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unday, August 08, 2010

一切由簡體字引起

一切由簡體字引起



【維基百科】1934年1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 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採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呈請教育部施行。經教育部批準同意後,委託錢玄同主持編選《簡體字譜》。

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簡體字 324個。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體漢字。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採納吳玉章提議,着手進行漢字整理和簡化工作。

1952年在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成立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重點研究漢字簡化問題。1953年毛澤東提出:「作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漢字的數量也必須大大減縮。只有從形體上和數量上同時精簡,才算得上簡化。」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稱文改會,直屬於國務院。

1956年1月《漢字簡化方案》由國務院正式公布。從 1956年2月至 1959年7月先後分四批推行。1964年5月文改會編印出《簡化字總表》。經過補充、調整,簡化字由方案收錄的 515個增加到 2236 個,1986年 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又對原來總表中的個別字進行了調整。



中共立國後,在內地積極推行漢字簡體化,但港、澳、臺,則繼續使用繁體漢字,還有在星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所辦的華文報章書刊出版社,則因為是親臺或是親中,繁簡體漢字各有各用。


到近年中國國力增強,經濟實力雄厚,新加坡、馬來西亞採用並推行了與大陸《簡化字總表》幾乎相同的用字政策,連聯合國及各國際組織也都採用了簡化字。


【明報專訊】廣西最少有數千人姓「鷄」,由於「鷄」姓取名甚難,近日有姓鷄者在網上發帖,說正發愁如何給兒子取名。

近日有網民在網上發帖,「我姓鷄,孩子叫什麼好啊?」

在網友們的回帖中,「鷄蛋」、「鷄毛」、「鷄肋」、「鷄低批」(GDP)等一系列的建議紛紛出現,甚至還有網友回帖,建議給孩子取名字叫「鷄屁股」。

這些有點「無厘頭」的建議,讓剛為人父母的鷄姓市民啼笑皆非。

新華社 指,在十二生肖中,用作姓氏的有九個,分別是馬、牛、狗、豬、羊、鷄、蛇、龍、虎。「鷄」姓雖然很罕見,但是確實存在,在廣西東興市姓「鷄」的市民,就有數千人。

廣西東興市橫隘村的村民鷄賢益說,從祖輩保留下的印章得知,東興市的「鷄」姓原本是「雞」字,使用簡化字後沒有了「雞」字,只能用「鷄」為姓,一些原本姓「雞」的族人,現都已改姓「奚」了。

鷄賢益介紹,東興市內的「鷄」姓屬於同宗同祖,「鷄」姓祖墳在那漏村附近的「圓蹄牛」山上。每年「鷄」姓的村民都會在農曆三月三去「圓蹄牛」祖墳處掃墓,通常當天都會有五六百人參加。

據村裏的老人們介紹,當年「鷄」姓老祖宗生了七個兒子,七房「鷄」姓分布到東興各地,至今已有八代。

在東興市江平鎮,姓「鷄」者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山區,那漏村屬於「鷄」姓相對集中的村。在那漏村,兩個村民小組300人都姓「鷄」,而橫隘村「鷄」姓者也有很多,不過住得相對分散。

由於姓氏比較特殊,如果將「鷄」姓者稱為「鷄婆」、「鷄公」、「鷄頭」等簡稱,都會引起「鷄」姓者的不高興和反感。



「雞」的簡體字是「鸡」,據上文因為避免被簡體化,雞氏族人把姓「雞」改成姓「奚」或姓「鷄」,和本來就是姓「鶏」同源。不過不知是否明報還是雅虎新聞網,在上面的新聞,間中把「雞」和「鶏」互雙掉亂了,還是我中文差讀得不明白,anyway 總的我還能知道他們想說甚麽的。


我們每天吃的 「雞飯 Chicken Rice」 應該寫成 「雞飯」 還是 「鶏飯」 or 「鸡饭」 呢? 啊!!!一切由簡體字引起 。。。。。!


