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Thursday, April 18, 2013

The Iron Lady Thatcherism

The Iron Lady Thatcherism


登文日 戴卓爾夫人 經已火化入土為安(1925 October - 2013 April)!


2013年 4月 8日 戴卓爾夫人中風去世,17日在倫敦舉行《禮葬》儀式,英女皇及皇夫皆有出席。




但反對者卻慶祝她的離世,高唱 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馬嘉烈戴卓爾 在任時,除了解決曠日持久的煤礦工潮,她把衰落的英國恢復尊嚴,阿根廷 入侵 英屬福克蘭群島,戴卓爾夫人 派遣遠征軍南下,用武力奪回群島。




戴卓爾夫人 乘勝追擊,為殖民地香港的主權向中國攤牌,鄧小平 堅決收回香港,若有必要提早收回,最終經過冗長談判,1997年 7月 1日歸還中國,三條不平等條約和主權換治權方案,均無效用。




曾經處於權力高峰,但最後因為剛愎自用,因推行 《Poll tax 人頭稅》,遭到黨內同僚 夏素廷 挑戰,愛將 馬卓安 更夥同 彭定康 進行逼宮,戴卓爾夫人 黯然離開唐寧街 10號!




By CNN:2013年 4月 17日 戴卓爾夫人 在倫敦禮葬生死榮哀






各位朋友有閱讀 嗜悲 的繆論、牢騷、發噏風,都知道 嗜悲 最忌香港淪為《派錢黨》的天堂,別讓廣大眾市民把民主演繹為《福利主義》,更不能給機會政棍們利用公帑來買選票,令到爭拗不絕的香港,窒礙香港的競爭力,令到下降中的香港更加沉淪。



戴卓爾夫人 逝世,留下《戴卓爾主義 Thatcherism》,就是小政府大市場。英國當年國有企業極盛,低下階層過份依賴政府的救濟,開口攞飯吃不是生產,工會不理國家的負債高企,繼續利用賦予罷工的權利,永無休止地需索利益,這就是 戴卓爾 夫人上台,所面對《工黨》遺留的一堆爛攤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衰落中的大英帝國,來到 戴卓爾夫人時代得到拯救與中興,全賴夫人不屑做到面面俱圓,但卻是一事無成,不憑利用福利來購買下一次的當選。身為領袖國家的掌舵人,必須有愿景及遠見,敢於帶領國民走入正途,所以歷史上有謂:《戴卓爾主義 Thatcherism》。連英國《工黨》的 貝理雅 都創出所謂:《第三條道路》,其實就是修正《工黨》的策略和路線,依照 戴卓爾夫人遺下來的延續。



美國的 克林頓 Bill Clinton,就是一位只依靠民調的總統,在任八年每事都依照民調方向行事,這可能得到一時的掌聲,可惜卻是引領美國走向歪途,克林頓 好運八年來只有自家的性醜聞,美國在他的放任主義,經濟擺脫前兩任的列根布殊衰落,不過一到小布殊上任,放任經濟政策帶來的弊端,就開始紛紛浮露出來,次按風暴 sub prime mortgage chaos,跟着金融風暴禍及全球經濟,所以我們沒有聽過有特別稱讚:《Clintonism 克林頓主義》!



香港回歸後,經歷 董建華 的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定,只有企定定!令香港不前。曾蔭權 就學盡 克林頓 的民調先決,每事都是跟隨民調左搖右擺,致令香港向兩邊擺動,卻也是萬事不前。致令 2012年,梁振英 有機可乘,以謊話來竊取特首職位,被人冠以『大話特首』之名,成為司政的一大負累,香港繼續政經仍然不前,只靠派糖來安撫民心,撥款注入《關愛基金》代替政府派錢。



嗜悲 一向自認中間偏左的保守派,小小傾向幫助有欠缺有不足的階層,不過派魚不如教導怎樣捉魚,這才是正確的方向,針對援助貧窮需要設立安全網,但這個網不宜太大太廣太長久,永無止境直到永遠,兩方面學取得平衡才是正確的方向,別讓香港重覆當年英國《福利主義》的困局!



