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鬼唔知阿媽喺女人咩!
原來標題:若香港出現政黨輪替對內地的衝擊
首先:登出日剛巧是 七七蘆溝橋事變 紀念日,先為死難的同胞默哀,並對美國容忍 安倍晉三 的軍國主復闢表示遺堪!
中國地方在東海一隅的台灣寶島,首先實驗民主繼而發生了政黨輪替,民進黨的 陳水扁 好好醜醜,都說是做了八年總統,才再由國民黨的 馬英九 上台當政。
劉曉波 被判十一年的牢獄,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目前在遼寧省錦州監獄服刑。就是《零八憲章》內寫有數段:
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名义上是“人民共和国”,实质上是“党天下”。执政党垄断了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 。。。。。中国政府于 1997年、1998年分别签署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全国人大于 2004年通过修宪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今年又承诺制 订和推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但是,这些政治进步迄今为止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有法律而无法治,有宪法而无宪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现实。
又有關《憲政》一段主張:
1.修改宪法:根据前述价值理念修改宪法,删除现行宪法中不符合主权在民原则的条文,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确立法定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原则,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政府应对纳税人负责;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分权与制衡制度,中央权力须由宪法明确界定授权,地方实行充分自治。
3.立法民主:各级立法机构由直选产生,立法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实行立法民主。
4.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设立宪法法院,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尽早撤销严重危害国家法治的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避免公器私用。
5.公器公用:实现军队国家化,军人应效忠于宪法,效忠于国家,政党组织应从军队中退出,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务员录用的党派歧视,应不分党派平等录用。
紅色中國是一黨專政,解放軍是黨的軍隊,行使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領導人們不斷明確重申,中國會不攪三權分立這一套,而是實踐三權合作。
香港小憲法《基本法》寫明規定行政長官不屬任何政黨,故此三位行政長官分別為:商界的董建華,公務員的曾蔭權,和現任的專業人士 梁振英,他們是否有地下黨席,沒有人知道,但起碼表面是不屬任何政黨。
至於,成為本港管治主要基石的三權分立即是:行政(執法),立法,和 司法,三權獨立互相制衡,以前政協主席的 吳邦國,和當時還未當上主席的 習近平,都有提出過香港應該三權合作。
回歸以來,四年一屆的立法會的成員多屬建制派和親建制派,也因此立法會選出了:范徐麗泰 和 曾鈺成 當上立法會主席,而卻不是行內閣制,由議會內的多數派,推舉出執政的行政長官。反而行政長官是五年一屆,由小圈子(最初 400人增加到 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推選出來。
這個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方法和分開來選,頗有外國的總統制味道,即是總統府與議會互相制衡,總統和議會的多數派,可以屬同一政黨,也可以屬於不同政黨。在外國選民多傾向後者,從而產生制衡力量,這可以避免了內閣制中,議會內多數派政黨,可以推舉黨魁擔任國家的最高首領,因此政令全由議會內多數派,即是執政黨打骰。
嗜悲 想北京既然希望三權合作,為何不乾脆讓香港行英國和加拿大的內閣制,這不就可以令到 行政(執法權)和 立法權,取得一致性合作無間,任何政令法案議案,在立法會擁有多數的建制派,縱使 司法權 仍然獨立,但起碼 行政(執法權)和 立法權 是合作的多,享有司法的法官,也是遁這立法機構所立的法律進行司法,這豈不是最合附三權合作模式嗎?
