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次佳選擇

次佳選擇
又名:次貨選擇



明報的論壇有位先生寫了篇文章:《政治的精髓:服務、競爭、折中、包容的藝術》


【明報專訊】任何社會,只要有第三個人,就會有政治。政治起源於人們不同的利益訴求。

在任何群體乃至社會甚至國家,不同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有時候,不同的利益訴求是相矛盾的。如果要和平共處,那麼我們必須通過競爭、包容以及折中來尋求和諧。否則社會不同利益訴求的群體之間會發生矛盾、衝突乃至戰爭。

由此,民主社會應運而生。民主社會裏,人們可以發出自己不同的訴求,可以陳述出各自不同的立場和觀點,然後經過整個社會的深思熟慮,達成全社會共識。

通常情況下,社會大多數人所持的觀點和立場會被接納,而少數人將要服從大多數人的觀點立場。這就是民主。

民主社會裏,就算多數人的觀點和立場被接納,但是並不代表會完全不顧及其他人或少數人的訴求。民主社會還是會尊重、關注以及回應少數人的訴求,而經過利益權衡後達成最終共識。

民主社會 選擇次佳方案
任何民主社會不會讓多數人的利益最大化,也不會完全忽視其他人的利益訴求。通常,民主社會選擇第二最佳方案,這個次佳方案既讓多數人的力量發揮出來,同時也保護了少數人的利益。採取次佳方案的社會,不會令人感到被忽視,也不會有人感到自己的利益被壓制住了。反之,社會內部會產生深層次矛盾,不會保有長期的穩定。

政治和貿易有很大相似之處。貿易講究的是專攻。我們發揮最佳競爭優勢,製造出最佳產品或提供最優質服務,來和別人或別國交易。

但是在貿易裏,我們不會只提供符合競爭優勢的產品和服務。一個國家裏,必須生產或提供一些非本國競爭最優勢的產品或服務,否則,該國家的產品的服務太過依靠別國,會存在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過度依賴別國,該國也會生產或提供雖然無競爭優勢但是國民日常必需的產品和服務。這樣雖然沒有讓國民經濟效率達到最高,但是國民的整體利益得到了保障。

政治上 也會進行利益交易和平衡
政治上,我們也會進行利益交易和平衡。通常,我們不可能顧全所有群體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只能在接受多數人利益訴求的基礎上,兼顧其他不同利益訴求,盡量尋求折中的辦法。經過整個社會的深思熟慮、尋求共識以及盡量折中處理之後,採取最符合社會和諧和互贏的社會共識。

儘管明年的行政長官選舉只包括1200名選委,但是最終選出的行政長官還是要讓大多數社會人士所接受、認可。2017年,每個人都可以用手中的一張票來決定行政長官。

下屆行政長官選舉中,儘管只有1200人手中有選票,但只要得到足夠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很可能仍會有3至4名候選人競選行政長官。

下屆行政長官選舉相對前兩次有所進步:這次有更多符合要求的行政長官候選人。全社會可以公開支持自己心目中最佳行政長官人選和支持他的原因。

下屆行政長官選舉的另一大進步是將會有至少兩位建制派候選人競選,這讓香港人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對社會問題和政策的意見和立場。

有兩位社會呼聲很高的建制派候選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已經開始準備並努力把自己修煉成合格的候選人,社會不少人士也已經鮮明地表明了支持哪一位的立場。

另外,其他政黨也可能推薦行政長官候選人,以代表他們的理念和立場。香港在選舉競爭上的進步讓人欣喜。這也為2017將進行的行政長官普選做好了鋪墊。

下屆行政長官候選人將在媒體和公開論壇或大會上向全社會陳述他們對香港所面臨問題的看法、治港理念等。他們也將在公開辯論上正面交鋒,而聽眾或觀眾也可以直接參與辯論,表達自己的立場和看法。這些對於民主選舉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明年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有投票權的只有1200人,但是正如梁振英先生前幾天說的:行政長官候選人不止要向1200個選委交代,也要向香港不同階層、不同界別、不同社區的市民交代,令到香港廣大市民,無論他屬於哪一個階層、哪一個界別、哪一個社區,他都有多些參與感,少一些疏離感,多些積極性,少些無助無力感。行政長官參選人亦都能夠吸收社會上不同意見、不同訴求,使到他日後的施政有更加紮實的基礎。

選委應投給多數人支持的候選人
每個選委都代表了各自的利益群體,因此,他們不能忽視社會的大多數聲音,他們的選票也應該代表利益群體的立場,應該投給多數人支持的候選人,而非投給自己熟悉的候選人。

選委選出的是一個在未來5年最能代表香港成為行政長官完成使命的人,是要選出一個能夠在動盪的全球經濟和社會環境中服務香港的人。在可預見或者不可預見的未來數年,將會有各種挑戰接踵而來。下屆行政長官必須是一個在了解過去的基礎上,在應付各種轉變時,能同他的團隊作出果斷判斷,作出未來最適合的政策判斷的人。

下屆行政長官必須是一個可以團結起全香港力量,能夠包容吸收接納不同意見和立場,能夠傾聽不同訴求的領袖,這樣的行政長官才能引領全社會更好地齊心協力服務香港,推動香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

1200名選委必須作出符合民意的選擇。如果選委在投票時不順應群眾的訴求,那麼下屆政府依然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這只會給香港帶來更多問題,繼續阻礙香港的未來發展和進步。

我呼籲選委在投上莊嚴一票的時候,要記得代表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因為只有這樣,下屆政府才能擁有鞏固強大的群眾基礎。

