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Wednesday, April 29, 2015

我還記得 I Can Still Remember 。。。。。

我還記得 I Can Still Remember 。。。。。
(those searching for the movies see postscript further down)




前些時 Don McLean 的 8分多鐘長歌 American Pie 手稿進行拍賣,結果賣得 120萬美元 。。。。。。。。


【安裕週記】Don McLean 一九七一年震動樂壇 American Pie 手稿在紐約拍賣行以一百二十萬美元拍出,成為這個星期歐美傳媒的主流新聞焦點。想說的不是一百二十萬美元這個價,拍賣前的估計是可能推到一百五十萬美元;而是十六頁原子筆和鉛筆寫的手稿喚起除了如何解讀這首原作逾八分鐘的歌詞討論,到底 Don McLean 儼如達文西密碼的一字一句背後想說什麼,更多的是為什麼一首歌曲就能喚起人們的醒覺。或者說,問題應該是這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星期六天色灰暗,American Pie 在耳際迴響,那年頭的美國應該很像今天的香港天氣,只一句灰濛了得。American Pie 面世前一年,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學反戰學生在國民警衛軍十三秒六十七發子彈齊射後四死九傷,美國大批子弟兵在中南半島膠著無法動彈,反戰運動因為學生領袖大批被捕漸見凋零,尼克遜尋求連任四年的聲音響起,於自由派歌者如 Don McLean 而言,這都是「bad news on the doorstep」,美國正在步向更加陰沉的角落,龐大的黑影在人民背後揮之不去。然而民間未見氣餒,反戰運動以各種形式留在社會,演變成平權環保反核三大議題。當尼克遜開始為另一個四年任期招兵買馬,把「空軍一號」專機改名「七六精神」,喻示一九七六年立國二百周年就在他任內的時候,社會再一次抖動,這次是人們從示威廣場轉進議會,拳拳赤子心,決心帶來改變。





American Pie 隱喻極多,從歌者 Buddy Holly 空難逝去到暗批滾石樂隊,不一而足,英國廣播公司在播報手稿拍賣消息時,撥出大量篇幅再次向觀眾解說這首歌詞意涵。閱讀這一首歌,如果單純從研究美國大眾文化來說是一篇好的延伸讀物,譬如 Chevy 是指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雪佛蘭汽車(Chevrolet),香港車迷也許聽過但香港街頭恐怕罕見。 Pickup Truck 則是在美國中西部及西部盛行的小貨車,特點是車斗沒有上蓋,當然也有人會買一個膠板蓋著,但那就失去原有的粗獷興味了。前幾年香港演員劉德華也有一部,當時傳媒說這是「農夫車」,這說法不能說是錯,但德州或加州的車主往往把這車當轎車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後,Pickup 更為暢銷,日本車廠乘勢而上,以前車斗上大大的 GMC(通用汽車)字樣變成 TOYOTA(豐田),後來更變成 YO,這些都可以寫進美國汽車史。

六十與七十年代橋樑
雖說 American Pie 生於七十年代初,但它的真正主題是六十年代,而六十年代是美國社會學家到今天仍然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這十年間的社會及政治變化影響美國至今,也在相當程度上衝擊西方世界的年輕族群。七十年代美國社會運動的延續與轉化始於六十年代的反戰鬥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研究六十年代學運專家的吉特林(Todd Gitlin)一九七八年付梓巨著 The Sixties:Years of Hope, Days of Rage(六十年代:希望的年頭,憤懣的日子)書名已然勾勒這十年的美國心情,是酸甜交集的時代,既有保守主義臨門迫力,也有對未來翻天覆地期許。如果把包括 American Pie 在內的美國社運音樂與美國社會歷史配搭,或會對 American Pie 的內容有另一重析義理解——它是一條大橋,上承 Pete Seeger 的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與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的質問,下接 John Denver 的 Leaving On A Jet Plane的毅然起動。

