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Friday, December 30, 2011

人心多疑

人心多疑




現今社會人心詭詐,雖謂:「害人之心決不可有,防人之心卻不可無!」每遇到多疑之輩,總把好事幻想為歪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福!遇著同事與朋友之間(知己者不類),把我的好意扭曲了,有時真的會很氣憤,不過,每次我遇到這些事情,我會記得:「孔子審詢顏回偷飯。」


《孔子家語‧在厄第二十》

原文:
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 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

顏回、仲由炊之於壞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

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譯成白話文:
孔子厄於陳蔡,跟從他的人有七天沒飯吃了。子貢將他所販來的貨品,設法運出重圍,賣掉,換來一石米。顏回與仲由兩人,在一間破屋裡負責煮飯,適巧,屋上有團黑灰,掉落在飯上,顏回當即將之吃掉。未料子貢在屋外井邊,望見此事,心中不悅,乃懷疑顏回竟然偷偷吃飯,太不應該。

他進來向孔子問道:「仁人廉士,到了窮困的時候,也有變節的嗎?」孔子說:「既然變節,怎配稱仁人廉士?」子貢說:「像顏回那麼有德行,夫子常常誇他讚他,他當然不致變節吧!」孔子說:「是的,回不會變節的。」

子貢即將顏回在破屋偷偷吃飯的事實具告,孔子很覺詫異,說道:「我信回有仁德已經好久了,雖然如您所說的這件事,不能除去我的懷疑,如他真的偷吃,必另有緣由,您且暫不聲張,此事由我處理。」

孔子將顏回召來對他說:「以前我夢見先人,似乎對我有所啟示和庇佑,您快點炊飯,我餓了,想吃飯呢!」顏回說:「先煮的飯,有屋上的黑灰落上,我想若任它在上面,則不潔淨了,若將飯倒掉,則大家都在飢餓狀況下,又未免太可惜,不如讓我來吃掉吧!免得大家都吃那不潔的飯,而且那飯根本就不能作祭的,於是我就吃了下去了。」

孔子說:「對的,我若遇到這種情況,我也要吃下去的。」顏回退下,孔子對弟子們說:「吾之信任顏回,並非現在才開始呀!」從此弟子們對顏回更加悅服。



聖人 Johnny Hung 都曾經對祂的頭號弟子產生疑心,轉過彎講發夢去求證。 咁難怪一班凡夫俗子囉,所以遇到多疑的朋友(非知己者),就要記著每遇到他她,凡事弄清清楚楚,言辭要明明白白,尤其是有關錢銀更加要分厘不少,避免他她無謂的起疑!


已故華叔的『司徒華作品彙編』都有這段《顏回偷飯吃》的故事記載。


【司徒華文章彙編】《顏回偷飯吃》
《孔子家語‧在厄》,有一段關於孔子及其門人的故事,很值得一讀,尤其是教師們 。孔子被圍困在陳蔡。跟隨他的人,七天沒有吃東西了。。。。。。這個故事很簡單,卻很能顯露孔子、顏回和子貢的性格,把他們寫得栩栩如生。為甚麼特別值得教師們去讀呢?類似的事,在學校生活裏常會發生,從這故事可學習得處理的方法,更進一步可學習孔子為師之道。其他的人,也可從這故事得到教益的。留待後文,再來談。 


《孔子和顏回和子貢》
前文,我引述過《孔子家語‧在厄》的故事,這是早已有人感到興趣的。依稀記得,三、四十年前,讀過郭沫若曾據此寫的一篇歷史小說,題為《孔夫子吃飯》。不過,他帶着「打倒孔家店」的精神去演繹,有低貶孔子的傾向。此外,他寫過的歷史小說,還有《孟夫子休妻》、《楚霸王自刎》、《司馬遷發憤》等等。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會發現,頗有類似子貢的學生。他有辯才,善於經商,所以才有錢,突圍買了一石米回來罷?我們的學生中,不是常有一些有點聰明,家境較好,卻又不滿老師讚賞其他比他好的同學的嗎?這樣的學生,總愛挑剔這些同學,向老師告發他們的過失,帶着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潛意識。子貢不是有點像這樣的學生嗎?

