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October 03, 2015

老屎忽狂想曲

老屎忽狂想曲







羅拔狄尼路 夾 安妮夏特威 領涵主演:The Intern 港譯:見習無限耆


故事簡介:
退休老頭遇到開網購時裝發跡的主婦 女 Boss,事業膨漲得太快,主婦突然變成女強人,在外公司方面行政管理經驗嚴重不足跟不上,在內家庭方面無法兼顧丈夫和女兒。本來老公甘願放棄事業,做家庭主夫卻發生了丈夫出軌事件,於是退休老頭成為她的 指南針 明燈 兼 燈塔。


數十年的職場歷練,又能像慈祥長者父叔輩給予支持,與現實會不會略有不同呢? 所以只可以算是狂想曲,脫離現實 120多分鐘。








我見:
羅拔演 70歲老柴卻絕不是廢柴,稱之為 老屎忽 卻不為過。耆老受聘成為 senior intern 耆老見習生,第一個任務 first assigned 是去跟 安妮 演的原主婦 女 Boss,初初當然預咗被投閒置散,不過當正牌司機醉酒不能駕車,羅拔 兼任司機管接送任務,與 女 Boss 的互動就多了,這便能產生 chemistry 化學作用。


嗜悲 感覺是照抄 Driving Miss Daisy 或者是她的變奏



Comparing 比較兩套戲 最終 女 Boss 都說出了: You are my best friend!


臨尾最後 羅拔 and 安妮 兩人一同出差, 到三藩市面試打算聘請輔助專管行政的 CEO,在酒店渡宿一夜,羅拔 接受邀請到 安妮 房間,更加被邀請上床躺下,不過只是要跟 女 Boss 安妮 討論家事,因為 安妮 也發覺了 丈夫 出軌行為,只是咁多啫!沒有越軌報復性行為,因為羅拔 更霖 的是公司內,失婚中年女按摩師,最後她自我被邀請回到 羅拔 家中過夜。





羅拔狄尼路 由 早年 taxi driver 的士司機 成名, 拍過 不少大片巨片賣座片,不過最令 嗜悲 有深刻印象的電影卻是 awakenlings 無語問蒼天,羅拔 飾演的 腦癱瘓 沉睡患者,接受 羅賓威廉斯 飾演的醫生治療,母親代簽下生死狀試驗新藥後,突然從腦沉睡中甦醒,片刻的醒覺來卻換來無限唏噓,只可惜甦醒只是短暫的,不多久又重回腦袋沉睡。


戲好當前好評如潮,不過當年剛遇巧上 Kevin Costner 的另一大片 dances with wolves 與狼共舞,在多項影展中不敵失利,卒之在香港上影時要備受冷落。


過了全盛期 羅拔狄尼路 與 Billy Crystal 合作拍了兩部笑片,羅拔 演 黑幫大佬 患有狂躁加抑鬱症, 遇上 Billy Crystal 基士圖 演的治療師,連拍有 analyze this 和 analyze that 系列,開始轉演攪笑角色。


羅拔狄尼路 因為證明懂得攪笑,跟著被 Ben Stiller 邀請 做 非常外父系列 the Fockers 的第一部電影:Meet the Parents 演出非常外父角色,十分生鬼攪笑全球賣座,於是幾年間連拍了多兩部續集,都算是很有綽頭。


羅拔 臨老成功轉型多了一瓣,不用限於只演硬漢,越來越是老來嬌,嗜悲 覺得今次的故事,簡直和直呈是為他而寫的劇本:The Intern 港譯:見習無限耆,嗜悲 甚至懷疑他有沒有份投資呢?單看表面 羅拔狄尼路 沒有投資兼當上監製,編劇兼導演都是 Nancy Meyers,製片則是 Suzanne Farwell 和 Nancy Meyers 兩位女士。





今次 羅拔狄尼路 又已經老多了幾年,不過依然生猛鬼馬,戲中一入到新公司雖然未能即時得到 女 Boss 留意,不久就已經成為公司內最受歡迎人物,到處為各人解決一切瑣碎事 small problems 小問題。公司失婚中年女按摩師,更手到拿來勇擒 老柴,卻不是廢柴 的 狄尼路。


國慶日不去金紫荊廣場看升旗禮,嗜悲 走去了看廉價早場,120多分鐘熱熱鬧鬧,而且依影評所說真的有很多笑位(笑不出是另一回事)。猶其是初見女 Boss 時,老柴聽從秘書小姐說:要記著時常不斷暫眼,這令 羅拔 整部戲中,不停的去暫眼取悅 女 Boss,演得頗為到肉卒之博得 嗜悲 一笑。因為一向以來 嗜悲 對利用肢體眼兒口鼻,演出的硬滑稽怪樣,總是笑不出來的,今次 羅拔狄尼路 讓我失守了!


