺身阻政客走偏 年輕人可敬」 明報新聞網
環時社評:安倍继承了几个关键词 但丢了诚意 環球時報
環時社評:安倍 将 中国 台湾并列 耍小人之术 環球時報
中國政府為什麼放棄日本的戰爭賠償? 人民日報
「安倍談話」 虛與委蛇 歷史糾葛淪文字遊戲 明報新聞網
1894 -- 1931 年間日本侵華 維基百科
明報社評﹕美國支持「安倍談話」 東海從此風高浪急 明報新聞網




我的舊文:
清日戰爭第一礟
安倍政府的 Sound Bites
日本的靜靜雞靜雞雞動作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會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Thursday, August 13, 2015

埋了未?

埋了未?



2011年 7月 23日晚上 8時 30分 05秒,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甌江特大橋上,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 D301次列車由後方與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 D3115次列車發生同向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後車 D301次四節車廂從橋上墜下。。。。。。車廂被官方埋了入坑!!!


【維基百科】當局在次日早上開始迫不及待清理現場,用鏟車將墜落車廂碎片碾壓後挖坑就地掩埋。亦有新聞稱這是由於四節墜地車廂因體積太大,無法運出現場。

此舉引發民眾激烈反應,認為車廂中可能還有倖存人員、遇難者遺體及遺物,並認為此舉是為「毀屍滅跡」,試圖掩蓋事件真相,毀滅問責證據。

隨後中鐵三局人士稱並未掩埋車廂,而是為大型起重機入場騰出空間。鐵道部也稱事故車廂將集體運走,而非就地掩埋。另外,有央視記者稱追尾事故現場並未挖坑。隨後,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又承認確實掩埋車頭,稱是為後續救援車輛提供有利地形條件。香港資深工程師樊紹基指,在事故現場附近大片空地,其實只要將車廂挪開便可,根本毋須挖坑。

25日晚,追尾事故列車被肢解後移送至溫州西站作調查。為減少特大件運輸對溫州市市內交通的影響,事故車輛運輸安排在 7月 25日夜間進行。同日,鳳凰網推出一項關於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處理的民意調查。17%的網友對事故處理滿意,另有超半數網友認為現場處理過快,可能造成乘客物品遺失,事故原因難以查明。調查還顯示超六成網友認為應重新檢討鐵路安全保障體系。

7月 26日,被埋於現場高架橋下的車頭被挖出。《日本時事通訊》認為,鐵道部當局此舉可能是為了顯示,重視追查原因的姿態。

7月 27日,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專家劉鐵民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專訪時,在得知已經掩埋的車頭已經又被挖出來運走檢查時直言不諱地稱「難以置信,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個要出大笑話的,如果這樣做的話。」

7月 29日,事故現場除之前曾用來掩埋出事列車的坑洞仍被木板圍封外,其他地方均已解封,不少附近村民有組織地到現場撿拾挖走未運走的列車殘骸和零部件並變賣。

最終調查報告顯示,上海鐵路局常務副局長王峰(事故發生後負責指揮橋下救援工作)曾有意就地挖坑掩埋受損車頭和散落部件,張德江到場後及時阻止。



現在專責香港事務的人大委員長 張德江,當年趕到場後及時阻止,就地挖坑掩埋受損車頭和散落部件!


4年後在香港一隅,發生了政府屋邨:食水含鉛事件,事隔一月特首宣布由法官任主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但委員會至今仍未組成。27名泛民議員聯署要求成立引用 “權力及特權條例” 由立法會調查。


【明報專訊】27名泛民立法會議員聯署,要求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召開特別會議,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並計劃動議權力及特權條例,以調查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在事件中有否履行職責,以及負責建造有關項目的承建商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聯署議員認為,鉛水事件發展至,今權責問題仍未釐清,行政長官梁振英雖於上月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但至今尚未公布委員會人選,又認為委員會職權有限,未能全面檢討問題。



啟晴邨 發生鉛水事件匆匆過了一個月了,並且波及其他同期落成的政府公共屋邨,愈查愈多愈查愈杰 。。。。。


【有線新聞】泛民二十七名立法會議員聯署,要求召開特別會議及動議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食水含鉛超標事件。行政長官梁振英回應指,由政府委任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做法行之有效,又指政府很快會公布人選。消息指,行政會議明天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

全體二十七名泛民議員繼譴責施放催淚彈和要求撤回 8.31 後,第三次齊人聯署,要求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暑假休會期間召開特別會議,並動議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

一個月前親自宣布會委任法官,領導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梁振英指很快會有交代。他強調獨立調查委員會有法定權力傳召證人、取證,是行之有效方法。據了解,行政會議星期四會召開特別會議。