選委要代表社會大多數人訴求
最終勝出的只有一位候選人,然而,哪怕勝出的並不是你心裏期望的那一個,我們也要尊重結果。這就是民主。恐怕很多人不把明年的選舉視為民主選舉,因為只有1200人有投票權,但是這是目前唯一選擇。無論哪位候選人最終當選下屆行政長官,讓我們在2017選舉到來前給他充分的支持和祝福。

我建議,全港每一個人都公開給所支持的行政長官候選人投一張口頭票,並講講他們支持的原因。同時,每個候選人也應該充分陳述他們對香港問題的看法和觀點以及未來5年的施政計劃。

每個候選人都是帶著對香港的承諾才來參加競選的,所以支持者們應該尊重所有除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以外的候選人。我們應該給每個候選人平等的機會來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念,讓群眾來表達意見。

競選勝出者必須記住,他們是來為700萬港人服務的,而非只是為少數人服務的。

我們應該給每個帶著承諾和使命來參加競選的候選人公平公開尊重尊嚴的競爭環境,讓他們得以在全港人面前展示才能,然後讓香港700萬市民發表意見支持哪一位候選人。讓我們尊重最後結果,700萬人中的每一個也都應該為這一次選舉的進步,為民主向前跨越的一步而感到驕傲。

雷賢達


令我忍耐讀完全文之末,是因為一個段落的次標題:《民主社會 選擇次佳方案》。這位雷賢達君相信是一位男性的先生,但用中文谷歌搜尋,沒有在維基百科寫雷生的資料,相信知名度是有限公司,或者不重虛名吧。不過在東方日報的網頁,有個標題:《基金教父雷賢達股惑》。


【東方日報】天下萬物都有定時,有香港「基金教父」之稱,零九年三月榮休後轉任為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非執行董事兼副董事長的雷賢達深諳此道理。

他在零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因緣際會之下看到《易經》的卦象解釋,感受甚深,對照現實經濟狀況,發現金融市場周期與《易經》談到的循環變化很相似,從此專心鑽研。今年他認為,全球經濟進入第二十一卦「噬嗑」的階段,要完全恢復過來起碼要到一三年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遁下面做的連結續看)


東方日報的一篇是刊登於2011年08月15日,而雷先生所講的《易經》的卦象解釋,也只是講到2010年,他說差不多全年都陷入了第二十卦「觀」卦情況,就是反思和等待,去觀察和等待零九年時推出的救市措施的成果,要完全恢復過來起碼要到一三年。云云!


至此而已,再沒談將來,便收筆去也。沒有言明他看出一一、一二、一三,三年會有甚麽易經卦象,須知,一一、一二兩年,若有變卦,一三年真的可以恢復過來嗎?將已發生了的現象,和易經的卦象對號入座惑眾。



回頭講返第一篇文章,我只集中其中兩點,其他的不想再多談。


一)民主社會 選擇次佳方案
雷生又寫:『任何民主社會不會讓多數人的利益最大化,也不會完全忽視其他人的利益訴求。通常,民主社會選擇第二最佳方案,這個次佳方案既讓多數人的力量發揮出來,同時也保護了少數人的利益。』


就這一點,雷生幾次在文章提出梁振英的名字,卻沒有旁及其他疑似候選人名字,他是在暗示這位次佳者便是梁振英先生?因為民主就是要折中妥協,梁先生甘做次佳,而不當最佳人選,當然也不是最差人選,所以就能夠終於跑出。


哈哈哈哈!無怪糖糖繼續時常將錯話,頻頻失分,原來是刻意降為較次的選擇。范婦人執意搖擺不定,漸漸失去一些民意支持,也是要淪為次選。


比起我這民主初哥,初初見到民主是最大的公因數 HCF highest common factor,是包容最多人能接受的方案 or 人選,吾可休矣!


二)選委要代表社會大多數人訴求
雷生又寫:『我建議,全港每一個人都公開給所支持的行政長官候選人投一張口頭票,並講講他們支持的原因。』


這個可行嗎?雷君今次閉門造車,比起趙括的紙上談兵更空泛,比晉惠帝問老百姓何不吃“肉糜”更可笑。借問有那個媒體可以提供渠道,讓幾百萬每人投一張口頭票,並講講他們支持的原因。


全港每一個人究竟是全港市民呢(約700萬)?還是全港已登記選民呢(不少於300萬)?就算每人有一分鐘,都需時 700萬分鐘,即是幾多日幾多小時呢?揾港大鍾庭耀去做民調,調查 700萬人的口投票,經費若干邊個負擔?有 700萬個不盡相同的原因,咁啲支持原因如何 compile 成輯呢?若限定十個(或更多) multiple choice 任揀一個預設的答案,咪既是失去功效,也增加敵對方的 query 質疑。


好了!我睏了!浪費了自己咁多時間唔緊要,因為工餘晚上,我都是橫掂躺在家中張 couch 上 hea 足成晚,hea 到眼瞓就上床睡。多謝各位有心人有耐性讀到這裡,請請晚安!


後記:
2011年11月27日前行政會議招襲人梁振英,宣布正式參選下一屆的行政長官,上文的作者雷先生到會,站在後排成為挺梁的一份子。雷先生呆呆的被安排站在後排,目定口呆地聽其他挺梁之音再發表意見,我耐心的去聽完鐘逸傑和簡福飴的發言,還沒見到雷先生有發言機會,而且電視台已經在不直播現場,就唯有放棄了。


再翻看以上的雷賢達先生文章,他的目標人選是誰呢?是在次佳選擇之說發表後,才被招攬入梁營,還是一早就是心在梁營呢?哈哈哈哈!真是耐人尋味!



