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3日 黑星期五 巴黎晚上恐襲,6處地方共超過 126人死亡,傷者變成死者錄逐有來,總死亡人數只會增加 。。。。。May the deads rest in peace!!!
已經上咗岸,唔使再撈 毛記新聞部 的 柳俊江,除了一心一意為動物權益發熱發光,加入 NGO 做 外展總監,偶然也發文月旦時事 。。。。最近有篇論:心噏,原來正字是: 心悒 漢語拼音 :Xin Yi,唉!!!
師兄 傳來的文章顧此沒有連結
柳俊江:心悒
【反智動物】前特首董建華在任八年,香港由盛轉衰,最心悒的是香港人。
前特首董建華在任八年,香港由盛轉衰,最心悒的是香港人。
先旨聲明:這篇文章不講道理,不講邏輯,純粹發洩,不喜勿看。
董建華心悒,自己住三千幾呎,現在知道有人用三幾百萬買一百幾十呎單位居住:「香港人住屋冇尊嚴。」
當年盲頭烏蠅強推八萬五,撞着金融風暴,幾多香港人負資產,佢冇話心悒。
不顧反對,強推設計粗疏的強積金,香港人集體虧蝕多年,養老不保,佢冇話心悒。
第一代去殖化的走火入魔,強推母語教學,令一代人的教育受損,佢冇話心悒。
解散兩個市政局,往後地區行政混亂,民意制度受損,佢冇話心悒。
力推領匯計劃,無數小商戶被逼走,基層被迫買貴嘢,佢冇話心悒。
忽發奇想搞個高官問責制,然後演變成有高官,沒有問責,政府制度盡失民心,佢又冇話心悒。
開人大釋法先河,率先破壞香港法治,佢冇話心悒。
五十萬人上街,不惜汗流浹背控訴,佢都冇話心悒。
董建華當了八年特首,又當了十年中央領導。這十八年之間,令我懷疑越有能力剝奪香港人尊嚴的黑手,越能受中央器重?
如果未來有一部香港史,要學生理解為何 1997年標誌香港由盛轉衰,直至 2015年還是妖孽當道,怨聲載道,我們就必須將這段時期喚作「建華之亂」。
為甚麼到了現在,還有這麼多達官貴人團團圍住「團結香港基金」?大家都見到,梁振英之輩無德、無能、無恥,尚可靠董建華背後的中央力量官至特首。
利字當頭,菩薩都想埋堆,更何況香港滿街貪嗔癡假和尚?到現在還將自己當造王者,實在把狐假虎威發揮至淋漓盡致,厚顏無恥。
我想,如果董先生出來呼籲香港人講一個廣東話單字,他的號召力絕對會比張敬軒強一萬倍。
若董生願意接受全港振臂一呼,或能稍為舒解我的「心悒」。

.
.
大懵懂 下台退而不休,轉工做中央領導人,近年還有餘力,攪出個 團結香港基金。
第一度板斧又是講建屋,呼籲公眾應由大局出發,支持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除了填海還再倡議開發綠化土地帶及郊野公園。說政府應審視郊野公園生態價值與用途,再決定是否修改郊野公園覆蓋範圍,以納入發展土地。
此外,再以不計地價不分居屋公屋,用 5折推出「補貼置業計劃」,市民只要有 5%首期,即約 10萬元便可「上車」, 可以置業 。。。。自己做業主矣!
把郊野公園綠化地帶改劃為商住地,真的是可行嗎?有認識香港都市地勢的,都知道為何叫作綠化地帶和郊野公園,因為都是地勢陡峭的山嶺不合附發展效益。
思政築覺:不要騙人了 發展郊野公園 不能解決房屋問題!
【思政築覺】久不久,特首/ 高官/ 行會成員/ 智庫就會 出來宣傳:「必須發展郊野公園來解決房屋短缺問題。」
儘管不少學者和民間團體,已指出此種理論的荒謬,但權貴們總是不厭其煩繼續自 High 爆。
今天,我也來一個鍥而不捨,再一次戳破發展郊野公園的迷思。
郊野公園的特點如下:
1. 大部份是陡峭的山嶺 (發展難度極高)
2. 比較平坦的部份多為集水區 (車輛也嚴禁進入 遑論建屋)
3. 交通不便 (要同時發展基建調合)
當然,就算有以上三個原因,以現今建造技術,都不等於發展郊野公園為「不可能」,但必須付出以下代價:
1. 發展成本極高 (新造基建 土地平整 運輸成本)
2. 發展後管理成本高昂 (大規模斜坡監察及定期維修)
3. 發展密度極低 (地形限制 規劃要求)
4. 生態破壞 (大量砍樹 土壤流失 地下水污染)
5. 市民失去免費消閒選擇 (不用多作解釋)
綜合以上各點,得出一個結論:「如果郊野公園發展,只會局限於高價低密度房屋,供應單位少之又少,不能解決現時房屋短缺的問題。」堅持發展郊野公園的人,是從來沒有去過郊野公園?
