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Thursday, June 26, 2008

中央贈送的珍貴中華鱘被殺



海洋公園不是政府機構,但中央贈送的中華鱘,一種萬分珍貴頻臨絕種的魚類,卻被安排入住海洋公園的一般觀賞魚缸展覽。 (按:四隻國寶大熊貓,也是同一命運,被安置在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的專家們竟然沒有危機意識,把珍貴的中華鱘放在,同有一種叫海狼的惡魚同一缸飼養。中華鱘被咬死了,海狼是有個大口和尖牙的魚,擺中華鱘入同一魚缸,簡直就是謀殺。


明報專訊海洋公園宣布,內地贈送的五條國寶中華鱘,其中最小一條凌晨發現死亡,懷疑被一種魚海狼咬死。

五條國寶中華鱘由北京海洋館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送贈,五月十九日抵港,安置在海洋公園的魚缸飼養,市民可在海洋館三樓觀看。

園方透露,上周六已發現名為五號最小的中華鱘身有傷痕,但今日凌晨工作人員發現牠已死。獸醫初步認為該中華鱘可能被缸內的海狼造成,於是將餘下的四條中華鱘及同缸飼養八條海狼隔離。

海狼英文名為Barracuda,體形狹長,可長達1.8米,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口部下巴闊大,有尖牙。中華鱘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歷史可追溯至逾億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是中國特有的極珍貴魚類。


五條國寶中華鱘由北京海洋館送贈香港,被安置在海洋公園的一般魚缸飼養,星期六已經發現其中一條有傷痕,員工竟然一啲警覺都冇,最後發現中華鱘被咬死了,懷疑被一種魚海狼咬死。


中央贈送的中華鱘,是萬分珍貴頻臨絕種的魚類,被安排入住海洋公園的一般觀賞魚缸展覽,已屬不該,海洋公園的專家們竟然沒有危機意識,把珍貴的中華鱘,當是一般魚類飼養,擺五條中華鱘入同一缸,已經有八條海狼養在一起,海狼有個寬闊大口和尖銳牙齒,這和謀殺有何分別?


將國寶咁處置,海洋公園盛智文主席 同 民政事務處曾處長德成先生,你兩位要負責,殺害國寶!


香港市民要重新考慮,四隻熊貓應否繼續交由,海洋公園飼養和展覽。



後記:
明報專訊五條由國家送贈、被形容為「比熊貓還珍貴」的億年古生物中華鱘,上周五才正式在海洋公園亮相,但最細的一條中華鱘卻在展出翌日被兇猛的「海狼」魚攻擊咬傷,延至昨凌晨死去。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表示哀痛,公園為安全起見,已將其餘四條中華鱘移離展區,內地則已答應稍後補送一條中華鱘給海洋公園。

死去的中華鱘被命名為「5號」,是5條魚中最細的一條,只有3歲,身長約1.2米,體重約10公斤。牠與其餘四條中華鱘於本月20日才正式在海洋館與公眾見面。

根據海洋公園紀錄,水族館員工於21日發現「5號」身上有傷痕,即時通知公園的首席獸醫,並將牠從水族館取出治理。經治理後的「5號」被放於療養缸詳細觀察,並無異樣,但至昨日零時30分左右被發現已經死去。

亮相翌日 員工發現受傷
根據獸醫的剖屍報告,「5號」身上的傷痕顯示牠曾被咬傷,而傷處與海狼的牙印相符。為確保其餘4條中華鱘的安全,公園即時將牠們暫時移離展區,並陸續將海洋館內八條海狼取出「隔離」,養於另一飼養缸內。海洋公園估計,公眾要與中華鱘見面,可能要等到下月初。

與海狼同住 盛智文:北京專家決定
身在泰國布吉的公園主席盛智文昨晚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昨晨得悉事件,對此表示哀痛。他解釋,將中華鱘與海狼放在一起飼養,是北京專家的決定,因為兩種魚一般會在同一個野生環境中生活,故公園才模擬這狀況,向公眾展示。