網上可有很多的評論,故在此不贅矣!各位可以點擊下面的 谷歌搜尋 ”見習無限耆“ 一讀。


Last but not least .....


既然有某位名醫因為腳痛跪低,但當事人卻沒有及時作出慰問,也可以成為不獲聘用理由:缺少同情心 shows no sympathy!


將來若申請 官方職位 or 半官方職位,沒有看國慶升旗禮可能會被質疑:缺少愛國心 shows no patriotism !!!


這必須緊記,若無必要今生再不用考慮,主動申請 applying or 接受獵頭公司 head hunters 邀請競逐,任何 官方職位 or 半官方職位 矣!!!




伸延閱覽:
the intern 英文維基百科
driving Miss Daidy 英文維基百科
見習無限耆 谷歌搜尋


我的舊文:
無語問蒼天 Awakenings
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15

國慶前夕 李嘉誠:不寒而慄 深感遺憾 。。。

國慶前夕 李嘉誠:不寒而慄 深感遺憾 。。。



臨到十一國慶前夕,長江 李嘉誠 發表回應指 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長江網頁 新聞中心 新聞稿】李嘉誠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對他和集團毫無根據的指責、似是而非的觀點作出回應:


「最近一些人對我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我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首先感謝國內、香港以及國外的朋友對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 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集團公共事務部歸納了近日傳媒的查詢,作出以下回應:

1. 為什麼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回應?

根據我們的分析,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我們不想因為李先生的回應,被人借題發揮,引起更廣泛的國際討論。

李先生認為,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番強調,國家要不斷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不應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沖淡習主席的重要訊息,引起商界和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李先生認為,沒有建設性的語言討伐,並不符中國政府不遺餘力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決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應,網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傳之文章,均非屬實。

2. 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但仍否認撤資?

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李先生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對於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份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

事實上,集團於內地發展中或將發展的土地,90%是從拍賣而來,而90%以上的物業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極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團從來也在積極等候土地「交吉」,並沒有囤地(香港亦如是)。

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 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13,000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加至今天2300間,增幅為77%,擴展步伐迅速。

國家及領導人強調「騰籠換鳥」,深化改革,優化產業,以創新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我們一直重視全球的優質投資機會和支持人才帶來的發展機會,長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發展正大舉前進。

習主席最近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抵觸,而且集團的股東也清楚,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集團以香港為家,於1980年代已開始在國際投資及發展電訊、貨櫃碼頭、能源、零售、水廠、電網、地產、火車、飛機租賃等業務,遍及52個國家,這是集團同仁30多年努力經營的成果。

3. 內地官媒多次作出抨擊,李先生與中央關係是否有變?

李先生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甦;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習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將繼續維持深化改革的堅定承諾,擴大開放;李先生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4. 部份抨擊言論質疑你「不愛國」,有何回應?

李先生兒時歷經戰亂,然後目睹國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天天進步,內心觸動不已。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雖感到痛心,但認為蘇軾及白居易說得好:「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 「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萬變社會,不變承諾」是李嘉誠先生在1980年創立基金會時對自己的格言,他更於2006年宣佈基金會是他的第三個兒子,當年已把三分一資產,即超過90億美元投放於基金會。基金會致力推動奉獻文化,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還傾注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主要項目包括創辦汕頭大學,於廣東引入以色列理工學院,推動國家高校教育改革,帶動國家創新產業發展,為主導未來作好準備;基金會同時重視醫療研究及服務,鼓勵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項目包括內地「人間有情」寧養計劃,協助全國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康復的「重生行動」,以及協助殘障人士的「長江新里程」等等。



以上是 長和系 長江網頁 的新聞發布,BBC 也有迅速報導:李嘉誠罕見回應中國官媒「撤資」批評


【BBC中文】李嘉誠通過其旗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的官方網站發表對中國官媒「撤資」批評的回應

華人首富李嘉誠9月29日罕見地發表聲明,不點名回應日前中國官媒的發文批評,表示,「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

李嘉誠的有關回應是通過其旗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的官方網站發表的。

李嘉誠在聲明中表示,「最近一些人對我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我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首先感謝國內、香港以及國外的朋友對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

