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June 20, 2009

包青天再世?



包青天的故事,在有中國人的地方,永遠都有其市場,記得最初期是臺灣的演員金超群,他主演的包拯,在香港播映,深入民心,收視率極佳。


香港的亞視前身見到,就請他整個班底,來香港拍攝製作港版:包青天,無線急忙請了香港影星 狄龍演包拯,也是包公審案的電視劇,兩臺每天同步同播包青天,煩到我兩個臺都沒有收看,我轉臺到明珠臺。


但翻查維基百科,原來還有一個臺灣演員 儀銘,曾主演包拯,是有記載中最早的演員,演出電視劇的包青天。


而我記得舊時看黑白的粵語殘片,曾經看過粵劇戲曲的包公案,有『審烏盆』,『審國槐』,由著名老生,靚次伯演出 包拯 包黑炭。


近日讀報,中國國內就上演了一個,真人版的包青天故事:


明報社評轟動內地的鄧玉嬌案判決,用刀刺斃強行要求提供特殊服務的官員的女服務員鄧玉嬌,被法官指「防衛過當」,但因為自首及被鑑定為心境障礙(類似患有精神病的意思),被免予刑事處罰。

這次判決雖然可說是內地維權運動的一次勝利,但官方就案件的處理,實際上反映了內地的法治體系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跟一個完善的法治社會,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案件在今年5月發生,修腳女工鄧玉嬌在湖北省巴東縣一家休閒中心工作,被當地3名官員強行要求提供「特殊服務」,她拒絕後雙方發生衝突,鄧玉嬌涉嫌刺死一人刺傷一人,被公安以涉嫌殺人罪拘捕,更把她關進精神病院。案件引起內地網民及維權人士廣泛關注,甚至有網民聲言發起「散步」遊行,最終涉案官員被撤職及開除黨籍。

內地貪官污吏橫行,不少人認為內地民眾已出現仇官心態,民眾對殺死官員視為「大快人心」之舉,因此事發後網民一面倒地同情鄧玉嬌。這次判決雖然還了她一個公道,其實更反映了內地法治體制的混亂。

根據判決的內容,法院指鄧玉嬌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但因為她自首,又被鑑定為心境障礙故免予刑事處罰。按照常理,法庭既認為被告觸犯故意傷害罪,即使她自首也必須判罰。若她的精神問題嚴重至毋須負上刑責,按理也必須接受強制治療,如今她獲當庭釋放,未見任何強制治療的決定。

因此最合理的推斷是,法院怯於案件已引起海內外人士關注,對當局構成巨大政治與輿論壓力,加上涉案者官位不高,只屬鎮政府官員,後台又不夠硬,當局於是息事寧人,以圖堵住悠悠眾口。由此可見,這只是「政治判決」,以防觸發另一宗民眾示威衝突事件,絕對談不上什麼法治得到彰顯。



表面是弱女遭到欺凌,自衛誤殺了個鎮級的官員,公安先是秉公辦理,把涉案女子鄧玉嬌收監,並控以殺人罪,更把她關進精神病院。


過程就好像熟口熟面,想返起好像在某電影中似曾相識,但一時之間,又記不起是在那部電影中的情節。


最終官方肯定被告,其實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被告是在自衛情況下殺人傷人,曰:「防衛過當 心境障礙」,類似患有精神病的意思,被免予刑事處罰。


今次鄧玉嬌案,幸運地被傳媒揭發,但中國大陸地大,幅員廣闊,所謂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員就像土皇帝,橫行無忌,可見一斑,被隱藏被隱瞞的過案,又有幾多呢?將來如何竭止,同樣事情,不再發生,不再重演,是個大問號?



伸延閱覽:
鄧玉嬌谷歌搜尋
鄧玉嬌谷歌新聞搜尋
輕判鄧玉嬌 法治仍不彰 明報社評
包拯 包青天 維基百科
人人希望有個包青天! Fresh Coffee Shop



Thursday, June 18, 2009

自私自利引致人類滅亡



網友因為別人的『自私』,攪到心情苦悶,我當然不是想談,隨地吐痰,亂拋垃圾,等等,貪方便的『自私 Selfish』!


