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unday, November 07, 2010

美帝的霸權主義

美帝的霸權主義



前些時在 舊文 的回應欄,答覆網友的意見,曾經寫過:“美國以奧巴馬為首,蓋特立為副,伯南克做先鋒,以狂印美鈔 greenback 作尖刀,擺開陣勢!另一面就猛襟著通漲數字,重點誇大中國對美貿易的順差 。。。。。。。。最終是嘆慣使慣的美國人,在中期選舉以後會發覺乜嘢呢?“


幾天後,在報章讀到以下幾篇有關文章,就轉載到此,作為日後回顧時資料。我暫時沒有意見想發表,不過各位網友,若有時間,可以細讀其中文章所作的分析。


美重施故技維持美元霸權~孔誥烽(美國)
【明報專訊】貨幣戰爭,如箭在弦。只要我們搞清楚美國自 1970年代廢除全球金本位制度後,怎樣通過種種經濟和非經濟手段維持美元霸權,便能理解最近的發展,其實只是老美重施故技,不用大驚小怪。

美國在二戰後憑壓倒性的經濟實力,承諾以35美元兌一安士黃金的固定價值,架起了一個以美元為基石的全球固定匯率制度。到了1971年,陷入越戰泥潭的美國在經濟滑坡和黃金儲備流失的壓力下,單方面宣布取消美元與黃金的保證價,通過美元貶值減少經常帳赤字,挽救美國經濟。全球金本位制崩潰後,不少人斷言美元時代已經結束,世界將進入多種貨幣多足並立的時代。

但過了40年,美元霸權仍然屹立不倒。不少政治學者指出,沒有黃金支持的美元霸權之延續,已是一政治現象,超出了經濟學的範疇。

無論在冷戰期間或是冷戰後,美國均以大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總和的軍費維持一個全球軍事保護傘。美國不單負責歐洲、日本和主要能源出產國的防務,還保障全球重要航道暢通無阻。

受美國保護的國家在進出口結算與外儲中,不由自主地使用影響力與發行國經濟實力不相稱的美元,並為此承受不低的經濟成本與風險,等於是向美國交保護費。

美元每次大轉勢都由華府主導
當然,美元享有主宰地位,並不代表它一直未曾遇上挑戰。1990年代歐洲在冷戰結束後加速整合,試圖甩開美國,自創新貨幣,便是金本位解體後美元遇到的最大衝擊。當時美國的對策是拉攏東歐國和分化德法與其他歐洲國家,為歐洲擴張和整合製造障礙。

後來美國更發動伊戰推翻薩達姆,使德法以爭取聯合國取消伊拉克禁運,換取伊國將來以歐元結算石油出口的交易成為泡影,拆毀了歐元的一條光明前路。

美國以政治與軍事力量保住美元霸權,讓華府在過去40年大部分時間能按本國經濟需要,隨心所欲地調整美元價值。上圖清楚顯示,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的每次大轉勢,都是由華府單方面主導的。

1980年代初聯儲局主席 Paul Volcker 將利率抽高至20%以上,以對抗通脹,令美元匯價上揚。後來華府見強美元令美國經常帳惡化,又在1985年通過廣場協議令美元兌馬克與日圓大幅貶值。

1990年代初弱美元令金融業吃虧,加上誕生前夕的歐元來勢洶洶,迫使克林頓政府在1995年重回強美元政策。到了2000年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格林斯潘則以連串減息刺激經濟,再將美元壓低。

中國拋售美債是搬石砸腳之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以龐大刺激方案挽救經濟,所以極需要中國繼續買美債,幫忙填補財政赤字,並防止美元急速下滑和通脹失控。從2008年底到2009年,美國訪華的每位領袖,都忽成低聲下氣的美債推銷員,被中國官員冷待羞辱,也在所不惜。結果中國沒有離棄美債,加上歐洲經濟比美國更差,使美元成為資金避風港,令美元在這兩年不跌反升。

但中國在金融危機後繼續大手買美債,其實是出於中國要通過不斷投資美元資產以壓低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刺激本國出口業復蘇的需要。今年年初有報道指中國在2009年底拋售美債,在金融市場引起了一陣恐慌。當時英國《衛報》就此事訪問我,我一反主流看法,表示中國拋售美債,是搬石砸腳之舉,所以難以成為趨勢。