不想影響習訪美
在長江實業集團官方網站上發表的有關新聞稿中,該集團公共事務部還逐條回應了多個問題,並表示這是李嘉誠首次就有關事件做出響應,而此前不想做出回應是因為,當時正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美前夕,不希望此事成為焦點,喧賓奪主,衝淡了習近平訪美的重要訊息。

事實上,李嘉誠的有關聲明也選在習近平剛剛結束訪美之行後馬上發表的。

有關聲明還批評有關「撤資」的指控是不成立的,並聲稱,「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

在回應有關李嘉誠與中央關係是否有變的問題是,聲明強調,「李先生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對於有關質疑李嘉誠是否「愛國」的聲音,聲明表示,李嘉誠「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還傾注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官媒文章
9月1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微信公共號轉發一篇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文章指李嘉誠「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

這篇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獲得大量轉發和評論的文章還稱,「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與權力走的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由此,地產的財富,並非完全來自徹底的市場經濟。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隨後,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在9月20日又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文章標題為《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作者署名為李克濟。

雖然這篇文章在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及其官網《人民網》上都沒有發表,但中國不少其它媒體則紛紛轉載,並引發了廣泛討論。

有關文章稱,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市場的規則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內,資本享有來去自由的權利。

文章還評論稱,公開叫囂「別讓李嘉誠跑了」,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於企業家樹立信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嘉誠做出回應聲明後不久,《人民日報》客戶端也隨即做出了報道。



隔了這麽久才 不寒而慄,再加 深感遺憾,嗜悲 在 有線新聞 2015/09/15 的有關新聞報導:內地網民批評李嘉誠無實質建樹,已經感到點點寒意,並慶幸沒有長和系的股票投資。


【有線新聞】隨著內地敵視香港富豪的言論升溫,早在三年前,李嘉誠已開始撤資,不惜低於市價出售於上海的物業。最近批評就指,李嘉誠沒有盡到商界領袖的責任,又說他在上海只是炒賣地皮,對上海無實質建樹。長和就回應指集團無撤資,有買有賣是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為。

改革開放逾 30 多年來,李嘉誠在大陸的投資都是有增無減,即使 1989 年六四事件後,外資全面撤退,李嘉誠仍然獨排眾議,大幅增加投資大陸,並捐助大量資金,發展大陸的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成為愛國港商代表。

羅天昊的文章指出,在大陸經濟低迷時,李嘉誠應該擔起商界領袖的責任,不能將全部資產都轉移出大陸和香港。他說,李嘉誠可以撤資,但是不能秋風落葉,一掃而光,不能一走了之。若李嘉誠執意要走,恐怕他數十年聲望將毀於一旦。

除了新華社瞭望智庫這篇文章,近日內地網絡亦愈來愈多人批評李嘉誠。上海網上廣泛流傳一篇文章,批評李嘉誠在過去幾十年收購了上海很多最寶貴的地段,但未有認真發展。最明顯的,是 2006 年李嘉誠只用了 22 億元低價買了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地段,當地居民一直期待李嘉誠會為他們建設高級寫字樓和商場,但到現在仍只是建了幾幢廉價的公寓式辦公樓。文章說這類只顧商業利益的商人對上海的建設拖後腿,所以應該被列入黑名單。



其他的新聞機構可以是誤報,但是由 文匯報 刊登這一篇:人民日報 評 李嘉誠: 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有跡可尋,就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矣。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

這幾天,亞洲首富李嘉誠深陷輿論漩渦,關於他從大陸撤資的爭論,仍然在唇槍舌劍地進行著。是正常的運作,還是道義的失守?是合法的進退,還是無奈的撤離?義憤填膺的道德審視、唱衰中國的負面猜測、恐慌情緒的傳染效應  。。。。所有這些元素,使得李嘉誠的撤離變得十分敏感。

那麼,如何看待李嘉誠「投資路線圖」的轉向?一些人選擇從感性的角度來審視。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優惠政策、開放環境、巨大市場,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這幾年來,由於轉方式、調結構,大陸經濟增速主動回調,李嘉誠的選擇就顯得尤為扎眼。從普通人的樸素情感出發,好的時候同享福,遇到困難卻不能共度難關,這在觀感上確實讓一些人覺得有點說不過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僅僅停留於感性。即便是有種種「看法」,也只能停留於個人內心的幾聲嘀咕,卻難以從公共層面進行「道德綁架」。畢竟,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市場的規則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內,資本享有來去自由的權利。李嘉誠到大陸賺錢,如果因為曾經給予優惠而主張「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當性,在道理上也說不通,更與法治精神相悖。