請先讀讀大教授的一篇文章,他引用了先賢 ”阿當斯 史密夫“所著的《原富》,來談『自私 Self- Interest』。查《原富》英文書名是: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Adam Smith". 是由 “嚴復” 所譯成。


自私三解:論《原富》的重心所在(2000.02.17)
此前為林行止的《原富精神》寫序,大讚《原富》。我說史密斯一七七六年所發表的這本書,不僅到今天在經濟學上還是全無敵手,而作者的博學多才是我平生僅見。(愛恩斯坦等人的天才當然驚天地、泣鬼神,但博學就談不上。我認為在歷史人物中,論博學多才,可與史密斯平起平坐的只有達爾文。英國 包括蘇格蘭 的舊傳統真的很了不起。)

閒話休提,因為這裡要談的是一些比較深的學術,要爭取文字空間。一般經濟學者都知道,《原富》中的一個重點,是自私(史氏所說的 self-interest)會給社會帶來利益。但自私有三個解法,或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看。

第一個角度,現代經濟學用的,自私是一個假設 在局限下爭取最大的個人利益(Postulate of Constrained Maximization)。人的本質究竟是否自私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設任何人,在何時何地的任何行為都是以自私為出發點,沒有例外。

這個一般性(universal)的假設(postulate),加上邏輯及理論,可以推出數之不盡的假說(hypotheses),而這些假說是可以被人的行為事實推翻的。若行為事實沒有推翻假說,那麼行為就算是被假說解釋了。若事實推翻了假說,經濟學者就要再下工夫。這是科學方法的第一課:自私假設是經濟科學上的需要,人的本質究竟怎樣是另一回事。

第二個角度,自私是基因遺傳的,天生下來就是這樣,改不了。一九七六年,生物學家 Richard Dawkins 發表的《自私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一本重要的書。作者引證於多種動物的生態,有力地辯證自私是遺傳的。這本書有一段時期引起經濟學行內熱衷於新興的「生理經濟學」,但因為在解釋人類的行為上與假設的自私沒有什麼不同,日漸式微了。

史密斯看自私,是從第三個角度看。他認為人的本質有同情心,但為了生存不能不自私。那是說,自私是無可避免地被逼出來的。非所欲也,不能不自私也。在整本厚厚的《原富》中,他只說過一句類似這樣的話,但史氏在《原富》之前的另一本書,這第三個自私角度較為明確。三十年前我以這被逼自私的角度重讀《原富》,才認為自己真的明白這偉大思想家的重心所在。

史密斯看世界是這樣的。社會的經濟局限與環境迫使人自私,而人的自私行為到頭來又使社會的環境及制度有所改變。二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人因為環境不同或知識、經驗不同而有所改變,社會的體制就跟著演變,而因為自私永遠被逼著存在,人的行為就會因為體制環境不同而改變了。

雖然史密斯沒有明言,但很清楚地他認為社會的任何體制都是按著自私與環境的互相影響而不斷變化。從這角度看,整本《原富》是頗為明確地表達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進化論」。人如是,社會體制也如是。《原富》影響了達爾文,眾所週知;較少人知道的是這本書更影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唯物論及馬克思。

從假設自私的角度看,「進化論」怎樣也看不出來。從基因自私的角度看,自私本身就是進化的適者生存的效果,「進化論」的大前提卻也看不出來。但從被逼自私的角度看,一個偉大的腦子就可以想出「進化論」。

沒有史密斯就可能沒有達爾文,沒有達爾文就沒有門德爾,沒有門德爾就沒有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五十年代發現的基因結構。這是史密斯對生物學的貢獻。但他是個經濟學者。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上,他可沒有那樣幸運了。

我很欣賞 Max Lerner 一九三七年替《原富》所寫的《引言》。他說時代啟發了史密斯,而史密斯到頭來影響了時代,是對的。但 Lerner 說史氏的所有論點都被後來的論著刺破,卻是錯了。Lerner 的思想相當「左」。他在該《引言》中多次高舉馬克思,認為馬氏的功力不在史氏之下。

我們不要忘記,一九三七年的前前後後,世界有經濟大蕭條,數之不盡的學者認為那所謂資本主義大限將至,共產或社會主義勢必取而代之。時勢造英雄,馬克思的信徒暴升是不難理解的。

受到史密斯的感染,黑格爾及馬克思等人深信社會的體制會不斷「進化」,不斷演變。鄧小平先生和今天北京的領導人是這樣說,而我自己也是深信不疑的。我不同意的,是說世界會變可不是說會變到共產政制那方面去,也不是說我們要以革命來改變世界。

