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矣焉哉 還是 之乎者也爾焉哉,是個『矣』字,定是個『爾』呢?
之乎者也矣言哉 還是 之乎者也矣焉哉,是個『言』字,定是個『焉』哩?
小弟好讀閒書,吶吶雜雜,但對于中國古文學,好似『文言文』之類,就真係自認蔽鄉,讀得很少,祇有『古文評注』,『唐詩三百首』,『古文二百篇』,新解『四書』,加上 『孔子、孟子,孫子,韓非子~名句的結集』, 幾本都在書架上,『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就沒有嘞。不過偶爾拿本出來讀讀,沖壺凍頂烏龍茶,附庸風雅一番,學習古代文學,消閑一個假日下午,誠然賞心樂事也。
前些時網友提起,『讀書多少』同『人格』有無 correlation, 同埋讀完『四書五經』後,『做唔做到』。
讀得多書啲人格會唔會好啲,我就唔知道,亦無答案! 至于讀完『四書五經』人格就會好啲,還有是否『做得到』,就值得商榷一吓嘞。

無錯中國古代的人讀得最多,最普遍應是『四書五經』,所謂 『四書』 即是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註一】 而『五經』是上面已經提過的,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註二】
要熟讀九本書唔難,識得唸嗮出來,都有可能,但係同人格點解拉上關係呢? 個人認為最緊要係『明唔明』,『通唔通』,在真實明白之後,還要能夠融會貫通,方為可以說跟着去『做』,能夠去『用』,而能否『做得到』,這又要看個人了。
想學習先賢『四書五經』所要教導的思想,要點樣才令讀者完全、完整、完美咁接收到呢? 亦即係『明唔明』哩,同埋『通唔通』哩,宋朝有位老兄叫『朱熹』,他熟讀『四書』 之後,寫了本『四書集注』,是他根據個人理解而寫成,幫助啲後進學習。 其實歷代不少讀書人,自命有才有德的賢士,都以一己之見,企圖試圖去解析或者去解釋『四書五經』,而以『朱熹』編寫的最為人受落,所以『朱熹』的『四書集注』 到現今亦流轉最廣。
末了! 『四書五經』文字艱深,讀完原文後,再要睇埋歷代文人賢士,
所寫的注解、導讀、精解,多如『恒河沙數』,煩過『天上繁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 我寧願做返個
沒有內涵,人格低低地的『小男人』算了。
【註一】『四書』 中的 『大學』,『中庸』其實是到了『宋代』,宋人 Hey Jude 朱熹 抽出《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加埋『論語』和『孟子』而成『四書』 ,所以『大學』『中庸』其實不是一本厚厚的書,而只是兩篇書罷了。
【註二】其實應該有『六經』,古代 Johnny Hong 孔老二,還寫下了本『樂經』,可惜秦皇嬴政,一把火燒了。其他『四書五經』有的被人收藏留下來,另外又有人憑記憶默返出來,所以常有爭拗何為原裝正宗,
不贅。
6 comments:
我不嬲都以為係:"之乎者也矣焉哉" 固噃,乜係"孚" 先啱咩?
讀完會會人格高啲就唔知,
如果要現代人看哂,
肯定會嘔哂白泡,反哂白眼,
吐血身亡了!
PS:
以前嗰套而家都未必啱用啦!
就算通哂又點喎,知又唔做嘅人都大把啦!
之孚者也都係留返畀古人吧!
小朱姐,
多謝曬,唔該曬,得罪曬!
我是打不出個『乎』字, 都唔知是怎麼拼出來,試來試去,都唔得。
哈哈哈! E+用你個『乎』字,改返好了,對了,成了!
新鮮兄:
所以我話:『個人認為最緊要係
『明唔明』,『通唔通』,在真實明白之後,
還要能夠融會貫通,方為可以說跟着去『做』,
能夠去『用』,而能否『做得到』,
這又要看個人了。』
同你說的,冇衝突吖!
哎呀~~~被人搞到亂咗添.
我仲以為"孚"字係正寫添,
原來"乎"字至啱! =___=!!
新鮮兄, 唔好嬲壞腦!
今晚是『元宵』佳節!
祝各位中國『情人節』愉快!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