老師處理學生對同學的投訴,通常易犯兩個錯誤。一是大多相信投訴者的話,尤其被投訴者是頑劣的;一是如被投訴者平時為自己所偏愛的,便不大相信,斥投訴者為誣告。兩者都缺乏耐心,不作公正的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

孔子是一個怎麼樣的老師呢?他沒有偏聽偏信,動搖了他一向對顏回的肯定;但也沒有一口就否定子貢的投訴,卻去了解。他沒有坦率地去直問顏回是否曾偷飯吃,因為這樣是會傷害顏回的自尊心的。他知道顏回一向守禮,於是轉一個彎子,說夢見了祖先,要拿飯去祭祀。守禮的顏,果然因而說出,飯中有塵埃,自己動過,祭祀不宜。真相於是大白。孔子雖仍信任顏,又要去查出真相,這是公正而實事求是的為師之道,這樣才可以得到學生的信服及尊敬的。

顏平淡說出,一派坦蕩蕩的君子之風。子貢卻「上綱上線」,提到了「變節」那麼嚴重。與顏一起做飯的仲由(即子路),性格爽直豪放,假如子貢投訴的是他,他也許會惱怒得打子貢幾拳。孔子沒有去問子路,卻直接去問顏,這是對顏的既信任而又尊重。

這樣的一個故事,不是很值得教師們去細味、參考嗎?

其實,這故事還可增長團體中人(尤其是負責人)的智慧。團體中總有大大小小的內部矛盾、人事是非、說長道短。孔子不偏聽偏信,對人的信任基於長期的深入認識,照顧到他人的感受,不是很值得學習的嗎?



讀完:原文、白話譯文、華叔的兩篇文章,雖然指出人與人交往,難免有內部矛盾、人事是非、說長道短。華叔語:『孔子不偏聽偏信,對人的信任基於長期的深入認識,照顧到他人的感受,不是很值得學習的嗎?』


當然聖人孔子比一般凡人的胸襟更加廣闊,但不得不承認,今次聖人孔子也產生了對顏回起疑,決定要攪清楚明白。不過,Johnny Hung 選擇了不直接詢問,而是轉一個彎子,說夢見了祖先,要拿飯去祭祀。守禮的顏,果然因而說出,飯中有塵埃,自己動過,祭祀不宜。


人間的是是非非,真的有跡可尋,有根有據,有憑有據,真憑實據者並不多,最多是可能有些蛛絲馬跡,或只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若有旁人第三第四者的繪聲繪影,唯恐天下不亂者,多加幾錢肉緊煽風點火,便由冇變有,若又不去查證,不去攪清楚,便心存芥蒂!


唉!人心多疑!


《嗜悲註》:本文原寫於去年華叔司徒華先生去世前的不久,幾天後1月2日就是華叔逝世一週年,特從草稿欄中抽出來刊登。




伸延閱覽:
《孔子家語‧在厄第二十》dfg.cn
孔子審詢顏回偷飯 epochtimes.com
顏回偷飯吃 司徒華作品彙編
孔子和顏回和子貢 司徒華作品彙編


我的舊文:
心中的一把尺
由閑談到講是非


引用《司徒華作品彙編》文章的舊文:
貓論:【司徒華彙編】花貓養老鼠
磨斧:【司徒華彙編】伐木的斧頭
問題中年:【司徒華彙編】學問
一位年輕人的變臉:【司徒華彙編】兩幅最後的晚餐



2 comments:

嘿嘿 said...

人家的姓您也粤化啦?他应该姓Kong!哈哈哈~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漢語是 Johnny Kong 粵語是 Johnny Hung, 我是廣府人,surely 講粵語撐粵語的啊!

已經由 Hong 改正為 Hung 了!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