內地允補送一條
他說,發現「5號」身上有傷痕後,職員曾翻看閉路電視影帶,未有任何發現,但對比及研究後,相信海狼是唯一有可能襲擊中華鱘的魚。他說,公園聯絡過內地有關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博士指出,海狼向其他魚類施襲是動物世界裏的自然現象,而「5號」是最小的一條中華鱘,可能因此無法保護自己。

盛智文續說,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已承諾,稍後會再送一條中華鱘給海洋公園,至於「5號」的屍體則會保留數天作進一步死因研究。公園發言人補充,稍後才會與內地伙伴商討如何處理「5號」屍體,包括是否製成標本等,公園亦已將事件呈報漁護署。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杜偉倫表示,海狼性格兇殘,屬肉食性魚類,活動範圍較接近海面;中華鱘性格溫馴,不會主動攻擊魚類,靠近海底活動;估計這兩種魚在大自然未必有機會相遇,不排除海狼在水族館不習慣與新訪客相處,於是發動攻擊。

他認為,中華鱘在海洋的珍貴程度達國寶級,有如陸地上的熊貓,早前知道海洋公園會引入中華鱘,一直以為會放進另一個水族館供市民觀賞。經過昨日事件,他認為應將餘下4條中華鱘隔離,不應再放回海洋館。

海狼又名梭子魚,取其體型與織布機的梭子相似,是海洋常見魚類,最長可達2米。杜偉倫說,由於海狼性格兇殘,潛水員在海中遇到牠們都不敢貿然接近,只要這些魚稍受滋擾,幾乎必會反擊。相反中華鱘性格溫馴,平時進食魚蝦等甲殼類動物,不會主動攻擊魚類,因此相信是海狼主動攻擊。對於中華鱘被咬後兩日逝世,他估計與抵港前經長時間運送,未完全適應新環境下再被攻擊,引致身心受創,最後死亡。

海狼屬肉食魚類,但杜偉倫估計海狼並非在飢餓的情下發動攻擊,因為海洋館充斥大量體型懸殊的魚類,不愁衣食,毋須冒險攻擊較自己體型大的魚類去獲取食物。

根據資料,送出其中3條小中華鱘的北京海洋館,設有中華鱘專館,但不確定該館的中華鱘是否同樣與其他魚類一起飼養。


明報專訊國家農業部漁業局質疑本港海洋公園在處理國家送贈的中華鱘時,是否有考慮不足的地方,令其中一條死亡。

國家農業部漁業局發言人指出,希望海洋公園可與內地專家充份溝通,避免同類事件發生。他表示,中華鱘在動物鏈是有天敵的,但估不到會受到「海狼」魚攻擊咬傷。

他指出,由於5條中華鱘象徵奧運五環,所以會盡快再送一條到海洋公園。

5條由國家送贈、被形容為「比熊貓還珍貴」的億年古生物中華鱘,上周五才正式在海洋公園亮相,但最細的一條中華鱘卻在展出翌日被兇猛的「海狼」魚攻擊咬傷,延至昨凌晨死去。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表示哀痛,公園為安全起見,已將其餘4條中華鱘移離展區。


伸延閱覽:明報 6月 25日 星期三
中華鱘意外被殺海狼逼遷 農業部質疑海洋公園或處理不周
利齒剴右邊身 5號4傷口3縫針 最長16厘米
中華鱘鯊魚共處料沒問題
海洋公園曾與專家評估風險
曾蔭權﹕不要怪罪政府


Wednesday, June 25, 2008

『鬼眼』導演的新作

『鬼眼』導演的新作



有睇過 The 6th Sense 的朋友,都不會忘記個小孩子有對『鬼眼』,主角是位兒童心理學家,他幫助這位受驚的小孩子,故事在結尾出人意表的點出,原來故事中的主角,其實已經一早死了,只是陰魂不散,繼續幫助小孩子,因為小孩子有對『鬼眼』,可以見到心理學家的魂魄。


『鬼眼』1999年,當時很賣座,亦紅了個導演 M. Night Shyamalan
禮切 沙也馬蘭, 之後專拍一些,靈異的懸疑片,但都不及 The sixth Sense 成績嬌人。 但有一定水準,我每次都有去捧場,近年作品計有:

禍水 Lady in the Water (2006)
森魔 The Village (2004)
驚兆 Signs (2002)


