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Friday, March 25, 2011

從前香港有個理想烏托邦

從前香港有個理想烏托邦



香港電影資料館在來緊的三月尾四月五月份,選映了”中聯“的經典電影。其中有:


危樓春曉
【香港電影資料館】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經典200 — 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中,中聯出品的佔了三部,當中李鐵執導了其二,分別是《危樓春曉》和《天長地久》。盧敦和陳雲的劇本,描寫戰後香港草根階層的住屋及就業問題,樹立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倫理想,用以對抗現代商業社會對倫理的侵蝕。

通俗劇的起承轉合精準有力,伏線鋪排細膩,結尾高潮迭起。群戲 vs 個人表演,處理不著痕跡。無良資本家 vs 中介人(包租婆、收租佬)vs 無產草民,層層剥削的架構固然恐怖,知識份子的道德淪喪才最叫人齒冷。李鐵利用狹窄空間拍出守望相助的親密鄰里關係,成熟沉着,不盡精彩。



我哋成日講返舊時,鄰里街坊很有人情味。看電影,當年大家守望相助,沒有個人私隱這個 concept,一家有事,家家幫忙,和諧共處,存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倫理想!


大文豪大仲馬的 Three Musketeers 中譯:三劍俠 也有一句:
【維基百科】"Unus pro omnibus, omnes pro uno." is a Latin that means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in English. It is known as being the motto of Alexandre Dumas' "The Three Musketeers" and is also the traditional motto of Switzerland.

可見中外都有著這個人與人的和諧理想!


今天,三四十歲的朋友,雖然沒有50後的朋友們般,曾經住過一間屋裡,七十二家房客的經驗,不過很多曾住在屋邨長大的70後朋友,應記得當年屋邨,每層設計是有一條“冷巷”,連貫著數十家人的門口,早上小孩子一起上學,下課後回家,就出來冷巷玩耍。夏天時一家大細出去乘涼,成人們談天說地,小孩子繼續玩耍,有太陽時在欄杆上曬綿胎,下雨天就大喊:”落雨收衫!”


香港屋簷下
【香港電影資料館】中聯最後一部出品,哀人心蠱惑,世道不公,「壞人得勢、好人受罪!」,整齣戲瀰漫著近乎崩潰的情緒,通俗劇編排,讓噩耗撞踵而至,全然沒有回旋餘地。有錢大晒、道義蕩然無存的社會,將吳楚帆這破產商賈逼至癲狂,歇斯底里的失常心理,盡情地發洩了對現實之失望,亦可視為中聯散班在即,良心藝術家發出的悲慟哀號。

李晨風圓熟有致,開首結局兩場喜宴俐落有致;欣欣醫院產子,平行對接了負心人炒車,將私生子的羞辱和苦痛推上高峰。吳楚帆的「食碗面,反碗底」金句,回應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烏托邦理想,中聯以此作謝幕,是理想破滅無限唏噓乎?



西風漸近,個個人人都講求私隱的時代,今天的香港,每家每戶,緊鎖家門,關埋們才有算私隱,連隔離住了幾年是姓乜都唔知,私人發展的大廈的設計,也再不是一條冷巷的格局,每層只是四伙最多八伙人家,連新式公屋設計都改變了。


在香港,由港英的政府至到特區政府,一貫政策都是盡力去分化族群,為的是避免全港市民團結一致,反對政府。等到回歸後的特區政府,更是明顯地偏幫商界,壟斷了衣食住行的供應,官商勾結成型,加劇了貧富懸殊,到近年更出現仇富心理。


通貨膨漲加劇,貧富特別懸殊,最低工資時薪只得28元,午膳時間和法定假期是否帶薪出現爭拗,最高工時未有定案,連鼓勵就業的交通津貼,也要經過政府與各政黨角力,才有些微進展,但最終未能得到雙軌制。中產階層也被壓得透不過氣來,住宅樓價日日上、 week week rise、 月月高、年年升,並做成租金不下,連餵養子女的奶粉都漲價,仲要週圍撲。


香港社會已到了臨界點,存在著深層次矛盾。商業被大商家壟斷,住屋價格被大發展商操控,公共事業:供電、煤氣、集體運輸(港鐵)、巴士、小輪,年年加價,東隧西隧仍然在商人手上,時常加價尋求最高許可利潤,紅隧塞車,政府不考慮回購東西兩隧道,反而建議紅隧加價,來減少車輛流量,凡此種種政策失誤,把市民推向水深火熱。