黑格爾、馬克思、Lerner 等人讀《原富》,讀得一知半解。史密斯的觀點,是社會的體制是會演變的,但他從來沒有說過,人類被逼出來的自私也會變。自私一日不變,沒有私有產權就一定民不聊生。這是十九年前我從交易費用角度推出來的定律 也是受到史密斯的感染的。

辯證法唯物論認為人的自私可以更改,而毛澤東力行改之,但改來改去,最自私還是老毛自己 那是在權力鬥爭中被逼出來的極端自私了。

在私有產權的基礎上,社會的政制,做生意的合約,公司的結構等還是會演變的。比方說,在今天電腦發達、網呀網的進展中,二十年後的社會與其運作方式,肯定與今天的大不相同。但自私的行為不會變,而若沒有私有產權,科學怎樣發達人還是會餓死的。

《原富》屢有小錯,無傷大雅,但它的重心對得精彩;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不可以相提而並論的。

我認為《原富》錯得比較嚴重的地方,是史密斯在分析制度的演進中,忽略了有時是改進,有時是改退。人的自私對社會有利也有害,而人的無知,大可被政客或謬論所誤導,以致一窮二白。像文化大革命那種事,發生在史氏身後二百年的二十世紀,是他的理論不能容許的演變大惡化。

共產中國數十年的惡夢,從進化歷史的時間上看,只是分秒之間。這樣看,《原富》還是沒有大錯。但近代學者對生物進化的研究,卻發現以億年計的進化中,好些生物曾經極盛一時,然後突然間滅絕了!

不適者淘汰的一個可能性,是滅絕。人的自私在某些不幸的情況下可以滅絕人類!這一重點,史密斯當年是看不到的。



首先我認為『Self-Interest』不應譯為 『自私』,譯作 『自利』,較為妥當,但也可以譯作『自肥』。孤勿論是 自私、自利、自肥,都是如出一轍,即是只顧自己,祇有益自己,更有負面的含義,利己而損人之含義。


文中第一第二的解釋,不贅!第三個解釋,來自先賢“阿當斯 史密夫”,大教授指:『史密斯看自私,是從第三個角度看。他認為人的本質有同情心,但為了生存不能不自私。那是說,自私是無可避免地被逼出來的。非所欲也,不能不自私也。在整本厚厚的《原富》中,他只說過一句類似這樣的話,但史氏在《原富》之前的另一本書,這第三個自私角度較為明確。』


地球資源頻臨短缺,石油的原油價格,被炒家舞上舞落;飲用的食水污染厲害,不久的將來或已經開始,可飲用淡水成為奢侈品。連呼吸的清新新鮮空氣,都越來越罕有,最妙的是連廢氣排放,都可以厘定 quota 配額,而且可以拿來炒賣,工業大國可以購買,發展中國家未發展國家剩餘的配額,繼續排放廢氣,繼續污染地球。


自私自利的人類,先是但求經濟增長,不斷污染地球,排放有毒氣體,南極臭氧層穿了個洞,已經很多年,溫室效應,兩極的冰冠融化,海水水平線上升,淹沒沿海的低地城市,天氣氣候變異,引發天災。人類不斷開發埋在地下的資源,挖掘地下水源礦藏,開採,開鑿,開礦,發生地坎,山體滑坡,等等人禍。


人類己經因為爭奪僅有資源,人與人爭,家與家爭、族與族闘、國與國闘,爭奪搶奪資源,有利用經濟手段,爆發文的沖突,有利用武力手段,爆發武的沖突,人類自傷殘殺,自取滅亡呢?還是物競而天擇,地球病了,地球就會產生抗體,而抗體最終滅亡人類呢?


後記:
近一年來,有三部電影,都是不約而同,利用地球本身或外星人,為了拯救地球,開始了滅絕人類的行動,三部電影我都有發文討論:破天• 慌地球停轉日,和 地球毀滅密碼,可參考下面我的舊文連結。



伸延閱覽:
自私三解:論《原富》的重心所在 簡體字版 hexun.com
自私三解:論《原富》的重心所在 繁體字版 hexun.com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Adam Smith" 谷歌搜尋
The Wealth of Nations 維基百科
中國企業收購澳州力拓失敗事件 谷歌新聞搜尋
中國企業收購美國悍馬事件 谷歌新聞搜尋

