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前,《文匯報》的社論開天窗,只刊出「痛心疾首」 四個大字。李子誦先生當年主理的文匯報開了天窗﹐今天我東施效顰﹐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模仿就是最由衷的擦鞋!
......................................開了天窗................................開了天窗
......................................開了天窗................................開了天窗
......................................開了天窗................................開了天窗!
廿四年了﹐還是一句 。。。。。。。。。。。。。。。。。。。。。。。。。。「無語問蒼天!」 」
廿四年過去了,當年出生的娃娃,都應該完成大學的學士學位,不過雖然過了廿四年,頭尾總共第廿五個六月四日,我還在,我還記得,我還記得清清楚楚。由胡耀邦鬱鬱而終逝世,大學生到天安門前悼念,開始 。。。。。。。最後,就是軍隊的武力清場,每天的報章,電視台的新聞片,歷歷在目!
今晚有幾多燭光呢?
時近開始八時許,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正在生效,滂沱大雨淋下,維園會場內開始積水,會眾衣履盡濕,能把燭光點着嗎?

(Source: 明報新聞)
結果,在大雨中燃點着千萬燭光,照耀着維園悼念六四,支聯會縮短整個儀式,提早約九點就散會,支聯會聲稱有十五萬人參加了集會。

(Source: 明報新聞)
附加 Appendix ~ 日月報的 2013年 六四系列:
周舵 利用妥協來換取空間 。。。。曲線行得通嗎?
【明報專訊】24年後,當年「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的周舵,不再振臂高呼「平反六四」,而是與當局妥協,潛心研究憲政路線圖,撰文敦促中共改革。
周舵稱,自己轉型後,「中共安全部特務」之類罵聲鋪天蓋地,他甚至用「忍辱負重」來形容自己目前處境。他用對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最終結局的惋惜來解釋自己的抉擇﹕「政治家最高境界並不是做道德完人和聖賢,而是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並為此不惜忍辱負重。」
對於周舵的這番妥協,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說,「理解得來有點悲哀」。
主動提妥協 換講學發表自由
2011年初,周舵計劃辦一場小型讀書會,特地選在2月,以避開3月的全國「兩會」,但仍受到公安阻撓,警車甚至堵在他家門口。憤怒之餘,周舵開始逐漸思考轉型。隨後,他找到分管的公安,主動提出「妥協條件」﹕還給他公民自由,允許他自由講學和發表文章,他則承諾不再「惹麻煩」,「什麽叫麻煩,由你們定義」。周舵說,這個決定代價很大,但他也明白,「如果堅持公開要求『平反六四』,其他的就什麼都做不了」。
「若堅持平反 什麼都做不了」
從那以後,周舵的「敏感身分」逐漸洗白,可以出席小型講座、在網上發文。去年十八大後,他更取得了護照,見客的限制也愈來愈少。
政改建議送達中共核心
隨着政見漸變溫和,來採訪周舵的記者愈來愈少。但憑藉自己的人脈,周舵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和中國未來憲政民主發展路線的建議,據說已循不同管道送達習李班子的核心圈。周舵常把文章印好交給一名相熟的「紅二代」女士,由她轉交給兒時好友習近平。最近,又有一名「很有實力」的商界朋友告知,他就周舵的政改建議與「最高決策層」談了兩個小時,據說高層人士對建議未表反對。
近兩年,周舵的政論文章已可在內地網站發表,網民不用「翻牆」就能讀到。他也開通了新浪微博「@舵爺第一」,談論政制改革的方案,甚至批判馬克思主義,至今未被禁言或封號。周舵表示,在內地發文必須用「溫和的、建設性的方式」去寫,開始時很不習慣,內心也很煎熬,「但能把對社會進步有推動的話發表出來,讓社會聽到,這本身是一種技巧,一種本事」。
周舵在美國哈佛大學做了一年訪問學者,回國後創辦了援助農村貧困教師的「燭光工程」,他說﹕「如果有一天真競選了,共產黨能說他們辦好了福利民生,老百姓自然會問你,你又做了什麼?」
招投降罵名 稱忍辱負重
身為八九民運的旗幟性人物之一,周舵的轉型也招來了不少罵名,尤其是一些當年的學生領袖,有人指他是「中共安全部特務」。而「六四」後冒起的一批民主鬥士,也紛紛指他太過軟弱,認為他已「投降」。周舵用「忍辱負重」來形容目前自己的處境。但同時,他也發現,一批內地原學運成員中相當多人也受他影響,轉走改良路線。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僅僅以是否正確來決定做不做一件事,而要考慮成本與收益。」
對於周舵的妥協,本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說,不能說感到失望,只是「理解得來有點悲哀」,對周希望在國內有多些空間做點事表示理解,但同時悲哀中國人在國內要迴避敏感議題來換取言論空間。但李卓人指出,「妥協未必能換到一個空間」,希望周明白中共能隨時變臉,「到時可能連憲政改革都無得講」,又認為香港沒言論限制,毋須不說平反六四,認為應代周「做盡點」,才能為周換取言論自由。
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則坦言有點失望,他明白身處內地的朋友處境有困難,但認為周舵對89年六四發生的事、是非曲直相當清楚,應了解官方有否需要負責。
柴玲 說她信了主,寬恕了鎮壓六四的人,但寬恕了是否就等如忘記了呢?
