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Tuesday, August 19, 2008

勇哉!中國健兒!



中國的體育健兒,由四五歲就被鄉鎮的教練選苗子,到鄉鎮的教練處開始受訓練,沒有資源,沒有科技,單靠一味『苦練』。


單靠苦練一步一步升到縣的級別,單靠苦練升到市的級別,單靠更多的苦練再上是省的級別,單靠更多更多的苦練,才有望被選入國家的級別,離開父母,遠別故鄉,被送到北京國家的訓練機構,一關一關的都是靠苦練,到達國家級之時,才有較先進的訓練方法。


但有幾多個能入到國家隊,被派出場比賽呢?被派出去國外比賽呢?有幾多千萬個健兒,還未到達省級的階段,已經因傷患被淘汰掉呢?留下的都傷患纏身,時好時壞。


【明報專訊】中新社說,奧運已過半,中美體育大軍的歷史性金牌大戰似乎已勝負初分,但中國居榜首有喜亦有憂。

該社稱,未來一周,中國還至少有五金進賬,金牌數突破四十機會甚高。美國金牌糧倉只剩田徑,要超越中國,尚有難度。但奧運金牌第一,對於中國體育現狀而言何喜何憂?喜者有二,而憂者有三。

一喜是激勵更多的國民參與體育,全民健身必將升溫。

二喜是昭示了中國人未來體育競技稱雄的廣闊前景。

奧運金牌榜首,只能說明中國部分選手體育競技水平之高,而非全國體育實力之強。中國的獎牌總數落後於美國、全民健身運動遠不如歐美先進國家,都是巨大差距。

可以肯定的是,奧運金牌榜首足以昭示:隨著中國經濟、體育水平、國民體質、科技水平和全民健身繼續發展,中國人的體質,完全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上與世界各國健兒爭雄,包括田徑、游泳、賽艇等黃種人的傳統劣勢領域。

但金牌榜首也給中國體育帶來憂慮。

一憂金牌戰略高度統治體育領域。出於對金牌的追逐,一些體育管理部門、民間體育產業,急功近利,造成中國體育戰略和人才培養的失衡,例如足球、中長跑、游泳等適合大眾參與的項目委靡不振,而只適合部分人參與的項目,如跳水、射擊等卻門庭若市,這將給體育資源配置帶來不平衡。

二憂日後輸不起。以前只是選手爭金保金,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中國軍團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整個軍團都可能將為榜首而戰。當前中國國民很享受榜首的榮耀,但日後卻可能難以承受失敗的衝擊。四年一輪回,中國體育乃至相當部分國民,都陷入金牌焦慮,非中國幸事也。

三憂選手負重傷身。體育競技的根本宗旨是強身健體,而不是傷筋動骨。為了確保金牌,中國選手的訓練或更加艱苦,傷病或有增無減,科學訓練日益重要。

不難看出,對於中國體育現狀而言,奧運金牌榜首無疑揭示了體育強國的未來前景,但由此引發的憂慮,也足以折射中國現在還只是基礎不甚牢靠的體育大國。



星期一的中午,公司成班友,遄入去 conference room 睇直播劉翔。劉翔本已經在幾個月前,退出多次比賽養傷,但熱身時已經唔掂!再加上正式起步時,劉翔本想連帶傷為國上陣,希望憑一鼓作氣,點知竟然有人偷步,咁樣連氣都冇埋,唯有黯然步出鳥巢!雖然覺得很可惜,但我們一班人認為:『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


本屆的奧運會,中國所得金牌遠超過上屆,國家未來對體育發展,必會投放更多資源,希望是加強科研,幫助體育發展,單靠苦練,容易傷及筋骨脈絡,本來是好的苗子,好的人才,就浪費了!


【明報專訊】 劉翔公開信全文

致謝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的人﹕

感謝那麼多關心我的人給我的理解和支持,此時此刻我的心也還在為退賽和由此給大家的失望感到難過。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天,正好是我18歲的生日,這讓我的生日慶祝與申奧成功的喜悅聯繫了在一起。雖然那時我還是一名不為人知的運動員,但參加北京奧運會是每一名運動員的夢想,為此,我一直付出著百分之百的努力。

2004年雅典奧運會,我實現了奧運冠軍的夢想,從那時起,在自己的祖國衛冕奧運冠軍就是我心中不可動搖的目標。我一直喜歡面對挑戰,從來不肯認輸,這就是我的性格。其實在踏上希臘土地的時候,我就對自己的狀態很有信心。