但香港還沒有政府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只有幫助基金佬的強積金;土地供應卻少至,推高地價樓價租金,政府還拒絕復建居屋;政府只注重一次性派錢,沒有擴大增加經常性撥款,加強教育護老扶貧。連溫總都說:『香港有著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彙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要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於改善民生。』


香港永久居民和來港未夠七年的新移民,由於政府政策失衡,時常出現對立,漸漸演變為歧視。最近一次,應該就是財政司決定,向所有十八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派六千元(加上退稅最高可得萬二元),但卻沒有新移民的份兒。新移民則要經由關愛基金撥款,才可以得到六千元,但必需通過重重關卡,又要通過入息審查。港府政策不但把永久居民和新移民分化,連新移民之中,也分化為幾個階級,這些政策失誤,切底撕裂香港市民之間的和諧。


究竟香港是否已見到「食碗面,反碗底」的地步呢?我唔知道亦唔敢講,但正如上面所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烏托邦理想切底破滅,確實令人無限唏噓!



伸延閱覽:
香港電影資料館 中聯影展 gov.hk
危樓春曉: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gov.hk
香港屋簷下:食碗面反碗底 gov.hk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維基百科
飯鐘錢和休息日工資法例無規定 雅虎新聞網
關愛基金疑派6000元給非永久居民的新移民 谷歌新聞搜尋
6000元撕裂香港 谷歌新聞搜尋



我的舊文:
小舖位話滄桑



Tuesday, March 22, 2011

粟米魚塊飯

粟米魚塊飯




我已很久沒有吃“粟米斑塊飯”,究竟現在外邊吃,普遍需要幾多銀一碟呢?而在家中自己炒煮一碟“粟米斑塊飯”,又要幾多成本,和幾多時間呢?


我在舍下果區調查過,ranging from $34 to $40,當然更貴都有,但一般茶餐廳,街頭食市,不過四十元。但究竟成本若干呢?茶餐廳食市可以大量引入原材料,集體生產,可以將成本降低。


我特別去了兩間不同的茶餐廳,共吃過了兩次,發覺顯然所謂斑塊,絕不是石斑魚塊的高價魚。第一間的斑塊竟然不像是魚,而是一小粒像魚的纖維,被一舊粉狀物包著來炸熟,再加一個有十多粒粟米的漿糊芡,連白飯上碟端上給客人。


第二間的斑塊顯然也並非石斑魚的魚塊,而吃落近似越南鯰魚,不過沒有太多麵粉的成份,也是用麵粉包裹著(尚不至是一舊粉)來煎炸熟,不過這次個粟米芡汁做得較稀,連白飯上碟的賣相也較悅目,口感較佳,再沒有吃漿糊的感覺。


好了!就讓我自己弄一個“粟米魚塊飯”吧!


因上次吃時,覺得近似越南鯰魚,故此我就去大昌行買急凍的鯰魚(雪到硬掘掘的),正價要$19一磅,剛巧遇到減價$13.90一磅。


材料:
粟米一罐(小罐約六元)

雞蛋兩隻(約四元)

急凍越南鯰魚兩大塊 (減價後約二十元)

鷹粟粉(用豆粉皆可)



我的方法:
先煮好一煲白飯。並將硬掘掘的鯰魚柳解凍後切成塊狀。


先煮一鑊水,讓魚塊拖一拖水,及把魚塊煮到約七成熟,你會發覺有一些白色物體浮出來,用清水把魚塊及鑊清洗乾淨,魚塊捏乾後備用。


用雞蛋混入鷹粟粉在小碗中(不用加水),做成粉漿,把魚塊放入(若是嗜鹹可灑些幼鹽上魚塊),讓一層薄薄的粉漿黏在魚塊上,放入鑊中用中火煎至黃色(喜歡吃香口的可煎至金黃色),上碟備用。


利用剩下的雞蛋鷹粟粉醬再加多一隻蛋混合小許清水(若喜歡較鹹味道可以再加鹽和白胡椒粉各小許),加入粟米混合下鑊,煮成粟米汁。


當粟米汁煮至有黏性後,就可以淋在先前煎好的魚塊上,若再可以在同一碟上添加白飯,便有一頓碟頭“粟米魚塊飯”吃了,咁就可以慳返功夫,洗少隻碗。


飯後感:
為了慳油,我是煎魚塊,而不是炸魚塊,又因為自己住家,沒有外面的咁好鑊氣。魚肉的口感質感雖然沒有大分別,可以入口,當然若果真的用石斑魚塊,一定更加好吃些。


在家中自己攪,除了事先要需時解凍魚塊和煲飯,全個烹調過程約須時二十分鐘,若我好耐性些,用慢火煎魚,可能要多十分鐘吧。


除去燈油火臘和調味品的基本費用,粟米魚塊飯 variable cost 也須要約三十元!!!