在倫敦 聖伯多祿座堂 舉行安息禮拜後,棺木離開作私人火化儀式。







後記:
嗜悲 經已少有轉載 蔡子強 文章,今次謹錄低他寫的:

鐵娘子的不屑與告誡 面面俱圓將一事無成

【明報專訊】如果要數英國戰後影響最深遠的是哪一位首相﹖答案不是邱吉爾,他雖然屢屢在 20世紀最偉大英國首相之類的民調中佔先,而他也在 1951至 55年再次拜相,但其實當時他的政績卻乏善可陳,他對英國的貢獻,主要是於二次大戰帶領國家民族奮勇抗敵,在國運最風雨飄搖時,讓社稷不至於落入納粹魔掌。換句話說,這不能算進戰後那一本帳。

艾德禮 vs 戴卓爾夫人
過去一個多星期,因為戴卓爾夫人剛剛逝世,人們忙不迭悼念這位鐵娘子,在緬懷之情下,不少人都把她封作英國戰後影響最深遠的首相,但我卻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了另一位,那就是英國戰後的首位首相,工黨的艾德禮(Clement Attlee),事實上,在 2010年 University of Leeds 訪問 106名英國政治和歷史學者的調查中,艾德禮與戴卓爾夫人便分佔第一、二位,而在 2004年同樣由 University of Leeds 所作的類似學者調查中,艾德禮同樣壓過鐵娘子,而且更是第一與第四之比。而恰巧這兩位風雲人物的功過,是要拿來一併討論才好理解的。

英國戰後百廢待興,但選民卻在 1945年的大選放棄了雖是戰爭英雄、但卻嫌剛愎自用的邱吉爾。畢竟在艱苦的戰爭中,全國上下每一個人都為國家民族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於是在戰後重建和休養生息時,講求的理應是和衷共濟,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分享成果,而工黨那一套權利義務共用共扛、同志間互信互愛的倫理,恰巧最能迎合時代的需求。 「戰後共識」(Post-war Consensus)

在艾德禮的帶領下,社會建立了3點的共識,並作了相關改革,包括:

1. 維持穩定以及高水準的就業;

2. 福利主義國家,例如政府向失業和貧窮人士提供社會救濟,以及以政府補貼的全民保險為基礎,向全民提供免費醫療照顧;

3. 混合式經濟,在市場經濟之上,把大量與國計民生有關的企業國有化,如煤炭、石油、電力、鐵路、航空和鋼鐵。

這 3項可謂環環相扣,例如國企提供「鐵飯碗」,這是穩定和高水準就業的一大支柱,而除了高稅率以外,把大量企業和其盈利國有化,也是提供福利的一大財政來源。 在這樣的變革下,正如一位礦工領袖在 1950年工黨大會上欣喜和樂觀的發言:「貧窮已經消滅,飢餓已經無所聞,病人都獲得照顧,老人都得到奉養。我們的下一代是在希望的土地上成長。」在艾德禮的領導下,社會的貧富懸殊大幅改善,英國邁向一個更為平等、和諧的社會。

雖然 1951後政黨輪替,但正如曾在艾德禮任下擔任財相的 Hugh Dalton 於 1954年說:「人民十分滿意保守黨,因為充分就業、福利國家等等社會主義者的特性,保守黨都竊為私有了。」

這就是艾德禮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戰後共識」,或稱之為「社會民主共識」。此一共識在戰後獲得兩大黨廣泛認同了近 30載。

共識之終結
但凡事有始必有終,有利必有弊,「戰後共識」的巨大代價,30年後暴露無遺。國營讓企業失卻效率和競爭力,福利主義讓政府負擔沉重,工會過分坐大讓政府和企業縛手縛腳。這些症候都在 1978至 79年的所謂「不滿之冬」(Winter of Discontent)來個總爆發。

為了避免進一步刺激業已十分嚴重的通脹,執政工黨政府不得不把公營部門的加薪率控制在 5%以下,這被工會視為破壞彼此間一直存在的「社會契約」,因而發動大規模罷工抗議,工黨政府因為公營部門發動此起彼落的罷工而疲於奔命,暈頭轉向。