我的舊文:
地球毀滅密碼
地球停轉日
破天·荒


Tuesday, June 16, 2009

記兩則港聞


【明報專訊】伊利沙伯醫院就一度收取旺角交通意外傷者針藥的事件表示,對該次事件令病人家屬困擾致歉。

聲明稱,女傷者昨日約零時十分被送到醫院急症室搶救。當時病人盆骨嚴重創傷及血壓不穩定,情況危殆,需要插喉輔助呼吸。傷者在昨日中午十二時,其流血情況未得以改善。

醫生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與病人家屬詳細解釋使用一種止血專用藥物(Novo Seven)的成效和風險,以及所需費用。昨日下午約三時,病人家屬繳付藥物的費用,隨後病房職員在藥房取藥後交予醫護人員為病人注射,並繼續緊密的治療。

院方昨晚已就其臨床情況作個別考慮,免收病人使用藥物的費用,院方已在今日上午為家人安排退款。

在今日晚上,醫院行政總監及主診醫生,在聯同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及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探訪病人之時,再次向病人家屬詳細解釋有關治療情況,並為今次事件令病人家屬困擾致歉,現時病人情況仍然危殆。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稱,醫管局的收費原則是在性命攸關的危急情況下,不應向本港病人收取藥費。

旺角前晚車禍重傷的王珮因為一度未能止血,家人遂同意伊利沙伯醫院支付二萬多元自購止血針藥。蘇利民就此稱,希望藉此向市民保證,醫管局首要任務是救治病人及傷者的生命,不論其財政狀況。醫管局的收費原則是在性命攸關的危急情況下,醫院不應向本港病人收取所需藥物的費用,醫管局在制訂和檢討藥物名冊時一向都緊守這原則。

他又稱,昨日的事件反映現存制度的灰色地帶。有關藥物(Novo Seven)是註冊用於治療血友病人的止血藥,屬於專用藥物類別,而非列入為通用藥物名冊,供一般病人使用。雖然藥廠只建議有關藥物用於血友病人,伊利沙伯醫院醫生認為按病人當時的情況,有關藥物(Novo Seven)有助治理該傷者失血過多的情況。

事件反映現行系統在處理病人性命攸關的危急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及以臨床實證支持醫生作出專業判斷。醫管局會檢討該藥物在處理血友病以外的醫學實證及就使用方法提出統一做法的建議。

聲明稱,醫管局會盡快檢討現行情況和做法,並訂定一套機制,確保病人或傷者在性命危殆的緊急情況下,一定獲得有助治療的藥物,而毋須額外付費,以貫徹醫管局救治生命的原則。



【明報專訊】大嶼山梅窩居民舉行諮詢大會,了解戒毒學校正生書院搬入該區的事宜,部分居民在場舉牌反對。

逾百名居民今早出席諮詢大會,有居民手持示威牌,要求當局在當區辦學,以免子女要乘車船出市區議書。有家長表示,不贊成正生書院搬往梅窩空置的校舍,又指梅窩小學不夠地方,應該預留丟空的校舍給他們擴建。

正生書院負責人解釋搬遷計劃時,一名老婆婆更衝出,走向講台反映意見,被工作人員勸阻。

正生書院遷校梅窩的申請,將於周一呈交區議會諮詢,申請須獲鄉議局、梅窩鄉事委員會及區議會通過,政府這兩天會游說居民支持。至於書院的營運模式則有待商討。

全港唯一戒毒學校基督教正生書院「人滿」,兩年前申請遷往梅窩一所空置中學,惟居民憂慮戒毒學校太近民居,令梅窩這個「怡情小鎮」淪為「吸毒小鎮」,300名居民昨召開大會向政府表達不滿,不排除日後遊行反抗。

梅窩鄉事委員會昨舉行「捍衛梅窩南約中學居民大會」,邀請保安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禁毒)黃福來「解畫」,部分居民情緒激動。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帶了20個學生到場,讓居民更了解該校學生。

憂太近民居淪「吸毒小鎮」
育有兩名子女的居民黃先生,憂慮正生書院遷入會令梅窩變得品流複雜,影響子女,他認為書院該遷往其他遠離民居的地方,如石壁及喜靈洲等。居民陳先生怒斥政府無視民意,質問政府︰「若梅窩設置戒毒學校,樓價下跌,誰負責任?」

梅窩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曾雲川表示,日前向800名居民派發問卷,逾九成人反對正生書院遷入梅窩。他認同戒毒學校對青年作出貢獻,但憂慮學校太近民居,學生未能專心接受治療。立法會議員兼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直言感到很矛盾,但「暫時看不到理由支持書院遷校」。