說美國社運歌曲,必須提到西格(Pete Seeger),去年逝世的西格可謂現代美國社會民歌第一人,哈佛大學念到二年級輟學,一輩子都與社運結連。當六十年代美國學生走上街頭反越戰爭民權,西格比他們早做了二十年,五十年代他已是極具代表性的左翼歌者,他支持勞工運動,也是民權運動先驅。美國右翼分子眼中,西格的歌聲極具煽動,有一種說法指他是美國共產黨黨員,原因是他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紐約曼哈頓格林威治區,而這裏附近曾是美國共產黨所在。一九五五年,西格被傳召到國會非美委員會作證,這個委員會臭名昭著,它是迫害所有被認為親中共或蘇聯的美國公民的國會委員會。委員會的會議上,有人堅拒不透露當年「讀書會」成員,從而無法找到工作,鬱鬱而終;也有人把昔日同志名單提供給委員會,如著名導演依力卡山(Elia Kazan)。西格作證之日,他讀出一段聲明,表示絕不透露同伴、信念、投票取向,尤其是在如斯壓迫之下(especially under such compulsion as this)。這裏再說幾句,依力卡山出賣同志之後為荷李活所不齒,一九九九年奧斯卡向他頒發終身成就獎,泰半人沒有站立,有人雙手交疊胸前,以示不滿。






西格以歌言志改變社會
西格在美國極右翼掌權年代堅持以歌言志,為人正直,不向權勢讓步。聯邦調查局長年對他跟蹤監視,企圖抓他的錯處,藉道德人格的犯錯抹黑其政治人格。可是西格令聯邦調查局失望了,終生抱著一個五弦琴四出參加集會,儘管他唱的都是美國當權者、右翼分子和資本家最深痛惡絕的歌曲,像是共產主義者的《國際歌》,歌頌古巴民族英雄的 Guantanamera,《倘我有一個鎯頭》(If I Had a Hammer)。在風雨如晦的陰暗不明日子,西格以歌聲唱出社會的不滿,他的音樂生涯因此幾番起落,樂隊被迫解散,可他從不放棄,堅持到麥卡錫主義落幕,迎來了大變的六十年代。那是美國執政當局從未料想過的情勢,幾十萬示威者都在唱西格的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無不心弦震動。歌曲靈感來自蘇聯小說《靜靜的頓河》,歌詞以答問形式指出戰爭的不仁,從花朵、女孩一個接一個離開,點出丈夫、軍人的永遠不回來,被《新政治家》雜誌列為美國二十大政治歌曲之一。

個人經歷成為西格足以向後來者示以的範例,六十年代美國軍警大棒子揮舞,社運歌曲引吭不絕,西格的作用非比尋常。西格去世後,Don McLean 在自己的網頁說,他六七十年代與西格合作頻繁,西格的無私鼓勵對他的人生意義非常巨大(meant a great deal to me),並指出他從西格受教的三點,包括如何在成名後不離棄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倘若要批評政府,就必須立心為正,連朝地上吐口水都不要做。Don McLean 歌曲帶著對歷史及人物的耠嘆,其實多少帶有西格的影子:什麼才是音樂、什麼才是值得珍惜的人與事。當 American Pie 閃耀美國之後,接著是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大選,那是社運健將出獄之後走進政治社會的第一炮,也是社運歌者實踐目標的一年。





政治冷感下的「七二年班」
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大選是共和黨在任總統尼克遜對民主黨參議員麥高文。一個是大右派保守主義者,一個是左派自由主義者;一個背後是巨閥財團,一個背後是像那時剛從耶魯法學院畢業為他跑腿的克林頓這些青年。一九七二年夏天,炎熱沉悶,政治鬱結,歌者約翰丹華(John Denver)此前幾年前寫下的 Leaving On A Jet Plane 成為熱門歌曲。有一天,他在節目訪問社運歌者伊利奧特(Cass Elliot)「你最近去了哪裏?」伊利奧特說,她跑了幾個月大學,發現學生對政治及社會頗為冷感,這大抵是社會冷卻後的後遺症。她對學生說,要改變社會就得註冊當選民,這才有機會改變社會改變國家。今天看來,這些話陳腔濫調,因為舉凡政治運動結束之後,總有人出來大聲疾呼要登記當選民,投票把你不滿意的政客轟出局,但在社運氣若游絲的一九七二年美國,放下犬儒的確不是一樁易事。

