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沒有姓氏
全世界陷於金融大海嘯,杜拜上個星期就慶祝 珠美菈棕櫚島,新酒店和渡假村開幕,大放煙花。杜拜這個響噹噹的地方,集金融業、旅遊業、購物天堂、渡假勝地等等於一身,其實是 阿拉伯聯合猶長國 (UAE),
七個猶長國其中的一國。
以前份工,有機會接觸了不少亞洲不同種族的人,好多時有需要參閱法律文件,簽名,考證身份,等等。對於阿拉伯人和中東回教人的名字的形成,略有認識。 當看到如今各大中外傳媒,強行把中東佬阿拉伯人老豆個名,阿爺個名,當是當事人的姓氏時,莫不啼笑皆非。
本來想在此網誌,拿出來寫寫,但又懶惰,兼且恐防詞不達意,遲遲沒有動 keyboard,昨天 google 一吓,畀我搵到以下篇文章。 全篇是頗長的,不過只需要讀完首三四段,就已經清楚明白,可以跳到尾睇我寫的後記,其餘的只是點出,歐美人士,甚至國家領導人,傳媒巨人,CIA,竟然都通通搞錯人地阿拉伯佬個名和姓嘅分別罷了。
阿拉伯式人名的構成法
嚴格意義上講阿拉伯人並沒有姓,其名字的命名方式是採取“聯名制”。這與多數中國人和歐洲人是不同的。其名字通常由本名、父名、祖父名……最後加上部落或祖籍地名。其實一個阿拉伯人的全名往往很長,祖父名的後面還可以有曾祖名、高祖名……要幾代就可以有幾代。
例如目前頻繁見於報端的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的名完整一些的寫法應該是 撒達姆·本·侯賽因·本·馬吉德·阿爾(或伊本)·提克里特(Saddam bin Hussein bin Majid al'Tikrit),其中只有薩達姆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名字(本名),而且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一種信息,即這個薩達姆是侯賽因的兒子,同時又是馬吉德的孫子,也是那個來自老家提克里特的小伙子。
“本”(bin)就是“某某的兒子”的意思,翻譯的時候常常省略。可見當我們把那位總統先生──薩達姆·(本·)侯賽因稱作“侯賽因”的時候,實際上我們是在說撒達姆的爸爸侯賽因先生。在此建議各位最好還是叫他薩達姆,這樣這位先生就不會被那些愛他的和恨他的人們給張冠李戴了。
“阿爾”(al)的意思是“來自……”,有時用“伊本”(ibn)代替(“伊本”的意思與前面提到的“本”相同,但是一般只用在後面)。在部落或祖籍地名之前加“al”是阿拉伯式人名的最大優點,別人看到之後就會對名字主人的淵源或來源一目了然。
其實不是“拉登”
現在該說說拉登先生了。對於拉登先生的名字,我們知道最多的不過是這位大俠的全稱是奧薩瑪·本·拉登。按照前面所講的阿拉伯人名字的構成法,我們知道無論是人們稱呼他為“拉登”還是“本·拉登”,他們所說的都不是讓布什做噩夢的那個劍客大俠。那個人應該叫奧薩瑪。可是如果各位以為“拉登”一定是奧薩瑪先生的爸爸,那麼在下不妨告訴大家,這是西方人惹的錯,因為他們總是拿自己的標準看待別人。或許我們也可把這種生搬硬套理解為教條主義,就是毛澤東當年批評王明同誌所犯的那種錯誤。
那麼拉登又是何方神聖呢。要想把這件事情說明白,故事還得從奧薩瑪的父親穆罕默德說起。把穆罕默德的名字按阿拉伯人的習慣稍微延長一點兒,就變成了穆罕默德·本·奧德·本·拉登(Mohammed bin Oud bin Laden)了。所以,那個拉登老人應該是穆罕默德的爺爺,算到奧薩瑪這輩兒該是他的曾爺爺了。可是那位老先生的名字──拉登,為什麼會緊跟在這位讓布什目瞪口呆的奧薩瑪之後,形成“奧薩瑪·本·拉登”這一名字呢?故事又得轉回到奧薩瑪的父親穆罕默德先生身上。