後後記:

2012年3月梁振英 以嘜大眼講大話唔斬眼,把本來一向由中央培養準備當特首的 唐英年 推倒,致令建制派陣營內部分裂,競選完畢就沒有梁營唐營只有香港營之說從沒有實現過。無論政府內主要官員,拉雜成軍致令一上台就有:麥齊光 《騙租津》要辭職,吳克儉《國教科》被擱置。


陳茂波就更更更勁有《劏房》,又《醉駕》,更加再新界東北發展涉嫌《利益衝突》,因為 梁振英 辜負了 陳茂波,令陳做不成副財政司司長,又未能趕及再參選會計界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兩頭唔到岸的 陳茂波 結果以會計師專業,當上了工程師專業的發展局局長,陳唯有靠思歪話已經申報賴死唔走。


作為特首的智囊 梁振英 的“行政會議” 組成的成員,所謂精英排隊行出來見人時,已經令港人失望,更先後有 林奮強 偷步賣樓墮馬,放長假最終辭職收場,繼而 張震遠 因商交所事件辭職,如今被法院溫馨提示警方要作更深入調查。而召集人 林煥光 雖然不辭職但積極與 梁振英 割席。


高級官員局長們的:政治助們都有人趕着辭職不幹,包括:政務司司長政治助理張秀麗,勞工及福利局政助莫宜端,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何建宗,紛紛利用不同理由辭職,跳船棄船之象明顯。反而,民主黨的馮煒光卻盛傳,將會接任新聞統籌專員,這是否 “無間道”呢?(嗜悲加註:2013-11月 梁鳳儀 財經庫務局的副局長又辭職。)


梁振英 沒有既定精英班底,當選後號召不到香港精英協助施政外,自己也是用人唯親,延攬派出:張志剛,邵善波,高靜芝 等等入政府卡位。如今 梁振英 沒有了 張震遠,只剩下 張志剛 做蠶蟲師爺,邵善波掌中策組當輿論打手,高靜芝過問人事安排官員任命猶如隱形組織部長。梁振英 身側邊左右只有阿諛奉承,讓 梁振英 自我感覺良好!


狼英按照雷賢達所言終於以次佳選擇,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唐豬當然也不是 ”佳“),因為如今制度是中央欽點,是他們的 ”佳“ 而非選民之 ”佳“ 也!不過說成是 ”次貨“ 也不為過,所以增加了標題又名:《次貨選擇》,用次貨香港怎和星加坡競爭,連與上海競爭都岌岌可危!



伸延閱覽:
政治的精髓在於服務,是一門競爭、折中、包容的藝術/文﹕雷賢達 mingpao.com
基金教父雷賢達股惑 orientaldaily



網友好文:
維克利競標制度下的次佳選擇 and Vickrey Auction 維克利競標制度 魔術師的伊謝爾倫日記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疑點重重 黑幕重重

疑點重重 黑幕重重



行政會議成員梁智鴻醫生,兼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在處理8.18
李克強副總理訪問港大事件中,令我質疑他的獨立性。如今:


【明報專訊】效力香港大學近10年的校長徐立之,在「8.18」保安風波發生兩個月後,突然在昨日的校務委員會上宣布「無意連任」,決定在明年8月底約滿後離開。不過,接近港大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8.18風波後,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因事件的處理手法與徐立之嚴重分歧,上周與徐面談,要求他同意不尋求連任。徐立之考慮後決定不尋求連任,梁智鴻回覆本報稱,無逼徐放棄連任。

現時針對8.18事件的獨立檢討小組仍未完成報告,徐立之在責任未釐清前便決定告別港大,與他今年初公開表示爭取連任的態度大相逕庭。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質疑徐立之成為事件的「代罪羔羊」,將要求傳召徐立之到立法會交代;保安風波主角的港大學生李成康說,擔心梁智鴻在校委會的權力過大。

港大校委會昨舉行例會,港大在會議後發出新聞稿,公布徐立之決定在明年8月31日約滿後離開,不再續任。新聞稿引述徐立之在給梁智鴻的信中說﹕「港大在過去百年,經歷無數變更……我深信大學已做好充分準備,應付未來的種種機遇與挑戰。我認為,一位新的校長將為大學進一步健康地蛻變成長,持續向前發展,灌注新的思維和視野。」

新聞稿未有提及有關8.18事件和不連任原因,梁智鴻代表校委會感謝徐立之的貢獻,對徐的決定感到惋惜。

梁﹕無逼徐放棄連任 教育局長﹕剛知悉
梁智鴻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並無逼徐立之不再續約,他說,昨晚會議上,是徐立之主動提出不尋求連任,有校董讚揚他的表現,勸他回心轉意,但最終校委會接納其決定。梁智鴻說,作為主席,他在過程中沒有表態,早於1年多前,他已開始與徐立之商討是否尋求連任,但徐遲遲未有表示,至昨日才有決定。教育局長孫明揚透過新聞秘書回應,表示剛剛知悉徐立之決定不連任,會尊重其決定。

據了解,徐立之是數天前向梁智鴻表示不會續約,但至昨日才公開表明意願,不過,據接近港大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徐立之今次離任,並非自願,而是在8.18事件後被梁智鴻逼退。據悉,在8.18事件前,梁智鴻一直大力游說徐立之續約,徐本來答應再做3年,但梁堅持應續約5年。但8.18事件後,徐立之與梁智鴻就事件處理手法有嚴重分歧,梁智鴻上周找徐立之面談,要求他同意不尋求連任,徐立之雖感委屈,但思量再三後同意明年約滿離任。

事實上,徐立之在今年初傳媒春茗上向本報明言打算續約,當時他說在港大擔任校長8年,認為「在港大仍有很多發展未做」,港大當時雖未提出續約邀請,但他直言非常願意繼續服務港大。