報道刊出後,有朋友質疑我沒有認清中國現今已強大到可以摧毀美帝的現實云云。但不足兩個星期,美國財政部即宣布早前引發中國拋售美債疑雲的數據有誤,經修正後的數據顯示中國不單沒有賣債,反而通過倫敦與香港等地的金融中介公司增持美債。

今年多項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其實沒有通脹危機,反而出現了通縮風險。在此新形勢下,美元匯價下滑、聯儲局印鈔買財政部發行的債券、中國停買甚至拋售美債,對華府來說不單不是壞事,反而成了能幫助美國平衡經常帳、提升儲蓄率、對抗通縮的好事。

這解釋了為何美國在這兩個月一反自金融危機爆發後將人民幣升值議題放一旁的態度,再次啟動輿論機器,逼人民幣升值。他們對中國叫陣的潛台詞,路人皆見:美國希望美元貶值,不怕通脹,現在已不稀罕中國買美債了。

在危機之初已有先見之明,叫大家不用擔心通脹的 Paul Krugman,早前更在其《紐約時報》專欄中明言,若中國開始拋售美債,華府應立刻寄上謝卡。

就在此時,美國宣布「重返亞洲」,在朝鮮半島、南中國海甚至沖繩島鏈無風起浪,軍演鬧事。其目的看來不單是要爭奪地緣政治的主導權,而是要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在中國崛起下的不安全感,為他日要與中國在匯率問題上攤牌時累積籌碼。

北京要擺脫美元霸權,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長遠當然有用。但現時仍未能自由兌換的人民幣要完成國際化,恐怕還有漫漫長路,遠水不能救近火。最近北京積極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達成以人民幣結算貿易的協議,則可能會重複1930年代希特勒建立「帝國馬克貨幣區」(Reichsmark bloc)的凶險之路。

好戲在後頭 全世界都在看
當年德國在大衰退中為了擺脫英鎊等強勢貨幣的主導,與波蘭、希臘等周邊國家達成以馬克結算貿易的協議。這結果引發英美法等國以貿易保護主義反制。德元區內的小國,則因擔心經濟太依賴德國,暗中靠攏英法以作保險,並不斷提高輸出德國的原材料價格。最後德國在經濟上吃了大虧,德元區內部和德元區與其他經濟體的衝突與猜忌,加速升級失控,其餘的都是歷史了。

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乃是重施過去40年憑政治與軍事力量操控各國幣值的故技。北京現在雖未至於黔驢技窮,但可選擇的路,其實不多,要怪便只能怪為何過去10多年未有趁經濟形勢大好時將發展模式調整為內需導向,擺脫出口依賴。

若北京最後能以大智慧扭轉劣勢,頂得住升值壓力,那麼這場貨幣戰,很可能成為美元霸權結束的開始。但若中國最後只能體面地投降,那麼美元霸權,便將穩定地延續多一段時間。好戲在後頭,全世界都在看。


作者 孔誥烽 Ho-fung Hung 是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社會學系助理教授、中國政治與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




「貨幣戰」角力升溫~李先知(香港)
【明報專訊】香港人不愛看國際新聞,更覺國際金融資訊艱澀乏味,以致後者的收視率往往遠低於八卦娛樂新聞。然而,一場世紀財富大轉移正在醞釀中。套用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最近的說法~~當前國際金融領域上的混亂情況是「百年一遇」的,因此大家不能不正視一場已隱約地在進行中的「貨幣戰爭」。

事實上,主宰世界大局的二十國集團(下稱G20)首腦正高度關注此事,而在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快將舉行之際,中國官方喉舌率先發炮,直指「這一輪『貨幣戰』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央行大量『印鈔』」,隱含著中國再在匯率問題上退讓的空間已不多。

美國要求中國容許人民幣大幅升值,以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可說由來已久。不過,自從巴西財長曼特加在上月底公開警告「國際貨幣戰已經爆發」後,「貨幣戰爭」之說在金融財經刊物裏便無日無之,而人民幣升值不足或被人為操控的說法更成為了「貨幣戰爭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上周五深夜,美國國會傳來消息,指財政部已決定押後向國會提交《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直至下月12日G20集團首腦會議結束之後。這份報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若報告認定了中國是「貨幣操控國」,按照美國法例,美國政府可以向中國實施一系列經濟制裁。