今天的大陸,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場透明,當然有足夠的底氣接受任何資本的歸去來兮。只是,如果缺少這樣的大視野,激於義憤而情緒失控,甚至公開叫囂「別讓李嘉誠跑了」,就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於企業家樹立信心。

眾所周知,北京長安街的東方廣場,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國政治中心和經濟重鎮的標誌性建築,都打上了李嘉誠的烙印,他的撤離,無論如何都可能被視為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說這不代表什麼,肯定不現實,但如果對此做過度解讀,甚至由此預測中國經濟不行了,則顯得有些誇大其詞。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超過12%,這麼大的盤子、這麼重的份量,一個商人的撤離能影響基本面嗎?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對此風聲鶴唳。

與一些人的恐慌情緒相反,中國官方對此表現得從容淡定、舉重若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來投資對在中國投資信心逐步增強」,「我們現在推進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斯人已去,難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場經濟本就是多元經濟、流動經濟,有人走、有人來,有人看跌、有人看漲。只要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堅定完成轉型、保持市場活力,就不用擔心李嘉誠之後沒有資本進來。我們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於義憤的謾罵,而是把這個國家建設得更好,讓今天的離開成為明天的遺憾。

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有祖國。相信包容開放的中國,會為更多商人留一份溫情,不僅會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來容納他們,更會以超越金錢的胸懷來溫暖他們。如果僅僅把中國視為利益性市場,而不是戰略性市場,一些人可能會選擇離開。但時間將證明,大陸錯過的可能只是一兩個商人、一兩家企業,而他們失去的,則將是與中國一起成長的整個時代。



於是急急再上網搜尋,見到這一篇:嘉诚别走


【新浪新聞網】在这个经济格局剧烈变动的时代,一些实业家从国内撤资“跑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如果有谁的“跑”能惊动中国舆论场,乃至惊动中央政府,那还是很值得围观的。本周,这样一个话题确实出现了,被关注的“跑路者”是李嘉诚。而比其“跑路”更受关注的,却是声讨其“跑路”的那篇文章。

9月12日,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刊发了署名罗天昊的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评论。对李嘉诚内地撤资行为,该文认为,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其撤资行为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得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很久没有见到一篇网文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震动了,这份震动是双层的。首先,它将“李嘉诚跑路”这个不算新的消息旧事重提,在中国股市持续震荡的当下,这则旧闻对于国人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打击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也许正是顾虑到这一问题,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都不得不进行回应。表示“各项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成效在陆续显现。”

有了官方回应,再加上李嘉诚的长和集团那篇信不信由你的辟谣声明,公众对于经济的担心好歹得到了交代。

然而,相比经济焦虑,更让不少人担心的其实是这篇文章的口气。“别让李嘉诚跑了!难道是‘打土豪’,恍如隔世,让人想起岁月中一些经典桥段。”《北京商报》的评论打趣说。的确,以现代而非三十多年前的眼光看来,《别让李嘉诚跑了》犯了不少常识性的错误,正如《三湘都市报》所指出的:“只要李嘉诚没有违法违规,任何人都没有‘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权力——投资贸易自由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比于纸媒的温文尔雅,网络媒体对于该文的批驳显得更加不客气,红网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不讲事实和逻辑是耍流氓》不留情面地指责称:但凡有些常识,就可以发现罗天昊的论调,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哪里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哪里有更好的生财空间,资本就会流往哪里,它只会顺从逐利本性,而不是其他。罗天昊用商业原罪、社会责任来论证“李嘉诚不能跑”,显然有点荒腔走板。

资本自由,商业逐利。这些观点本身当然没有问题。然而,在中国国内这个特殊环境下,“义利之争”是公众始终绷紧的一根弦。李嘉诚这么撤资,到底算不算不爱国,算不算忘恩负义。这其实才是罗天昊一文始终被揪住的小辫子,也是公众解不开的心结。赚了我们这么多年钱,李嘉诚对国家这么没感情吗?这也许才是不少人真正想问的。

对于这一点,《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号侠客岛显得很达观:“让商业的商业化,这是市场化的真意,也是政府的最佳选择。把‘感情’放在前头,就会发生,招来企业的时候,不问好坏,盲目立项,你给我充面子,我给你甜头尝。出了问题,企业赖政府,哎呀,为了地方献爱心,他们定要拉郎配。政府一摊手。心是赤诚的,想法是天真的,后果是预料不到的。”