張文光疑徐為代罪羊 促立會傳召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質疑徐立之的突然辭職難以說服公眾,「與8.18保安風波有關,在事件獨立調查報告未完成下,被梁智鴻視為『代罪羔羊』,以向內地中央和李克強顯示悔疚」,他將會要求立法會傳召徐立之公開交代辭職原因。

徐立之任期將於明年8月底屆滿,校委會將在下次會議討論下任校長的遴選和交接安排,包括成立遴選小組、訂出招聘條件和全球招聘。

港大校長徐立之不尋求續約的「突然」決定,港大師生均表震驚,校內盛傳,徐立之以校長身分代表校方多次發出聲明批評警方,惹起政府高層不滿。據悉,徐立之認同成立8.18獨立調查小組有助全面調查事件,卻令部分校董憂慮變成「鄭耀宗事件」翻版,引發政治風波,成為徐立之與校務委員會爆發分歧的導火線。

李成康﹕欣賞校長勇氣承擔
當日被警方推入後梯的港大學生李成康表示對消息感到突然,說學生欣賞徐立之處理事件的勇氣和承擔,認為他不需因事件而不續約,反而擔心他是被迫下台。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月18日出席港大百周年慶典,警方「嚴控」校園4小時甚至推倒示威學生,徐立之在事發後6日內發出聲明,對示威引發的不愉快事件「深表遺憾」,隨即於翌日與逾百學生會面,為當日部分言論道歉,更在一周後出席港大千人集會,表示將成立獨立調查小組。

李成康說,曾聽到校委會消息人士指出,不滿徐立之處理事件方式,質疑他以校長身分代表校方多次發聲明批評警方,擔心徐立之是被人勸退。他說,學生會將討論事件,以了解校長的決定是自願或是被迫。

設獨立調查小組爆分歧
港大職員協會會長陳捷貴表示,對徐立之的決定感到可惜,認為與8.18事件不無關係,「作為一校之長,又要出席公審,又要接受傳媒訪問等,可能心情也會很難過,但有沒有被勸退,這個很難說」。

港大「8.18事件」檢討小組主席黃嘉純表示,小組已指示秘書邀請徐立之出席小組會議,了解徐於李克強訪問當天的工作及角色,但由於要遷就雙方時間,小組仍未與徐會面,故相信徐立之不續約港大,與8.18檢討無直接關係。

他說,小組主要職責是環繞8.18當天的籌備工作,不排除檢討的最後結論會針對個人。

徐立之2002年上任港大校長,為首位中大畢業生任港大校長。他在任近10年期間,發起百億重建大計,擴建校園,將之打造成國際學府,助港大走向四年制。不過,2005年他接受商人李嘉誠10億元捐款,以醫學院「冠名」交換,成為爭議,到早前8.18事件導致民望受挫,多次公開道歉。

發現遺傳病基因成名
徐立之履任前,在本港及國際的聲名甚高,他於1989年發現遺傳病胞囊纖維症基因,轟動醫學界。從事生物科研多年後,於2002年從加拿大回流,接替辭職的鄭耀宗為港大第十四任校長。

在徐立之帶領下,港大一直高踞亞洲第一學府,他於2005年訂立10年大計,擴建港大,誓打造成國際學府。可是同年的李嘉誠醫學院「冠名風波」,令他備受壓力,但仍堅稱「命名決定無錯」,同年更膺本港8大學的最佳校長,翌年在大比數通過下於07年獲延任。

歷冠名風波無損聲望
港大學生會主席李子樹表示,徐立之沒有解釋不續約原因,他不會猜測,尊重校長的決定。他說,雖然徐立之處理8.18事件上有不足,但整段任期都對港大作出不少貢獻,感謝徐的領導,期望離任後能回校與學生分享科研發展。

前港大學生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張家敏對徐立之離任感痛心,認為徐是有親和力的校長,過去10年受師生擁戴,帶領港大達至更高的國際學術水平,他的離去是港大的損失。



如今徐立之被勸退之說,當事人當然表面攪得好好睇睇,背後卻是疑點重重黑幕重重,我不想再多寫,我的舊文中已經提及梁智鴻醫生的雙重身份,令我憂慮!


【舊文】梁智鴻醫生身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又是香港大學的校務委員會主席,在八月三十日會議後,出來說港大說的交通管制區,跟警方用的保安區,是雙方對 restricted area 英文中文的謬誤。

間接推翻前一晚港大發表聲明,表示港大從無主動要求警方在校園設立「保安區」,更指雙方的磋商過程,一直沒有「保安區」的概念,所針對的僅是交通上的特別安排,即設立交通管制區。因此梁智鴻也一併承認警方建議擴大保安區,港大是同意的。梁智鴻又表示,由於港大未能應付高規格的保安要求,所以需要依賴警方的專業判斷。

梁智鴻醫生身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又是香港大學的校務委員會主席,他的兩個身份,是否有利益衝突 conflict of interest 呢? 看來梁醫生是急於為港大事件降溫,而不避嫌也不顧港大校格,有逼令港大中人改口供之嫌。梁醫生又話要成立小組,檢討李克強副總理到訪港大引發的爭議,並提出改善建議云云,這個是緩兵之計!港大學生會質疑梁智鴻指派的檢討小組欠獨立性及透明度。



將23條在香港特區滲滲透透,利用行政手段除去不聽話的徐立之,我認同張文光今次的陰謀論!



後記:
剛剛收到消息,港大校長徐立之將於下午三時見記者,相信米已成炊,沒有得改變了,徐校長也不會出來呼冤。再一次為港大成為淪陷區默哀!


徐立之與港府三度交惡終被炒/文﹕李先知(2011-10-26)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宣布明年8月底約滿離任,不會尋求續約,事件突如其來,震驚一眾港大校董。港大「8.18風波」鬧得滿城風雨,徐立之第一時間站出來撲火,與學生對話,出席學生批判大會,並成立獨立調查小組,顯示了勇於承擔的氣度,現在調查尚未有結論,為何徐立之要匆匆決定離職,背後有何苦衷?

