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着凌厲宣傳,加上在海外得獎聲勢,電影《桃姐》,即將於今日日出之後,和廣大觀眾見面,正式在香港九龍新界,各大戲院公映。

圖片來源:lib.hku.hk
【雅虎電影】桃姐是侍候了李家數十年的老傭人,把第二代少爺 Roger 撫養成人。Roger 仍然獨身,留在香港居住和工作而桃姐也繼續照顧 Roger,成為習慣。
一天桃姐在家中 不知覺間暈倒,醒來時發現自己身醫院據診斷是中風了,必須利用物理治療儘量恢復活動能力;桃姐向Roger提出代她找一家老人院住下來。
Roger 在百忙工作中為桃姐找合適老人院,桃姐出院並獲送到老人院,在環境陌生,院友怪異的情況下,桃姐強裝鎮定,Roger 趕至照應,桃姐更表現一 趕至照應,桃姐更表現一切應付自如。
Roger 工餘時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僕閒話家常一如母子,仍保持互相揶揄調侃習慣,桃姐嘴硬心甜,院友羡慕。 Roger 母親回港渡假更帶備手烹調的燕窩到老人院探望桃姐,友為之豔羨。 Roger母親與桃姐同年,待猶如親人,只是偶有對 Roger 戲言他與桃姐的情誼猶勝母子。
Roger 更特意帶桃姐參加電影首映禮,桃姐首次刻意打扮準備,取收藏已久的名貴衣服出發赴會,院友也不禁讚美;首映禮上桃姐大開眼界更終有機見到電影明星,桃姐感嘆自己有生之年已無憾。
黃昏收工回到就近家門的電影院,打算輪購週末早場的平價電影《鐵娘子》戲票,去到時候預售票的一條長長的人龍,把我嚇得多考慮一會,應否加入。
在人龍中,我看見和聽見,好一些都是為輪購《桃姐》戲票而來的,其中有年輕人,是因為宣傳吸引而來,又有一些是要看偶像劉德華而來,也有中年一批是為看葉德嫻而來。
而令我想不到的是:有老一輩的觀眾,多是因為以前家中有請過傭人,如今家中只請到菲傭印傭,需要好好的回憶一吓喎。還有一批老觀眾,原來是在家族中,有人當過大戶人家的傭人,她們受到僱主的禮遇優待,所以想購票入場,云云!
《桃姐》的電影故事一早經已曝光,故此入場去看已經沒有了驚喜,或有意料之外的發展。這是一段很平鋪直敘的故事,因此英文名是: A Simple Life,直譯:一個簡單的人生。
【維基百科】《桃姐》獎項(海外)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葉德嫻
第48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 許鞍華
最佳男主角 劉德華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
第15屆歐亞電影大獎:
最佳電影《桃姐》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
FICC 評審團大獎 許鞍華
據維基百科這是一個真人真事,關於鍾春桃《桃姐》13歲就到梁家當傭人,但是我沒有見過”桃姐“真人,連上電視都未有見過,無論 葉德嫻 演技如何了得,我都沒法知道,究竟她演得像不像 鍾春桃。
加上,我不是 劉德華 的影迷。偶像派的 劉德華,一向演技粗疏,而且今次演出角色,也是幹乾淨淨的少爺仔,沒有甚麽特別難度和突破。兼且我家族中,沒有近親親戚,姨媽姑爹三姑六婆,曾經當過大戶人家的家傭,真的沒有聽過他們任何身酸感人故事。
最後,我幼年長於清貧家庭,家父母只是一般打工仔人家,雖然不致三餐不繼,不用沒有寸瓦遮頭,僅可租住一個小單位,卻絕無餘錢請傭人幫做家頭細務。自少小就是由母親照顧,煮飯打掃洗衣清潔,年紀漸長後,就是自己照顧自己。故此從沒有傭人差遣呼喚,絕對沒有甚麽主僕情,這一方面的回憶。
不同於另一得獎電影《歲月神偷》,故事關於早年香港,打工仔父母家中金錢短絀,沒有閒錢買零食買玩具給孩子們。遇上打風落雨會漏水,全家總動員去抗水,etc etc 令到我產生共鳴感,發出會心微笑。
故次,今次我覺得沒有需要購票入場,也沒有去看《桃姐》的動機。
伸延閱覽:
桃姐 雅虎電影
桃姐 維基百科
10 comments:
這電影寫人間有惰,不也是一個可產生共鳴的地方嗎?
以便兄:文中已經寫下了:“絕對沒有甚麽主僕情,這一方面的回憶。”可能我是寡情的人!
我也不打算睇,因為它不會增加我的見識,引不起我的興趣。
劉朗兄:可見兄台是位理智型的詩人文人教育界翹楚!
我就是不理智型的人,想想給情緒帶著的人,結果我看了桃姐
Minor兄:等着看你寫的評論!理智理性和善感感性,都有其好處和壞處,人生苦短,能活得快樂就是了!
我也沒有興趣看, 在下不是劉華影迷, 又不覺得葉德閑演得特別出色. 只不過是市面上舖天蓋地的宣傳, 令人有種不去不看便成異類沒有共同話題的感覺.
反而我還記的"女人四十"中的蕭芳芳+喬宏!
自小沒有工人, 反而我記得8歲時媽媽晚上加班,我便要買菜煮飯!$20,買斤菜,一條紅腸(清炒加蔥),一條大眼雞,就攪掂!如事者,連續5日,起碼,因我不知可買其他什麼菜呀!
所以沒有共嗚吧?!
如要重拾感情時, 不用這套電影, 只要想一想跟媽媽相處事便夠! 回憶!
chiseenjai兄:利用羊群效應,就是他們今次宣傳的策略!
【智庫百科】經濟學里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羊群效應的出現一般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上,而且這個行業上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註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摹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
SBB:
I didn't know abt the movie 桃姐 till I read your comments and blog article.
The truth be known, most 桃姐 were fired as soon as the employer had found out the child had developed a strong attachment to the servant, and/or vice versa.
HBB, 兄台所指的:主人家不想小孩太過親近家傭,而辭退家傭的境況。其實在電影也有間接提起:『Roger母親與桃姐同年,待猶如親人,只是偶有對 Roger 戲言他與桃姐的情誼猶勝母子。』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