還是只以解決房屋問題為名,實是繼續搶地建豪宅? 恐怕只有他們肚裡的蟲知道。
高官們,權貴們,這種低層次的論述就算說一千次一萬次,也說服不到香港市民的了,你們還要乖乖回到辦公室,老老實實地做研究,真正解決這個重中之重的民生問題吧。
香港的地勢不如星架坡平坦,卻要學人家的房屋政策,智囊智庫香港的智者們,真得十多年來都找不出一個妥善方法?確令人 心噏 心悒 呀!!!
後記:
林超英:一幅圖看香港的土地問題
【林超英博客草雲居】青山道黃金海岸一段以北,一個豪宅地盤的四周,很說明香港的土地問題。
這個地盤位於屯門附近,北側緊貼大欖郊野公園,提供 1,100個單位,如果建的是公屋,解決一千多戶約三千人的住屋問題,你說多好。
東側是哈羅國際學校,當年某人慷港人之慨以港幣 1000元售出地皮,政府還發了二億多元貸款資助興建,如果地皮上建的是公屋,大概 500個單位是沒有問題的,你說多好。

。
。
不斷有人向政府施壓,要用郊野公園的地建屋,有些市民甚至給迷糊了以為會建公屋,以上的例子清楚展示,只要當今社會的權力、勢力和影響力分布沒有變化,從郊野公園割出來的土地的下場,只會是豪宅和跟貴族階層生活有關的東西,平民百姓是沒有份的。
大家還可以在附圖左下角看到一個地盤,是興建中的私立大專院校 -珠海書院,跟毗鄰的豪宅與哈羅比較,面積是不是細小得有點可憐?反映了甚麼問題?大家自己參詳。
香港缺地興建公屋?看過附圖,我不能相信,其實關鍵只在地政總署的官員怎樣想,如果安置天下寒士是優先,他們早應把這兩片土地劃為公屋地盤,而且一定可以在香港各處找到類似或大或小的地皮,一步一步地擴大建設公屋的規模,可惜他們的優先考慮是地產而不是公屋。
最後順帶提出一點,豪宅北面有一項斜坡工程,幾乎伸入大欖郊野公園,一則反映郊野公園多山多斜坡的特點,二則顯示郊野公園外地盤的斜坡鞏固工程隨時會剷入郊野公園本身,後者是我反對出售大窩坪地皮時容許地產商以斜坡安全為名將工程搞到獅子山郊野公園內的原因。
團結香港基金:冀助八成港人成業主 倡補貼置業
【AM730】本港私人住宅價格高企,要成為業主絕不是易事。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籌組的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推出「補貼置業計劃」,日後所有公營房屋均可租可買,又提供五至七折的優惠「上車」價,補地價金額亦「鎖定」於入住時的水平,甚至樓市下滑,可以按市價少付,最終希望八成港人成為業主。
為應付建屋需求,建議政府應加快改變土地用途及落實新發展區,同時考慮填海及開拓綠化土地以增加土地供應。運房局長張炳良指,初步認為有需要維持公屋和居屋兩種不同模式。
提出「補貼置業計劃」的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兼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王于漸表示,計劃可讓市民選擇「先租後買」及「補貼出售」,「先租後買」讓未有能力的家庭先上樓租住,有能力時再買入單位,售價為上樓時的定價;「補貼出售」則讓已有能力置業的家庭,以市價五折至七折立即購買。若以一個市值 400萬元的單位為例,房委會若以五折、200萬元上車價,戶主可在政府擔保下向銀行作九成至九成半按揭,以 5%首期即 10萬元可「上車」。
補地價建議樓市上升不用補差額
在補地價方面,王于漸提出 4個方案,當中 3個方案均是將補價金額鎖定在上樓時水平,改良現時補地價隨市價浮動的方法,但其中一個方案建議,樓市升不用補差額,樓價跌可按市價少付些。他認為,此舉可令補地價較容易,從而增加誘因,加快單位流轉,提高市場效率。