後記:
近日廣州因為廣東省辦“亞運”,有政協提出,把原本得到中央特別恩准的粵語(廣州話)頻道,改成普通話頻道播出,引發連氣兩個週日,在廣州出現撐“粵語”的集會。

【明報專訊】廣州市政協委員紀可光月初向政府提案,要求廣州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用普通話廣播,一石激起千重浪,觸發大規模捍衛粵語運動。數以千計年輕人(有說逾2萬人),湧到地鐵江南西站出口集會,力挺廣州話;而廣東的幹部、傳媒及文化界名人,甚至廣州電視台高層,也或明或暗的力撐廣州話。廣州人為何反應如此激烈?這場廣州的保衛粵語運動,實與香港近年連串保育事件,密不可分。

語言文字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語言文字,從來都不是溝通工具那麼簡單,對政權而言,它具有重要的社會控制功能,是政治制度的主要組成。清朝思想家龔自珍曾有言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欲滅其國,先毁其史。」民間稍作改動,變成「欲滅其國,必先毁其史;欲誅其族,必先去其文化」。無論「史」,還是「文化」,都是一個族群集體回憶的主要載具,是其身分認同的泉源。因此,語言文字有深刻的政治烙印。香港70年代爭取中文合法地位的「中文運動」,就被詮釋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行動。

建立政權後,推出新語言、新文化,同時重新修撰史書經典,目的不外乎再樹正統,炫耀新政權的蓋世功績、宣揚統治理念,並將各族群的集體記憶抹掉,古往今來,莫不如此。明朝修撰《永樂大典》、清朝花費大量精力編制《四庫全書》,秦始皇滅六國後,實施「書同文、車同軌」,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全面推廣國語,封殺台語等,都有這方面的需要。當然,統一文字語言,對政令通行大有助益,還可大量減省施政成本。

中共建政後,同樣制訂了標準普通話,以及簡體漢字,並在全國推廣。不過,這種「推廣」,是帶有強制性質的行政指令,而在中央集權的體制下,其效率或殺傷力,非常驚人。過去幾十年,全國「推普」,除了講普通話的人口激增,其強烈的排他性也成就了它的「纍纍碩果」。

少數民族語言瀕危
年前,國內40多名語言學家,聯名緊急呼籲保護瀕危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化,因為全國56個民族中,已發現的少數民族語言有120多種,但每一到兩年就消失一種。2007年中,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司長李宇明曾表示:「目前中國會說滿語的人已經不到100人!」滿族逾千萬人口,只有不足100人會說滿語,能書寫滿文者,全國更不足20人。百年前的滿清皇朝,滿文滿語還是官方文字語言,今天竟淪落至此!這些民族語言的衰落、消失,雖有環境、語言本身生命力等因素,但北京當局的語言政策,也該有一份「功勞」。

80年代是北京的少數民族政策最寬鬆時期,當時對新疆、西藏的宗教打壓力度最少,對少數民族的母語也比較寬容。而且,當時粵語隨著香港電視劇及流行曲而大舉北伐,打下大片江山,當局對此也能容忍,而非今天那樣,連電視主持也禁講港台腔。近年,隨著疆獨、藏獨轉趨活躍,北京的推普力度也不斷加強,甚至成為各級官員的政治任務。

廣州人深明,當局以政治力量去強推普通話的結果,意味著粵語的生存空間很快會萎縮,最後變成「滿語」的翻版。他們對北京行政命令的威力,比香港人的體會深刻得多,危機感也大很多。而且,如果只是單純在廣州推廣普通話,大可增加一至多個普通話台,讓廣州電視台保留粵語頻道,這豈非兩全其美?但紀可光建議以普通話取代粵語廣播,則令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今日是廣州電視台,他朝會也可以「推普」為名,禁止電子傳媒使用粵語,屆時粵語的消忘也就指日可待了。正是這份擔憂,促成捍衛粵語運動。