今年就拍了部 The Happening 港譯:破天•慌 六月十二日在香港開始上畫。


故事講突然間一種不知名病毒,廣泛侵入人類社會,進入人體之後,令到人類自我迷失,繼而自殺,了斷自己的生命。 初時猜測是受到恐怖襲擊,但恐怖分子無可能在極短時間,在極大范圍,施行恐怖襲擊。又有自以為專家的學者,話喺國防部實驗的反恐藥物,不慎外泄,令到市民中毒。又有話是核電廠輻射外泄,病理專家就話是,受到輻射,啲微菌變種,襲擊人類。


男主角帶埋,剛和他鬧翻了的女友,和同事托孤的小女孩,展開逃亡,遠離疫區,但病毒瘟疫傳播得很快,同坐一班火車的乘客都染了病,相繼自殺死去,一路上遇見的人,有見死不救,有互相幫助,但都紛紛染病,作出自我毀滅。


而逃亡人群中,有一位對植物頗有研究的花農,解釋植物都是有物性的,在受到外來影響,會自衛性的排出,對抗性的抗體粒子,隨風散發,並在植物間相互收發傳播開去,但男主角聽不進耳,沒有留意。


最後剩下他們三人逃到深山,見到一座農莊,農莊主人是位古怪的老太太,她招待了主角們三人,給予食物和在農莊借宿一霄。第二天早晨,連在外面打理農莊的老太太都感染了病,用頭撞破玻璃窗慘死,男主角和他的女友因此分隔在農莊,兩間相隔了的建築物。


兩人面對生離死別,互訴衷情,願意死也要死埋一起,遂不顧後果,走出農莊外走在一起,準備等死,點知就是這一霎那,風起雲湧,他們沒有死掉。


三個月後,不知名病毒完全消失了,人類重回城市,重過以往生活!而破解病毒之源,是否就是男女主角兩人,他們的真情流露,令身體產生的化學作用,所謂 Love is a Chemistry, 散發出來的 chemical,感染了啲植物,植物停止了釋放抗體,再在植物間再互相傳開去,便完全停止產生抗體了,就因男女主角的愛,拯救了人類呢?嘩!原來男女之間的愛,所產生的化學作用,連病毒都可以消滅的,嘩嘩!有冇咁神奇呀!


部電影初時的懸疑性,都幾吸引到我,定心坐喺度睇戲,逃亡潮更是刻劃人性的自私,但最後由于愛的化學作用,擊敗病毒,又幾玄妙!


伸延閱覽:明報的舒琪影評對 《破天~慌》 似符情有獨鐘

之一

【明報專訊】根據綜合網站The Rotten Tomatoes的統計,《破天‧慌》(The Happening)在美國首映,140篇影評裏,只有27篇是較為正面的(嚴格而言,應屬毀譽參半),得分僅百分之十九,餘者盡皆惡評,而且千篇一律的,均由《鬼眼》(The Sixth Sense)說起,把M‧禮切特 ‧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的失寵(於影評人與觀眾的)過程樂此不疲的由頭到尾再數落一次。《紐約時報》的Manohla Dargis說得好:「遠在(影片公映)前,(一眾影評人)早已磨刀霍霍……一切現象一面倒地顯示,影片在還未有機會證明它失敗──抑成功──前,便注定要一敗塗地。」在香港,就連我一直信任的家明,也莫名其妙、有理冇理地在他的部落格裏把影片無端臭罵了一頓(「《The Happening》真是壞,劇本、演員、導演都不濟」、)。唉!

我說「莫名其妙」,是因為文章裏五分四的篇幅,都是用來形容沙馬蘭在片中處理死亡的手法(文章的題目就叫《八百萬種死法》──仿Lawrence Block的同名小說,小說後來被改編為電影,奧利華‧史東編劇、Hal Ashby導演),尤其是他的單鏡頭美學(long take),而很明顯地,作者在觀影過程中是感到震撼的(「影片的自殘畫面十分可怕」、「效果(於是)比《大時代》的暗裏交代來得更震撼」──至於為什麼要把它跟一部電視劇比較,便不得而知了),只是因為「真不知如何反應」而作出了過猶不及的反彈(「危言聳聽」、「Shyamalan是不是瘋了?」)。