罷工引發停電、交通癱瘓、街道上垃圾堆積如山,甚至出現棺材無人落葬、醫院減收急症病人等場面,再加上這是 16年來最嚴寒的一個冬天,不單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淒涼,亦令到經濟進一步雪上加霜、奄奄一息。

時勢造英雄,就在這個「不滿之冬」後人心思變的時刻,戴卓爾夫人乘時而起,帶領保守黨在 1979年的大選勝出。上台後,她緊抱「小政府」的方針,推行國企私有化、減稅以刺激投資、讓市場主導經濟、收緊貨幣供應、削減社會福利、把公共房屋出售給原先的租戶、打擊工會勢力,悍然結束實行了 30年的「戰後共識」。

「我們都是戴卓爾主義者」
史家和學者更把其管治哲學稱之為「戴卓爾主義」,她是20世紀唯一一個以其名字冠上「主義」的首相,即使是邱吉爾也沒有這樣的殊榮,顯示其管治哲學影響深遠,到了之後的首相馬卓安、貝理雅、白高敦和卡梅倫,沒有一個敢明顯反其道而行。

2002年,貝理雅的左右手、執政工黨政府重臣 Peter Mandelson,更毫不忌諱的公然說:「到了今天我們每一個都是戴卓爾主義者了(We are all Thatcherites now)。」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艾德禮和戴卓爾夫人就是如此各領風騷,不單改造了自己的政黨,也影響了對手的政黨。

2012年,當鐵娘子在 Hampshire 出席一個晚宴時,被同場嘉賓問到什麼是她從政的最大成就時,她不無傲慢的說:「貝理雅和新工黨。我們迫使對手改變了思維(Tony Blair and New Labour. We forced our opponents to change their minds)。」這與前面提到,半個世紀之前 Hugh Dalton 所說的一番話,不是相映成趣嗎﹖

歷史往往就如鐘擺 如果大家把自己提升,從一定的歷史高度去看,便會看到歷史往往就如鐘擺,當政經局面去得太左時,民意就必然 swing back,讓右派上場,反之亦然。你可能對鐵娘子打擊工會、削減福利等做法,恨之刺骨,但當左派和工會有風駛盡,不加節制時,已經為鐵娘子的上台鋪定路。反之,當資本主義和資本家肆無忌憚,巧取豪奪,賺盡每一分每一毫時,他們其實也是為左派的崛起掃平障礙。

從來不懼爭議
當然,戰後 30年的共識,一定是盤根錯節,根深柢固,因此,鐵娘子從政生涯亦可謂烽煙不斷,火頭處處。早於 1970年她當教育和科學大臣時,便試過因大幅削減教育資助,甚至取消對 7到 11歲孩子每天免費供應牛奶的津貼,惹來群情洶湧,指摘她為「牛奶掠奪者」,甚至「反動的野蠻女人」、「虛偽的孤寒鬼」、「食人的魔鬼」等,一個自稱為「憤怒大隊」的組織揚言要綁架她,以致她家裏不得不配置了一隊警衛。到了她擔任首相後,當然更變本加厲,例如 1984年當她要鐵腕關閉虧本的煤礦工場時,更惹來曠日持久的煤礦工人大罷工,甚至爆發嚴重騷動,警方共逮捕了高達 11,300人,衝突造成 9人喪生,其中 3名是未成年的少年。

所以很多英國人與鐵娘子簡直苦大仇深,所以當她死後,不少英國人為此而慶祝,開派對,開香檳,上街狂歡,甚至把她的假人拿來問吊,以歌曲 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來影射她並把歌曲力谷至流行榜第二位,「英式紳士風度」蕩然無存,甚至比起某些文化人口中所謂的中國人「小農 DNA」更加不如。

但如果鐵娘子在天有靈知道,她必然會說一句:「那又如何﹖」

近日,當希拉里被問及她對戴卓爾夫人的評價時,她覆述了後者的一句名言,那也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句:「如果你想讓自己討喜,面面俱圓,那你將要準備無時無刻妥協,最終一事無成
(If you just set out to be liked, you will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 on anything at anytime, and would achieve nothing)。」

不求共識,只求信仰
正如戴卓爾夫人自己說:「我不是一個謀求共識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有信仰的政治家(I am not a consensus politician. I'm a conviction politician)。」

她不怕惹起爭議,更不理別人批評,她說:「我愛爭論,我愛辯論,我不期望別人只是坐在這裏來同意我——畢竟這並不是他們的工作
(I love argument. I love debate. I don't expect anyone just to sit there and agree with me——that's not their job)。」

在《鐵娘子》(The Iron Lady)一片中,也有兩句金句,雖然不是真的由戴卓爾夫人親口所說,但卻深得其神韻,我相信若然她得悉,也會含笑而終。

「我們要堅守原則,否則我們將連立足之地也失去。」
(We will stand on principle or we will not stand at all.)