當然,廣州市民反應如此激烈,還有更切身的現實因素。廣州經過30年的經濟起飛,到處都是新大樓、新屋苑,而舊建築早被拆得七七八八,舊社區也被毁得差不多了,今年初展開的廣州史上最大規模舊城改造,連最後一片集體記憶的淨土「西關一帶」,也不能倖免。大拆大建之後,廣州還是廣州嗎?廣州還剩下什麼呢?類似的拷問,香港的80後年輕人也曾悲鳴吶喊,更走上街頭,保衛天星碼頭、保護菜園村。

留住廣州文化 守護集體回憶
廣州城的消逝已無可挽回,而粵語也就成了留住廣州文化、守護集體回憶的孤燈殘燭、最後堡壘。此時此刻還不挺身而出?這種使命感、危機感,驅使廣州市民在強大專政壓力下,也不惜飛蛾撲火,燃燒自己去照亮南粵的大地,傳遞守衛粵語文化、傳承集體回憶的決心!



中國地大,方言多得不可勝數,就是廣東一省,廣州話和潮州話的發音,已經有很大分別。幸好中國有統一的文字,國人就算互相聽不到、聽不明、聽不懂,還可以用文字溝通。共產黨執政積極推行北平附近的方言,是為全國通行的“普通話”,並把慣用的漢字,改為推行簡化漢字,即是我們常說的簡體字,姑且放下繁簡體文字的爭議。


從明報上面文中提及:國家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司長 李宇明 曾表示:「目前中國會說滿語的人已經不到100人!」滿族逾千萬人口,只有不足100人會說滿語,能書寫滿文者,全國更不足20人。百年前的滿清皇朝,滿文滿語還是官方文字語言,今天竟淪落至此!


廣州話應不會像滿洲話般息微消失,況且文字上廣州人,還可利用全國通行的簡體字書寫,不過一簡對多繁,卻引起誤會,就時有發生。


例如:“乾”和“ 幹”的簡體字都是“干”,乾炒牛河的簡體字是干炒牛河,中國華人還可以一看就明,但在菜牌上的英文譯名,因為乾和幹都是干,就譯成“Fuck and Fry the Cow River”,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以上例子,點出不熟識漢語的,單看簡體字,就會因為一簡多繁,而產生繆誤!



伸延閱覽:
數千人姓鷄取名甚艱難 雅虎新聞網
簡體字 維基百科
簡體中文 維基百科
漢字簡化爭論 維基百科
字典中鷄字的解释 Zdic.net
為何國內撐粵語愈演愈烈? 雅虎新聞網
干炒牛河 乾炒牛河 幹炒牛河 谷歌搜尋



我的舊文:
中國的百家姓
翻譯的謬誤 Lost in Translation




28 comments:

新鮮人 said...

這兩個問題,
諗起就頭痛!
難搞!

個人意見認為"文化"應該由它自然而然改變發展,
人民會自自然然化繁為簡,
有矛盾不通之處亦會慢慢演化,
不用太着力大肆改動的!

Haricot 微豆 said...

>> ... 語言文字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Canada's English-French experience seems to lend support to this school of thoughts !!!

嘿嘿 said...

“乾炒牛河”一样也会误译成Dry fried the Cow River!一样令人皆笑啼非的啊!虽然少了个Fuck。

嘿嘿~

若考人民自然简化,岂不是更乱,那么政府又是干嘛的呢?呵呵~

Canada's English-French experience is more to the problem of two countries. But for China, it is the sole national problem (of the same race and same langguage). Unification is a must. 这是得规范的问题,而不造成文字的混乱,对国人对外人都容易学习和利用。就像美式英语,加式英语,英伦英语,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文法!


Ebenezer said...

文化的演變應該是自然的,強加橫手的結果,只會是鬼五馬六。

嘿嘿 said...

文化的演變的确是自然的!

可是文字的改革却是政府有关单位来规范的。

文化与文字看来是一样其实是不同的。中文的象形文字常给人一个误区,硬硬认为是艺术文化,却忽略了她的文字功能。

在全部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最大。在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略少于会意字(32%);而到了秦汉时期,形声字便急剧增加至80%以上。现代汉语中,形声字的比例已超过90%。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你說的兩個問題,我猜是指語言和文字吧!秦始皇做了一半,統一了文字,令到起碼政通,由上而下的政令,可以通行全國。

不過想起語言(方言),我就有很多的聯想,究竟每個朝代,高高在上的王帝,和他的統治團隊,是用甚麽語言(方言)溝通的呢?