一旦後者出現,一場中美貿易大戰便無可避免地會發生。對於十分依賴貿易的香港來說,這肯定是一大噩耗。

好吧!如今美國押後發表上述報告,對中國大陸及香港來說,表面上壓力應可紓緩了一點,然而,昨日中國官方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匯率)報告至少將延續奧巴馬政府前三次指責『人民幣被低估』的表述,並與交付參議院表決的《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相呼應,繼續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華網昨日發表題為〈揭開迷霧看真相 五問貨幣戰〉的評論文章,其中一問正是﹕「誰在製造『貨幣戰』氣氛?」接著文章把責任直接指向美國~~「這一輪『貨幣戰』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巨量『印鈔』。

面臨經濟困境,美聯儲長期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同時以購買金融資產的方式,向金融系統投入大量美元流動性,這一過程也被形象地稱為美聯儲『開動印鈔機』。美聯儲局這一政策直接導致美元貶值預期加大,同時也導致大量美元投機資金進入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進行套利。」

「結果是,從韓國到巴西,從泰國到新加坡,全球許多經濟體都感到本幣對美元升值的強大壓力。美元貶值帶動其他貨幣升值,對這些經濟體出口甚至金融安全與穩定,都構成了挑戰。這些經濟體反過來被迫採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壓低本幣匯率,最終形成了看似『貨幣戰』的局面。」

本周五,包括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內的G20財長及央行行長將會雲集韓國首爾,為下月12日的G20峰會作準備。由於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等將會出席會議,「貨幣戰」的討論毫無疑問會再次響徹會場,而官員的一言一行隨時會在金融市場上激起波浪,大家不能不察。




揭開迷霧看真相~明金維/汪平(中國)
【新華網】近來,在美元持續貶值的大背景下,不少經濟體被迫採取措施幹預外匯市場,遏制本幣過快升值,一時間有關“貨幣戰”的言論甚囂塵上。

到底什麼是“貨幣戰”?誰在挑起“貨幣戰”?“貨幣戰”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中國在“貨幣戰”中應警惕甚麼?“貨幣戰”的出路到底在哪裏?

在紛繁復雜的各種聲音背後,一些本質問題迫切需要明確的解答。


疑問一:甚麼是“貨幣戰”
迄今為止,尚沒有人對“貨幣戰”下一個權威的、令人信服的定義。

按照傳統理解,“貨幣戰”是指一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利用貨幣和匯率政策,從經濟上打擊競爭對手、掠奪別國財富。

因此,“貨幣戰”從本質上講,具有強烈的預謀性、目的性和破壞性,是“經濟戰”的一種形式,也是國與國之間矛盾鬥爭激烈的表現形式之一。

但必須指出的是:此種意義上的“貨幣戰”,目前只處于猜測、傳言階段,尚無明確證據顯示,世界各國正在從事這樣一場損人不利己的“自殺式行動”。

實際上,結合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貨幣戰”的含義要簡單、明確得多,其大致可以理解為:一些國家和地區由于面臨內部經濟困境,為刺激出口、增加就業,競相採取措施,人為壓低本幣匯率。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採取這種以鄰為壑的貨幣和匯率政策,勢必加劇各國間的利益衝突,最終將破壞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其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許可以與“戰爭”相提並論。

雖然近期各國在貨幣和匯率政策上的對立和矛盾有所增多,但必須看到,這一局面還遠遠稱不上“戰爭”。西方媒體反復炒作“貨幣戰”,實際上誇大了各國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分歧,增加了國際社會的緊張情緒。

疑問二:誰在制造“貨幣戰”氣氛
從表面看,這一輪“貨幣戰”起因主要源于中美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端升級。此外,日本政府在日元持續升值後直接幹預匯市,以及巴西、韓國、新加坡等經濟體紛紛採取措施遏制本幣對美元過快升值的勢頭,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這一輪“貨幣戰”的真正起因應歸于美國。第一,美國一些政客迫于國內政治壓力,再一次挑起並激化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端,使人民幣匯率問題看似處于當前“貨幣戰”的漩渦中心。

眼下,美國經濟復蘇勢頭遲滯,國內就業壓力居高不下,經濟問題已成為11月份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主要議題。不少美國政客都有將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美國經濟困境“替罪羊”的政治衝動。

這些人在國際社會散播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貨幣戰”的緊張氣氛。

第二,這一輪“貨幣戰”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巨量“印鈔”。面臨經濟困境,美聯儲長期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同時以購買金融資產的方式,向金融係統投入大量美元流動性,這一過程也被形象地稱為美聯儲“開動印鈔機”。美聯儲這一政策直接導致美元貶值預期加大,同時也導致大量美元投機資金進入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進行套利。

