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unday, August 24, 2008

海外的中國人在北京奧運

海外的中國人在北京奧運




八十年代中國女排的 ICON 『鐵榔頭~郎平』,執教美國女子排球隊,帶領 美國隊 到北京參加決賽週,在分組賽中巧遇中國女子排球隊。


8月15日晚,兩名美國選手封死了中國隊 王一梅的扣殺,而以 3比2戰勝中國女排。賽後,美國隊熱烈慶祝時,落寞的主教練郎平,沉默地坐在一旁。之後美國隊在淘汰階段,勝了意大利入四強,大逆轉反勝 古巴入決賽,與 巴西在周六晚爭奪金牌不果,祇得銀牌。


而美國女子體操隊中 Shawn Johnson 的教練是已歸化美國的 喬良,他來自中國。喬良在1990年就已經是中國體操隊的副隊長,不過他覺得他在中國體操界的成績已經達到極限,所以他接受了愛荷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10年前 Johnson 的父母帶 Shawn 去喬良的“喬氏體操舞蹈學校”後,喬良 成為 Johnson 強生的導師。強生當時只是一個活潑的 6歲女孩,而喬良和教授舞蹈的妻子莊立文剛開了這家訓練中心。


喬良指導 Shawn Johnson 為美國隊贏了女團銀牌,個人全能銀牌,個人自由體操銀牌,最後在個人平衡木奪金,勝出金牌後, 喬良 與 Shawn Johnson 強生,熱烈擁抱。



來自北京的 李佳薇 年少時在北京學習乒乓球,並進入北京隊,由于國內乒乓球水平太高,李佳薇選擇了去新加坡打球,之後她代表星加坡參加國際大賽。


原籍中國北京的 李佳薇代表星加坡一直打到四強,對著中國的 張怡寧,雖然結果落敗,在季軍戰再對中國的 郭躍,結果再敗,未能攞到獎牌,但已經令中國隊捏一把汗。


寫于:二零零八年八月廿三中午



後記:二零零九年九月一日清晨
剛巧今夜失眠,仔細重讀了微豆兄的新文:「If you were a book...... 」Margaret Atwood: Identity and Survival,內容提及到小弟這一篇拙文。


微豆兄真的在一年之後的昨天,多寫了一篇文章,剖析了海外華裔,對于:身份、存在、處世等等的復雜心情。


沒有微豆兄提起,我倒已經完全忘記了,曾經寫過這篇,記載去年見到三位海外華人:郎平、喬良、李佳薇在二零零八年八月,北京奧運會的三樣心情、三個背景、三種經歷。


今晚是失眠夜,我心情十分復雜,先因為臺灣的困局,令我“痛心、心痛、痛心。”回看這篇文章,思起海外華人應如何自處。而我身為香港人也是中國人,流著是中國人的血,儲著中國人的”脱氧核糖核酸“,卻生活在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彈丸之地,享受著多一點的自由。


初時是一片空白 。。。。。。。。繼而想起 John F. Kennedy. Inaugural Address. Friday, January 20, 1961 的名句: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伸延閱覽:
微豆兄的文章 ~ Identity and Survival


伸延閱覽 我的舊文:
The Foreign Legion 外國 "乒" 團
外國乒團 (貳) -- 陪練
Brain Drain




16 comments:

新鮮人 said...

其實你想表逹什麼呢?
好明顯你有嘢想講,
但又唔講出口喎!

Haricot 微豆 said...

是否想講「生母」和「養母」的分別??

Anonymous said...

為何這麼多有才華的中國人投身海外?是中國能人過多,容不下他/她們?還是中國的環境扼殺了人才的發展空間?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

It was a mix of feelings!
他們她們三位代表了,
海外華人的三種類別!

身在海外心懷故國,
安心立命再建家園,
充滿憤恨一掃冤屈。

Anonymous said...

微豆兄:
不盡是生母養母的分別。
你已是華裔加拿大公民,
在海外的中國裔外國人,
多存 mixed feelings.

第一類 郎平打份工啫,唔使因為咁,
放開啲個心呀,咪當是中國的出口貨,
必屬佳品咁囉,放開啲!

第二類 喬良既然入了籍,喺外國人了,
做好分內事啫,值得慶祝咪慶祝囉。

第三類 李佳薇懷著一股憤怒離開國,一喺誓要打敗中國,挫敗中國,一泄心頭冤屈怨氣為快。一喺想中國衰,證明自己離開中國是正確的。

記得有位入了美國籍的中國人,得了美國籍之後,除了在美國時常指指點點,又頻頻潛返大陸攪呢攪路,被抓了就鎮出本美國護照,要求中國放人,狐假虎威。

Anonymous said...

Shek 兄:
歡迎來訪及留言。

中國人投身海外不算很多罷!
不錯確實有很多出了去的不回來,
但海歸派也不少。

中國還未盡善,
距離完美頗遠,
很多尚待改進,
能出一分力的,
做得到就去做,
客觀環境不可,
就不勉強去做,
不用逢中必反,
凡事踩低中國,
攪衰攪殘中國,
這是個人意見,
That's my thoughts!

新鮮人 said...

喔~~
明白你意思了!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你明白就好了!

滴汗!

新鮮人 said...

你滴汗?
係咪熱呀?
嘻嘻~~~~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
滴汗是緊張嘛!
新鮮兄的提問,
一向萬分重視,
take them seriously!

Haricot 微豆 said...

"... 在海外的中國裔外國人,多存 mixed feelings ..."

我認為關鍵是在乎:

(1) 內覌: 每個人对自己的認同和接受程度
(2) 外覌: 社会对這個人的認同和接受程度

新鮮人 said...

言重了,
謝過先! orz

Anonymous said...

微豆兄:

(1) 內覌: 每個人对自己的認同和接受程度
(2) 外覌: 社会对這個人的認同和接受程度

對以上唔喺好明,跟我們所討論的有乜連繫,
可否 elaborate more! 謝謝!

Haricot 微豆 said...

我是用「內覌」和「外覌」的社会心理學角度,來解釋為什么海外的中國裔,会有如您說『... 多存 mixed feelings ...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etc ...』。換句話說:

How a person sees and reconciles him/herself + how society labels and accepts or rejects this person => Mixed feelings => Choice of reactions and actions

Anonymous said...

微豆兄:

多謝解釋,我冧我開始有啲啲明白了!
移民外國做 minority 小數族裔,面對 mainstream society 和本身的如何自處,真是不簡單的問題,無怪很多移民,未能融入!
非我等沒有移民的,可以一時三刻就明白的。

你有時間就在你處,多寫幾篇文章談談呀!

the inner space said...

微豆兄:剛巧今夜失眠,仔細重讀了兄臺的新文:「If you were a book...... 」【Margaret Atwood: Identity and Survival】 內容提及到小弟這一篇拙文。

兄臺真的在一年之後,多寫了這篇文章,剖析了海外華裔,對于:存在、處世、身份等等的復雜心情。 謝謝你!

連結:微豆兄的 Identity and Surv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