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Monday, December 22, 2008

誰怕、微冷、歸去!

誰怕、微冷、歸去!



宋代文學家蘇軾有天出遊遇雨,蘇軾話:『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定風波》 蘇軾

莫 聽 穿 林 打 葉 聲,

何 妨 吟 嘯 且 徐 行。

竹 杖 芒 鞋 輕 勝 馬, 誰 怕?

一 簑 煙 雨 任 平 生。

料 峭 春 風 吹 酒 醒, 微 冷,

山 頭 斜 照 卻 相 迎。

回 首 向 來 蕭 瑟 處, 歸 去,

也 無 風 雨 也 無 晴。



《定風波》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四十七歲,這時正為著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不容於朝,被貶黃州。蘇軾雖然畢生遷調頻頻,但胸襟廣闊,上面闕詞中:『又有風雨,又有晴天,誰怕、微冷、歸去!』在逆境中,常能悠然自得。



《黃州》即今日湖北省黃岡縣,當年 蘇軾曾到黃州赤壁遊玩,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並私下作有赤壁賦(前)(後),當時旨在自娛,不作發表,因為 蘇軾的文字時常有明是寫景,暗是諷刺朝廷的時弊,所以被人入罪,已經多次被貶。


縱觀蘇學士一生漂泊,他生于公元1037年。仁宗嘉祐二年,蘇軾廿二歲初次投考進士,就被主考官歐陽修,冇端端降了一級,因為歐陽修看了他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一文,雖然大為激賞,但以為是自己門下曾鞏的文章,為了避嫌,而將他屈置為第二名,之後被派任鳳翔判官。


英宗治平二年,蘇軾三十歲,奉命還朝,受任判登聞鼓院。不久,在神宗熙寧二年,北宋掀起了新政變法,主持者王安石,大倡其政治理想,進行社會改革,受到司馬光一派的反對,蘇軾也被牽連,貶為杭州通判,是第一次被貶。


蘇軾在杭州四年,即奉命徙密州,不久又遷徐州,二年後又移湖州。元豐二年,蘇軾四十四歲,王安石的黨人竟以 蘇軾作詩諷刺朝廷,欲置蘇軾死地。弟弟蘇轍聽到兄長犯罪入獄,立即上疏願除官為兄贖罪,最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在黃州住了五年。


神宗死了,哲宗即位,舊派的司馬光為相,蘇軾奉詔還京,任禮部郎中兼龍圖閣學士,可是蘇軾回朝只有二年,又於元祐四年,因論時事為當政所忌,而再次被貶到杭州。


哲宗親政後,以章惇為相,章惇曾在司馬光當政時遭監禁,為了報服司馬光黨羽,蘇軾又受牽連,被貶到廣東惠州,當時年已五十六歲,之後再被章惇放逐到更遙遠的海南島儋州。


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最後派蘇軾返到四川成都。但蘇軾北返途中,尚未到達西川,卻因風塵僕僕病倒了,到了常州時竟一病不起,公元1101年死時六十四歲。


蘇軾政治上較偏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一首六言詩,概括自己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若沒有這廣闊胸懷,以蘇軾一身才學識見,因為朋黨之爭,屢受牽連,多次被貶謫,屈屈不得志。 蘇學士寄情於山水之間,遊山玩水,賦詩作詞,留下不少,曠古爍今之作。各位煩惱於辦公室政治的朋友們,可以閑時讀讀蘇學士詩詞,解解心結。


又因為蘇軾時常因文字得罪權貴,顧寫有《洗兒詩》一首: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學士當然不是真的要愚且魯喇,他只想要無災無難啫!做人在適當時候愚蠢,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伸延閱覽我的舊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 ~《水調歌頭》蘇軾
做人愛自由 ~《洗兒詩》 蘇軾
雪泥鴻爪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廬山 ~《題西林寺壁》蘇軾
芳草朝雲 ~《蝶戀花》蘇軾



10 comments:

新鮮人 said...

如果蘇東波真是識做嘅就唔會搞成咁啦,
新舊兩邊不討好,
自是百事不順啦!

講真就算由佢主政都未必有用,
改革改啲唔改啲,
可能會唔拖唔水架!
況且當時朋黨之間之爭一口氣,
根本己不是實事求事了!
其實都是官場浮沈啫,
如果佢真係看得開的話,
五十多歲時就應該告老還鄉啦,
一己之力可以做到什麼呢?