據了解事件始末的消息人士透露,徐立之的決定的確和「8.18風波」有關,風波令他與校董會主席梁智鴻及港府高層的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導致港府撤銷原來尋求他續約3至5年的打算,徐立之被迫離開。

據悉,徐立之與港府交惡,轉捩點是8月18日副總理李克強到訪港大的保安過嚴,引起社會廣泛批評,包括港大學生李成康在內的3名大專生被警方推到後樓梯,被困約大半個小時,保安局高層與徐立之有過溝通,提醒徐有關的保安安排,是港大校方與警隊多次開會商定的,應該共同承擔責任。

但徐立之看到校內師生怨氣冲天,又有感警力之多超乎校方原來想像,警方把港大學生推倒地上,他不能視若無睹,結果徐立之選擇了公開批評警方的執法手法,調子愈趨強硬,此舉令港府高層相當不快,認為徐是為了自保,把責任全部推到警務處身上。

徐立之與港府交惡,第二個轉捩點是徐決定成立獨立調查小組,徐立之與港大管理層成員和一群向來支持港大的資深校友商量後,深信必須盡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否則「8.18風波」無法平息,對港大校譽將造成難以挽回的創傷,當時徐立之強烈認為,該找前首席大法官李國能主持調查,令公眾對調查有十足信心。

不過,校董會主席梁智鴻不贊成這樣做,擔心獨立調查會令事件愈鬧愈大,可能變成港大前校長鄭耀宗事件翻版,當年鄭耀宗被指干預港大學者鍾庭耀定期做特首民望調查,港府和校方在輿論壓力下做獨立調查,鄭耀宗的解釋未能令公眾信服,在失去港大多數院校支持下被迫辭職,港大元氣大傷。梁智鴻的港大校董會主席和行政會議成員身分,都是特首曾蔭權親自挑選和委任的,梁智鴻在獨立調查上的審慎取態,被視為反映港府高層的取向。

徐立之與港府高層交惡的第三個轉捩點,是8月25日的千人批判大會,徐立之公開登報道歉後,仍親自坐足全場,任由學生訓斥責罵,捱罵後還得表態支持學生,以示堅決捍衛校園自主和校內自由,這番勇敢的表態,令不少學生立場軟化,也贏得一大批舊生的諒解。

可是,港府高層並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徐立之過於軟弱,為了保住自己清譽,示威學生的衝擊行為有理無理都支持,是不分是非黑白,鼓勵學生實行民主暴政,有高官表示對徐立之相當失望。

經過連番交惡後,徐立之領導的港大,與港府高層漸行漸遠。獨立調查展開後,不單保安安排成為焦點,百周年慶典上的座位安排,包括李克強坐正中,前港督衛奕信被推到第二排最邊位,一眾有份捐錢的大富豪被安排坐最前席,但學生代表遠遠坐在後排;親建制派的政治人物獲邀出席,具民主派色彩的著名校友卻不獲邀請。這些潛在的政治炸彈隨時引爆,令港府高層更加認定,徐立之決定搞獨立調查是嚴重的判斷失誤。

在這樣的背景下,梁智鴻代表港府出手,在上周較後時間向徐立之表明立場,不支持他連任,還要求他寫一封信,表明是自己不尋求連任。徐立之雖感氣憤,最終仍接受現實,在昨晚的校董會上公開了不尋求續約的決定。



後後記:徐立之不續約3個月前應交代臨時討論不尋常
【明報專訊】港大校長徐立之和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承認就連任討論年多,但原來校委會一直未知進展,至前日會議才知徐立之放棄連任。消息人士透露,前日校務委員會議程,不包括討論徐的去留,是梁智鴻臨時加插議程。有校董質疑,若徐立之早就決定不續約,最遲應於今年7月提出,讓港大有足夠時間尋找接任人,而非前日提出,令人質疑徐立之不續約與8.18風波有關。

據了解,港大校務委員會前日開例會,主席梁智鴻在會上以有突發事件為由,一反常規,提出先討論最後一項議程「其他事項」,隨即公布徐立之不續約,並讀出徐立之的信。與會者當時均感愕然,當即研究多個挽留方案,但徐立之已任港大校長10年,最終校委會決定接受。

與會者皆愕然
接近校委會消息稱,負責任的校委會理應盡早確認徐立之是否續約,一旦得知他無意續任,至少應今年7月開展遴選新校長。梁智鴻和徐立之一直沒有向校委會匯報,校委會一直相信徐立之會續任。

現時,港大在校務委員會(Council)之上設有校董會(Court),負責監察學校運作,包括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5名校董。身兼校董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認為,徐立之不續約並不尋常,令人懷疑與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問港大有關,認為立法會應調查。另一名校董議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葉國謙則對傳召徐立之到立法會的建議有保留,他指大學是學術機構,擔心招聘大學校長政治化,令有能力出任校長的學者卻步。



2011-10-27 明報社評:徐立之辭廟不尋常 被勸退屬秋後算帳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宣布,明年8月底約滿後不再續約,他雖然以港大需要更新來解釋自己的選擇,但是據本報採訪所得,徐立之不續約並非源自個人意願;他早於今年初已經表明非常願意留任,但爆發8.18事件後,徐立之力主獨立調查,取態與當局迥異,到最後被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勸退。