Remark:賣相不佳不貼相片。


伸延閱覽:
坊間的粟米斑塊飯(圖片) 谷歌圖片搜尋



我的舊文:
財政司是中產


Sunday, March 20, 2011

由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到溫總的責問!

由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到溫總的責問!



2011-03-09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做好本份,先數夠票才提交臨時撥款議案,受到泛民主派的集體棄權投票,而令到議案被否決了!!!


【明報三月十一日社評】行政長官曾蔭權和財政司長曾俊華把臨時撥款決議案被否決的責任,全部推給泛民議員,反映政府缺乏自省能力;而且他們講述事件的影響,有罔顧現實、危言聳聽之嫌。

曾蔭權和曾俊華對泛民議員的批評,不但無助官員汲取教訓,改善施政,更使人擔心曾蔭權政府在餘下不足16個月任期,是否決意與泛民陣營對著幹,把朝野互動推向惡質化方向發展?未來事態發展,值得關心香港的人密切關注。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置港人於何地?
臨時撥款決議案,是涉及下年度預算案的首項事務。日前泛民議員與曾俊華會晤,討論預算案不歡而散,發展至宣戰、應戰的劍拔弩張狀態,泛民的棄權決定應該有政治考慮,有「玩嘢」之嫌。

不過,若說泛民議員要負上全部責任,則是罔顧官員疏忽大意之責。預算案已成政府死穴,基於泛民議員剛與曾俊華爭吵,此際提臨時撥款決議案,稍有政治警覺的官員,都應該部署箍票,不過,相關官員大安旨意,官員漏招致敗,本身也難辭其咎。

另外,曾俊華就預算案作了翻天覆地改動,泛民議員要求官員提供602億元撥款開支細節,不能說無的放矢,因為此乃議員善盡監察政府開支的職能,官員未能提供,可能未料到泛民議員突襲,但是官員未警覺出了狀况,若即時隨機應變,例如點算議事廳內議員數目,緊急通知其他在港建制派議員到會,或是撤回決議案,徐圖後計等,政府就不會遭遇滑鐵盧局面。

所以,泛民議員棄權,只是導致決議案不獲通過的結果,而事件背景和過程所暴露官員的怠忽,才是事態的真正原因。由此檢視曾蔭權和曾俊華就此事對泛民議員的批評,就顯得有些偏頗和意氣用事了。

首先,臨時撥款決議案被否決,理論上可能使政府運作癱瘓,但是現實上,政府已即時採取補救措施,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決議案,以建制派議員的數量,只要政府、官員不再粗心大意,立法會下周三通過決議案,沒有絲毫懸念。也就是說,昨日曾蔭權所說「議案遭否決,不僅是4月1日起公務員沒有糧出的問題,還有長者的生果金以及綜援的問題」等情况,根本就不會出現。

若決議案被否決,引發公務員擔心無糧出、長者擔心無生果金、綜援戶擔心無綜援金,作為特首應該發榜安民,宣示政府如何即時應對,使各方安心,但是曾蔭權不循此途,反而發出「危言」,與作為特首在此事所應該擔負的角色,有點不匹配。

其次,曾俊華說議員不應將政治置於市民的利益之上,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曾蔭權則「衷心希望議員不要把個人和政黨的利益凌駕於普羅大眾利益之上」,都說得大義凜然。泛民議員棄權,不排除有政治考慮,不過,其動機與性質是否涉及把政治、個人或政黨利益置於市民利益之上,各方會有不同理解。

政治人物不應把一己利益置於市民利益之上,相信沒有人反對,這個準則除了適用於議員政黨、也應該是對政府和官員的要求。曾俊華和曾蔭權對就此事對泛民的批評,是否完全不涉及政治考量和政治利益,相信市民也會有不同判斷。

捨棄意氣之爭 回歸理性任事
預算案之錯亂,予人逮住機會,向泛民陣營反攻的况味,所用手法是向泛民擲泥巴,意圖營造泛民損害市民利益的氛圍,這個算盤能否打得響,從未來泛民連串反對預算案行動,市民的參與程度,將會提供答案。