正生書院遷往梅窩的方案本月15日呈交離島區議會繼續討論,有居民促政府撤銷討論,否則不排除遊行表達不滿。

校長:學生需融合非抽離
近日發生多宗學生濫藥事件,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直言青少年濫藥問題已響起警號,書院雖不斷收到有關入讀書院的電話查詢,但已愛莫能助,因為宿生已超逾校舍容量3倍。他指梅窩居民的憂慮源於不了解書院學生,學生只是誤入歧途,需要融合而非抽離,而書院亦計劃在新校園設立精品店、快餐店等,讓學生投入社會,居民同可受惠。

黃福來表示,保安局原則上支持方案,會聽取居民意見再作考慮。




除了H1N1 豬型流感,病毒在坊間本土擴散,為了防疫,小學和幼稚園學生停課兩週。另外還有兩種“病”,卻在香港範圍內催生了,其一在伊利莎伯醫院發生了!其二在離島梅窩社區爆發了!



後記:
【明報專訊9月19日】一名7歲男童,因為未有帶身分證而懷疑在明愛醫院延誤診治,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表示會要求醫管局解釋。

該名男童日前在學校上體育課時傷了眼睛,其後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由於該院沒有眼科急症,遂被轉往明愛醫院,該名男童當時沒有身分證,只有學校手冊,但明愛醫院要求他出示身分證或繳交非本港居民的診金700元,其後男童父親由公司返家,取身分證到醫院,其間用了一小時。

周一嶽說,已要求醫管局詳細解釋,又認為任何病人到急症室求診,公共醫療系統都有責任照顧病人。



伸延閱覽:
H1N1 is a virus or a bacteria 谷歌搜尋
H1N1 是病毒還是病菌? 谷歌搜尋
伊院向傷者家人致歉 明報
蘇利民:救人為先 明報
蘇利民指醫院不應向命危病人收藥費 星島日報
正生書院遷梅窩諮詢居民 明報
梅窩居民大多反對正生書院遷入 星島日報
梅窩居民不滿正生書院遷入 明報
正生書院冀與梅窩居民加強溝通 星島日報
正生書院校長沒信心能遷校 明報
梅窩或辦反正生遊行 明報
2萬購止血藥救急 醫局捱轟認錯退款 明報
醫局﹕藥物制度灰地帶需改善 明報
「止血針」 非血友病人須自費 明報
周一嶽關注男童疑延誤救治 Yahoo 新聞


Monday, June 15, 2009

平凡中顯得不平凡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天陰、天晴、下雨、下雪、潮漲、潮退、轉冷、轉熱,地球自轉而分晝夜,地球公轉而換四季,看似是很平凡的事情,每天每月每年都遁環不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科學中的物理學界有:『宇稱守恆定律』,又有『宇稱不守恒定律』,守恒?不守恒?究竟是變或是不變呢?是誰在管理著呢?


丹布朗 Dan Brown 的『Angels and Demons 天使與魔鬼』小說中,教皇侍從 The Camerlengo 面對,BBC 的電視直播發表演說:

『你們宣稱如果重力和原子量,發生哪怕極其微小的變化,都會使我們的地球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薄霧,而不是現在這樣一顆,由大片海洋包圍著的天體 。。。。。。。人們真的就那麼容易相信,我們僅僅是在無數張紙牌中抽對了那一張嗎?難道我們已經變得如此空虛,情願去相信子虛烏有的事情,而不願相信一種比我們強大的力量嗎?

You proclaim that even the slightest change in the force of gravity or the weight of an atom would have rendered our universe a lifeless mist rather than our magnificent sea of heavenly bodies . . . . . . . . . . . Is it really so much easier to believe that we simply chose the right card from a deck of billions? Have we become so spiritually bankrupt that we would rather believe in mathematical impossibility than in a power greater than us?』


平凡中更顯得不平凡!

近來每晚晚上伴我入眠的是 Sarah McLachlan~Ordinary Miracle,設下 sleeping mode,房間內的音樂系統,在我入眠後,會自動熄機。

充滿感情的演繹,睿智的歌詞,謹請欣賞多一次




It's not that usual when everything is beautiful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The sky knows when its time to snow
You don't need to teach a seed to grow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Life is like a gift they say
Wrapped up for you everyday
Open up and find a way
To give some of your own

Isn't it remarkable?
Like every time a raindrop falls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Birds in winter have their fling
And always make it home by spring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When you wake up everyday
Please don't throw your dreams away
Hold them close to your heart
Cause we are all a part
Of the ordinary miracle

Ordinary miracle
Do you want to see a miracle?