立法會要通過引用特權法,要分組點票,兩組都過半數才行,必須要得到建制派支持。民建聯認為由法官查最具公信力,但不可遲遲都沒有人選。經民聯、工聯會及自由黨都表示未有決定。(看片)



以上 看片片段 中 27名泛民議員們聯署,其中 黃碧雲議員激動指出 @0:40 :「拖拖拖,中間又冇去搜證嘅話,到啲嘢已經解決嗮嘞,拆嗮啲喉嘞,然後先至嚟調查,唔知可以調查咩嘢出嚟 。。。。。!」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上月 17日宣布成立由法官任主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但委員會至今仍未組成。

正在珠海的梁振英回應指,司法機構人員相當忙,待他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後,會馬上向社會公布委員會職能、主席及委員人選。

梁振英強調,鉛水事件爆發後,他已「盡快作出了決定」,邀請法官作為主席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問到泛民議員倡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鉛水問題,梁振英指,獨立委員會有法定權力,是「行之有效調查社會事件好方法」。



各位至今仍沒有證據 back up 黃碧雲議員所指的:「拖拖拖,中間又冇去搜證嘅話,到啲嘢已經解決嗮嘞,拆嗮啲喉嘞,然後先至嚟調查,唔知可以調查咩嘢出嚟 。。。。。!」 究竟有沒有確實已經發生拆完並喉管被埋了,是 Fact 還是 黃碧雲 個人的 Opinion,這是大大不同的。


起碼啲喉管至今沒有傳出經已送了去堆填區被埋掉 。。。。。因此全港靜候獨立委員會報告,是「行之有效調查社會事件好方法」。


嗜悲 真的是麻木了吧 。。。可能很多香港人都是如此這般喇 。。。!



後記:

結果只得兩人的 《鉛水調查委員會》,預計需時九個月才出報告。


【有線新聞】行會確認鉛水調查委員會人選,將委任陳慶偉法官為委員會主席,預期委員會九個月內提交報告。

主席與委員黎年作獨立調查,不受政治影響,委員會查明事實後由政府追究責任。(看片)



等九個月即是明年的 5月,才會有報告出來,區議會選舉是今年 11月 22日舉行 ,立法會新一屆選舉是 2016年 9月,是否時間啱啱好?!




伸延閱覽:
車體處理 維基百科
27泛民議員聯署 明報新聞網
泛民促開特別會議討論鉛水事件 有線新聞
仍未成立調查委員會 梁振英:司法人員相當忙 明報新聞網
行會確認鉛水調查委員會人選 有線新聞



我的舊文:
自我審查
說三道四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會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Monday, August 10, 2015

午夜斬樹 Midnight chop off

午夜斬樹 Midnight chop off




週日晨早一覺醒來,扭開電視新聞台:般含道細葉榕被斬做法離奇


【有線新聞】般含道百年石牆樹在暴雨中倒塌,餘下四棵石牆細葉榕,存活多半個月,亦難逃厄運,政府以有即時危險為理由,一夜之間將它們移除,不過有樹木專家指之前開會確認無即時危險,要求樹木辦解釋。

逾百歲的它三星期前受暴雨影響,連根拔起,連帶旁邊的一棵細葉榕都要先移除,剩下四棵老樹,本來繼續在這幅百年石牆上面生存,但一夜之間,全部不見了,不是因為狂風大雨,而是路政署指它們有倒塌的潛在風險,就算大幅度修剪,都不安全。

但上星期一,樹木管理專家小組開會時指仍在想挽救方法。香港大學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質疑政府這樣做有否科學理據,是否客觀與合理。

當局斬樹後指石牆出現了新裂痕,令四棵樹支撐不穩定和惡化,詹志勇指自己去看過,有裂痕主要是牆上面的水泥石,不是樹木依賴生長的護土石牆,他要求樹木辦及路政署盡快向專家小組解釋。(看片)




之前,香港大學繼 “等埋首副” 後,校長 馬斐森博士就臨時委任 譚廣亨 為署理首席副校長,直至新任首席副校長履新。另外 兩名副校長,分別是 高為元 副校長負責環球事務 和 賀子森 副校長研究,據聞都是在香港時間 8月 4日凌晨 3點許,才向 員工 學生 和 舊生會校友 發電郵。



Dear Colleagues, Students and Alumni,

I am very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iversity's procedures for making interim appointments, the Council approved at its meeting of July 28, 2015,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the Senate, the appointment of Professor Paul Tam (譚廣亨) as Interim Provost and Deputy Vice-Chancellor (DVC) from August 1, 2015 until the arrival of the new Provost and DVC.