起草香港的小憲法《基本法》的年代,嗜悲 還是腦囟都未生埋,混沌未開只愛踢足球的矮小子,嗜悲 記得發生了《六四民運天安門事件》後,李柱銘 和 司徒華 兩人憤而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但是 查大俠(武俠小說家金庸兼明報主筆查良鏞先生),雖也曾退出委員會,但最終沒有退下來,rejoined 及繼續參與編寫基本法(correct me IF I were wrong)。
但香港卻沒有實行英國和加拿大的內閣制,是由得到最多議席的政黨推選出黨魁,或是有幾個最多票的幾個政黨組織執政聯盟 coalition government,互相推選出領袖。北京的考慮是甚麽?寧捨內閣制必然較多 行政(執法權)和 立法權 合作,而取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分開來選,卻少了 行政(執法權)和 立法權 合作的制度呢?行政長官 不屬任何政黨,單靠西環號令來箍票呢?而且,這個緊箍咒有時還會失效的呢。
啊!北京顧慮到立法會的多數派,能否每屆都由建制派和親建制派當選,都能取得大多數的議席,從而產生一個屬建制派和服從北京的行政長官呢?若偶一失手的話,豈不就是實行了政黨輪替?一旦香港出現了政黨輪替,對內地實行的一黨專政的北京政權,可以說將是無法可以預計的衝擊,內閣制絕不可能在香港出現,因此《基本法》是寫成如今模樣。
要控制六七十人的立法會組成,不及控制一個行政長官選舉,來的較容易也能更直接,例如:喬曉陽 早前喊出,2017年的所謂普選行政長官,提出特首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也包括愛黨因為內地是黨國不分),與中央對抗的人就不能當選特首,至於如何判斷,喬承認這一標準難以用法律條文加以規定,因而首先由提名委員會委員作出判斷。
曾鈺成 臨近七一,提出了目前政治體制下,最有能力的人都難以發揮,要走向普選才能解困局,呼籲各方展開對話,不用等政府推出政改諮詢,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就認為關鍵是制度,曾鈺成認為特首在選擇管治團隊時,很難建立共同的政治理念,是所有人都看到的問題。曾主席是否暗示香港要行內閣制呢 (看片) ?或 行政長官 容許有政黨背景呢?北京顧慮到香港的政制影響內地,必然避免一旦出現政黨輪替出現,對內地的衝擊將無可預計,看來香港陷入一個死胡同。
寫至到此臨收筆前,嗜悲 重讀全文一遍,又再多讀一遍,發覺可以用一句話講完:『鬼唔知阿媽喺女人咩!』 原來 嗜悲 齋噏發噏風一大輪,用一句子就可以 summarzed,故此 嗜悲 將本來的標題:由《若香港出現政黨輪替對內地的衝擊》,改成《鬼唔知阿媽喺女人咩!》不過,用俚語做標題未免太過粗鄙(嚇親溫和的讀者),綜觀文字內容可以算是 嗜悲 對政治的思考,所以最後決定 classify 入:我的政治 101 系列。
後記:
上文是在七一前夕,看完 confederations cup 的季軍爭奪戰後,還未有睡意時寫成的。之後《環球時報》有篇 社論,說香港的每年《七一遊行》是例行節目,是部份港人向中央撒嬌,不用認真云云。他們實在是水溫呢?or the otherwise!
再在 7月 6日,行政會議召集人 林煥光,也出來指出香港政制的死穴。
【有線新聞】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表示,要改善政府施政,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否則無論誰做特首都無補於事。
林煥光指,政府施政陷入僵局,問題癥結是政制不合時宜,所以要盡快推行政改,更改比例代表制和逐步取消功能組別。
七一遊行一個主要訴求是要求梁振英下台,林煥光作出反駁。他認為政府在政改問題上有責任走出第一步,但令人擔心的是,不同政見團體採取的極端批判態度,令政改停滯不前 (看片)。
有線的新聞片段剪去一段重要說話,在無線的新聞片段 林煥光 更指出,梁振英的政府是想做事,但受到政黨阻擾,就有心而無力。看來這是小罵大幫忙,林更呼籲政黨和市民應該停止叫大話特首下台,轉而全力輔助其有效施政。其實 林煥光 只是說政制不合時宜,並沒有評論應該中途換特首,或是 2017的普選特首應否預設篩選。
無線和有線電視的新聞片段都是經過剪輯讓我們看看 2013-07-06 雷霆 881 的全部過程。
嗜悲 看完但不想再在此多做評論,不過無論如何港英培訓出來的 林煥光,是一位很好的推銷員,梁政府的官員應向林學習,內部應開設培訓班!
連逐 曾林 兩位都提出政制不合時宜,中央會不會又說他們也是在撒嬌呢?嗜悲 將留意黨報:《文匯報》,《日民日報》,《環球時報》有何的社評回應!還是,他倆都是中央派出來試水溫的呢?