那天晚上,約翰丹華與伊利奧特合唱 Leaving On A Jet Plane,「All my bags are packed I'm ready to go」,一個重新上路的影象深入民心。美國社運逐漸從埋首沙堆破土而出,儘管麥高文最終慘敗,但這個為黑人和窮人打拼終生的參議員,以個人之力獨抗保守巨頭,道德勇氣燃亮了一整代美國人民。美國政治有所謂「七二年班」(Class of 72),便是指在這年總統大選當中決意投身社會及政治改革的年輕一代。這批人風華正茂,學習成績優異,更重要的是他們經歷了社運由盛而衰的萬水千山,個人成長及經歷趨於成熟。這些人除了克林頓和希拉里,還有大批其後晉身地方議會成員及國會議員的一群。若干年後的一九九八年,荷李活賣座電影《絕世天劫》(Armageddon)眾人出發狙擊巨型隕石前哼起 Leaving On AJet Plane,五六十歲的觀影客在電影院憶古思今,應當會心微笑。





Don McLean 的人民不會忘記
這些芸芸歌者中,從昔日站在反戰第一線的 Bob Dylan 到 Joan Baez,從詩人歌者 Don McLean 到隱伏二線的預備隊 Simon & Garfunkel,都相信以歌言志改變社會;準確而言,這些人都是站在 Pete Seeger 的肩膀之上。這個一生以歌曲推動社會改革的樂觀主義者,相信音樂的力量,更相信群眾的力量。Pete Seeger 無比的生命力體現在音樂及五弦琴之上,這是 Bob Dylan、Joan Baez 和 Don McLean 失去良師的悲痛所在;到了 American Pie 手稿拍賣,新聞當中,一度塵封的榮光再度顯現,正如 Don McLean 的歌詞那樣,I can still remember,人民不會忘記。



至於在香港有 Leslie Cheung 張國榮 唱過,我還記得 I Can Still Remember 。。。。。。


Don McLean 還有一首 “飲歌” Vincent,當然愛聽民歌的 嗜悲 不會遺漏沒有忘記,至於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又整個拍賣呢?不過,嗜悲 想會是遲些吧,但要聽就盡快搵喱聽聽喇!!!



後記:

嚴肅討論過 American Pie 歌辭後,若閣下 searching on Google for American Pie,會出現 American Pie (movies),這是一個系列的電影。


各位因為 search 搜尋 American Pie(movies)入到來的朋友們,歡迎 Welcome in!


【維基百科】American Pie is a series of teen films conceived by Adam Herz. The first film in the series was released on July 9, 1999, by Universal Pictures, and became a worldwide pop culture phenomenon, spawning three direct sequels. The second and third films were released at two-year intervals, whereas the fourth film was released in 2012. From 2005 to 2009 four spin-off films were released and the ninth feature film has been announced in response to the success of the eighth film.



攪笑電影也有名 American Pie 因為大收而再拍的 American 2 and so on and so on ....... 不過 Adam Herz 的有:














典型美式麻甩戲,九把刀 在 “那些年” 中有幾多是抄 American Pie 呢?嗜悲 不知道,因為 嗜悲 是少數的香港人,沒有入場看連 DVD 影碟 or 飛機上任何場合,都沒有看過被香港人捧為神劇的《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伸延閱覽:
安裕周記:I Can Still Remember 港文集
Don Mclean American Pie 手稿拍賣 谷歌搜尋
American Pie (film series) 維基百科




我的舊文: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花兒都往那裡去了?
Let it be 由它吧
Green Sleeves 綠袖子
Green Leaves of Summer 綠油油的夏天








12 comments:

新鮮人 said...