隨著我奪得愈來愈多的冠軍和愈來愈多的人給予我關注和支持,我同時也承受了愈來愈大的壓力和生活上的困擾。我不能像同齡人那樣與朋友毫無約束地輕鬆聚會,我也隨時感覺到來自全國的期待的目光。

我知道昨天大家都在熱情期待著我出場,我也很想像以前你們熟悉的樣子衝過終點,但實在是我的腳……

請相信我心中的難過和疼痛不會比你們少,同時,也請相信我還是以前的劉翔。

在看到我受傷離場之後,非常非常多的朋友給我發來短訊,給我打來電話。真心感謝這麼多理解、支持和鼓勵我的朋友。也要感謝全國人民這些年給予我的巨大支持和榮譽。

我相信自己還是很有實力。你們會看到跑得更快的劉翔。



伸延閱覽我的舊文:
從 劉翔世錦賽奪冠說起
The Foreign Legion 外國 "乒" 團
外國乒團 (貳) -- 陪練
Brain Drain




10 comments:

新鮮人 said...

如今中國的運動員己經有好多高科技幫助架,
再唔係得個"苦練"咁簡直,
就好似體操運動員,
佢哋會用超高速攝影機把他/她們的動作拍下,
然後進行分折和改進,
你估仲係"工農兵年代"咩.
雖然未必有英美國家咁先進,
但一定唔會太落後,
得舖蠻力死練國家小平點會突飛猛進咁多呀?
你當班中委係"lu lu"咩?
佢哋好多都係係外國受過教育,
醒目仔黎架! 係嘛!

新鮮人 said...

得舖蠻力死練國家"水"平點會突飛猛進咁多呀?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
你可能是 cursory reading 的高手,我文中有講過,到國家級時才有較先進的訓練方法,但初期早期前期在鄉鎮的訓練,還是靠苦練出來,筋骨勞損傷患已成,去到國家訓練營,有幾先進的科技都救唔返,為期已晚。

Anonymous said...

新鮮兄:
你凈喺睇 feed,
會睇漏好多嘢的!

Anonymous said...

對啊『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世事如雲,豈能盡人意? 希望劉翔好好養傷,他日定能東山再起!

Haricot 微豆 said...

>> ”... 希望是加強科研,幫助體育發展 ...”

每一個國家健兒教練,都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 “... 單靠苦練,容易傷及筋骨脈絡,本來是好的苗子,好的人才,就浪費了! ...”

美國和英國兩個女馬拉松賽跑家就是一個好例子 (請看我明天網誌: 2008北京奧運三女將 ∕ My Top Three Women Athlets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新鮮人 said...

我次次都入黎睇架,
咁樣先至"全味"嘛!

高科技哩樣嘢就是美國都唔會係鄉鎮用到啦,
你都知,
除咗大城市外,
美國好多地方都好"落後",
邊樹黎咁多高科技喎,
至於勞損受傷真係好難避免,
運動員條路一向都難行的!

The Inner Space said...

紫丁香君:
歡迎留言!

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人生有限,
不許英雄見白頭!

The Inner Space said...

微豆兄:

中國人屬于亞洲人種,
在生理體能上比不上,
非洲黑人,歐洲白人。

『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兄臺是提議,國人應多取人家的去氧核糖核酸,
結合中國人的去氧核糖核酸???


已經拜讀兄臺的新文,並留下了回應!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

多謝你的捧場,
若個沒有你的鼓勵,
我唔會寫到今晚!

美國的城鄉看似是落後,但並不是如兄臺所言,而是保持外在原貌之中,加入很多科技科研。例如城鄉的流動電話不及中國多,但不是落後,因為不需要嘛。

美國隊出席奧運隊伍,除了隊際的例如球類運動,由全國總會選出運動員集訓外,單人的個人的比賽項目,從我在美國看過的一些documentary/ biography,都是沒有中央機構齊集訓練的,不是像中國體操隊有中央設在北京的訓練所。

而是個別運動員,從屬全國各地的俱樂部club 或大學,各自接受訓練,例如游泳體操田徑等等運動,到了臨比賽前,才由總會,主辦選拔賽,勝出的就代表國家出賽。

所以利用科技結合苦練,來訓練運動員,是由城鄉鎮市地方層面的運動俱樂部club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