事實上,在我看來,《破天‧慌》的最大成就正在於此:跟他過往的電影一樣,影片的場面設計都匠心獨運(好了,就當沙馬蘭是名匠師好了──沒有人說過他是大師,把他跟希治閣比較,也是說他的大部分技巧師承希翁而已。這點下面再談),而且幾乎都能奏效。作為一部以驚慄為主的電影,不論是開場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少女自戕、地盤裏工人們的集體跳樓、莊園裏吊在半空中的一具具屍體、停下來半響卻突然往前方一棵大樹直衝的汽車、抑或警員和老百姓輪流自轟太陽穴的種種設計,影片都成功地經營出一份不寒而慄的恐怖氣氛。後三分一主角們三度進入(或欲進入)三間民居的對比,更突出了不同程度的趣味性。最有趣的是其中一家模範單位,裏面的陳設全是塑膠製品,竟與《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裏的核試爆家苑不謀而合,又都帶著一份異曲同工的荒謬反諷意味,可說是美事一樁。


之二

【明報專訊】這樣的一份氛圍,如果目的不外是為了讓觀眾wee嘩鬼叫、起哄一頓的話,那《破天‧慌》充其量不過是另一部像《恐懼鬥室》、《Hostel》、《Haunting》之類的slasher film。但除了血漿的容量與上述電影比起來簡直是蚊比與牛比之譜外(影片在美國被評定為"R"限制級,其實大可大幅度增加它的血腥與暴力畫面),《破》片還有它更嚴肅(這個字眼肯定會給犬儒者施以白眼,但你能否認沙馬蘭不是一個嚴肅的電影作者嗎?)的指涉與信息(雖則你不一定需要認同)── 大自然向人類進行的一次反擊和侵襲行動。是以我會覺得沙馬蘭努力經營的其實是一種apocalyptic的氣氛與效果,而從這個角度看,我甚至認為影片的張力比起《驚兆》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地域在沙馬蘭的電影裏一直佔據着一個重要的位置:往往構成戲劇的主要成分。《破》片也不例外。影片它先是從大都會(紐約、費城)開始,然後再逐漸往外蔓延,擴及郊野、農莊、鄉間、以至被遺忘的野外。這裏有必要再提一下那三家民居。第一家是個模範家居,但內裏卻空無一人;第二家男、女主角不得其門而入,但從聲音辨別,裏面住的應全屬男性(畫面所見只是兩根槍支);第三家則是個與世隔絕的獨居老婦。三棟房子三個處境:(不見的)家庭、macho-community(教人聯想起西部片裏的男性社群/社會)和widow's home(寡婦家),均與男、女主角及小女孩組成的核心家庭成一對比。最有意思的是那寡婦家:老婦從造型到行為舉止,還有那張凹陷了的床,和床上的娃娃,都仿似是希治閣的《觸目驚心》裏Norman Bates母親的原形。你可以說這些設計都不是教影片成為一部傑作的因素,但卻無可否認地,它們都豐富了它的閱讀趣味,特別如果你是個影迷的話。

但沙馬蘭最大的優點,仍是他對電影語言的注重與運用。這方面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有一段話說得最好,但不好譯,所以原裝節錄在這裏。他說:「Shyamalan is a genuine filmmaker; he thinks in shots. Unlike the filmmakers who believe in interrupting every shot by another one, Shyamalan tries for a natural curve of interest as the image unfolds to its point of maximal interest.」《破天‧慌》依然充滿了這樣的特色。老婦人的身影從窗外閃過,房子收到硬物撞擊,直到她兩度用頭撞破窗戶的一段戲,足為明證。


伸延閱覽:
舒琪 影視監察 註:舒琪和石琪是兩位不同的人物,前者是導演,後者是影評人。

Tuesday, June 24, 2008

選舉委員會 ~ 小圈子



美國的『選舉人票 Electoral College』,全美國只共有五百三十八張,但他們是根據他們所屬州份的結果,根據『勝方通吃 the winner-takes-all System』制度,去投票選出每四年一屆的美國總統。