我想當然是王帝由細講慣的方言罷,最緊要方便王帝嘛。至於除了他的子弟兵,是講同一方言外,其他由全中國湧來的,招攬來的官員,都要學講王帝的方言了。

想到這處,再讀你所寫:“應該由它自然而然改變發展。”相信漸漸王帝用的方言,就演變成所謂“官話”或”官方語言”,全國的人除了講自己方言外,若要與官方有生意來往的,都要多學講“官話”方便溝通。

對於短命的朝代,人民都會幾煩,不過這不離利益這方面,有利益就有人做,有人學,有人追,有人爭。這就順應你所講的:“自然而然改變發展。”

以上祇是我暫時的愚見,有暇再思考深入些,再談吧!

the inner space said...

Hari Big Brother, "語言文字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Canada's English-French experience seems to lend support to this school of thoughts !!"!

若用加拿大雙語做例子,英法裔的文化衝突,雖不明顯,或涉及暴力。但另一方面,卻做成很多社會浪費損耗,費時失事。

記得坐加航 Air Canada,每項宣布,都是英法各一次,到填表也底面印有英法文字,每樣事都要做 double 雙倍。

我記得在法語區魁省 Quebec,他們有法語警察,專門捉一些不商戶,不守法語的招牌,等等,至於紐賓士域就好像較寬鬆!

不過我們在香港更誇張,我們推廣“兩文三語”,即是英文中文,和英語、粵語、普通話。

坐港鐵,每次宣布下個站名,和告誡乘客不要做這,警告不要做那,都要分別講三次。好一些告示,要英文,繁體字,再加埋簡體字,三個版本!

哈哈哈!每樣事都要做 triple 三倍。雖未有衝突,但真的就經濟上,已經花費損耗不少資源。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我在星馬沒有見過有把“乾炒牛河”有被寫成:Dry fried the Cow River!多謝提供,這有趣翻譯,令我笑一笑!

As for: "自然简化,岂不是更乱!那么政府又是干嘛的呢?" and "Canada's English-French experience".

嘿嘿兄提出的兩點異議,還是留返給新鮮兄和微豆兄,做回應罷。這方面我還沒有想得這麽深入吖!

the inner space said...

以兄:你所提出的“文化的演變應該是自然的,強加橫手的結果,只會是鬼五馬六。”

嘿嘿兄已經有回應,不贅!不過“文化”的範圍較廣,不淨指語言(方言)和文字,還可以包括,藝術特色風格,建築物風格,地方戲曲 etc etc. 範圍之廣闊,相信不可一概而論了。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文化包括了文字,但范圍太廣,不可一概而論。於文字來說,若國家政府單位,不規範化,真的會百花齊放,未能做到政通這個功效。不過,文化中的,藝術方面,確是可以寬鬆處理,不理就最好。

但我記得我有篇網文,寫國內有幾個省市,把中國第一淫賊“西門慶“ Simon King 和 ”潘金蓮“ Gillian Pang 的故事,當作文化藝術表演。

》》到如今中國第一大淫蟲 Simon King 西門慶,堂堂正正拉埋 Gillian Pang 潘金蓮走出來,當著外國人面前,當作文化、文藝、作出真人表演,我相信暫時明的,還未有做到肉帛相見,暗裡的就不得而知了。

此風若不盡快竭止,若 山東、安徽、兩省三地,攪出 Simon King 十大淫具示範,必令全世界嘿嘿稱奇!《《

利字當頭,在沒能自律時,出位包裝成文化藝術活動,政府是有需要規範,和干涉的 。。。。。!

我的舊文:Simon King and Gillian Pang

嘿嘿 said...