曉有深意,
看得人熱血沸騰,
也令人傷感落淚,
方今還有人會這樣無私追求理想烏托邦嗎?
社會大多數人有這樣的水平去理解美好的社會環境呢?
還是只會愚蠢的跟著宣傳巴士大叫我要"直選一定得" 呢?

又或者那群繼續盲目叫嚚,衝街,打車的所謂民主鬥士,
究竟是在幫倒忙,
還是想大眾把暴力和真普選劃上等號呢?
American Pie那樣的水準,
今天大多數未達,
要跟隨美國社會發展的步伐,
香港人恐怕絕未能做到了。

可悲。

imak said...

space and fresh...

其實有沒有想過美國比起中國行快了50年(個人覺得, 沒有數據支持), 是基於什麼原因? 美國人比中國人聰明嗎?
從一個strategy 的角度睇, 抗爭好似好傻, 因為阿爺係家長式, 我地越唔聽話, 佢就更加要控制更加唔會俾自由. 但問題是: 我地聽話/逆來順受又係咪阿爺終有一日會放心俾個真普選我地呢?

其實是香港人的水平未夠抑或是中國人的水平未夠?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一曲歌辭引得您有咁多聯想,再加上安裕文章簡直爆發。

估計兄台抑鬱甚久矣!

the inner space said...

imak 姐: 美國只是去過旅遊,您來自加拿大是美國鄰居,應該體會更多更深入。

Anonymous said...

Long time no see la !!!

re imak: 香港人的水平未夠抑或是中國人的水平未夠?

There are big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twn the American culture vs Hong Kong reality vs Beijing's model of governance. In making any political changes, we can't really compare the actions taken by the citizens of the three societies.

The ppl of HK should set their own realistic goals, as opposed to seeking a North American model which might or might not apply to their own situation. More importantly, one must weigh the cost vs benefits and more importantly define what "success" or "partial success" looks like.

Just my two-bits worth of observation from far away.

Haricot

the inner space said...

Welcome in HBB indeed your valuable input were intriguing and gave everyone for not only further brain nourishment but also further mind cultivation imagination consideration digestion and last but not least brain constip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The Americans uses electoral college system for president election, the winner gets all electoral votes and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USA.

While the Canadians uses simple majority method to select each constituency (usually the winner won no more than 50% of total votes) parliament representatives then the majority party leader would become the Prime Minister in an general election (indirectly also meant not more than 50%).

After restudying HBB your latter half comment,I guess you are opting for ”袋著先 pocket it first “ as you said:by weighing the cost vs benefits and more importantly define what "success" or "partial success". I don't know whether majority of ex-Hong Kongers emigrated to the west holds the same opinion or the otherwise!

Thank you very much once more your input is always welcome!

新鮮人 said...

個人覺得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模式南轅北轍,
西方人較注重開放式思想和容易接受新思維,
中國人則一路以家長式管制和喜歡拑制思想,
這是自秦漢以來的統治模式,
只重管制容許,
不容個人思想自由,
故自秦漢以後,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情緒不曾再出現了。
人們說現代中國人進步了,
其實根本一點都無變,
思想方式無變,
百年前五四講民主,
今天回看究竟有無絲毫改進?
大家心照吧!