返轉來看看香港,我們的香港特區首席行政長官,是由八百名成員,組成的 『選舉委員會 Election Committee』選出的, 『八百』比 『五百三十八』多了二百多個。 但被形容為『小圈子』選舉,畀泛民評為『不民主』的選舉。


這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 Election Committee』 是分由別代表香港社會中的38個「界別」。其中2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200人來自專業界,200人來自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其餘200人為立法會議員、區域性組織代表、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




點擊可以放大 圖片 維基百科




在香港各個界別分組成員,由上段所述界別分組投票人投票選出。這跟美國由每個州份,自己選出『選舉人 Electors』分別不大。


觀乎,四個界別的組成,包括的層面頗為廣泛,涵括了社會各個階層,點解土產的八百人選舉委員會,選出 2007年(第3屆)曾蔭權做特首,會被認為『小圈子』和『不民主』選舉。而沒有人批評美國的『選舉人票 Electoral College』,全美國只共有五百三十八張,而且是『勝方通吃 the winner-takes-all System』制度。


是絕對的崇洋心理,外國人的『屁』都是香啲,是不敢挑戰自認是:
『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度?



在春初財爺選讀新財政預算,大大派錢民望急升,比特首的還要高,網友 新鮮人寫了篇文章,質疑:
『香港人嘅識別能力有多少, 更好擔心將來有雙普選時會變成點』。


咁我們應否效法美國,把香港、九龍、新界、離島,再劃分成不同的『選舉人區』,因為每個區的『人口結構,經濟貢獻』都不同,去分配不同的『選舉人票』。但睇返轉頭 『選舉委員會 Election Committee』,就不是已經平衡了,不同界別的市民利益?


縱言,選出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產生方法不夠完善,只要有心有力,齊心合力,勞心勞力,同心協力,共同攪好佢,不會比任何選舉制度遜色。 總好過邊個提倡派米,就選邊個入立法會,一定好過邊個有錢派,就選邊個做特首,來得令人擔心!



伸延閱覽: 我的舊文
選舉人票 ~ 通吃制
民主~泰國式



Monday, June 23, 2008

公共空間



利用增加樓面面積,換取公眾可用的公共空間,這個觀念本是好的,但近來卻越演越烈,政府正式告上法庭。


【明報專訊】政府向時代廣場索償
律政司入稟高等法院,指銅鑼灣時代廣場把地面公眾休憩用地出租違反批地條款,要求九倉賠償。

政府與九龍倉在1992年達成協議,以3017平方米公共空間換取更高的樓面面積,而公共空間容許展覽及臨時結構,但須獲屋宇署批准,以及只准收取水電費用。

據被告公司於本年2月28日向屋宇署提交的資料顯示,被告公司將該公共空間分為兩個地面廣場,於星期一至四兩個場地收費分別為2.8萬及4萬元,但若活動於星期五、六、日舉行的話,收費則分別為10萬及12萬元。屋宇署指被告公司在信中承應有關收費是可能高出向第三者提供設施的費用。

政府曾就此向九倉追討,但時代廣場認為未有收取過多租金,今次訴訟可釐清與政府對契約條文理解的分歧。有關索償金額未有透露。

時代廣場亦在03年7月至05年3月期間,把露天廣場一角租予星巴克經營咖啡店,並收取月租10萬元;根據政府和發展商之間的公用契約,發展商不可租出露天廣場收取利益。時代廣場其後登報表明,當日的安排屬無心之失,在知情後已迅速糾正。



但原來私人屋苑有些地方,也是政府地政署和發展商,在雙方協議下,被列為公共空間,如果是商場部份,當然容易理解,但原來一些一向被認為是私家地方,都會是在條例下,被視為公共空間。 最明顯的是屋苑的平臺上,建設的公園式休憩地方,依照協議根據條例,需要開放給予公眾。


星島日報 3-29報道政府公布全港有二百三十多個,在九七年後落成的私人發展項目,要提供公眾設施給市民,當中更涉及二十四個屋苑,不過大部分市民未必為意。本報昨日到上環房協屋苑荷里活華庭的公眾休憩花園,竟遭保安員報警驅趕,及後警方到場後證實,該休憩空間可供任何人使用,顯示屋苑保安和居民亦不清楚。發展局提醒法團及管理公司遵守土地契約,日後亦會突擊巡查。


這點在購買物業時,售樓說明書,祇是輕輕帶過,不着一點痕跡。無論是發展商,屋宇經紀,代表買方審核文件的事務律師,在經辦一手二手買賣時,有沒有明確的指明說明呢? 平臺休憩的地方,一向視為私家擁有,這亦是賣點之一。 究竟我們支付樓宇買賣時的價目,即所謂建築面積,實用面積,共用面積,有沒有加埋入去來計算呢?