It seems so exceptional
That things just work out after all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The sun comes up and shines so bright
It disappears again at night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Ooohh Oooohh
It's just another ordinary miracle today



伸延閱覽:
Sarah Ann McLachlan 維基百科

我的舊文:
小說 Angels and Demons ~教皇侍從 BBC 演說全文


Sunday, June 14, 2009

鳴謝

鳴謝



今天六月的十四日,自2007年11月23日開博,累積點擊第 100,000次,今天紀錄到了。


我網頁的點擊率,平均每天 100次上下,而在右方的旁欄上,『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得到回應也累計有 101個。若論點擊率當然不可和眾阿哥阿姐比較,但你們的來訪,是推動我繼續寫的動力。


在此 Space 謹向各方友好,致以 衷心的感謝!


多謝支持,並請多多留言,作思想上的交流!



伸延閱覽我的舊文:
2007年7月4 日 讀博一週年有感
2008年4月6日 寫博五百天有感
2008年11月23日 人生的雪泥鴻爪



評級機構的可靠可信性

評級機構的可靠可信性



美國政府為挽救經濟,不惜大灑金錢,但同時亦令財赤雪上加霜,明報翻譯了,英國《金融時報》於5月13日刊出前美國審計局長 David Walker 的文章:美國岌岌可危的信貸評級 America’s triple A rating is at risk,警告美國政府若不整頓財政,勢將被調低信貸評級。(David Walker 是前美國審計局長)


【明報專訊】早於兩年前,金融危機仍未發生時,評級機構穆迪已警告美國政府,若不好好整頓財政,有可能降低美國的AAA信貸評級,因為美國的醫療及社會保障開支急增,預計未來數十年聯邦政府將負重債。


現在的美國財政,又比兩年前惡劣。種種跡象顯示,大家開始對聯邦政府的理財能力失去信心。


自1917年起,美國政府擁有AAA信貸評級,但還可以維持多久,天曉得了。美國政府已花了數萬億挽救經濟,金融危機後,美債償還保險的價格已上升,買美債的風險,甚至已超越麥當勞債券。加上中國總理及人民銀行行長已公開憂慮美國的信用及美元會否貶值,這都反映問題的嚴重。


兩項隱憂 足降美國政府評級
單以以下這兩項隱憂,足以降低美國政府評級。


第一是美國的醫療改革。縱使醫療需要大改革,但不能因此忽略這對財政的影響,否則只會令人以為,美國政府只是討好公眾的大花筒。


第二,聯邦政府失去財政紀律,特別在金融危機後,無法控制開支及增加稅收,這反映美國政治制度失效,收支失衡問題愈滾愈大。


良藥苦口,很多早應該做的措施,美國政府一直拖延不做。你甚至可以說,以目前這種財政結構失衡、但又無方案的情況,美國的信貸評級根本不值AAA。試問,一個負債累累,並要為各家銀行、金融機構提供巨額擔保的政府,而且每年財赤萬多億美元的政府,怎可能有AAA評級?


一切可以追溯至2001年,聯邦政府輕率減稅。到2003年,前總統布殊增加藥物處方的醫療福利,更令財政雪上加霜。


華府現在又開始討論,是否需要大規模醫療改革,美國是主要工業國之中唯一沒有全民醫療保障的國家,但同時,美國政府花最多錢在醫療上,這是美國財政失衡的主因。


毫無疑問,美國是需要全面的醫療改革,但為全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時,不應該因此拖垮財政。改革也應該包括縮減開支,例如藥物處方的福利就應該大幅削減。


另一個方法,總統和國會應該成立專責委員會,所有關於美國財政的問題,例如預算、開支、改革、計劃和稅收,都要先交給委員會討論。委員會要廣泛收集民意,讓公眾參與討論後,才向政府和國會提出推薦方案。


根據 Peterson 基金會的最近研究,九成美國市民希望聯邦政府可以令財政重拾正軌,支持成立專責委員會的市民,較不支持的多一倍,可惜華府仍在睡眠中。很明顯,我們既不能期望政客、也不能期望一般立法程序,可以成功徹底改革。


我們不能等到更大的危機來到時、到評級下調成為事實後才開始改革,唯一的機會就是現在。




究竟美國還是否值得"AAA" Triple A 信貸評級呢?心照不宣罷!