【明報專訊】六四過去 24年,諸多學生領袖的名字,在人們的記憶中始終定格於 1989年。
2011年,沉寂一時的天安門學生領袖之一沈彤,赫然出現在《華爾街日報》,報道他參與佔領華爾街運動。潛行十多載後重新被社會運動召喚,近年他更關心香港民間團體的情况。
對於他們這些親歷六四的學生而言,每年維園的燭光,是溫暖他們心靈的畫面,那力竭聲嘶呼喊平反的力量,遠遠大於港人所想。「這一拳一腳可能打不倒一個巨人,這一塊石頭可能打不得很進。但是歷史站在我們這一邊,或者說,我們站在歷史對的一邊。」
「我們站在歷史對的一邊」
學運期間,沈彤任「高自聯」常委、北京高校學生對話團副團長。六四鎮壓後一星期,他離開北京,流亡美國。然而,六四發生後幾乎近 15年的時間,他總反覆做着同一個噩夢﹕滿街的人被從後射傷。直至長女約 8年前出世,他的心才定下來。沈彤早前在美國接受港台《頭條新聞》訪問時說到這段,平靜的臉輕皺了一下。
參與「佔領華爾街」想起以前
到美一段時間後,他花了十多年平復心情,專注他的多媒體軟件事業和寫作,3名子女相繼出生,心態也較昔日平靜,但對六四,心底一直壓着一份責任感。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讓他想起學生時代的自己。
那時他不單跟年輕人一起上街,還提供意見,「這種參與感,其實很原始(raw)」。今年初,他就籌組了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全球運動。他期望的,是一個更好的中國。
每天讀港聞 反國教科震撼
採訪沈彤的編導溫懿德表示,沈彤在美時幾乎每天都讀香港的新聞,對於反國教科運動尤其覺震撼。沈彤在訪問中提及,每年維園的六四晚會,「規模最大,也是最感人的」,一看到那燭光的圖片就激動流淚。談到六四這麼多年未得平反,他看着當年不在現場,卻苦苦為中國人民福祉、為中國命運堅持多年的港人,半點不灰心。
「大家不用太悲哀、不用太消沉,其實我們不用太計較某一個事情某一個做法它的效果,這一拳一腳可能打不倒一個巨人。」儘管不是每塊石頭都能準確擊中巨人,「但是歷史站在我們這一邊,或者是,我們站在歷史對的一邊」。
數度低調來港 曾晤學民
獨立中文筆會理事潘嘉偉向本報透露,沈彤近年曾數度低調來港,對年輕人最為關心,並被反國教科的運動深深感動,曾與學民思潮、支聯會、支青組、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等成員見面。潘稱,沈彤屬實際派,策略很紮實,除了透過團體了解情况,亦探討如何在國際發聲及支援。
另一學運領袖柴玲亦接受了《頭條新聞》訪問,二人訪問的節錄版今晚(五月卅一:一些人一些事:沈彤、柴玲)7時將在無綫播放的《頭條新聞》播出,港台網站將提供足本重溫。
支聯會的『愛國愛民,香港精神。』令到平反六四運動,爭拗 愛國 ≠ 愛黨,以致產生分裂。王丹 發公開信:不應杯葛六四晚會。
【明報專訊】在爭取自由的戰場上,我們都是同盟軍。
各位親愛的香港朋友:
在六四 24周年紀念即將到來之際,香港一些本土派提出與支聯會切割,杯葛維園晚會的主張,引發各界的討論。因為涉及到如何看待香港與六四的關係,作為當年那場學生運動的參與者,以及長期以來得到香港朋友很多支持和鼓勵的人,我希望公開表示我的看法,嚴格說,是我的憂慮。
首先我要說明,對於陳雲先生提出的主張,我可以理解,也可以尊重。我知道這是自九七香港回歸以後,中共完全不尊重港人的自治權利的結果。很多港人內心的不滿和鬱悶,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但是我也必須明確地表示,我不能同意杯葛維園晚會的主張。我的理由如下﹕
