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January 29, 2011

華叔安息吧!

華叔安息吧!




世 事 滄 桑 心 事 定,

胸 中 海 嶽 夢 中 飛。




【司徒華 彙編】 《胸中海嶽》出版了
繼《捨命陪君子》、《猶吐青絲》,我在《明報‧三言堂》專欄的文字的第三本結集,將要出版,並在本月(九九年七月)廿一至廿六日的書展發售。書展期間的幾天,除須出席立法會和市政局的會議外,我都會在會場內「次文化堂」的攤檔。目的不是為讀者們簽名,去推銷書,而是直接與他們接觸交談,聽取意見。根據去年(九八年)的經驗,這是很可貴的機會,我得到很大很多的教益,並汲取了繼續努力去寫的力量。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這是冰心在二四年留美時,集龔自珍詩句而成的一聯,並託人請梁啟超寫了。在已出版的影集《冰心溫暖人間》,多幀照片中,可以看見這一聯掛在她的客廳壁上。已是七十多年了,大抵一直都掛著,她必定十分喜愛。

《胸中海嶽》這書名,撮取自下聯。在這新舊世紀即將交替之際,我對這一聯有很大的共鳴和很深的感慨,因而以此為書名。從「胸中海嶽夢中飛」,我想起了聶紺弩的詩句,「胸中五岳成平地」。九五年紀念「六四」六周年,我曾以此句為首句,集聶句成七絕三首:

胸中五岳成平地,六月飛霜狗臉皴。
今日毒仇刀火血,頭亡身在老刑天。

哀莫大於心不死,相思一寸也該灰?
曾經滄海難為淚,路上新苔掩舊苔。

手提肝膽輪囷血,一笑心輕白虎堂。
萬里關山長路險,起看天地色玄黃。

五岳或海嶽,都是不會變了平地的。即使是坦克車、機關槍、監獄、放逐、刀、火、血,也推不到,填不平的。因為懷在胸中,飛在夢中。

正因有著大悲哀,所以心不甘死。流了像滄海般的淚,再也流不出了。對祖國和理想的愛戀,怎樣的烈火,也不能化之為灰燼。

前路漫長、曲折、崎嶇,可謂「關山萬里」;而且除了舊苔外,還有新苔,要走得特別小心,否則便會滑倒。老刑天,頭雖斷,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奮戰到底。「一笑心輕白虎堂」,把所有的高太尉、高衙內,都不看在眼內。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是天地宇宙之初。「起看天地色玄黃」,一個新世界在望。

我以上述的集句三首,作為《胸中海嶽》這結集命名的補充。

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五日



司徒華先生逝世,差不多有一個月了,昨天舉辦了三場追思會,今天將舉行安息禮拜,再移送哥連臣角火化。我沒有甚麽想多寫了,就借上面的一篇華叔舊文章:『《胸中海嶽》出版了』作結。


收聽:奇異恩典歌(奇妙恩典)


補記:
【明報社評 2011-01-03】 華叔廉潔奉公,使與他共事的人都受到感召,因而打造出一個團結無私的戰鬥團隊。

華叔的遺志,尚待其他人接力推動,我們認為沒有華叔的日子,如何繼承華叔開創的優良傳統,是華叔志業能否延續並發展的關鍵。

人稱「華叔」的司徒華先生病逝,終年 79歲。在香港社會運動、民主政治發展,以至爭取平反六四和中國實行民主的歷程中,司徒華都是舉足輕重人物,他的選擇和做法,不同立場的人或許評價有異,但是我們認為,「真正的愛國者」此一稱號,司徒華受之無愧;我們也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對此不會有異議。

華叔由工運、社運、從政到六四事件之後的一切作為,都是與專權者對抗,而且透過發展組織,團結最大多數人共赴事工,取得成績,這樣級數的政治人物,除了司徒華,在香港還找不到有人達到他的高度。

過去40年 華叔都向專權者抗爭
上世紀70年代,港英殖民地政府專制獨裁本質,對社會強力控制,大力壓制工運和社會運動,此際司徒華領導全港非學位教師罷課,成功爭取合理待遇,成為工運領袖,這一役,是港人首次藉著組織力量,迫使港英讓步,也為社會抗爭立下楷模。此後,華叔爭取中文成為主要教學語言,發起第二次中文運動,又參與揭露金禧中學校董會貪污事件,為公義與當局周旋,並領導香港教育界抗議日本 篡改教科書侵華史實等。