我們認為,此事泛民議員「玩大咗」,已屬定論,而「雙曾」對此事的回應,也有「言過其實」之嫌。另外,最重要的,即使「雙曾」抓住了泛民議員否決臨時決議案的辮子,也不能增加錯亂預算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還有一點值得提出討論的,是「雙曾」上綱上線批評泛民批評,會否成為曾蔭權政府未來與泛民互動的主軸,值得注意。政府擁有龐大資源,能量之大,在香港整體運作並無任何力量可以比擬,故此,若政府蓄意與泛民陣營對立(正如日前泛民議員與曾俊華會晤後,認為曾俊華向他們宣戰),則曾蔭權政府還有不到16個月任期的香港政局,將會更加嚴峻,內耗更烈,若如此,政局必然朝惡質化方向發展,絕非香港之福。所以,「雙曾」藉著決議案事件向泛民議員擲泥巴,特別值得關注,原因在此。

我們希望,「雙曾」就決議案事件的回應,只屬一時一事的意氣之爭,應該盡快回歸理性,檢視官員的缺失和不足之處,汲取教訓,改善日後施政,同時檢討整個預算案由諮詢到決策過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使得連派錢都派得民憤滔天。

政府與其花心思要使泛民議員難堪,不如真正回應市民的訴求,在住屋、貧富懸殊、全民退休保障等方面,制訂長遠藍圖,讓市民看到前景,才是政府應做和要做的政務。



曾蔭權的特區財政司曾俊華,在受到廣大市民批評他的財政預算案後,選擇性接見了建制派議員兩次後,就打倒昨日的我,由沒有轉彎餘地,改為最少每人派六千,到最多可得萬二,去修訂之前的財政預算,但求得到足夠票數。但因為再提交立法會通過需時,便提交了一個臨時撥款的議案。


這個臨時撥款議案,卻因為大部份的建制派議員,都身兼中國的人大和政協委員,於上週三需要到北京開會,而未能留港投票支持臨時撥款議案,本來留下的建制派議員也夠數目,但卻陰差陽錯有兩位建制派議員,臨時沒有出現投票,最終因為泛民主派包括民主黨和公民黨的議員們,集體投棄權票,而不獲通過。


在一個星期後的過去週三,這個臨時撥款,最終在建制派議員全部已經回港支持,雖然泛民議員仍然投棄權票,順利通過了撥款。


不過於週一三月十四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卻嚴肅指出,特區政府坐擁充裕財政收入和雄厚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特別要照顧弱勢群體,致力改善民生。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引發連串管治風波,即使政府讓步派6000元,也有近萬名市民上街遊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於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表示,特區政府坐擁充裕財政收入和雄厚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特別要照顧弱勢群體,致力改善民生」。有政黨及評論員都認為,溫總是以婉轉方式,暗批特區處理財政預算案的手法不當,是「教誨」政府應制訂長遠措施,相信溫總的說話會對港府造成一定壓力。

港府回應﹕施政一向謀劃長遠
在溫總發表言論9小時後,特區政府終於發放新聞稿回應,發言人強調,「謀劃長遠、改善民生、照顧老弱」一直是政府施政重點及未來方向,又力數政府去年在施政報告提出照顧弱勢社群的工作,包括重提關愛基金、置安心計劃等,並羅列數據,說明政府在福利、教育等民生方面的負擔。

溫家寶昨於記者會上一共回答了12條問題,第3條就是回答香港「有線電視」提問。本報數算溫總回應的篇幅,有關香港這條的回應一共有946字,相比下,台灣無線衛星電視台問及有關兩岸經貿合作時,溫總回答只有473字,可見其對香港的重視。

明言香港傳統優勢仍在
有線記者問及,香港的傳統優勢是否逐漸消失,而十二五規劃措施又能否解決本港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矛盾問題。溫總先向港人大派定心丸,他說:「(傳統優勢不存在)我不這樣看,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有著開放的自由經濟,有著同國際經濟接軌的完備法律法規,有著全面的各類管理人才。香港經歷了兩次金融危機,都經受住了考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沒有改變。」

籲重教育科技 增發展後勁
不過他接著提醒,香港也面臨相當複雜的外部局勢,應有憂患意識。「我曾經講過,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我以為,在香港還要重視教育、科技,以增強香港發展的後勁,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重視發展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和旅遊服務。發展小型的科技創新企業,以增加就業。」