結果是,從韓國到巴西,從泰國到新加坡,全球許多經濟體都感到本幣對美元升值的強大壓力。美元貶值帶動其他貨幣升值,對這些經濟體出口甚至金融安全與穩定,都構成了挑戰。這些經濟體反過來被迫採取措施,幹預外匯市場,壓低本幣匯率,最終形成了看似“貨幣戰”的局面。

關鍵問題在于:在一些美國政客眼裏,美聯儲通過“印鈔”壓低美元匯率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其他經濟體為維護本國經濟和金融安全而壓低本幣匯率則是“非法的”。這是一種明顯的“雙重標準”。

疑問三:“貨幣戰”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如果“貨幣戰”真的開打,各國紛紛使本幣貶值,以此希望刺激出口、擺脫經濟困境,這將對世界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嚴重衝擊。

從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來說,如果美聯儲持續“印鈔”,將有可能造成全球范圍內美元流動性過剩和美元貶值,進而帶來嚴重的“熱錢”投機問題。

最典型的結果將是:大量美元“熱錢”涌入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進行投機,如果這些經濟體不採取幹預措施,“熱錢”就有可能在當地制造新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泡沫;如果這些經濟體貨幣當局通過“印鈔”來吸收“熱錢”,則有可能在當地造成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美元貶值還可能帶來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前世界一度面臨的“油價飛漲”和“糧食危機”局面就有可能卷土重來。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各國就此拋棄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形成的合作精神,轉而採取以鄰為壑的貨幣和匯率政策,將使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各國紛紛採取“人人為己”的政策,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橫行,結果放大了危機的破壞性,延緩了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就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疑問四:中國在“貨幣戰”中應警惕甚麼
當前,對于中國來說,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少數西方媒體正以自己的邏輯說明這一輪“貨幣戰”的起因和化解之道,而中國則有被“抹黑”的危險。

正如前文所言,美國政客挑起人民幣匯率爭端和美聯儲“印鈔”,才是這一輪“貨幣戰”的真正原因,但一些美國政客和少數西方媒體不僅故意曲解這一事實,而且在“貨幣戰”的解決之道上,也往往打著“承擔責任”的旗號,對中國施加壓力,甚至有意“抹黑”。

事實上,美聯儲“印鈔”導致美元大幅貶值,才是造成當前許多經濟體被迫幹預匯市的根本原因。因此,即便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不能解決美元貶值的大背景下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本幣“被升值”的問題,也無法杜絕這些經濟體幹預匯市的行動。

疑問五:“貨幣戰”出路在哪裏
當前“貨幣戰”的言論之所以甚囂塵上,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放緩,一些國家為擺脫自身經濟困境,試圖採取“人人為己”的貨幣和匯率政策。

要化解“貨幣戰”,各國必須從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吸取教訓,重拾合作精神。

應該說,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國際社會基本保持了團結協作的姿態,這一度讓各方倍感欣慰。但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復蘇,這一“抱團取暖、以度寒冬”的局面開始松動,無論是貿易保護主義陰魂不散,還是國際社會在宏觀經濟政策重點、匯率、金融監管和改革國際金融組織等方面日漸增多的分歧,都讓外界對國際社會今後能否繼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感到擔憂。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當前世界經濟雖然持續復蘇,但潛在的風險和挑戰依然很多,危機其實還遠沒有真正遠去,此時此刻,國際社會繼續秉承團結協作的精神至關重要。

此外,這一輪“貨幣戰”再次凸顯了當前全球貨幣體係的困境,即美元作為美國的主權貨幣,同時承擔了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職能,而這兩種職能之間往往是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美聯儲為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開動印鈔機,很可能導致美元流動性泛濫和美元貶值,進而對國際金融穩定帶來新的衝擊。因此,建立新的全球貨幣體係依然刻不容緩。



三篇文章作者有:來自美國的 孔誥烽,來自香港的 李先知,和來自中國的 明金維/汪平,代表著三方面的立場,有趣吧!