事態若與本報所得資料脗合,性質十分嚴重,因為那是徐立之遭到秋後算帳,連香港最高學府的校長也不能倖免,情况使人不寒而慄。香港的大學獨立地位,正面對嚴厲挑戰。

處理8.18取態與當局不同
徐立之早於今年2月16日的傳媒春茗上,對本報表示「在港大仍有很多發展未做」,坦言非常願意繼續服務港大。據接近港大高層消息人士透露, 8.18事件之前,梁智鴻一直游說徐立之續約,徐本來答應再做3年,梁堅持應續約5年。

事實上,梁智鴻承認招聘港大校長,最少需時1年或更長時間,現在距徐立之約滿只有約10個月,港大並未開展招聘校長程序,所以,有理由相信,徐立之留任,一直在港大議程內,亦間接證實梁智鴻大力游說徐立之留任,符合事實。現在徐立之宣布不留任,是一個徹底轉變,有迹象顯示,事態發展與8.18事件有關。

8.18事件,主要是副總理李克強出席港大百年慶典活動,保安和慶典安排引起極大爭議。從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聆訊所披露,李克強出席港大慶典,校方雖然有參與保安安排,但是明顯由警方主導,大批警方人員如臨大敵進駐校園,從規模上已經逾度,而警員阻攔學生示威,粗暴地推學生入後樓梯的消音做法,處理過當已屬公論。

另外,百年慶典安排,場面上,李克強、大商賈成為主角,同樣是主禮嘉賓的原任港督衛奕信和一衆學者、學生,淪為配角,黌宮學府之莊嚴泡在權力與金錢之海中,顯得突兀。有關安排絕不恰當。

慶典活動場內、場外之不堪,徐立之身為校長,當然有責任,不過,處置失當之性質,絕非罪無可恕,特別是當他知道警方打壓學生之後,以強硬措辭譴責警方,也出席校友學生舉辦的大會,所顯示勇氣和承擔精神,值得肯定。

8.18事件事後處理,徐立之取向與權力當局不同。據知,徐立之拒絕與警方共同承擔保安爭議,把責任推給警務處,當局對此甚為不滿;而徐與當局決裂的導火線,是他同意成立獨立調查小組調查8.18事件,以平息風波,挽回港大聲譽,另外,他認為由原任首席大法官李國能主持調查,可令公衆對調查有十足信心。

據知梁智鴻初時並不贊成這樣做,因為擔心獨立調查會使事件愈鬧愈大,重蹈當年鄭耀宗被指干預鍾庭耀定期做特首民望調查的覆轍。雖然港大最終成立了獨立小組調查,但已與徐的原初構想不同,特別是主持調查的並非李國能。

8.18事件的後續處理,徐立之着重港大校譽,一再承諾港大永遠是言論自由的堡壘,以重建學生、校友和公衆對港大的信心,這個意向,明顯與權力當局強調警方執法恰當和極力淡化事件的做法不同。

按目前所掌握事態,徐立之宣布不續約,絕非他和梁智鴻昨天所說的表面理由,而是一樁性質嚴重的政治事件,徐立之遭到秋後算帳。8.18事件,即使有什麼不適切,原初設計未見「壞心腸」,可視為不經意錯失;但是,8.18事件後續處理,導致徐立之被勸退,則是很有針對性的秋後算帳,其嚴重程度遠超8.18事件原初事態。

梁智鴻一直與徐立之商討續約事宜,所以,徐被勸退,梁智鴻很可能只是執行者,而梁智鴻被視為特首曾蔭權的親信,則梁就此事的取態和做法,是否反映政府高層的意志,值得關注。

知情者應挺身說真相
徐立之出爾反爾,他有什麼考慮,不得而知;不過,鑑於事態性質嚴重,知情者應該挺身而出,揭露事件真相,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當年六四慘案之後,北京公安知道有涉事學生仍在北大校園,公安雖然要抓人,卻也不敢貿然衝入北大,而是與北大校方聯繫,安排行事。

強橫如北京公安,即使是六四大事,對於大學校園,還知所收斂;現在香港,權力當局竟然這樣對付香港大學校長,我們認為知情者若保持緘默,讓權力當局的骯髒手段得逞,會成為損害香港的大學獨立自主的幫兇。

調查8.18事件的獨立調查小組,經過連串事態之後,特別是徐立之被逼退,已為調查的可信程度,引入懸念,我們期望小組本諸大公至正,無畏無懼地拿出一份擲地有聲、無可質疑的調查報告,為香港大學、也為香港的核心價值,立此存照。立法會則要重新關注此事,邀請相關人等到會,了解究竟。


校長離任密室商定 港大民主再遭踐踏/文﹕李先知(2011-10-27)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宣布不尋求連任,校園內外聞訊震驚,不少校務委員會成員對於換校長這樣的大事,在事前毫無風聲,委員完全蒙在鼓裏,感到相當不滿,認為是對港大的民主決策程序的侮辱,今天這事可以發生在徐立之身上,將來可以發生在任何管理層的去留上,港大的校務自主還有何保證?

對於徐立之的離去,校務委員其實看法不一,有人表示惋惜,希望他能留任,也有人表示理解,畢竟明年約滿他便做了10年校長,這在港大歷史上也不算短。然而,不論是惋惜的或理解的,對於決定來得這麼突然和突兀,都感到難以接受。

徐立之明年8月底合約期滿,眾所周知,校務委員會早於去年中已委託主席梁智鴻跟徐立之磋商,了解他是否有意續約,經過數個月商談,徐立之在今年初港大春茗上公開表示有意續約,繼續服務港大,梁智鴻對外不表異議,對內則表示深慶得人,校務委員會自此不再討論是否要啟動遴選新校長的全球招聘程序,一眾校務委員很自然地認為,徐立之續任已成定案,誰知在前天會議上,突然獲告知徐不尋求連任,這消息恍如晴天霹靂。

不少校務委員首先想到的問題是:徐立之態度突變,從年初樂意留任到如今不想留任,是否與「8.18風波」有關?雖然徐和梁公開都說無關,但還是無法消除疑竇,因為徐立之一向是很負責任的人,他如果不想留任,絕對不會拖延到10月底才正式知會,因為他深知遴選新校長需要1年至1年半時間.