Anonymous said...

兩方不討好,終至牽連被貶,可見蘇軾並非趨炎附勢、看風轉舵之徒,他做事只憑良心;王朝雲曾笑曰:「學士滿肚不合時宜」,良心從來不合時宜,也不顧時宜......猶幸東坡胸懷豁達,否則難以在這宦海中安渡浮沉!

Haricot 微豆 said...

Unlike his many colleagues, his name and literature work lived on as part of the country's history.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
東坡先生不將新舊兩派放在眼內,並恥與他們為伍,
其實兩派都妒忌他的才學和識見,東坡又唔肯埋堆,
有所謂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要置蘇軾于死地,
蘇軾弟弟曾經除官為兄求免一死,王帝亦愛才免死,
可惜兩派殺不到蘇軾,就把他派到南方蠻夷之地方,
當時的廣東惠州不如今天,是充滿疾病瘴氣之荒野,
去到海南島儋州情況更惡劣,殺蘇軾不到就病死佢,
貶謫是降官職兼有紀律處分的含義,不是辭官就掂,
兩派明要殺蘇東坡而後快,點會畀佢辭官就可捩身?
聰明如蘇東坡點會冧唔到辭官歸故里,乃是不能也!

Anonymous said...

shek 兄:
用俗語講東坡不肯埋堆,左右做人難,為了令蘇軾不會埋敵方的堆,變成後患,便把心一橫,殺了他而後快,殺唔到蘇軾,就派他去南方蠻夷之地,遠及廣東惠州,海南島儋州,病都病死佢。

王朝雲笑東坡先生曰:「學士滿肚不合時宜」,令蘇軾開懷大笑。 美貌不常有,解語之花更不常有,東坡先生老來,得一美貌解語花為妾,並陪伴他到廣東惠州,侍奉在則,無怪朝雲比他早逝,東坡若有所失,思念朝雲不已。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挂綠毛么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粧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Anonymous said...

Hari 兄:
蘇東坡胸懷豁達,宦海中數度浮沉,《定風波》就是他的心聲。

『又有風雨,又有晴天,誰怕、微冷、歸去!』在逆境中,常能悠然自得。

唔做京官就多些閑暇,東坡在黃州差不多沒有公務,他不但詩詞精練,畫工和書法都很有造詣,是位多才多藝的才子,留下不少,曠古爍今之作。

新鮮人 said...

有骨氣又如何,
兩頭唔到岸,
亦幫不到百姓,
只留死後人名,
好似韋小寶咁就啱嘞,
上到位先可以幫到百姓嘛,
自己屈屈而終有乜用?

他可能係好人,
但佢唔識做人,
齋有骨氣都無用,
過程唔重要,
成果最緊要!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
蘇軾官運不通,專注文學創作,
詩詞都很精煉,書法畫作有名,
曠古爍今之作,自從北宋至今,
歷時九百多年,留世永垂不朽。

人 生 到 處 知 何 似,
恰 似 飛 鴻 踏 雪 泥;
泥 上 偶 然 留 指 爪,
鴻 飛 那 復 計 東 西。

做官點叻點勁點威,都是幾十餘年光景,後世只記得有一個好官。
文學上的精品極品,可以千百年而不衰,萬世為人誦讀何止千萬?

飛鴻踏雪,偶留指爪,只要落下新雪,覆蓋於上,就再不留痕跡了,人是有盡頭的,文學卻可以傳世!

新鮮人 said...

文學好梗係好啦,
但如果可以學以致用,
幫到當時的心民就更有意思,
紙中文章雖可留名千古,
但豐功偉績不單可以使民受益,
亦可以傳頌萬年嘛,
否則空有學問又有什麼意思呢?

Anonymous said...

well 東坡先生走的是變法派和保守派的中間路線,始終走不出人治框框,都是志願做個好官,尚未凝成法治觀念。

蘇軾做官不成,專心文學書法畫作,大部份都可以傳世。

所以上面講咗:
做官點叻點勁點威,都是幾十餘年光景,後世只記得有一個好官。
文學上的精品極品,可以千百年而不衰,萬世為人誦讀何止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