在借貸市場上 Debts,在投資市場上 Equities,在外幣市場 Foreign Exchange,在商品期貨市場 Commodities(包括:貴金屬、銅礦、鐵礦,原油、可可、小麥、蔗糖,等等)參與交易分一杯羹,就需要承受 Risk 風險:Intraday Risk,Interday Risk,Straddle Risk,Credit Risk,Liquidity Risk,Counter-Party Risk,Settlement Risk,Market Risk,Position Risk,Currency Risk,Interest Rate Risk,Documentation Risk,Sovereignty Risk,Country Risk (non exhaustive)等等的風險,不贅!


個別金融機構,投資財團,會成立自己的風險評審部門,對所有有往來的客戶,商戶,大企業,中介商,律師事務所,估值測量公司,結算機構,跨國公司,市政府,縣政府,州政府,省政府,執政政府,甚至國家,即是交易對手,進行評級,對不同 Risk 風險評估,計算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最後把這能力數字化,訂定下可交易的金額上限,又下分短中長期 ST、MT、LT的限額,再分地區性,時區性,國家性,地區性,全球性的限額 etc. etc.


這個限額 Limit 和實際遇險 Exposure 數額,又需要不停不斷 hourly,daily,weekly,biweekly,monthly,quarterly,half(bi)annually,annually 地去 verify 核實,review 檢討,analyse 分析,control 監控,這整個運作可概括稱為 Risk Management 風險管理。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支持運作。稍一不慎,走漏了眼,就滿盤皆落索,並會引發骨牌效應,影響全公司,波及全機構,輻射到全行業,感染全地區,禍及全國,擴散至全球。


這是大金融機構,大投資財團,才可以自己來作出評審,個人及中小型的企業,恐怕會力有不遞,那第三者獨立的評級機構,就應運而生。甚至有些大金融機構,大投資財團,為了節省開支,開始轉而幫襯,獨立評級機構,購買索取資料,outsourcing 外判工作。


繼『雷曼迷債』,大摩的『精明債劵』又傳出頻臨爆煲,究竟評級機構應否負上責任呢?還是祇是 金管局,證監處,銷售銀行需要負責,受到非議呢?是否因為權責的身份問題,成為避彈衣,讓評級機構,未受到質疑?


但經過『雷曼事件』之後,對評級機構的可靠可信性,又剩返幾多呢?


補記:歐盟對監管評級機構達成一致

【人民網】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代表四月十五日就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達成初步協議。

根據這一協議,信用評級機構今后要在歐盟市場上開展業務必須統一登記注冊,由歐盟廿七國代表組成的歐洲証券管理委員會將暫時負責此項事務。

短期內,每個信用評級機構都將受到一個聯席機構的監管,這一聯席機構由信用評級機構業務所在國監管部門聯合組成。初步協議還要求歐盟委員會在2010年7月前拿出立法建議,以設立一個專門機構負責監管信用評級機構。這份初步協議還有待歐盟成員國政府和歐洲議會正式批准才能生效。按照計劃,歐洲議會將在下周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召開的全會上做出立法決定。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歐盟一直致力於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歐盟認為,包括標准普爾公司和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在內的信用評級機構,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負有部分責任,因為它們在美國次貸危機苗頭顯現時,未能及時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從而導致損失擴大,助長了金融市場的動蕩,並使其最終演變成金融危機。





後記:

這篇舊文突然出現在熱門文章,可以預測是有頗多 Searching for “評級機構“ or similar,i.e. 誤打誤撞入到 嗜悲 這裡。這幾年來 ”評級機構“ 的業務如何呢?似附真的是靜了下來,有機會找一些 Annual Reports 惠譽,穆迪,和 標準普爾 看看,這是 苦瓜兄的強項。。。。。。哈哈哈哈哈!







伸延閱覽:
美國岌岌可危的信貸評級 明報
America’s triple A rating is at risk FT.com
美元兌歐元跌至4個月低位 美信貸評級受壓 明報
雷曼迷債評級 谷歌搜尋
精明債劵評級 谷歌搜尋
惠譽 穆迪 標準普爾 評級機構 谷歌搜尋
評級機構的責任 谷歌搜尋
歐盟認為信用評級機構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負有部分責任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