奧薩瑪的父親穆罕默德先生,是家族財富的奠基人。穆罕默德青年時代從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也門,赤手空拳來到沙特尋求發展,從事建築業勞動,其實就是現在中國的小市民們所說的民工。幸運的是這位勤勞能幹的穆罕默德先生,當時正逢人口還沒有駱駝多的沙特因石油而迅速至富,為所有外來民工和下崗工人提供了優厚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從不像中國的北京、上海或深圳等牛B城市那樣,用什麼身份證、暫住證(贊助證)或者計劃生育證去為難吃苦耐勞的穆罕默德先生。
穆罕默德先生也不會被工商、城管或者綜合治理的大蓋帽們攆得滿街抱頭鼠竄。穆罕默德先生又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大爺,他成功地承攬了幾項規模巨大的建築項目,並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取得沙特王室的信任,以至於有的項目可以乾上幾十年。估計穆罕默德先生為家族盈利約有500億。這500億當然不是里拉,也不是盧布,更不是薩達姆的第納爾,而是美國人發明的花花票子──美元。
這一家族自穆罕默德先生起,加上幾十個兒子都與美國豪門望族關係緊密。商業利潤是維繫他們之間同志加朋友般關係的唯一紐帶。在美國從事軍火貿易的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的大股東名單裡,穆罕默德及其兒子們的名字與美國總統小布什的爸爸老布什、前國務卿貝克(及英國前首相梅傑)等人的名字是排列在一起的。猜測老布什之類的西方人在與這位名子是“穆罕默德·本·奧德·本·拉登”的阿拉伯人一起打高爾夫球的時候,一定是以西方人的習慣,稱呼他為“本·拉登”或“拉登”先生。
因為在老布什之類的西方人看來,名字的最後部分“本·拉登”或“拉登”自然就是姓。而這一家族的兒、孫輩們平時多在歐美經商求學,也不想給老布什或小布什等人添麻煩,索性將錯就錯,都默認別人叫他們“X·本·拉登”了。有的人甚至更加西化一步,將“本·拉登”捏合成一個詞“本拉登”(BinLadin)。這簡直與英語動畫片裡的唐老鴨──“麥克唐納德”(McDonald)之類的名字沒有什麼區別了。這就是奧薩瑪被誤稱為“本·拉登”的原因。
姓名文化的差異
姓名文化的差異不但令人煩惱,而且十分麻煩,並由此而產生理解上的混亂。這可能是歐美華人為什麼不繼續叫自己為張叁、李四、王二麻子,而多半改為彼德張、約翰李、喬治王的主要原因。
絕大多數歐美人的習慣是名先姓後,在歐美人看來,稱呼一個成年人的姓加上先生或職務之類的虛銜往往隱含著尊重,而對於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直乎其名則有輕視的意思。比如,對於老、小兩個姓布什的總統,美國媒體一律採用頭銜加布什,而如果有人用小布什的名子喬治稱呼他,那麼這個人不是老布什夫婦,便是某位經常在辦公室裡接受小布什調情的小蜜,否則就與稱呼阿貓、阿狗沒什麼兩樣了。
但是以這種習慣看待阿拉伯人的名字,可能就會使人誤入歧途。例如,歐洲和北美媒體關於薩達姆·侯賽因的稱謂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版本。加拿大電視台(CTV) 使用的是“侯賽因”,《環球郵報》使用的是“侯賽因先生”。這是典型的張冠李戴。倒是加拿大的加通社、《國家郵報》、《多倫多星報》和美國美聯社好像一般使用“薩達姆”;加拿大廣播公司在他們的節目中則傾向於使用“薩達姆· 侯賽因”。
