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Monday, October 20, 2014

暫別 ~~ 後會有期 (附後記)

暫別 ~~ 後會有期 (附後記)



2014-10-10
自 9-28 之 後 發 展 到 如 今,香 港 局 勢 愈 催 嚴 峻,令 人 深 深 感 到 不 安,嗜 悲 要 專 注 局 勢 發 展,暫 時 無 暇 也 無 心 情 寫 博。多 謝 各 位 常 來!


Recently Hong Kong is encountering an uneasy situation.

Space shall temporarily suspend my blogging.

Thank you for your frequent visitation!





後記:2014-10-19
語言偽術:『清路障不是清場』,帶來了週五晚上的 “重佔” 彌敦道,令佔領者變得更激進 。。。。。。


【AM730】激浪的石頭? by 劉銳紹


梁振英昨日的話,主信息或潛台詞無非三點:一,“適時”清場;二,官方的政改方案的框框不會改;三,對話可以,但難求共識。

懂得政治藝術或真正願意解決問題的人都知道,談判如要有成果或進展,必須雙方都各讓一步,而不是只要求對方退而自己則寸步不讓。如此下去,形勢更難令人樂觀。希望港府通過中間人溝通時,能彈性一點。

佔領運動發展至今,有一種情況非常值得關注,就是當運動出現平靜跡象時,不知何故忽然又湧浪潮,令整個形勢變得緊張。跟著,警方出動,留守者反抗;或者一些人有所行動,促使警方馬上反應。

這種情況似曾相識,令我更加不安。啊!記起了,一九八九年北京民運時,好幾次形勢已趨緩和,很多學生都退了,官方也願意對話了,但不知何故,忽然又有一兩塊石頭擲向漸趨平靜的湖面。於是,一石再起千重浪,學生和民眾又起鬨了,官方也緊張了,行動更嚴厲了。

舉例說,當年北京學生得到民眾理解和支持後,有人勸他們作長遠計,見好暫收,但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不能退,退就喪失逼使政府就範的本錢。此外,也有些群眾互相不妥協,還有一些是刻意鬧事的。這裡有策略上的分歧,屬於技術層面,但也有些是動機的層面,亂就有機可乘。後來,很多學生和市民都退了,官方突然又宣布戒嚴,再一次刺激民情,群眾再度上街。可見,情況是複雜的。

到底甚麼人擲下這些石頭呢?天曉得。如從平常心理解,也許緊張的形勢令各方變成驚弓之鳥,有些群眾急躁行動,知進而不知退(這是群眾運動中常見的現象),於是授之以柄,政府可以採取行動;又或者有些人忠肝義膽,堅定不移,不惜硬碰。如從陰謀論的角度看,也許有些人不管大局好壞,藉此混水摸魚,從中得利。

無論是哪一種,都在有意無意之間令形勢惡化,人們必須清醒視之。尤其是運動的組織者更要有智慧,一切都以參與者的安全為重,必要時作策略性後退。這不是失敗,不是懦怯,不是退縮,而是因為我們既爭朝夕,更爭春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