雖然在剛修訂的預算案中,政府慷慨派6000元,但溫總仍要求政府照顧弱勢社群,「香港有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要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改善民生」。

議員:總理更掌握香港民情
對於溫總點名要求特區照顧弱勢,多名泛民議員都認為,這是反映政府派發6000元,未能解決深層次矛盾。民主黨何俊仁說﹕「政府派錢都觸怒市民,反映(溫總)再次教誨政府要制訂長遠措施。」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說﹕「假如我是特首,我會感到汗顏、無地自容,總理掌握香港民情較特首還要準確。」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亦認為,溫總言論明顯是針對香港的近况,但為免再次打擊特區政府的民望,才以婉轉方式,暗示特區處理預算案手法不當,好言相勸點出香港矛盾所在。至於溫總言論會否成為泛民的談判籌碼,劉銳紹相信政府不會因而讓步,但可能會構成一定壓力。



我早已在舊文:『九流官員』指出『 這個政府真太”渣“!』,繼而為了『救火』,而提出最少六千,最高萬二的掩口費,不但缺乏長遠的政策,也沒有改善特區社會深層次矛盾,最終引來溫家寶總理的責問,實在是咎由自取,特區的曾蔭權政府急急發新聞稿,指出預算案已經照顧了弱勢社群。不過顯然與溫總所期望的尚有差別,否則溫爺爺為何再要開口呢?


【明報專訊】政府發言人表示,謀劃長遠、改善民生、照顧老弱,一直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也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政府發言人回應傳媒查詢稱,除了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一直大幅資助各種社會服務,使基層市民受惠。去年施政報告推出措施,加強照顧弱勢社羣,包括自閉症兒童、精神病患者等,並提升公共醫療、長者和幼兒服務。

政府更宣布成立「關愛基金」,在社會保障制度以外為基層市民提供支援,令措施更具彈性、更加到位。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亦推出多項紓困措施,務求惠及社會各階層,藏富於民。

發言人稱,房屋方面,政府著力增加土地供應,推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幫助市民置業;採取措施增加買賣樓宇透明度和打擊炒賣活動,並致力維持穩定的公屋供應。

發言人指,在長遠規劃方面,政府已為香港的未來定出清晰可行的發展方向,除了鞏固和提升傳統支柱產業,亦致力拓展六項優勢產業,並致力深化區域合作,拓展新市場,為香港發掘新機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日(三月十四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溫家寶表示,曾經講過,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 

溫家寶強調,香港有著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要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於改善民生。



事到如今,這個已經沒有公信力的曾蔭權政府,又受到溫總的責問。 記得上次胡錦濤叫董建華『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後,不久董建華就宣布腳痛下台。我看曾蔭權也都是時候,提出胸部慟痛提早退休,好過被人郁吧!



補記:
Premier Wen's advice

【明報專訊】YESTERDAY at a press conference Premier Wen Jiabao said Hong Kong should have angst. His concern for the SAR came through the overtones.

It is customary for the premier to answer questions at a press conference after the annual NPC plenary session closes. Hundred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reporters attend it. Those lucky enough to be allowed to ask questions do so by special arrangements on the part of the authorities. They make such arrangements so that the premier may, by answering questions, convey certain messages. Yesterday, a reporter was allowed to ask Premier Wen a question about the two SARs' places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We believe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used the occasion to have Premier Wen talk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ssue in the face of the nation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is remarks therefore deserve special attention.

Premier Wen focused not on Hong Kong's advantages but on its need to have angst. He said, "I've said Hong Ko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things. First, it should have a long-term,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lan. Second, it should take seriously and tackle the deep-rooted contradictions resulting from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rd, it should try and better its people's lives. Furthermore, it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so that it will continue to have what fuels its development. It should, having regard to its strengths, continue to develop its services, including financial and tourist services. It should develop small technology-based innovative businesses so as to increase employment. Having ample revenues and abundant fiscal reserves, it should further improve it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n particular, take good care of the underprivileged and strive to better its people's lives."

What Premier Wen said yesterday is in line with what Hong Kong citizens are generally agreed about. However, the Tsang administration has just turned a deaf ear to Premier Wen's promptings and Hong Kong people's consensus. It is more and more like a lame duck. It only does the least expected of it.