关于西门庆:

据说大陆有些地方都在争抢为地方文化,而且有意无意地把西门庆正面化。起初觉得怪怪,但后来想到英国也有DH Lawrence的“查太里夫人”、“Women in love”,他们也是很坦然地摆出来,并引以为荣。或许,只是着重在文学方面,而不是提倡方谬的乱伦淫性,这的确有不同之处。

无论如何,西门庆这人物总不能是个正面人物来宣扬!那是违反道德的。


Ps. 干炒牛和的例子是从你文中拿出来在推展的。嘻嘻~


嘿嘿 said...

文学与艺术应该是随其自由发展,可是一些文人或政客,往往就躲在这圈子里摇旗呐喊,极力挑衅动摇当权者,这难免会让当权者比不得已采取行动对付。西方国家也会同样采取对付行动,只是做法比较文雅,并只在暗地里做。

二战时期,美国也不是把日本后裔送到集中营。

钱学深是怎么回来中国的,大家也都会明了,美国所做的并没完全是没有独裁意识,虽然是以政府名誉来独裁,说穿了还不是一样!

种族歧视难道不是政府错误的行动吗?

所谓民主,只不过是先知先觉,我们发展中国家都走得慢,怎样还是吃亏,人家把经验套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动弹不得,给你枷锁,不能自由发展。


exile said...

"兩文三語"

Good goal! Not that I can do it myself, heh..

Selfishly speaking, I would love to see HK remain a Cantonese-speaking city bec I can't speak Mandarin. As far as traditional vs simplifed Chinese. I did an unofficial poll among my American friends. They all prefer simplifed bec of less strokes! Sigh!

嘿嘿 said...

I beleive if Hongkong remains single Cantonese speaking city, it then might just going back to the pre-80s and being an unfreindly metropolitan. I doubt it would help the economy of Hongkong a lot, as she depends merely more to sevicing industry.

不进则退!The British doesn't beleives in revolution, but they accept evolution. Why not Hongkong? Or maybe someone never takes it as it is. But if you really notice, it should be an evolution (thru decades).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外國人都注重公關,也顧及形象,聘有形象顧問,會包裝得令人不經不覺。不過去到中國,國人祇重門面功夫,內裡的神韻卻不足,顧此有中國特色的包裝,有時反而累事。為了搵快錢,國人去得很盡,Simon King 和 Gillian Pang 的故事是否真實,但既然可以攪出個"西門慶故里“,相信搵真人表演 Simon King and Gillian Pang 秘戲都不遠矣。哀哉!哀哉!

the inner space said...

『干炒牛和的例子是从你文中拿出来在推展的。』 嘿嘿兄轉數快速,咁快就畀你想到這個好 Gag,多謝分享!

the inner space said...

政府利用文化藝術宣傳政策,包括 propaganda,古今中外都有用。 嘿嘿兄,我一向不相信民主是萬能的,但很多人卻認為民主是救世主,有民主就有安樂茶飯。這祇是推銷民主的政棍,假民主之名,魚目混珠,掩人耳目,實行一己的私慾。共產主義已經無市場,資本主義已經腐壞的無可救藥,民主被政棍濫用得變成窒礙政府政令,到處可見。

最早實行民主的歐美國家,都因為有民主,令到政府施政,舉步維艱,事倍功半,錢使咗而不得到效果,反而公帑納稅人的錢,落入奸商口袋裡多,落入有需要的人民荷包少。

九七回歸,港人治港,香港初嚐鳥籠民主,已經因為攪到一鑊泡。 先不談較高層次的立法會,淨是地方的區議會,政府已經被民意牽著鼻子走。

例一)政府要建骨灰盦,安置死人長居之所,但地方區議會,卻為了自己社區,帶領區內居民反對,要在別人的區間骨灰盦,卻不准在自己區建。難道他們的區內老人家全都是人瑞?