後記:登文前又讀到“明報社評”:
美狂印鈔泡沫百年一遇 特區政府必須設閘減洪
【明報社評】美國聯儲局正式公布推行第二次量化寬鬆(QE2)措施,同時表明如有需要,會採取可用的政策工具支持經濟復蘇,所以不排除量化寬鬆將陸續有來,同時顯示美國為了本身利益,將不會顧及其他國家死活,堅持發動貨幣戰爭以尋求在經濟困局中脫身。

未來一段日子,新興市場會是大量美元流竄之地,資產泡沫狂飈脹大將前所未見,其他新興國家、市場紛紛推出政策措施自保,但是迄今曾蔭權政府仍然止於口頭應對,未見推行任何政策措施。我們認為,曾蔭權政府對此百年一遇的金融險局,不能再坐視,應該切實負起責任,主動設閘防洪,減輕泡沫爆破時香港可能遭受的衝擊。

金融海嘯使美國面對「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和經濟衰退,去年3月,聯儲局透過購買1.7萬億美元國債等方式,迅速擴大資產負債表(即是印銀紙),意圖給銀行注入大量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增長。首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免於崩潰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無法使美國經濟擺脫高失業率、高赤字和可能通縮的趨勢。

熱錢不為實體經濟所用 必在新興市場流竄破壞
聯儲局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被認為是再博一鋪,通過注入巨額資金,進一步壓低美國長期利率,提升通脹預期,鼓勵企業借貸擴大生產,促進就業和消費,避免經濟陷入停滯甚或再度衰退的境地。

這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為再度印銀紙的說辭,不過,美國現時經濟的困境,不在供應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包括本港前任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等許多經濟學者都認為,龐大流動性注入銀行系統後,不會為實體經濟所用,只是流入金融機構,而新興市場經濟景况較佳,熱錢將在新興市場流竄,使原已成形的資產泡沫迅速脹大。

伯南克這次豪賭,不但備受新興市場批評,例如,巴西聲言將採取「報復措施」;新華社文章指美國做法威脅世界經濟等,連美國許多輿論也不以為然,例如《華爾街日報》的社論,認為此乃「錯誤的貨幣政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認為只會製造資產泡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得斯坦(Martin Feldstein)則認為這是聯儲局一場危險的賭博,潛在好處不多,卻蘊含製造資產泡沫的巨大風險,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

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若美元不擁有這個角色,以美國長年的龐大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近年狂印銀紙,這樣的貨幣,正如任志剛所說「早就消失」。所以,伯南克雖云是聯儲局主席,他某一程度其實擔負全球中央銀行行長的角色,現在他被批評以賭徒的心態處理貨幣政策,以其學識之淵博,不可能看不到第二次量化寬鬆無助美國實體經濟,「藥不對症」的實質,他仍然決定大印銀紙,然則伯南克真正所圖為何?

客觀上,狂印銀紙使美元貶值,美國的龐大債務可以因而稀釋,減輕債務的壓力,另外,則可以在出口方面佔奪優勢。有經濟學者認為,債務和出口才是伯南克這次「賭博」的隱藏目的。

美元的地位和角色,目前無法取代,美國不肯走歐洲一些國家所行的緊縮之路,而是藉著美元的特殊地位,綑綁全球,要全球為她過往的揮霍無度埋單。美國這種唯我獨尊、一意孤行的損人利己貨幣政策,目前全球各國都無可奈何,雖然無法抗衡美國的霸權,但是許多國家並不坐以待斃,而是想方設法自保。

曾蔭權不應再清談誤港 必須有措施遏制泡沫
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實行QE2的同時,新興市場的QT2(即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陣營,也隱然成形。除了南美巴西、哥倫比亞直斥美國發動貨幣戰爭以外,韓國、印尼、泰國、印度等國家,都明確表示會採取措施,抵禦熱錢流竄造成的破壞,但是回看本港,例如財政司長曾俊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仍然停留在提口頭警告階段,只說資產泡沫風險增加,著市民投資時要小心。

現在的情况宛如「孺子入井」,小孩子已經爬到井口,要跌落井了,情况危急,其他人應該立即撲前救孩子脫險,而非還在空叫「小心呀」。美元狂潮已經來了,經過首次量化寬鬆,加上內地資金,本港樓市泡沫已成,美國持續大印銀紙,樓市泡沫必然火上加油,現在並非政府官員清談的時候,特別是其他新興市場都設閘防洪,若本港仍然毫無遮掩地中門大開,屆時熱錢集中攻港,資產泡沫狂飈,一旦爆破將大禍臨頭。

股市炒賣難以控制,但是政府有責任立即採取切實措施,預防樓市泡沫的危害程度進一步惡化。聯繫匯率使本港失去了貨幣和利率手段,但是在行政和稅收措施方面,政府還是有招數稍稍遏制樓市。例如提高印花稅;強力打擊「摩貨」;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一定樓價以下的樓宇,以減輕樓市泡沫對本港居民的衝擊;開徵資產增值稅或房屋閒置稅,也應屬考慮之列。