「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言語;小心你的言語,因為它會變成你的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因為它會變成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會變成你的個性;小心你的個性,因為它會變成你的命運﹗我們就是由自己的想法所成就。」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做醜人」比起「做好人」難
戴卓爾夫人是不是英國戰後最影響深遠的一位首相,或許有一定的爭議,畢竟正如前面提到,英國還有一位艾德禮,但如果說的是英國戰後最果斷和最不妥協的一位首相,她一定當之無愧。

當年艾德禮是順勢「做好人」,我相信當時反對他如此做的人並不多,但是鐵娘子當年卻是「做醜人」,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再如其前任般小修小補,而是大刀闊斧扭轉一個局面。

有關她的功過,縱使昨天已經蓋棺,但終究仍然難以論定,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她是英國人的最愛,同時也是最恨。

蔡子強




戴耀廷一夥組織的《佔領中環》,目標階層是中產階級,但卻不是佔大多數的貧苦大眾基層市民,估計可能縱有部份基層願意加入,他們個別明白到的何謂《真普選》,但不會是大多數 majority。基層們所祈望的《普選》,就是選個特首願意開倉派米,選誰承諾開出支票,再把財政儲備瓜分了!


梁振英 上場摒棄 曾蔭權 的理念,認為小政府大市場再不合時宜,政府要適度有為有為而治,上場後很多招數推出來,不再信任市場自動調節,求變之心不小,口中說是穩中求變,但究竟變幾多才算穩中之變呢?為求表現急於求變,政策更加漸漸趨近《福利主義》。

據聞 曾蔭權時代的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可以繼續留任,是中央硬交給 梁振英 接收,可見北京也是顧慮《福利主義》,可能拖垮香港。但 梁振英 不斷安插自己友入政府,企圖架空固有程序和體制,大家可以想像 林鄭 和 鬍鬚曾 不會留得太久。

希望不要讓 嗜悲 不行而言中!


後後記:
週一 4月 22日的《明報》有這一則報導:
年輕高學歷 傾向撐佔中反預選

【明報專訊】本報委託港大進行的民調顯示,年輕及高學歷受訪者較傾向支持「佔領中環」和反對提名委員會先行揀選特首候選人,相反較年長及較低學歷受訪者,較為傾向反對佔中和支持提名委員會先揀選候選人。事實上,學生及年輕人較熱中社會運動,學聯上周一起已於網上發動「支持佔領中環簽名運動」,本周起更於各大院校設立街站收集支持。

學聯發起院校撐佔中簽名運動
民調顯示,18至 29歲受訪者中,50%反對提名委員會先揀選候選人,相反50歲或以上受訪者中有 51%支持。大專或以上受訪者中,51%反對提名委員會先揀選候選人,支持的反而只有 32%。另外,50歲或以上受訪者中,55%反對佔中,而 18至 29歲組別,是最多人支持佔中,佔 30%。

學聯秘書長陳樹暉表示,現時年輕人社會出路不多,不能安穩發展,又目睹社會不少問題,遂表現心急,故他理解民調結果。陳樹暉又說,上周起於網上發動支持佔中及反對預選聯署,又曾於中大設立街站,2至 3小時內吸引近 300人簽名,本周起會在各大院校設立街站。

高達斌:成年人較成熟尋共識
撐政府的愛港之聲召集人高達斌則指,樂意看到青年人有理想,但「理想還理想,現實還現實」,佔中不能解決問題,成年人會較成熟地看問題,有商有量尋求共識。


與其說成年人小成熟,倒不如說大部份人較現實,派錢分錢瓜分萬多億元的儲備,比《佔領中環》和《真普選》,來的實際也較容易得到共識!