後後記:
7月 10日明報的論壇版,有 吳志森﹕裏外不是人的林煥光
【明報專訊】近月,聽林煥光在媒體的發言,愈聽,愈有不知他是誰的感覺。
林煥光究竟是誰?他是資深政務官,殖民時代擔任多個重要官職。董建華年代,官至人稱大內總管的特首辦主任,因私人理由突然離開官場。復出後擔任平機會主席,敢言批判,表現矚目。平機會主席任期未滿,又轉跑道加入行政會議,角色衝突混淆,曾一度引起爭議。
今天的林煥光,是行政會議召集人,負責向梁振英提供施政的意見,行會召集人雖然沒有決策實權,無論如何都算政府決策核心的一員,他儼然以局外人身分,屢屢對當朝政府關鍵政策指點月旦,我有一種錯覺,以為林煥光已經不在官場,做了我的同行。
行政會議是什麼?按照官方網頁的說法:「按照《基本法》,行政會議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行政長官在作出重要決策、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制訂附屬法規和解散立法會前,須徵詢行政會議的意見。」橫看豎看,行政會議成員都不是時事評論員。
雖然官方網頁沒有清楚說明行會召集人的角色和職能,但作為梁振英施政的重要諮詢人,更不應公開發表與官方口徑不同的個人意見,因為行政會議召集人這個官職身分,始終予人以代表梁振英政府的印象。
林煥光先後就政制改革發表主張,早前提議全面取消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全部由直選產生,已引起建制保守派的反彈,直指他的主張並不代表中央政府。
到今天,他更指現時政府是歷任最困難,癥結是現有政制不合時宜,特區政府有責任走出政改的第一步,拋出一個較完整方案,並對梁振英就政制「適當時候會作出諮詢」的態度,頗有微詞。
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林煥光對今天政局的觀察和對政制改革的主張,雖未必百分百認同,但相當有討論價值,林煥光的主張,比一般學者更搔到問題的核心,更比建制的既得利益者更能關顧民意。
令我疑惑的是,林煥光這幾個星期就政制不停在媒體發言,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梁振英只說政制會在適當時間諮詢;鄭耀棠索性說拖到明年下半年也不會遲;梁振英的心腹張志剛對政改的態度,始終曖昧不明;其他行會成員更是徹底玩失蹤,從沒有就政改發過半言隻語。
唯獨林煥光一人,對政改提出的方案愈來愈具體:取消功能組別,取消比例代表制,特區政府應盡快提出方案 。。。。。林煥光的主張,是個人立場嗎?有人說他是為梁振英政府試水溫,看來又不似,以目前建制的極端保守態度,斷不會以林煥光的主張來提高市民的期望。
如果林煥光說的真是他的主張,他在行會有諍言直諫嗎?有使用影響力據理力爭嗎?有運用人脈關係積極推動嗎?還是只對外做做樣子,扮扮開明派,努力過了,問心無愧,好向自己的良心交代。如果真是這樣,只會落得兩面不討好,裏外不是人的下場。
嗜悲 在後記寫不想就林煥光,在 881的談話多做評論,就是不知怎去批評 林煥光 的一番做作和談話,今次 吳志森 講到了一些,但又覺得不太相同,但起碼有部份是同意的。有機會自己寫一篇吧 stay tunned,哈哈哈! 相信會是頗悶的題材!
嗜悲加註:
愚弟寫博目的一為練習用中文書寫,比較複習的話題。其二就是記錄 我個人的 “思想﹑思考﹑思念” 和 “所見﹑所聞﹑所做”之事,留作日後的回顧。因此頗多文字極為乏味,多謝您們的常來!
後後後記:
2014年 1月 5日 明報副刊 法政隨筆
余若薇:阿媽究竟是不是女人
【明報專訊】和平佔中運動委託香港大學舉辦的元旦全民投票,問香港人是否同意普選行政長官要有三點:提名委員會提升代表性、無篩選、提名程序包括公民提名元素。
是次投票並非客觀學術民調,主要目的是測試網絡系統,以便籌備將來大規模的政改方案投票,故此以上三題的措辭擺明有立場,民調結果一面倒支持,是意料之內。有人形容這些是「阿媽是女人」的問題。
不過,輕視民意的政府眼中,阿媽未必是女人。
《基本法》承諾香港人有權普選特首。對大眾而言,普選的基本精神是選民有自由意志,一人一票決定誰當選,是真正的人民選擇,不是欽點或做馬。
特區政府一個月前發表的《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文件,加上高官連日來的公開解說,表面態度誠懇而開放,但言詞間發放誤導性資料,忽略普選的基本法律原則,反而強調「機構提名」、「集體意志」、「候選人數上限」、「選舉委員會四大界別」等,僭建成為《基本法》框架。
這樣,儘管選民一人一票,但只能在有限的選擇中行使自由意志,而這種鳥籠式選舉制度可能持續至2047年。教科書會寫:「香港的假普選,是在梁振英任內開始的。」
要揭穿政改諮詢文件的謊話,便要與2007年《政制發展綠皮書》比較。綠皮書提及普選的國際標準及一些重要內容,在最新這份諮詢文件明顯略去。對這份文件的感覺不單是「假」,而且是「縮」。
2017年採用的行政長官選舉辦法應是「終極」普選方案,切勿聽信「有幾多,袋幾多」的期票,恨錯難返;亦不要嫌麻煩,即使「阿媽是女人」這樣簡單的真理,也要重複宣示。
李飛 來港重提 喬曉陽 的 “愛港愛國” 之外,不過他再僭建了一個 “機構提名”,等到 林鄭月娥 出來攪政改諮詢,愛國愛港 + 機構提名 之外,又整了一個舊辭新用:“不言而喻”!