若果發展商賣埋屬于政府的公共空間,政府當然要告發展商喇。 咁啲業主又告邊個呢? 告經辦物業買賣的經紀本人?告經辦物業買賣的經紀公司?告經辦物業買賣的經紀商會監管機構?告負責審核屋宇買賣文件的律師本人?告負責審核屋宇買賣文件的律師事務所?告負責審核屋宇買賣文件的律師公會監管機構?還是聯埋一起去告個發展商,或者去告政府?


這是業權上的疑點,也可以是專業疏忽錯失,會引起法律訴訟,啲法律界朋友,訴訟事務的朋友,呢趟發嘞!


還有若果要開放私人屋苑的平臺花園休憩地方,給予公眾進入,除了管理上出現問題外,保持清潔環境,保安上問題隨之而起。除了物業管理員需要加密巡邏,加強管理公眾出入,而既然列為是公共地方,警察也需要定時出現,並簽處更簿,體驗警方關注公共地方,咁警務處又要增加人手,加強巡邏,行多幾個『咇』嘞。 管理費要加,連差餉都可能要加,一連串疑問,在我腦海中站了起來。



Sunday, June 22, 2008

民主~泰國式

民主~泰國式


Wikiipedia : ”Democracy“ is a system of government by which political sovereignty is retained by the people and either exercised directly by citizens or through their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在 維基百科:有關『民主』定義,可點擊連結參考,不贅!


簡單地說是,是少數服從多數,並利用選出的代表,在議會中議事表決,利用簡單大多數制選出領袖,領導國家。 但如何去演繹呢? 各個不同國家,對所謂『民主』就有不同的方式。


繼幾年前泰國軍方趁前總理”他信“外遊,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幾年後還政於民,在選舉中,再由親他信的政黨勝出,組成新的文人政府,但呢兩天 曼谷又爆發反政府示威

BBC中文網: 泰國民眾反政府示威要求總理下台
泰國首都曼谷數千名反政府示威者沖進警察封鎖線,到總理沙馬辦公室所在大樓抗議。 他們指責現任政府無能,並說總理沙馬是前總理他信的傀儡。 他信兩年前被軍事政變趕下台,今年二月才結束流亡返回泰國。 從五月下旬開始,人民民主陣線領導的抗議示威一直在首都曼谷進行。


泰國式的民主,是『君主立憲』制,泰皇得到絕高的尊重,議會是由人民經過大選,以簡單多數制選出來的代表(議員),再經由代表(議員),推舉出民選總理,領導政府,治理國家。


但由文人所組成的泰國政府,每每受到『軍方』干預,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沒三兩年就是一次,見怪不怪。之後交出政權,重新舉行民主選舉,但又再歷史重演。


點解由大多數人民選出來的,每每被反對黨聯埋軍方出來反對呢? 是不服氣輸掉了選舉? 觀乎泰國反對黨『人民民主陣線』,是有著專業人士和學者背景的,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組成,那麼是否占大多數的貧苦群眾,勞動階級,未能分辯出誰應代表他們呢? 還是根本就是階級之間的闘爭呢?


在貧苦大眾占大多數的國度,派錢的政綱是最實惠的,答應大灑福利的最得民心,咁就喺唔喺最公平的選舉呢?咁喺唔喺就是對國家最佳的選擇呢?


在眾多政黨,有著無數的政綱,究竟人民有沒有足夠知識,究竟人民有沒有足夠分辯能力,去選出正確理想人選呢? 呢方面真喺寫多三萬字都說不清。


泰國式的民主,就是最佳的反面教材! 值得我們在香港追求民主, 要求直選的同志們,深思!再深思,再三深思!




我的舊文:
民主的兩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