伸延閱覽:
Margaret Thatcher 維基百科
Thatcherism 維基百科
鐵娘子的不屑與告誡 面面俱圓將一事無成 雅虎新聞網
年輕高學歷 傾向撐佔中反預選 雅虎新聞網






我的舊文:
有眼睇:派錢黨的災難!
是否派錢黨來臨的先兆
不幸而言中:開倉派米換取選票???






6 comments:

嘿嘿 said...

政治就是营政兼治国。

l.minor said...

戴卓爾對我來說只知其名,
卻不知其事,
當年還是年紀小,
多謝你今天的分享令我知道更多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I ‘d love to see Lee Kuan Yew funeral and how the singaporeans grief his departure,followed by his 蓋棺定位!

The Inner Space said...

Minor 兄:我在過去的十多天,看了很多 Margaret Thatcher 的 biography 在 網上 也有不少!

Haricot 微豆 said...

SBB:

Thank you for the informative blog article on the life and time of Margaret Thatcher who recently passed away.

No doubt, Thatcher was a controversial and an uncompromising leader for the United Kingdom.

However, my concern at the time was her alliance with Ronald Reagan to force the USSR into a corner during the Cold War thereby accelerating the doomsday clock towar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AD).

I am glad I was wrong and my/our nightmare did not materialize.

The Inner Space said...

Dear HBB regarding thatcherism I am/ was more admiring about her crackdown of the labour unions intervening politics,and her small government big market policy!

AS for her leaning towards reagan‘s tactics toward coldwar you may want to read my archive: 美國靠借延續霸權

Quoting:
牛仔總統 列根 提出的《星戰計劃》,謂可利用部處在太空的激光武器,打落蘇聯的洲際核飛彈,繼而展開的美蘇軍事競賽,最後拖垮了蘇聯的經濟,以俄國為首的《華沙公約》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分裂瓦解。
其實美國的國債更是驚人數字,之前宣布是十四萬億美元,不過每天都在增加著,到前天在坦帕灣《共和黨大會》內,有個《國債鐘 U.S. National Debt counter》,已經接近十六萬億美元。

不過,還是有國家、有機構、有私人,願意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讓美國繼續窮兵黷武國策,常備有十一個航空母艦戰闘群,在全世界海洋游弋,到處耀武揚威;核子潛艇潛伏在海洋深處,隨時可以發射戰略核子洲際飛彈;還加上駐外美軍基地,飛彈導彈戰機坦克裝甲車兵員萬計,指指點點干涉人家內政,並且宣揚美式民主。

自從美國放棄美元《金本位》這個聯繫,1969年美國國會正式改成,不再需要 25%黃金儲備才可以發鈔的局限,到了 1971年美國的 Richard Nixon 尼克遜總統,正式宣布廢除依照 Bretton Woods Agreement 中美元的 Gold Standard 金本位 制度及承諾,正正式式過渡到 Fiat Money/ Currency 法定紙幣/貨幣 制度。

綠色的美鈔《Green Back》全世界流通,是全世界商品報價和貿易結算的貨幣,最反美最鐵幕的國家政府和人民也有私藏美元。另一方面美國的國債不斷膨脹,卻又可以無限量印鈔,去支付國民如無底深潭的無限需索,和國家龐大的軍費開銷。

end quoting

美國的猶太人利用逼日圓升值,變相美元對日圓貶值,日本人去到美國執平貨,SONY 進軍荷里活,又買了洛克菲勒中心,最後攪到日本經濟衰落二十多年。之後的星戰計劃,美國人的自殘也是自救,闘跨了蘇維埃,現在剩下俄國後,就專心對付中國,可惜因為 911嗮了十多年打反恐,又因軍費增加國債到十幾萬億。

如今平定中東和阿拉伯後,就回歸亞洲培養日本仔做闘狗,處處針對中國,連成島鏈圍堵中國。

日本近日在安倍晉三,開始學美國靠印銀紙把日圓變相貶值,利用通漲去刺激經濟。

美日都利用不斷印銀紙 。。。。。。但繼續在全世界撩事鬪非,這不並是戴卓爾主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