結果 香港的 2017 普選行政長官,由本來的 《基本法》 外加上了起碼:愛國愛港 + 機構提名 追 + 的 不言而喻 更加可圈可點,因為是 “不言” 所以可以包括更多更廣,至於 “而喻” 嘛靠你有幾多領悟力囉。
中國內地實行有中國特色的 社會主義 是一黨專政,軍隊是黨的軍隊而不是國家的軍隊。鬼唔知阿媽是女人咩,借用 林鄭 的 不言而喻:若香港出現政黨輪替,對內地的衝擊會是 。。。。。。。所以在基本法之上必須加進:愛國愛港 + 機構提名 追 + 不言而喻,重重關卡就是容許香港出現政黨輪替現象。
後後後後記:
若香港出現政黨輪替對內地的衝擊,所以基本法寫明特首不能有政黨背景。1月 13日的《明報社評》:特首孤家寡人 何能長治久安 。。。。。跨黨派執政聯盟 coalition government 有可能嗎???
【明報社評】早在 1980年代就積極參與基本法諮詢工作並提出政制方案的香港商人羅康瑞,日前公開演講,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大意是行政立法膠着的現狀若不改變,特首若繼續孤家寡人,則 2017年普選特首亦非靈丹妙藥,難以改變香港的政治困局。我們認同這個觀點,要改變特首孤家寡人的現狀,關鍵是北京要破除特首不可有政黨背景的迷思。
有一些資深左派人士認為,從起草《基本法》的年代至今,中共中央領導人一直對政黨政治相當忌諱,特首按基本法直接向中央政府負責,等同向領導中央政府的中國共產黨負責,如果特首同時又屬於一個香港的政黨,豈不是會出現「雙重效忠」的問題?萬一中共和這個香港政黨在某個重大問題上有不同立場,特首該聽誰的?而且,香港並無單一政黨可代表大多數港人,立法會長期呈現多黨林立的局面,特首不屬單一政黨、沒有明顯的政黨背景,豈不是更有利於協調各黨派利益?
「雙重效忠」是偽命題
先談「雙重效忠」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不論誰人出任特首,在「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下,特首都要同時承擔「一國」和「兩制」的規限及約定,按照「一國」的原則,他直屬中央人民政府,向中央負責,按照「兩制」的原則,他領導特區政府,向特區市民負責。
前者要求他尊重中央的意見,照顧內地的政治現實,所以他不會公開批評內地的各種問題,更加不會參加六四晚會,要求平反六四;後者要求他尊重香港主流民意,照顧香港的現實,包括法律、經濟及政治現實,所以他不能夠把在港沒有犯法的法輪功組織取締,不能夠像內地的市領導人那樣指揮商界財團參與政府牽頭的發展項目,不能夠強行通過一條在立法會內拿不到大多數支持的法案或撥款建議。特首因受制於香港的法律、經濟及政治現實,無法對中央政府言聽計從,並非對中央不忠誠,亦非忽視「一國」,而是為了落實基本法的設計,照顧「兩制」的差異。
香港需要逐步發展政黨政治,藉着搭建在議會內和社會上均有廣泛代表性的執政聯盟,理順行政立法長期僵持對立的關係,實現穩定而有效的施政,這是當前香港無法迴避的政治現實。其實,梁振英雖無政黨背景,但他上場後亦要積極拉攏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新民黨等建制派政黨,但因為他本身沒有政黨經驗,跟這些建制派政黨的磨合亦不夠深刻,欠缺共同理念和願景,遑論共通的施政綱領及承諾,實質上只是鬆散的利益組合,說得難聽一點,是烏合之眾,所以在泛民主派的圍攻下,經常四分五裂,施政舉步維艱。別的不說,單看近日擴建堆填區工程撥款文件在議會的命運,就清楚說明了問題。
至於沒有單一政黨可代表大多數港人的問題,其實也是偽命題。實行政黨政治的社會,不一定要像美國那樣,由兩個超級大黨(民主黨及共和黨)輪流執政,更多的是像歐洲的民主國家那樣,由多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聯合政府內的政黨一般是理念較接近的,但也可以是理念不同、政治定位相左的,例如近日德國的左右大聯盟,默克爾總理就成功把中間偏左和中間偏右的政黨納入內閣。