不同意杯葛理由
第一,本土派表示要切割,但是這個切割應當是與中共切割,怎麼會變成與民主派切割了呢?今天妨礙香港的自由的,正是中共的專制統治。一方面說要爭取香港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迴避爭取香港自由面臨的最大阻礙,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中共如此龐大,對香港內部事務又是如此積極介入,正需要香港民主陣營的各種力量聯合起來,共同面對,這種危急時刻,香港政治力量之間互相切割,彼此對立,到底誰最得利呢?當然是中共!
我想請問本土派的朋友,難道,與支聯會切割,香港的民主就能夠保住了嗎?難道,不去維園晚會了,香港的族群意識就得以建立了嗎?這個邏輯關係的基礎,到底在哪裏?
今天,在對岸的台灣,不僅有公民社會的成員提出《自由人憲章》,民進黨中生代也提出《台海人權決議文》,他們的共同主張,都是要把關心和推進中國的民主化放到兩岸關係的核心地位。他們已經認識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不分族群和國界,都是利益相關者;在爭取自由的戰場上,我們都是同盟軍。台灣的族群認同的歷史根據,比香港更加深厚,而他們的有識之士,都知道爭取自由不能閉關自守,香港的本土派,難道不應當深思嗎?
第二, 這麼多年來,維園晚會怎麼會「只是中國的事」呢?24年的堅持,顯現的是港人的良知與堅持,展示的是港人對中共滲透的抗拒。紀念六四,已經超越六四本身的意義,成為香港的認同。六四紀念,背後是對於良知和價值的認同,而不是對於某個族群或者國家的認同,為什麼一定要拿悼念死難者這件事作為政治上的座標呢?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價值,是超越族群,超越黨派,甚至是超越政治的。那就是人道關懷,那就是對正義的堅持,那就是對那些為了爭取民主而犧牲的人的尊敬與悼念。這些文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而港人應當建立的自我意識,難道不應當以這些普世價值為基礎嗎?如果陳雲先生等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就可能放棄這些普世價值,他們就只是本土派,不是民主派!
六四燭光是精神資源
各位親愛的香港朋友,多年來,維園的萬千燭光構成了光明的海洋,在我看來,這是香港最美麗的風景。長期以來,我都盼望着有一天,能來到維園,與大家一起舉起蠟燭,一起點綴這一道風景。長期以來,這樣的風景,是支持着我,鼓勵着我,堅持下去,繼續為中國的民主化努力的最重要的精神資源。如果,這樣的風景不再,或者是減色,你們可以想像我會是多麼的悲傷。那不僅是為我自己悲傷,也是為香港悲傷。
在此,我懇切盼望香港的朋友們,包括本土派的朋友們,六月四日晚上,到維園去。讓中共再次看到港人捍衛民主和自由的決心,讓世人永遠記得歷史的傷口!讓香港最美麗的這道風景更加美麗!
謝謝你們!
王丹
有不同組織更發起自行悼念六四,說經過多年來維園的晚會,都是一成不變沉悶,呼籲市民不要到維園,參與支聯會舉辦的燭光晚會。難道一個莊嚴的追掉會,要攪得像 disco 般熱鬧,一大群人在唱歌跳舞,又有食物的燒烤晚會,這和那些愛用“蛇齋餅糉”,來吸引參與會眾有何分別?為求數字不擇手段?