梁智鴻身為校務委員會主席,如果不肯定徐願意留任,也一定早已啟動了物色新校長的討論,怎會拖延到距離徐落任只有10個月才催促他下決定?很明顯,一定是近期發生了一些事,令徐改變了留任的初衷。回顧過去3個月,足以改變大局的事只有一件,就是「8.18風波」,而梁和徐在這事上有過衝突,校內有不少人是知情的。

本報揭發徐和梁上周曾密室會晤,會後徐立之同意寫信給梁,表明不會尋求連任,二人昨天承認上周確有會面,討論連任與否問題,但拒絕透露討論內容。對於校務委員來說,關鍵問題是梁智鴻在與徐會面時說了什麼?基本取態如何?是鼓勵徐續約留任,大力游說挽留但不成功?還是勸他急流勇退,識時務者為俊傑,犧牲自己讓港大重新上路?

這個取態至為重要,而無論是前者抑或後者,校務委員都有權知道,也有權質疑,為什麼不讓一眾委員參與醞釀?如果是挽留,大家一起挽留,成功機會不是更大嗎?如果是勸退,那需要持份者廣泛支持才可以,梁智鴻雖是主席,也沒有這個權去勸退校長。

有委員指出,徐立之不連任這麼重要的決定,在會議議程上居然屬於最不起眼的「其他事項」(AOB),令人難以置信。「8.18風波」雖令徐飽受壓力,但他及時出來與學生對話,向學生和公眾道歉,主動成立獨立調查小組,這一連串舉措已成功挽回大多數校內持份者的信任,校園內並沒有明顯的逼他請辭的群眾壓力,而徐本人也沒有透露過「無癮」求去的意思,這一切都令校內的持份者大惑不解,為何徐立之突然就說退下來?



23條尚未正式立法,白色恐怖瀰漫港大學園。繼8.18警察接管港大保安事件後,香港最高學府在10.25,再爆出特區政府干預香港大學校政醜聞!


後後後記:
梁智鴻勸退徐立之欲蓋彌彰,在廿九日最終露出馬腳來了。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不續約,新校長遴選即將展開。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昨日開出理想校長的四大條件,除了要是出色學者、有管理能力、能為大學籌款,更要有「政治觸覺」。他說,「今天社會任何事都是政治」,校長應知道社會發展,但強調徐立之「在這方面無問題」。

不過,曾任中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批評梁智鴻「自打嘴巴」,證明他介意徐處理8.18事件不周。張文光批評,梁智鴻列出的條件反映他一直記掛徐立之處理8.18事件的不足,介意他批評警方和8.18嘉賓座位安排欠「政治敏感」。



每天媒體都爆多一些今次徐立之不再續約港大的前因,還有牽涉到港大內部的闘爭,政治層面的黑幕重重,在眾說紛紜中,不能盡錄,懇請點擊:
徐立之不續約香港大學 的最新 update。 谷歌新聞搜尋



伸延閱覽:
徐立之遭梁智鴻勸退 雅虎新聞網
徐立之與港府三度交惡終被炒~李先知 香港人網
對徐立之不公平校董紛質疑處理連任黑箱作業 MSN新聞網
徐立之不續約:3個月前應交代 臨時討論不尋常 MSN新聞網
校長離任密室商定 港大民主再遭踐踏~李先知 香港人網
大學校長要有政治觸覺 梁智鴻開列條件 hk.msn.com


我的舊文:
將23條滲滲透透
淪陷區



Monday, October 24, 2011

妥協 折衷

妥協 折衷



用我本殘破漢英字典,查找“妥協”和 “折衷” 翻譯出來都是 compromise! 乍見這個 compromise = come + promise,我便去揾本英文大辭典翻查!


【Merriam-Webster】
Origin of COMPROMISE
Middle English, mutual promise to abide by an arbiter's decision, from Anglo-French compromisse, from Latin compromissum, from neuter of compromissus, past participle of compromittere to promise mutually, from com- + promittere to promise — more at promise. First Known Use: 15th century.



看來歐洲文明國家,英法等到十五世紀啲人,才 realize 有分歧有不同意見,是不用打生打死爭拗,還可以 compromise,讓雙方 come together and promise!至於大中華文化,幾時才有妥協折衷這種方式呢?


【Oxford dictionary】
Noun
1. an agreement or settlement of a dispute that is reached by each side making concessions.
2. the expedient acceptance of standards that are lower than is desirable.
Verb
1. settle a dispute by mutual concessionn and deferred the issue.
2. expediently accept standards that are lower than is desirable.



看看牛津字典,compromise 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就是雙方各讓出空間,願意減低標準,作出讓步。這和大中華文化的:『忍片刻 風平浪靜。 退一步 海闊天空。』相近似,但又不盡相同。


【維基百科】To compromise is to make a deal where one person gives up part of his or her demand. In arguments, compromise is a concept of finding agreement through communication, through a mutual acceptance of terms—often involving variations from an original goal or desire.

In the negative connotation, compromise may be referred to as capitulation, referring to a "surrender" of objectives, principles, or material,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ng an agreement.



妥協的中文的解釋是:以讓步的方式避免衝突和爭執。折衷又曰折中:謂事理有不同者,執其两端而折其中。以上都是在網上搜尋到的解釋,但都沒有說明出處。


中華五千年歷史,從沒曾經 compromise 過,是說不過去的,相信是另外用一個古舊的名辭,我暫時不知道。但只要看看戰國時代,提倡“合縱”
和“連橫”的縱橫家,是否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折衷和妥協,其中的一個方式呢?