相比之下,环球网一篇《走吧,不要绑架李嘉诚》,把良心这事儿说得更透,“从道德上来看,李嘉诚的这种行动似乎有点背信弃义,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首先需要遵守的是法律,而不是商业道德。舆论要求李嘉诚完成‘三大使命’,但无论是‘回报穷人’,还是‘稳定香港’,还是‘做更多善事’,这都是政府的本分,而不是商人必须完成的法律义务。一个商人不愿意从事这‘三大使命’,或者说他在这些方面有过努力,现在收缩了,那是他的自由,没有必要用道德、信义之类的绳索来绑架他。”

李嘉诚要走,拦也拦不住,既然如此,不妨显得达观一点,反躬自省。在这方面,《华商报》的总结很值得一听:把李嘉诚撤资放置于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视角下考察,这种铿锵有力的声音,比追着人家屁股后面指手画脚更加务实、理性 。。。。其实,没必要揪着李嘉诚的跑与不跑,我们欢迎企业“来”,也尊重企业“跑”的权利,但更要创造一个让企业“不想跑、不愿跑、舍不得跑”的市场环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李嘉诚要走,法律管不着,道德治不了。但如果这位亚洲富豪的背影,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份反思而不是出于激愤的指责,这无疑意味着我们的国家离着真正的成熟又前进了一步。



再跟著是 9月21日 人民日報:一语惊坛 李嘉诚大陆撤资 来欢迎走欢送才是国之大度


【人民日報 一語驚壇】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 。。。。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

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真的是一語驚壇, 嗜悲 雖然沒有長江系的股票,都登時毛管棟了起來,豈止不寒而慄。


奈何 李嘉誠 可以等到 習主席 完成訪美行程, 離開 美國 返回北京途中,才出招回應 。。。。。超人真的是超人!!!





補充:


之前,嗜悲 最先先讀到這一篇,新浪財經 轉載 中國經濟網 的報導文章:两大党报 “不约而同” 刊文回应 “李嘉诚撤资”


已經不禁 wow 了一大聲 。。。。。。。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讯 今天,《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两大党报“不约而同”刊文对“李嘉诚撤资”做出回应。《人民日报》文章称,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经济日报》指出,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要理性看待实业资本跨境流动。

《人民日报》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并不能影响基本面。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经济日报》文章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部署之下,外来投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全文如下:

《人民日报》

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作者:李克济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 。。。。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48.60, 4.42, 10.00%)[2.76% 资金 研报]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经济日报》

理性看待实业资本跨境流动

作者:顾阳

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些资本或走或留,应该予以尊重,并依法保障其有序退出的权利。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不断提升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香港富商李嘉诚调整实业布局、陆续从大陆撤资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网文被恶意炒作,引发了更多的争论。透过网络上飞溅的口水,还原这场争论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实业资本的跨境流动?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任何资本的流动都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本质上都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李嘉诚或走或留,作为他个人的选择,应该予以尊重,并依法保障其有序退出的权利。

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外资,包括港资和台资,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今年3月,我国发布了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准入限制从79条减少到38条,禁止类项目压缩到36条,允许类项目不再保留对外商投资股比的限制。这是外商投资目录颁布20年来历次修订中开放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前,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也正式实施,新办法对境外投资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引入了负面清单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核准范围,被认为是我国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

不仅如此,我国还扩大了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范围,扩大了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措施,取消了钢铁、乙烯、造纸、起重机械、白酒等一般制造业的股比要求。同时,启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强调对该放给企业的权力要放开手、放到位,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完全由市场主体依法决定。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部署之下,外来投资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正逐步增强。今年前8个月,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外商投资增长了9.2%,境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规模也增长了20.8%。可以预见的是,不断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不断提升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理性看待资本的跨境流动,就是要将市场可发挥作用的交还给市场,尊重并遵循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规则。



两大黨報 “不約而同” 刊文回應 “李嘉誠撤資”,臨國慶前夕被 李嘉誠 經長和系的新聞發布,企圖 四兩撥千斤,不過化解得到了沒有呢? 看來捧 689一派的,無咁易放過 李超人。




伸延閱覽:
李嘉誠 不寒而栗 深表遺憾 (PDF) ckh.com.hk
李嘉誠罕見回應中國官媒「撤資」批評 BBC 中文網
內地網民批評李嘉誠無實質建樹  有線新聞網
人民日報 評 李嘉誠: 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 文匯報網
嘉誠別走 新浪新聞網
李嘉诚大陆撤资 来欢迎走欢送 才是国之大度 人民網 一語驚壇
两大党报 “不约而同” 刊文回应 “李嘉诚撤资” 新浪財經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匆匆一週年

匆匆一週年



本網誌自今年起多了一個每年都有的週年紀念 。。。。928 雨傘運動!


不想多談,不用多寫,圖片的記錄勝於一切: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