看看香港,
百年西式統治,
雖講不上民主,
但總算是活在較自由皂空氣,
唯只得其形,
真正民主精神還是未植入民心,
大家口口聲聲大叫真民主,
其實不少人只是進求自身的權利,
根本不明白真民主也有協調和讓步,
盲目衝擊不同政見的人,
這就是真正明白民主的人嗎?
講到底,
我見不少所謂民主人仕只是政棍,暴民或衝動不會退讓的人,
換句話即係未夠水準,這些人和中央那群以為有權就惡曬的高官係咁鬥落去,
結果咪整死香港羅。

死心了。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五四運動” 是一戰後 凡爾賽條約 對中國的不平等,而洐生出來的。


維基百科:《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法語:le 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語: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法語: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英語: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佈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着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所有德國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

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後來因為二十一條的關係,則轉交到日本。這觸發了五四運動,最終中國拒簽《凡爾賽和約》。中國於1919年宣佈與德國的戰事結束,並於1921年與德國另簽和約。

《《《

至於如今社會撕裂,都拜特首一手一腳造成,以為一個不團結的香港容易管理。

再加上 5000年封建思維,植根每一個中國人的 “去氧核糖核酸”,甘心做有錢衣食無憂的奴才,而放棄做人應有的尊嚴。

林行止 的文章說過:愈對經濟學有研究的,愈傾向袋著先。因為又怕不袋會影響經濟,口袋沒錢了,沒有得上內地交流,更怕被孤立了。。。。。沒尊嚴總好過餓著肚子享受尊嚴,肚子餓甚麽都沒法堅持!!!


兄台說:咁鬥落去結果咪整死香港羅!


但愚弟感到若順從也未必有安穩進步,甚至香港會死得更快更慘,香港核心價值更快蕩然無存。看看廉記停止調查陳茂波屯地,警察容許認人可以包頭戴口罩,黑警打完人話可以採取不合作 etc etc

愚弟又無法移民外國,恐怕過唔到這一世添 。。。。。。喲!

新鮮人 said...

我明白五四的出處,
但它對當時年青人對自由民主概念的認識和反思非一兩篇維基能說明的。
只是自五四以後,
中國知識份更積極去認知西方式的自由思想,
無謂這只停留在少數知識份子中,
中國一般平民則未有認知,
且此現象在中國以至香港還是變化不大,
看看今天香港,
如果香港大部人真的了解民主,
那咁多人俾政府洗腦袋住先而不知大鑊呢?
至於反不反抗是個人取捨,
只不過大時大趨勢是改不了的,
今世代香港以至中國是不會有真民主的,
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
就如十次革命反清,
前九次注定失敗,
但現在的香港何時是第十次(成就民主)呢?
無人知,
也許永遠不會有成功,
就中國人的特性而言,
你叫奴性又好,
叫什麼都好,
中國人骨子裏無自由民主的基因,
要真民主,
我想要在夢境裏去找。

the inner space said...

多謝新鮮兄回應!

我今天路過白頭佬的街站,啲大叔大嬸猛叫我簽名,咁問有冇蠔油送又唔敢回答,卒之我冇幫佢地簽名囉。


我在回家途中卒之找到了一篇舊文:自由的煩惱 (點擊連結)

新鮮兄寫了頗長的回應,容我 copy 過來:

》》
那位王教授就如籠中鳥了,
在籠子困得久了,
已經缺乏自生的能力,
就是讓它自由飛走,
它只會甘心飛回來讓人餵治,
可悲!
(節錄)
》》


相信在香港頗多香港人,和內地單程證移民來港的新移民,都是習慣了沒有選擇,要他她們去選擇反而做成煩惱。

並且要為自己的選擇負上責任,這是中國人五千年來文化沒有過的,他她們反而有不舒服的感覺!!!

新鮮人 said...

意思接近了,
不過還是差少少,
無自由者不想穫不習慣自由,
但如今的是“自己根本有自由,何需要再自找麻煩 , 外邊那些所民主人仕,只是不愛國的暴民,根本不知自己在摧毀中央給港人的民主”。

the inner space said...

新鮮兄:原來講來講去講清講楚兄台是相信現在中央給的已經是民主 。。。。。無論怎麼叫:鳥籠、框框、氣氛、大環境 etc etc

兄台說的中央給港人的民主是否混淆了基本作為人應有的人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