Professor Paul Tam (譚廣亨), current Vice-President and Pro-Vice-Chancellor (VP and PVC) (Research), has been acting as Provost and DVC since Professor Roland Chin stepped down as Provost and DVC on July 3, 2015. The interim appointment will be concurrent with his appointment as VP and PVC (Research) until Professor Andy Hor(賀子森) arrives on September 1, 2015. I wish to thank Professor Paul Tam (譚廣亨) for his willingness to take on this important task as Interim Provost and DVC and hope all colleagues would render him their best support.

May I als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welcome on board Professor John Kao(高為元) who has assumed the position of VP and PVC (Global) on August 1, 2015.


Professor Peter Mathieson (馬斐森)
President and Vice-Chancellor



至於為何要在午夜之後,才發表新聞呢? 不過斬樹又何故選擇在午夜 。。。。。。嗜悲 既是凡人只是路人 甲 乙 丙 丁,當然不會明白。


剛巧昨天讀人家的 blog 原來 中大 的 蔡子強 曾經在本年一月寫過:
鬼鬼祟祟的特區政府


【明報專訊】上周五,政府於晚上深夜 11時 01分及 06分,突然宣布特首、全體問責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下月起,撤銷實施近 6年的 5.38%自願減薪,變相加薪。

鬼鬼祟祟加人工
正如前述,那時正是深夜,不單電子傳媒的主要新聞時段已過,大部分報章亦已經埋了版,結果令一眾報章手忙腳亂,趕忙補入這宗新聞,有兩份報章的記者,還趕得及打電話給我,請我作了幾句評論,並再三道歉深夜打擾,但絕大多數的報章,卻因時間緊迫,只能抽動出很小篇幅來報道。相信很多市民因此會走漏眼,忽略了這宗新聞。

為何要如此「鬼祟」,在 11點多的深夜,而不是大白天堂堂正正的宣布,有什麼「唔見得光」?這是否顯示政府其實也內心「有鬼」,知道在梁振英和問責官員民望長期低殘,政府表現不及格,《施政報告》只拿到史上尾二得分,僅僅好過包尾,對社會種種問題如對立和分裂束手無策的時候,如今竟然夠膽要求加人工,是完全不得民心,只會被人「鬧爆」,於是只有「玩鬼祟」,「博大霧」,務求愈少人留意愈好﹖

「Friday News Dump」
在英、美新聞界有所謂「Friday News Dump」,譯作中文就是「周五壞消息盡出」,指政府嘗試在禮拜五發布壞消息的把戲。原因是,市民在周末「holiday mood」,不會有多大心機好好閱讀報章,甚至會度假旅行去,連報紙都不會買,又或者好好坐在電視、電台旁邊跟進新聞,這是新聞收視率最低的日子,政府官員周五發放壞消息,便較大機會蒙混過關。又或者,隔了一個周末,讓事件過一過冷河,也可讓事件降溫。

此外,熟悉媒體運作的人都知道,通常周五它們都會安排不少編採人員放假,因此人手會較為緊張。就算未曾放假的人員,大家都「holiday mood」濃厚,一心想着周末如何度假散心,魂遊於外,這本是大部分「打工仔」的心態。於是政府官員便往往「立壞心腸」,如果他們把不利自己的新聞在這天傾銷而出,預料記者的跟進必會大打折扣,便可巧妙避開遭他們窮追猛打的場面。

這種政客做法,在西方一直為人所詬病,被指摘為不夠光明正大的偷襲行為,被批評得多,為免失信於傳媒和公眾,如今已少政府採用。但想不到,沒有最無賴,只有更無賴,梁班子竟然不單止揀在周五,還要揀在接近午夜時分才發放不利新聞,實在讓人懷疑他們是否想愚弄傳媒。比起前述「Friday News Dump」的做法,這種「Midnight News Dump」就更加等而下之,更不擇手段了。

比「Friday News Dump」更無賴的「Midnight News Dump」

更何况,揀在午夜時分才發放不利新聞,已經不是梁班子的第一次。

2012年 8月,那就是發展局長陳茂波發生「劏房風波」之後,雖然經媒體和輿論再三促請,但起初陳茂波都沒有公開向記者交代事件及回應質詢,但卻揀在 8月 5日深夜 11時 59分才發出聲明交代。這不單止已經過了電視、電台新聞 6點、6點半等的 main cast 黃金時段,甚至連 11點的late news也過了,大大減低收視和收聽率。對於報紙來說,也因為大部分記者已經放工,報館來不及安排記者跟進這宗新聞,採訪各界拿取反應和評論,亦來不及改版,用較大篇幅報道,更遑論更換頭版。