曾蔭權政府土地政策失誤、誤判樓市,而且以虛與委蛇取態應對,致使樓市泡沫形成,面對美國無休止的印銀紙意圖,曾蔭權政府不能再存僥倖之想,必須採取切實可行政策措施,遏制樓市泡沫的膨脹速度,務必要使泡沫爆破時,減輕對市民、銀行和本港整體經濟的衝擊。

曾蔭權政府在此危急之際,應該拋開積極不干預的教條,強力有序地介入,減低熱錢的破壞力。若曾蔭權政府仍然坐視不理,即使泡沫在現屆政府任期屆滿之後才爆破,曾蔭權政府仍然難逃始作俑者的歷史責任。



美國作為全球超級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經濟大國,一邊敦促崛起的中國要承擔國際責任,讓人民幣升值,而自己就為了本身利益,將不顧及其他國家死活,堅持發動貨幣戰爭,以尋求在經濟困局中脫身。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明慧學校】宋朝時期,皇帝的名字是不能隨便叫的,就是書中的文字或是公文上的文字,也绝不能有皇帝的名字或是相同的字,必須用另外的字代替,或者是缺幾筆,這就是避諱。如有違反,便是犯罪,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

當時,有一位姓田名登的州官,他也很避諱人家亂叫他的名字,和引用與其名字相同的字。他命人貼了一張告示,告示上寫著:『本官田登,奉旨來此,做了州官。查地方官員,猶如百姓父母,須知父母之名字,做兒女的應避之不呼;嗣後遇有與我諱相同之聲音,無論何人,一律不準觸犯,必須敬避。倘有抗違禁令,定當嚴辦,決不寬待!切切此佈。』

有一次,正好是正月十五,百姓依習俗照例要大放花燈,慶元宵。但是花燈的燈字卻和州官的名字同音,百姓們不敢違反禁令叫放燈,只好改叫放火。

後來這個典故世代流傳了下去,就成了一句:「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後人常引用這句俗語來形容在做同一件事上的不平等對待。




延伸閱覽:
美重施故技維持美元霸權 雅虎新聞網
「貨幣戰」角力升溫 明Blog
揭開迷霧看真相 新華新聞網
美狂印鈔泡沫百年一遇 特區政府必須設閘減洪 雅虎新聞網
民間故事: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minghuischool.org




我的舊文:
稀土 Rare Earth Elements
再不是金本位的美元
奧巴馬啟動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連僅餘的都被通漲侵蝕埋



8 comments:

嘿嘿 said...

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经济战!!!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真槍真炮的第三次世界大“熱”戰,美國可以用絕對優勢的核子力量,一次過把炸得中國稀巴爛,中國也沒有還手能力。

也不如一戰二戰,那些熱戰,有人流血,死人無數,屍首如山,血流成河,全都被核爆氣化了。

若說三戰是經濟戰,這場戰爭,縱沒有即時的流血,也沒有即時的死屍,但殺人的數字,絕不會低於任何熱戰的慘況!

正如 Exile 在舊文中說:“I hope I don't have to witness WWIII in my lifetime. ” 沒有人願意見到 。。。。。 唉!

Haricot 微豆 said...

Here is my guess:

Having lost ground in the mid-term election, Prez Obama will be under pressure to shift to the right and take a tougher stance against China, even if he doesn't agree with the approach.

嘿嘿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the inner space said...

Hari big brother,obviously whoever in power in DC at the oval office China is going to be blamed and being the scapegoat for all faults. 很明顯無論何黨何派何人做美國總統都會搵中國做替死鬼!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你的論點很有 point, intriguing!為何要刪掉呢?

我也曾討論過類似觀點,但一時找不到是那篇博文,容後品報!

嘿嘿 said...

是贴错了!那是回朗兄的留言才对题。

倒想回来,那的确是会扩大话题。因为真的是:多党制还有一个缺点,它把好的人才都分散了,还成了对立的。Take or leave him,往往是暴殄人才!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政界與商界爭腦袋,全世界都有,要錢財富還是榮譽,看個人的抉擇。 新興國家實行多黨制,政治人才和資源發展還未完備,太多黨派,其實是分散腦力資源,未能達到從競爭中出來的優點,反而是做成內耗,未能集中腦力資源,一致對外。這情況下實施民主制度,反而弊多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