例二)為了減少巴士廢氣排放,保護環境,政府敦促巴士公司,把重疊的路線班次削減,或停辦某些少乘客的路線。但地方區議會率先反對,減別區的路線是合情合理,總要不減自己區的,少人搭的路線減掉,叫剝削權利。

較高一層的立法會。例子有,建高速鐵路連接國內”高鐵“,就因為民主審議程序,正反雙方不斷的爭拗,又要討價還價徵地的賠償,比內地遲了十年完成,失去先機和時間性等等優勢。

是時候要有一個超然的思想家,為人類創出一個新的主義,拯救人類社會,否則人類必走向滅亡,就如我們不知道”侏羅紀“的恐龍,為何突然在地球上消失絕種了!

嘿嘿 said...

是的,我们还不够火候,不够老练!总有给人说与评的余地。哈哈哈~~~

刚才这儿电视开始批评中国用动物表演娱乐节目,其实这还不是他们也有的伎俩——马戏团。就说中国人还没有这个爱护动物的教育,得教育教育才行。

只因为他们先知先觉罢了,现在没有利用动物表演,是否真的,倒没人去调查。真是全部给他们讲完了!

他们工业革命时的环境破坏更胜于今日中国,日本也不是么,当年她河里的鱼都不能吃的!

我们得想一个对他们挑剔的办法,也让他们不能一直比我们跑在前头,阻止他们跑在前面。有什么办法呢?好好想一想!

然而,我们自己也得振作,争点气,别只是为钱而盲!

哈哈哈~~~

嘿嘿 said...

地方區議會这么做,祗不过是在讨好选民,为自己连任从长计议罢了!这就是很危险的政治作风,这个风气越来越危险,到处都可以看到,包括正在准备大选的澳洲,以反对而反对,凡事都以自己利益作为出发点。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 歐美利用種種方法窒礙發展中國家進步,有堂而皇之,講過的冠冕堂皇,又有時使陰招,正是“司馬昭之心”呀!

The Inner Space said...

oh Exile, your survey resulting more favour of the simplied chinese? are they mostly coming from mainland china? those coming from Taiwan and Hong Kong may prefer traditional chinese!

So when choosing your sample, WAS it a FAIR sample? and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Inner Space said...

嘿嘿兄: well said 不進則退! 回歸後,香港不能摒棄:簡體字和普通話,況且聯合國都改用簡體字了,時代的齒輪在轉動,香港沒法自己停留,唯有隨波俗流嚕!

星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都多說華語(普通話),和用中國的簡體字。甚至巫人,基寧人,歐美的西方人,都學中文講普通話喇!

The Inner Space said...

啊! 嘿嘿兄,你都好熟識袋鼠國噃,你是袋鼠太空人?還是澳洲姑爺?

澳洲即將大選(8月21日),又要飛返去投票?還是未走等埋投票,才飛返去?

嘿嘿 said...

不是“傲死”、袋鼠!是狮人!来玩玩小住的!的确是过了大选才走,但没权利投票。呵呵~

exile said...

Don't take my unofficial poll seriously. I was just having dinner with some white friends (they know nothing about Chinese writing). I thought it was fun to ask for their opinion. I only gave them 3 samples, haha...I don't know many simplified words myself. Sure enough they picked the ones with less strokes. I am a big supporter for traditional writing. It's all I know!!! I don't want to come back to HK one day and feel like a stranger in my home country.

Thanks for the great conversation.

The Inner Space said...

哦!嘿嘿兄不是 OZ 阿 mike,是
"Majulah Singapura"。
祝你餘下旅途愉快!


另外,嘿嘿兄:小弟剛出的新文”方言與平仄“是由於兄台在小朱姐處留言:

》》
憋 biē(阴)
别 bié(阳) 或 biè(去)
《《

通過聯想寫成的!

兄台可以分清平仄,想必是受過正統的漢語訓練,對於四聲,平、上、去、入,頗有研究。 那對於唐詩的發音,是否應該用長安,即現在西安的方言來朗誦,最合平仄和押韻呢?請發表意見!

the inner space said...

Exile, noted! Thank you for coming. Take care! HOPE you will give your comment for the new posting 方言與平仄 !

Good Nite!

Haricot 微豆 said...

SBB:

Thanks for the link to here. I find the article and exchanges thought-provoking even tho it's the second time I am reading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