到80年代初,華叔儼然成為社會運動領袖,對市民有強大號召力。港英對實質「反殖」的華叔迅速冒起,當然並非樂觀其成,當時港英把華叔視為眼中釘,塑造他是「中共同路人」的形象。至於隨著香港刻日回歸,港英借助華叔推動香港民主化,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22年前的六四事件,華叔與李柱銘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組織支聯會,要求平反六四和爭取中國民主,這次他要周旋的中共,力量更龐大,絕非港英的小兒科,特別是九七回歸之後,華叔領導支聯會,隔著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唱對台戲,在中央對港影響力愈趨全面之際,華叔所承受壓力之大,旁人也可以感受得到。董建華任特首時,曾要求華叔解散支聯會,被華叔拒絕;另外,去年六四前夕,新民主女神像遭到滋擾等,只是已經公開的事態。

六四事件,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無論中央政府有什麼說法,總之,當日以如此暴烈手段鎮壓,殺害手無寸鐵同胞的行徑,有良知的人都不會接受。而在香港,因為有華叔的堅持,頂住千鈞壓力,才使這樁人神共憤的慘劇,不致在當權者大力壓制之下,從人們的視野和記憶消退。所以,過去40年華叔實際上都與專權者對抗。

昨日,新華社報道司徒華病逝的消息,連標題只有88個字,其中只說他「曾於1998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特區立法會議員」,華叔在港英期間任立法局議員、草委會成員和支聯會主席的關係,都未提及。其實華叔的中國心和中國情,識者或與他共事交往過的人,都有深切體會和感受,華叔經常以年輕時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獸行,強調國家必須強大,才不會再遭到欺侮。華叔與中央的主要分歧,在於對六四事件的處理,另外,六四事件的深層根源,在於中國沒有民主,因此華叔領導的支聯會,爭取中國成為真正民主、自由、法治的國度。

中共官方喉舌對華叔評價,不置一詞,應屬避重就輕,而以22年來,中央視支聯會為敵對組織,華叔離世卻未趁機鞭撻,或許已經是對華叔的「禮遇」了。不過,無論官方如何低調,也改變不了絕大多數市民對這位真正愛國者的尊崇。華叔對社會和市民影響最深遠,除了他崢崢風骨,展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對抗專橫擇善固執以外,他留給接棒者的政治資產十分豐厚而珍貴,就是留下了組織良好的力量爭取權益,達至目標。

華叔打開組織工會缺口 成為推動進步主要力量
當年華叔帶領教師成功爭取改善待遇,之後成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發展到現在,是本港人數最多、力量最大的行業工會,另外,教協創造行業工會先河,給組織獨立工會打開缺口,現在,各個行業都組織獨立工會,成為工運、社運以至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至於支聯會,也是以組織帶動,凝聚市民的感情、意志,參與爭取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

華叔能夠使教協和支聯會成功,其中最重要一點是他清廉自持,道德操守高尚,對一些民主派 成員晉身立法會後「享天下」的心態,華叔曾形容為「議員病」,提出嚴厲批評。華叔廉潔奉公,使與他共事的人都受到感召,因而打造出一個團結無私的戰鬥團隊。華叔的遺志,尚待其他人接力推動,我們認為沒有華叔的日子,如何繼承華叔開創的優良傳統,是華叔志業能否延續並發展的關鍵。

華叔遺言把骨灰一半撒落大海,北望中國,另一半撒在歌連臣角墳場的花園,此舉,充分反映他的中國情和香港情。華叔骨灰一半望神州,一半戀香江,這是表面形式,其實,華叔的畢生努力,正如他喜愛的清代詩人、思想家龔自珍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華叔就是以一己生命化為沃土,要換成未來的繁花似錦。這兩句詩,是華叔此生的寫照。

華叔,請安息。





伸延閱覽:
《胸中海嶽》出版了 司徒華 彙編
奇妙恩典(奇異恩典) 一聽音樂網
《明報社評》司徒華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 雅虎新聞網
金禧事件 nextmedia.com




我的舊文:
I'll never find another you
隧道 Tunnel
世事滄桑心事定 胸中海嶽夢中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