Now few would bother to offer the Tsang administration their views, for it just does as it pleases. However, Premier Wen, who is occupied with myriad state affairs, has persevered. He talked about Hong Kong twice in three months, and he has done so in more and more concrete terms. Last December, when Donald Tsang was on a duty visit in Beijing, Premier Wen asked that he deal with sharp contradictions consequen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wa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he meant housing supply and the rich-poor gap. Donald Tsang's reading was that the Premier meant wild movement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inflationary pressure caused by floods of hot money. He seemed quite off the mark. How will he read what Premier Wen said yesterday?

Just about sixteen months remains of the Tsang administration's term. However, its ideas and ways of thinking are such that it is as futile to milk the bull as to have it do what Premier Wen has prompted it to do. The 2011-12 Budget has raised a storm, and it would rather hand out a lot of money than make good use of the SAR's resources to foster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ke it more competitive. One can no longer expect much of such an administration.

In our view, though Hong Kong citizens may not elect their Chief Executive, academics, professionals and others should thoroughly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Hong Kong are faced with. They should seek to become agreed on certain basic principles and courses of action. They should then put their demands to those who intend to stand for Chief Executive with a view to influencing the next administration's general policies of running the territory.


明報社評2011.03.15﹕溫家寶對香港發展期盼 寄望下任特首認真看待
昨日,總理溫家寶在中外記者會答問時,表示香港要有憂患意識,溫總關心香港之情,溢於言表。

總理在每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舉行中外記者會,已經成為慣例。這個場合,出席的記者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人數以百計,有幸被點中提問的記者,大多是官方刻意安排,要藉總理答問來傳遞一些信息。昨日,記者會主持人點中的記者提問「十二五」規劃與港澳的問題,我們相信是中央要藉這個機會,由溫家寶當全國和全世界之前,闡述箇中意義,所以值得特別關注。

昨日溫總的講話,重點不在申述香港的優勢,在於他說香港要有憂患意識。他說,「我曾經講過,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香港還要重視教育、科技,以增強香港發展的後勁。從自身實際出發,重視發展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和旅遊服務。發展小型的科技創新企業,以增加就業。香港有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要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於改善民生。」

溫總所說總體上與本港社會各階層的共識,精神上基本契合,但是溫總的提示和社會的共識,落在曾蔭權政府手中卻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曾蔭權政府愈來愈像一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跛腳鴨政府。

今天,不少人都懶得再向曾蔭權政府進言了,因為這個政府我行我素。不過,日理萬機的溫家寶總理鍥而不捨,3個月內講了兩次,而且講得愈來愈具體。去年12月曾蔭權述職時,溫總要求他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坊間認為溫總是指房屋供應和貧富懸殊,當時曾蔭權的解讀是「金融市場波動、熱錢充斥引發通脹壓力」,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今次曾蔭權會有什麼解讀?

曾蔭權政府雖然還有約16個月任期,但是按曾班子的理念和思維,憧憬他們積極回應溫總的最新提示,是緣木求魚。特別是這次預算案風波,曾蔭權政府寧願豪情派錢,也不肯善用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增強競爭力,這樣的政府,難再寄予厚望。

我們認為,香港市民雖然無緣投票選出行政長官,但是學界、專業人士和民間團體,應該就香港發展所面對的種種問題,開展有系統的深入討論,達至一些基本原則和共識,然後對有意角逐下任行政長官的人,提出要求,藉此對新政府治理香港的方針,發揮影響力。



董建華腳痛下台,當時的港澳辦主任是廖暉,他捧了港英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上位。但2010年10月,國務院宣布,由王光亞接替即將退休的廖暉,出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曾蔭權在10月8日晚即發表聲明,祝賀王光亞接任港澳辦主任一職,期望與王光亞緊密合作。


廖暉去矣,曾蔭權被換馬,也是時候吧!近日在前朝被逼辭職的梁錦松高調出來說話,並得到各大報章登載。梁兄錦松先生會不會是唐唐和英英之間的黑馬呢?照中國共產黨用人,前有三落三上的鄧小平,近有孟學農也是落落上上,只要不死,還有再被錄用的機會,預祝梁錦松歸位!


伸延閱覽: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泛民玩大咗「雙曾」講大咗 雅虎新聞網
溫總﹕港儲備雄厚 應照顧基層 暗批財案 促訂長遠政策 雅虎新聞網
政府:謀劃長遠改善民生 雅虎新聞網
三月十四日:溫家寶答中外記者問全文 雅虎新聞網
三月十四日:溫家寶人大記者會答問全文 大公網
胡錦濤:總結經驗 查找不足 谷歌新聞搜尋
Premier Wen's advice 明報新聞網



我的舊文:
九流官員
這個政府真太”渣“!
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