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舊時電視還有黑白的「粵語殘片」時代﹐「土鯪魚」是用來形容一些漂亮﹐但又是十分吧辣的女士。因為「土鯪魚」好吃﹑味鮮﹐但多骨﹐除了主骨外﹐還有很多小骨穿插在魚肉間﹐稍一不慎﹐把小骨吞下﹐擱在喉頭﹐不上不下﹐痛苦可言!
我家人人都愛吃「土鯪魚」﹐除了較簡單的「豆豉鯪魚」罐頭﹐在魚檔買回的新鮮鯪魚﹐也時常是我家的飯桌上出現。一家之煮﹐以前跟從古法﹐即鄉下的方法﹐把新鮮土鯪魚﹐清潔妥當後﹐用小許食鹽放入魚肚和抹上魚脊﹐然後用個重物(沾板)﹐壓著整條土鯪魚一至數天。
但這方法到了我外婆時﹐已經改進了﹐是用保鮮膠紙包好﹐經已加鹽的土鯪魚﹐放入雪櫃內﹐用其他重物壓著土鯪魚。到時機成熟﹐把土鯪魚取出攤熱﹐用易潔鑊﹐慢火煎熟﹐因曾經放入雪櫃﹐所以煎魚前﹐一定要攤熱﹐否則煎極﹐都在內面不夠熟。
切記不要用微波爐「丁」它﹐整條魚會爆炸﹐有排清潔微波爐。
煎妥土鯪魚後﹐可以上桌了﹐如果嗜鹹﹐可另備上好醬油﹐加添來吃魚﹐但實在太多骨﹐在我家通常是先圍在一起﹐小心品嘗﹐吃完了才開始吃飯﹐否則吃下魚骨就大件事﹐而且顧著吃魚﹐其他飯菜都攤凍了。
蒸鯪魚在老家甚少吃蒸的﹐但以前外婆有一雙巧手﹐她老人家可以﹐取出鯪魚肉﹐但層魚皮還是完好的﹐把魚肉剁碎調味加入香蔥﹐蝦米等等﹐再釀回入魚皮內﹐成條魚外望不著痕跡﹐弄好後也是煎熟來吃的。外婆離世後﹐這套手藝也失傳了﹐在坊間酒樓食市﹐也鮮有「釀鯪魚」吃了。
講起土鯪魚又怎能忘記了一提﹐中區「羅富記」的「鯪魚球」呢? 不想另文介紹「酥炸鯪魚球」﹐不論酒家茶樓都有供應﹐但到此為止﹐羅富記還屬首選﹐但怪人的我﹐卻從不點他們隨鯪魚球一起的「蜆蚧」﹐我喜歡淨吃六粒﹐不加任何調味料的「酥炸鯪魚球」﹐然後加碗粥﹐或一個撈麵﹐ 已經很滿足了。
羅富記的「鯪魚球」
我的舊文:
麥芽糖
番薯乾
豆豉鯪魚
番鬼佬罐頭魚
茄汁焗豆
9 comments:
好少食這些巧手餸,
因為小時候新鮮媽忙,
不要花時間弄這些的,
就算現在大了亦不會好有意慾想食,
以前因為住海邊,
所以時常食到非常新鮮的海鮮,
所以多是以蒸的方法為主!
吐露港好污染,
宜少食為上策!
小時候,
吐露港的水好得多了,
不會好像而家咁差! :(
「釀鯪魚」......曾聽聞這道菜名,卻未有機會品嚐,單憑想像也覺這道菜式會很惹味!
你外婆[用個重物壓著整條土鯪魚一至數天」這個方法都幾特別,這樣可能鯪魚會入味些.有外婆一雙巧手,你們真有食福啊!
我記得媽說「土鯪魚」,是用來形容舊時的傭人...’馬姐’,因為她們總是辮著長長油油的辮子吖,好像土鯪魚...
我媽懂得煮「釀鯪魚」,小時常食,見過媽媽煮,真的相當煩複,起了皮,薄薄的,不會破,再用匙把肉刮出來,加其他配料撈好,再釀回魚肉,沾生粉落鑊煎成金黃色.非常好吃,未食素時常嚷著媽媽煮給我們吃,煎得香香,釀魚肉又美味又結實,啖啖肉,而且小骨已經被處理掉,不怕嗗骨.(我嗗骨經驗相當豐富,哎呀!)
現在某些魚檔老闆也會幫客人起皮,但已經越來越少人懂這們手藝.
羅富記的「鯪魚球」及 生魚皮是極品,早几年在中環工作,也常去吃.
Shek兄:
「釀鯪魚」真的好好味道!!
Lilac 君:
用重物壓著,肉質更好吃!
Macy:
「釀鯪魚」......差不多已成絕嚮,我看”大榮華”的,不及舊時的完美.
人不在,手藝也失傳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