【維基百科】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期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先秦典籍《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縱」與「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故稱「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

「縱」指「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 ,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橫」指「連橫」,即一強連一弱以破獲眾弱,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所謂「縱橫家」,指鼓吹「合縱」或「連橫」外交策略的人物。

九流十家中有「縱橫家者流」,是其中最講實務的,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為目標。



中華文化飽受儒家思想影響,孔孟說:仁,而常言有道:以和為貴。這讓外人以為中國人怕事,事事總愛息事寧人,中國人擅長內闘,而不敢攘外,是懦弱的民族,這是否屬實呢?


遠的不說就近世,晚清腐敗,列強瓜分中國土地,劃地為界,強行實施殖民統治。辛亥革命後,軍閥割據,袁世凱百日稱帝,日本二十一條款。繼而日本侵華,由1931年起瀋陽事變,1937年蘆溝橋事變,前前後後共十五年,到了1945年光復。


新中國成立不久,就派出志願軍,渡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又在西藏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打敗摩羅差。更在東北黑龍江的中俄邊境,在珍寶島勝了一仗。不過近來,韜光養晦,不言稱霸。


卻野來日本在東海,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企圖渾水摸魚,連美國也派來戰艦,跟日、菲、越海軍,在鄰近中國海域,進行多次軍事演習,企圖挑釁中國,試試中國的底線。日本又在釣魚台,派出更大型的 coastguard 船艦,與中國漁政船對峙。


中國就東海和南海事件,與日本、越南、菲律賓進行談判,採取務實態度,願意作出妥協、折衷、折中,去企圖 compromise,但看來中國的誠意,不但被日本、越南、菲律賓視為軟弱,得寸進尺,一方面向中國攞“著數”,一方面繼續”強搶“。無怪民間經已引起反響,前國務委員唐家璇指出逾六成中國人,對日方缺乏好感。


『忍片刻 風平浪靜。 退一步 海闊天空。』我有一幅,掛在書房的牆上,讓我時刻記著。人與人只是國與國之間的縮影,當人家根本不領你的情,還是步步緊逼進逼,就應該知道怎樣做!




《我是中國人》 曲詞:劉家昌 唱:張明敏

沉默不是懦弱 忍耐不是麻木
儒家的傳統思想 帶領我們的腳步
八年艱苦的抗戰 證實我堅毅的民族
不到最後的關頭 絕不輕言戰鬥
忍無可忍的時候 我會挺身而出
統一中華 完整國土 我會牢牢記住
我不管生在那裡 我是中國人
無論是身在何處 誓做中國魂




補充:
【星島日報】 日本海上保安總部透露,清晨在釣魚台島(日本名:尖閣諸島)發現2艘中國漁政船。

日本第11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市)透露,24日清晨5時15分前後,巡邏船在釣魚台島的久場島東北偏北方向約30公里的毗連區,發現「漁政201」和「漁政35001」兩艘中國漁政船。海上保安總部指出,當巡邏船用無線設備詢問漁政船航行目的地時,後者回答稱僅是普通巡邏。之後漁政船向東航行,一度離開毗連區,但早晨7時20分前後,漁政船再次進入釣魚台島的大正島西北方向約44公里處。

兩船繼續向東行駛,上午8時40分前後,從大正島東北偏北方向44公里處離開毗連水域後,改變航線向西南偏西方向前進,上午10時30分前後,再次進入毗連區。海上保安總部指出,到目前,兩艘漁政船均未進入日本領海,巡邏船正繼續開展監控。




【明報專訊】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沙海域發生撞船事件後,有分析指,菲巡邏艦撞上中國漁船,是欲創造第三國干預的模式。

「央視網」周二引述軍事專家尹卓分析指出,菲律賓出動海軍艦艇,動用武力扣留中國的小船,是要把問題放到外交層次來解決。而菲律賓動輒使用武力,且在有爭議的水域裏,又不是國家的執法單位,而屬於軍方的艦艇,更顯得其粗暴無禮。

而從後來菲律賓政府在處理此事上,特別外交部長在發言中強硬的表態上,是充分想利用這次事態達到政治效果,就是第三方的介入,通過這次撞船事件,樹立一個第三方干預的先例,這麼一個先例,以後大家都可以照此辦理。

尹卓表示,中國主張的是雙方協商解決,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而菲律賓提出第三方來解決,至於第三方是誰,第一個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美國。而且菲律賓表態所以有重大變化,從一開始馬上表態道歉,後來又提出不道歉,而且不歸還小船,這種強硬態度變化,不排除背後有其他政府給他「出招」或者施加了壓力,或者國內的親美政治派別施加了壓力,因此第一個可能邀請的就是美國,或者是其他,或者是歐盟。

對於菲律賓官方的說法,巡邏艇不是故意撞擊中國的漁船,而是因為巡邏艇的轉向裝置出現問題,尹卓分析指出,如果菲方巡邏艇轉向裝置出現問題,譬如說舵或者其他方面,螺旋槳出了問題的話,那它應該是被拖帶回去,而不應該是它正常的能夠返回,這反映出菲方說法是藉口。

再者,兩船靠近的時候,是菲律賓主動靠近中方船隻,不是中國船隻靠近菲方巡邏艇。因不管從哪個角度講,從國際避碰章程來說,菲方違反了避碰章程,應該付全責,道歉是理所當然的。



伸延閱覽:
Compromise Merriam-Webster
Compromise Oxford dictionary
Compromise wikipedia
縱橫家 維基百科
兩中國漁政船釣魚台附近航行 新浪新聞網
菲撞華船欲他國干預 雅虎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