申請人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可與現時申請公屋居屋相若,甚至可較現時放寬一點,令部分中產亦受惠。他補充每名合資格香港居民只能享受一次補貼,並需港人優先,住戶需有五成成員屬居港7年的香港永久居民;購買後首5年不得出售或出租。他認為,計劃不會令「輪候冊」延長,亦不會對合資格人士造成雙重資助優惠,希望計劃可助租戶置業、提升市場效率及減少「有樓族」及「無樓族」間的矛盾。
另外,報告指香港土地問題嚴重不足,又預計未來 30年本港需要開發的土地等同 3個沙田新市鎮,發展面積約 9,350公頃,才可應付約 120萬人的人口增長量。報告又建議,香港政府應改變土地用途,增加土地儲備及「拆牆鬆綁」檢視現行審批的程序,而現時香港約 67%為綠化土地,包括佔全港四成土地面積的郊野公園,社會應該理性及務實地考慮輕度釋放部分綠化土地作住宅用途,同時考慮再進行填海。
報告又提及其他土地供應方法,包括粉嶺高爾夫球會和行政長官的粉嶺別墅用地,以及檢討「丁屋」政策,但認為這些方法均非一時三刻可見效,加上有關土地疏落分布,未必能達到規劃上的規模效益。
董建華昨無出席記者會,但他先後向傳媒及學者解釋計劃時透露,自己早前行山時,有人向他表示現時以 300萬元才能買入一個 170呎的單位,令他相當感慨,亦令他考慮港人應該住得有尊嚴,還是保留 67%的綠化土地。
張炳良︰需維持公屋居屋不同模式
對於該報告的建議,張炳良回應指,有不同團體就房屋及土地問題進行探討是好事。他稱,長策會在數年前舉辦多場諮詢會討論後,希望重建房屋階梯,出租公屋仍是幫助有需要人士最貼切的方法,待他們日後生活改善後置業,而目前政府已提供包括居屋等不同選擇。發展局則回應表示歡迎該建議,並會作適當考慮,但指政府現時並無計劃發展郊野公園作房屋用途。
新建議有助港人「上車」,但會否對私人樓宇市場造成影響,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認為,若日後推出的公營單位屬中小型單位,同類型私樓單位售價或受到較大影響,而1,000呎等的大型單位影響則較小,但可能有「標桿作用」。施永青又指,戶主於 5年後出售或出租單位時,應限制只可轉讓予同樣合資格人士,而非公開予私人市場,否則會對中產人士不公平。
另外,有市民擔心新建議會延長公屋輪候時間,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指,輪候時間會否延長視乎單位的供應是否足夠,但認為此計劃或會對現屆及下屆政府帶來壓力,因政府需為市民提供擔保及需確保有一定的單位供應。
這個搶綠化地起屋的計劃,比起 董建華 初任特首時的 七成港人可以置業,還要 aggressive 更加進取達到八成,不過就還是走進死胡同,又是打郊野公園綠化地主意。
思政築覺 和 林超英 雙雙指出,開發香港九龍新界綠化地帶郊野公園,就有如立法會年前,強行通過的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前期撥款。搬區內 石仔嶺 的平房獨立屋老人院安老院,入去大廈式的一棟大樓內,拆居民的居家園所毀村民的耕地,得出來的土地發展密集公屋(只有佔百分之六),餘下是建築低密度私樓豪宅,兩者比例極之懸殊!
此外,大量砍樹讓土壤流失,地下水源受到污染,弄致水源貧乏只有就是向內地買購水,香港生態破壞頻頻出現霧霾日子,港人唯長期有過著內地城市空氣污染環境。
智囊智庫香港的智者們,真得十多年來都找不出一個方法?若 689身先讓出中區前港督府原址,這片市區中的綠化地帶,用來興建公屋才再拿出來討論!!!
伸延閱覽:
不要騙人了 發展郊野公園不能解決房屋問題! 思政築覺 Facebook
柳俊江 維基百科
首份報告:王于漸 土地及房屋 團結香港基金
一幅圖看香港的土地問題 林超英博客 草雲居
八成港人成業主 倡補貼置業 AM/730
我的舊文:
黑星期五 紅星期五
利用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