從中可見,這種消息發放手法,不是個別事件又或者偶發事件,而是梁班子反覆出現、處心積慮的政治伎倆。

尤其是,加薪這樣的決定,不會是什麼突發的決策,而應該是一早討論好的既定決策,那麼偏偏要揀在周五深夜 11時 01分及 06分公布,更加是無任何必要,更加百辭莫辯。

拜託新聞統籌專員最好也來函解釋一下
如果特區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先生,真的十分熱中致函報章,反駁坊間對政府的種種批評,那麼拜託他最好也來函解釋一下,為何政府要揀在深夜 11點 06分公布一宗本來可以在大白天公布的消息,尤其是替政府發放消息,正正是馮煒光其職責範疇,這樣的做法,是否他所認可?或甚至由他親自拍板?理由何在?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傳媒和記者心裏的疑問。

Btw,如果他真的來函,請光明正大用真名,不要鬼鬼祟祟用假名「金鍾仁」之類。

蔡子強



再上網查找在 長青網 找到這篇:鬼鬼祟祟的特區政府,然而 嗜悲 覺得這只不過是一貫的 避重就輕 側側膊 博唔覺 的方法啫!


斬樹若在日間繁忙的 般含道,當然阻礙往還交通正常運作,有可能引來大批記者傳媒,更可能會有環保分子走來護士樹,擠塞 般含道 連鎖反應癱瘓整個西半山區。


嗜悲 真的麻木了 。。。可能很多香港人都是如此這般喇 。。。。!



後記:

8月12日 不知什麼時間 路政署 發表了 長達 29頁的英文版報告,中文版在 post 這後記時 尚未 ready 容後補回。


【now新聞台】路政署公開報告解釋上周五斬去五棵般咸道石牆樹的安排。報告指,路政署在本月初檢查時,發現石牆樹的擋土牆有多條新的裂痕,附近的排水渠亦有縫隙,擔心樹木會隨時倒塌,因此斬樹。

般咸道石牆樹上周五被斬,決定斬樹的路政署星期三晚上 10時多在網上公開用英文寫的斬樹報告。

報告指,7月 22日般咸道塌樹後,署方立即檢視其餘 5棵石牆樹,當時發現其一棵石牆樹的擋土牆後有 5條裂痕,因此決定斬掉它,而署方就修剪了餘下 4棵,希望緩減塌樹風險,但最後決定上周五全部斬掉。報告又指,當局之後一直監察樹木情況,8月 5日發現石牆樹的擋土牆頂部多了 11條新裂縫,全部靠近樹的支撐部分,而裂縫有惡化跡最闊的裂縫是 2.4厘米,但這是舊裂縫。在 8月 7日,路政署多個部門視察發現圍牆隔離的排水渠以及擋土牆頂部圍欄的附近都有縫隙,認為石牆樹支撐部分有向外移位的跡象。

報告指出,三棵樹的根互相交織,如果一併倒塌,行人路及巴士站的人會受重擊,引致災難性意外。

至於另一棵生得較遠的石牆樹,雖然最細棵,但由於離地最高,萬一塌下都會人命傷亡。

報告另外提到,多部專家認為樹木有隨時倒塌的危險,而多個緩解措施均不可行,因此上周五緊急斬樹,確保公眾安全。



讀 Now TV 的中文新聞稿,路政署 都是一貫的是為你地市民好市民安全著想,才痛下此斬樹決定。



以下是 路政署報告 英文版 的 conclusion and action:


Conclusion and Action

6.1 The risk of sudden tree collapse, be it a large scale collapse with tree T4, T5 and T6 as a whole or an individual collapse of tree T1, was determined to be apparent and imminent by a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 tea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arbor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s. Given the alarming sign of tree anchorage instability, failure could occur any time. The consequence could be disastrous.

6.2 Pruning could not entirely alleviate the risk of collapse. The feasibility of providing alternative means to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trees which had been examined in details in 2013 was not forthcoming. In the absence of any other feasible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with an impounding thunderstorm outlook on 7 August, HyD considered that the removal of the trees as soon as possible was urgently required to ensure public safety, which was endorsed by TMO. 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 Council had been informed before the removal of the trees.

6.3 The tree removal works was commenced at about 8:00pm of 7 August 2015 and was completed at around 4:00am of 8 August 2015.

Highways Department



由晚上 8時開始 到清晨約 4時,完成整個斬樹行動。





伸延閱覽:
般含道細葉榕被斬做法離奇 有線電視
鬼鬼祟祟的特區政府 長青網
路政署公布般咸道斬樹報告 Now 電視新聞
路政署公布般咸道斬樹報告 29頁 PDF 英文版 gov.hk





我的舊文:
自我審查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會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