而小布甚則是歪打正著,多半使用“薩達姆”,並且同時做出咬牙切齒狀。當然這不是因為布什真的明白侯賽因其實不是薩達姆,而是他認為這樣稱呼有貶低薩達姆的意思(相比之下,卻是薩達姆頗有西方人的紳士風度,在美國CBS主持的虛擬辯論中不慌不忙地稱呼小布什為“布什先生”,並邀請“布什先生”參加一對一的電視辯論;結果布什是始終沒有接招,派出個惡婦形象的助理員──賴斯女士,把觀眾念叨得昏昏欲睡)。
個把月前在一篇美聯社的新聞稿中,薩達姆的兒子烏代被叫成“烏代·侯賽因”(Oudai Husein)。很明顯撰稿人把“侯賽因”當作烏代的姓了。其實倒不如乾脆就稱其為“烏代”,或者“烏代·薩達姆”;如果實在要帶上“侯賽因”,也只能寫作“烏代·薩達姆·侯賽因”。
隨便撿起幾條中東地區的新聞看看,此類低級錯誤到處都是。那位沒有被列入55張撲克牌的伊拉克新聞人物──薩哈夫就是一個例子。看看他的名字──穆罕默德·哈桑·薩哈夫,我們就知道其實此人的名字是穆罕默德,而薩哈夫則是他的爺爺了。大家還記得前伊拉克南方戰區司令──馬吉德嗎?就是那位被“尊”稱為“化學阿里”的人。他的名字應該這樣寫──阿里·哈桑·馬吉德,叫他馬吉德是錯的。馬吉德是他的爺爺,也是薩達姆的爺爺,因此“化學阿里”與薩達姆是叔表兄弟。
小結
1.阿拉伯式名字沒有姓。
2.人名的命名 方式是“聯名制”,其名字通常由本名、父名、祖父名……最後加上部落或祖籍、地名,其間被無數個“本”字隔開。
3.“本·拉登”原本不是基地首領奧薩瑪的姓氏。
4.現在媒體對於阿拉伯式姓名的叫法多半是錯誤的。
來源 Source: 金諾人文
後記:
在馬來西亞,這回教國家,比較開放,馬來族的女性多有書讀,還可以出外工作。
維基百科:隨着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在東南亞的傳播,一出世就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族也採用了與阿拉伯人類似的父名制度。在馬來民間,用於連接本名和父親的名字的詞是「bin」(「本」,男子用)或「binti」(「本蒂」,女子用)。例如「Ahmad bin Fadzil」(「艾哈邁德·本·法濟勒」)的意思就是「艾哈邁德,法濟勒之子」,同樣,「Aina binti Md. Daud」(「艾伊納·本蒂·穆罕默德·達烏德」)的意思就是「艾伊納,穆罕默德·達烏德之女」。而「ibni」(「伊本」,王族男子用)則是屬於馬來王族專用。
後生的一輩中東佬阿拉伯人,索性將錯就錯,由他們這一輩,開始有姓氏,而因利乘便,父親的名,變成了姓氏,生下兒子也跟從,阿爺的名為姓氏。但不是所有都跟從,以後稱呼中東佬阿拉伯人朋友,更加復雜。
阿拉伯人重男輕女,法律文件未曾見過有女性的身份,阿拉伯女性由頭包到落腳,隨了親屬閒人都不能接觸,咁阿拉伯女性究竟有冇名嘅呢?
怎去分辯 真 Real Genuine 偽 Fake Counterfeit 眼見都未為真。 合法 依法 Legitimate 是否必然包含:公平 公正 和 公義 呢? The wise speaks when he has something to say. The fool speaks when he has to say something 。 。 。 。 。 。。。。。。 一個沒有內涵的小男人﹐顧名 "the inner space".
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2 comments:
learned something! thanks!
imak 姐:
多謝你的鼓勵,也是動力的泉源。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