普選特首 執政聯盟有望實現
香港現時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之間的關係,的確可以楚河漢界、劍拔弩張來形容,很難想像有合作空間,遑論組建執政聯盟;不過,假如 2017年普選特首能夠實現,在普選中取得大多數港人投票支持的民選特首,若邀請個別溫和民主派政黨加入政府,組建一個跨越傳統建制派與反對派鴻溝的新執政聯盟,誰敢說一定沒有成功的機會?如果成功,特首就不再是羅康瑞先生擔憂的孤家寡人,行政立法長期膠着的現狀就有可能改變。
就算這個大和解、大聯合的局面在 2017年不出現,溫和民主派政黨害怕與北京或特區建制有太大的意識形態分歧,貿然改變反對派定位會失去群眾支持,不敢加入執政聯盟,他們對待特首和特區政府的態度和策略都會有變化。
到了 2022、2027年,跨越鴻溝的執政聯盟還是可能出現,只要有這個可能,議會的政治生態就會起變化,民主派人士會看到,他們並非注定一世當反對派,他們可以選擇在適當條件下加入建制陣營,理性的政治洽商和妥協就有機會取代無止境的拉布抗爭。
嗜悲 上文指出《基本法》不敢用英國和加拿大的方式,由得最多議席的政黨,推舉黨魁出來當領袖,組織政府執政司政。特首不屬任何政黨,因為控制特首選舉幾個候選人,容易過控制多個政黨的選舉,這就是要避免出現政黨輪替衝擊內地。
明報社評評話:『特首孤家寡人 何能長治久安。』這是一個死胡同,跨黨派的執政聯盟,鬼唔知阿媽喺女人咩!!!
最後補充:
2015年 5月 31日 中央 3位要員來到深圳發表了 “香港政改三個重點”:
堅持篩選 要袋一世 票債票償

。
。
伸延閱覽:
曾鈺成指政制不向前困局難解 有線新聞網
内地看香港舆情应更成熟从容 環球時報新聞網
林煥光指改善施政須先改革政治體制 有線新聞網
吳志森﹕裏外不是人的林煥光 新浪新聞網
公民黨 專欄文章 civic party hong kong
特首孤家寡人 何能長治久安 新浪新聞網
我的舊文:
選舉人票 ~ 通吃制
零八宪章(简体中文版)
充實彈藥 寒蟬效應 (附:喬曉陽 講話稿)
我的政治 101.0
我的政治 101.1
我的政治 101.2
我的政治 101.5 (鬼唔知阿爸喺男人咩!)
嗜悲註:我的政治 101.3 寫好很久但未有時機登出,故此給 我的政治 101.4 搶閘!
6 comments:
其實我覺得書讀得愈多就愈要懂得將「阿媽係女人」的道理用jargon用嚴肅語調寫個長篇大論以證明之。就好像學術界的很多research,愚以為他們都是在用不同的models去證明點解阿媽係女人。例如xx大學研究發現吃得多是會肥的!
所以你這篇已寫得挺好了:-)
Vera
政黨輪替一定做成黨爭,是其所是,非對方之所是,普選票又混雜了自私,好利,短視,盲動的民性,實在不知有甚麼好!
Vera welcome in again 多謝再來!
既然是叫得是我的政治 101,所以都是最 fundamental and basic stuff 簡單基本的,講俗啲就是“鬼唔知阿媽喺女人咩!”
劉朗兄:多謝撥冗光臨! 其實我在 Skipped 咗跳過了的 101.2 和 101.3,就是談政黨爭闘之禍,和普選變成短視的根源,民主的好處還未得着,卻把民主的壞處盡出,不是最壞只有更壞!
若有機會登出來,還望劉朗兄多多賜教!
SBB: 林先生可能会再入官場,升任高職?
HBB,歡迎到訪! 林煥光是港英餘孽,經過曾蔭權貪便宜和湯顯明飲名酒,本來就是要擺在一旁。但林煥光曾做到董建華特首辦公室主任,看來今次梁振英委任林,做自己曾經擔任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是繼曾俊華之後中央硬塞給梁振英,避免太多梁粉入局。至於再上一層樓,非梁振英也不會是林自己的意願,萬事要看中央的 Plan B,Plan C or 還有 Plan D 幾時發功!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