【明報專訊】本土主義令六四晚會引來爭論,有不同組織更發起自行悼念六四,呼籲市民不要到維園參與支聯會舉辦的燭光晚會。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昨強調,支聯會反對盲目愛國主義,重申挑戰中共一黨專政,對於六四晚會被批評是支聯會壟斷、儀式化等,他說晚會主角是六四亡魂,分散悼念難以令人看到港人毋忘六四的力量。
當年通緝學生低調出席晚會
李卓人昨於城市論壇後透露,當年被中共通緝的 21名民運學生,其中一人已從美國入境香港,並會出席明晚在維園舉行的六四晚會,但他拒絕透露對方身分,因對方欲低調,明晚亦不會上台演講,只會默默參與。
六四晚會上將播放三段錄像,包括學運領袖王丹、去年「被自殺」的六四鐵漢李旺陽妹妹李旺玲、以及六四死難者遺孀陸燕京的講話。李卓人表示,天安門母親一直知道張琳是六四死難者,但未能聯絡其家人,直至年多前有人在墓地守候,才找到其遺孀。
另外,「港人自決 藍色起義」發言人陳梓進在城市論壇上批評,支聯會多年來只營營役役地悼念,「壟斷六四並不公道」,認為市民應自由、有選擇地悼念六四,他們明晚將於尖沙嘴鐘樓旁以分享會形式自行悼念。他認為支聯會應以新方法吸引更多人參與悼念,包括可考慮在各區舉辦小型悼念活動。
應以新方法吸引悼念
公民黨毛孟靜強調,六四晚會並非「歡樂今宵」,強調的是薪火相傳,又對港人在六四議題上被分化感痛心疾首。李卓人則說即使晚會是儀式化,但「悼念就是悼念」,主角是港人及六四亡魂,若分開舉行活動,將看不到港人毋忘六四的力量。
李卓人重申,內地維權與本港爭取普選,都是對抗同一敵人,沒有先後之分。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說中共應解六四的結,令中國可更好地向前行。
另外,原本是「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發言人的陳梓進,另起爐灶成立新組織,他說 3月已離開「我是香港人」的運作,因不同意其他成員處理中港矛盾的方法,並舉例指不認同「香港人優先」成員,明晚於中聯辦外燒烤集會,「六四是悼念死難者,為何要以燒烤這開心的形式?」
伸延閱覽:
理解但悲哀 MSN.com
維園燭光 MSN.com
王丹公開信 MSN.com
六四分散悼念 難聚力量 新浪新聞網
《頭條新聞》五月卅一:一些人一些事:沈彤、柴玲 RTHK.hk
我的舊文:
2007年六四:十八年了!
2008年六四:二零零八年 的『六四』
2009年六四:八九、六四、二十!
2010年六四:匆匆廿一年!
2011年六四:2 ∧ 6 二的六次方
2012年六四:二十三年了
自 06年 11月開 blog 每年六月四日,都未有忘記記錄,不敢未敢那敢忘記!卻害怕有一天會“被忘記掉”!
8 comments:
不知不覺,很快又一年了!
Jessica, 歡迎來訪!
就是這樣的匆匆,一年又一年,已經是第廿五個六四,廿四週年 。。。。。。了!
the inner space:
其實我在「Lotus and Cedar」的博客留言裏已留意到你的大名幾年,只是遲遲沒拜訪。
噢!jessica 是嗎? 真的失覺嗮 。。。我是以為您從劉朗兄處連過來的!
the inner space:
哈哈,最初是幾年前從「Lotus and Cedar」看到的,後來才在校長處看到,想不到你會來訪我的寒舍,謝謝。
呀!歡迎您回訪啊!
Jessica 我常去人家的連結,再連結再連結,有時都不知和不記得,曾經游到過邊處,兼且我直腸直肚,若有誤闖貴處,留下牢騷片言,還請多多包涵!
the inner space:
本人寒舍門庭冷落,也沒甚麼吸引之處,有你這樣的貴客到訪及留言真是受寵若驚,有失遠迎呀。你的留言很豐富,又諗詩又作對(校長處看到的),不得不讚!
那裏那裏!噢!Jessica,原來我真的曾經到貴處發噏風,等我有暇再去看看我留下了些甚麽!
另在校長處,是要得到校長 censor 過,才可以過關的呀!不過也要多謝校長厚道,他大人大量讓我發表!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