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
【明報專訊】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認為,日本不能失去台灣,同樣的,失去日本,台灣將無法生存。
他今天參加台中縣大雅鄉的日僑學校重建10周年慶祝大會時表示,日本和台灣是生命共同體,日本曾統治台灣50年,台灣從此脫胎換骨,不僅從農業社會進步至現代社會,日本人也在台灣設立銀行、統一貨幣,八田與一開闢嘉南大圳等,讓台灣金融經濟順利發展。
李登輝說,台日雙方建立平等互惠關係上,不能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
讀報見到以上的一則新聞,引起我想知多些有關“日治下的台灣人”。
日治時期的台灣地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點擊可以放大但視窗會把它縮回 Best Fit
需要多點擊一次才看到大的圖片
這位原名:岩理正男 的前台灣領導人,中國名字叫:李登輝 的先生,曾經說過:『他在22歲之前是日本人。』
【維基百科】李登輝於時值日治時代的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台灣北部當時的台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今台北縣三芝鄉)埔坪村的「源興居」,父親李金龍在警署工作。李登輝為次子;上有年長他兩歲的哥哥李登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日軍徵調至南洋菲律賓參加大東亞戰爭,並於當地戰死;此外,還有一個弟弟叫李炳楠,從事貿易工作。
他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教育。因為李金龍任職警察,職務調動頻繁,因此李登輝也跟隨父親不斷地搬家和轉學。從六歲到十二歲之間,先後在汐止公學校、南港公學校、三芝公學校、以及淡水公學校等四校就讀過。李登輝於淡水公學校畢業以後,先在私立台北國民中學(今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就讀一年,後於1938年轉學至淡水中學二年級就讀。
李登輝在淡水中學,幾乎各科成績都是排名第一。在1941年考上台北高等學校。 在李登輝考上台北高等學校的前一年,日本的總督府(朝鮮總督府和台灣總督府)在韓國和台灣深化所推行的「皇民化運動」,開始全面推展「改姓名運動」。
李登輝在該運動中更名為岩里政男(其兄長李登欽也改名為岩里武則)。他曾表示,他在22歲之前(即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台灣被中華民國統治的1945年)是日本人。
1943年9月,畢業於台北高等學校,同年10月,他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三年後,他於1946年返國,轉學進入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就讀,並於1949年畢業。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是台大二年級的學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正火熱,京都帝大校內幾乎沒留下什麼日本學生,即使是文科系的學生也都幾乎全被徵去從軍。這個時期的李登輝,一方面為日益短缺的食物問題發愁,一邊只能自己學習「農業簿記」,或研讀河上肇或馬克思等社會主義相關書籍。李登輝自己這樣表示:「大學時期,我遍讀馬克思及恩格斯的著作,對馬克思的主要著作《資本論》也曾深加鑽研,反複讀過好幾遍。」
隨着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吃緊,文科學生軍訓完畢也被遣外出征。1944年,李登輝在短暫地回台灣受訓以後,再度編回日軍千葉高射砲部隊做少尉見習官。但未及赴戰地,美軍在長崎和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就已在千葉聽聞了昭和天皇的戰敗聲明玉音放送。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以後,李登輝在1946年春天返回台灣,進入由台北帝國大學改組而成的國立台灣大學就讀。
我曾經聽過 岩理正男 接受日本媒體的電視訪問,他說的日語 fluency 令我震驚,反而我聽他說國語(台灣國民黨的官方語言)都沒有這麽流利。岩理正男 代表了部份日治的台灣人,當然卻不可以代表全部的台灣人。
根據維基百科日本治下的台灣可分為幾個時期:
【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
日據時期
政治
馬關條約
統治政策
~始政時期(1895年-1915年)
~同化時期(1915年-1937年)
~皇民化運動時期(1937年-1945年)
戰後
~ 受降典禮
各位可以點擊上面連結細讀,在此不作轉載(不贅)。
這是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後果,李登輝這些日本統治下的餘孽,父親是地方警察,又入讀京都大學,受到當時殖民主義者(日本人)給予的利益,牢牢記下來,多年之後,仍然不改,感恩戴德,為當時的主子說好話。
不過話分兩頭,先要說腐敗的晚清政府,內憂外患,無暇兼顧台灣,讓台灣自生自滅,《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人,日治時期有理由相信,管治比起單靠自生自滅,”無王管“時代會較好,亦較有管理規則,也較有社會秩序,營成那一代的台灣人民,較能接受日方統治,實在大有可能。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完結後,台灣回歸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再經歷了退守台灣的國民黨“二二八事件”,始終令台灣民眾留下了深刻烙印,確是事實!
相信等到那一代,曾經經歷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去世,再等到親身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離去,新一代的台灣人才能根本的改變。
不過這也產生了本土主義的“民進黨”,和隨著國民黨遷到台灣的外省籍人士後裔,成為兩大群體,各有支持政治目標,台灣的政治變數仍然多變,北京諸公需要面對這場博弈也頗為頭痛。
後記:
正如在香港,回歸祖國都已經十四年,仍然時常聽到,有人緬懷昔日英國殖民“港英政府”的統治,認為比今天為佳。我沒有資料,有幾多拿著英國護照的香港人,還有除了領取特區護照,仍然多拿一本 BNO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人,為數也應也不少。
香港的特區政府,就有過不少高官們,需要放棄英國公民身份過案,才能出任重要官員的職務,何況在民間呢?
伸延閱覽:
李登輝指日本對台極之重要 雅虎新聞網
岩理正男 又名:李登輝 維基百科
台灣日治時期 維基百科
馬關條約 維基百科
二二八事件 維基百科
台灣地圖:日治時期 維基百科
4 comments:
有人緬懷昔日英國殖民“港英政府”的統治,我倒覺得是正常。
香港最好景私是八、九十年代的英治年代,而越接近回歸,民心就越怕,結果一回歸後就要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巨浪,香港大有江河日下之勢,試問,有人慨嘆回歸,有何出奇?
以兄: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
也就是為何香港特區政府最初由董建華領導,又要改回前港英的公務員曾蔭權領導,可惜亦不過如是。
香港是否大勢已去矣?如兄台所然部份港人“概嘆”,但概嘆是於事無補的消極表現。要有多些人出來補救,積極些才有希望!
台灣將舉行五都選舉,又有好戲上演!
Space:
There will always be political baggage, but the main thing is not to encourage any "tribal" wars.
To everyone: _\V/
Live long and prosper !!!
微豆兄:唔好意思! late reply ....!
Indeed 有歷史包袱,但中日的仇恨,怎可能一筆勾銷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