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晚上,出現了青衣汲水門大橋發生大船撞橋墩事件,當局決定封橋進行檢查,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陸路交通及機場快線癱瘓約 2小時,除了外國旅客受影響外,亦有出埠港人錯過離境港航班。
香港政府 機管局 路政署 及 運輸署,竟沒有適時啟動應急預案?還是根本沒有早已準備好,經過演習可以隨時啟動的 contingency plan 應急預案呢?
一旦單一通道北大嶼山青嶼幹線,因撞船意外需要暫時關閉汲水門大橋,往還機場陸路交通就完全癱瘓。單靠來往愉景灣渡輪,怎能應付巨大人流呢?

.
.
這是繼初開赤臘角香港國際機場,發生貨運大混亂污名後,再一次出醜於全世界面前 。。。。。至 23日晚上 11:00PM,還未見有記者招待會匯報詳情,並公開鞠躬道歉!!!
根據翌日 24日 11:00AM 的新聞報導,先至知道在極深夜,官方才有第一次記招發布:
【有線新聞】連接市區與大嶼山的唯一陸路通道「青嶼幹線」,汲水門大橋昨晚受到碰撞,一度封閉近兩小時。
由馬灣望過去汲水門大橋,可以見到損毀情況,橋身兩邊有兩個缺口,橋底近橋墩的位置有兩條光纖折斷。
海事處的船一直在附近戒備,路政署的工程車早上十時許到達損毀的位置對上橋面,然後再吊兩名工程人員到橋底視察損毀情況,拍照做記錄,汲水門大橋一條行車線要封閉。
政府今早召開跨部門會議,跟進封橋事件。路政署昨晩解釋,汲水門大橋被大船很高的物件碰撞,令兩條光纖斷裂,令大橋的防震警號響起,不過大橋結構沒有受損。
政府官員早上陸續到禮賓府開會,包括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運輸署副署長羅鳳屏以及新聞處處長聶德權等,跨部門會議由行政長官梁振英主持。
而深夜召開記者會,出來解釋的就是 路政署 及 運輸署,他們表示在昨晚八時前收到青馬管理公司通知,有一艘船隻由北向南,駛經大橋時,汲水門橋的警報系統響起警號,有兩條光纖斷了。
汲水門大橋封閉,唯一一條出入機場的陸路青嶼幹線中斷,交通規劃是否有問題,路政署重覆了四次的答案。
至於維修問題,劉家強指要今天(24日)檢查完才能確定。 (有片)
唯一通往機場的陸路幹線不通,又沒有可以迅速短時間內可啟動應急預案可以行得通。於是左不通右不通之下 。。。。唯有得一個 “等” 字,結果呆等約兩小時有多後,通了!
原來 ”等候”,這就是 香港政府 機管局 路政署 及 運輸署 所有部門,唯一可以創造出來的 應急預案 contingency plan 。。。。。。。哀哉!哀哉!哀哉!
翌日政府跨部門會議後,特區政府就搬出陳年舊賬,說曾經向立法會財委會要求撥款興建另一大橋,接駁大嶼山北到新界青龍頭(十號幹線),可惜以建制派立法局會議員佔多數,否決了撥款 云云。
有線電視新聞報導:十號幹線曾因立法會否決而擱置
有線新聞】青嶼幹線汲水門大橋一封閉,連接市區與大嶼山的唯一陸路通道即時斷絕,政府曾經規劃興建另一條陸路通道十號幹線,但得不到立法會支持下擱置。
當日有份否決的議員指,政府當年有責任提出其他方案但沒有做到,又希望現政府加快興建屯門赤鱲角連接路。
大嶼山只有一條路連接巿區,青嶼幹線一封,陸路交通斷絕,無路可走,源於十三年前立法會財委會在三十二票反對下,否決起十號幹線另一條接駁大嶼山至元朗的路。其中一票反對來自當年前綫的劉慧卿,今日回想,她認為政府責任最大。
民建聯當年有人贊成,但大部分投反對票,當日沒有投票的曾鈺成為民建聯解釋。自由黨當日全投反對票,而民主黨當年一致贊成。
各政黨都認為,現時沒有必要重提十號幹線,但希望今次事件,政府可以加快屯門赤鱲角連接路的工程進度。 (有片)
原來沒有撥款 香港政府 機管局 路政署 及 運輸署 所有部門,竟然就可以把明顯漏洞,放低下來差不多十年,沒需要再研究設計任何,可行性應急預案。是不是原來只要有得賴,就可以關人闊佬懶理呢?確實確是令人失望!!!
跟著 689特首 出來講話,竟然就是透過傳媒,積極是發布已經找到元兇:「新財威8」躉船 。。。。。
【東網專訊】「封橋」導致海陸空交通大混亂,機場變孤島兩小時的「元兇」曝光,警方及海事處聯合調查十八小時後迅速「封躉拉人」,初步相信涉事躉船當晚由一拖船拖行,南行經汲水門大橋時,疑吊臂未收妥,掃毀橋底後不顧而去。
警方及海事處昨晨在油麻地避風塘尋獲疑涉事躉船及拖船,躉船吊臂頂的部件損毀,照明燈「吊吊揈」,經調查後,傍晚拘捕涉嫌刑事毀壞的拖船船長及兩名躉船船員。
另外,路政署人員昨早近距離檢查大橋結構,發現附設橋底結構外用作承吊維修平台的一段路軌受損,並無影響大橋結構安全。
涉嫌撞毀汲水門橋不顧而去的為「新財威8」躉船,警方在海事處協助下,昨晨在油麻地避風塘尋回該躉船及拖船,躉船的吊臂頂有部件損毀,照明燈垂下「吊吊揈」。
下午四時許,十多名海事處人員及水警人員登上躉船,進一步調查及拍照蒐證;至傍晚六時許,警方在船上拘捕姓黎(六十二歲)拖船船長、姓梁(五十六歲)及姓冼(三十九歲)躉船船員,涉嫌與案有關,並帶返西灣河水警總部扣查,案件列刑事毀壞,交水警總區重案組跟進。
據了解,涉事躉船前晚在沙螺灣完成當日有關港珠澳大橋海事工程,事發時正由拖船拖回油麻地避風塘。消息指,躉船可從橋底較高的青馬大橋,或是橋底較低的汲水門大橋橋底通過有關水域,前者夠高讓躉船通過,惟有人選擇駛經汲水門大橋橋底,又沒發現吊臂過高,因而導致吊臂撞橋。事後有人報稱,不知道汲水門橋底高度不足以讓躉船通過。
在躉船上有兩名船員負責監控吊臂操作,據悉有人報稱吊臂因故障「放唔到落嚟」,又聲稱撞橋那刻「瞓緊覺」不清楚發生事故,躉船隨後駛返避風塘。
消息指,事發後相關部門人員曾在躉船甲板上,發現屬於汲水門大橋橋底的螺絲;警方會同時調查涉事人員的供詞是否屬實。此外,涉事的拖船船長同時違反由海事處負責執法的相關海事條例,處方會繼續跟進調查。
另外,被撞毀的汲水門橋底,昨晨有駕船駛經的網民近距離拍下橋底損毀情況,從相片所見,近橋身中央的橋底位置,一段原有六條鋼軌因撞擊受損,其中有四條被撞斷翹起,向同一方向彎曲;根據鋼軌彎曲方向推測,相信躉船在事發時由北往南行。
昨晨十時許,路政署人員重返現場,先將大橋一條往機場方向的行車線封閉,繼續為大橋受碰撞位置詳細檢查,期間使用大橋專用的吊臂工程車載同兩名人員,以吊臂伸展工作台至橋底,近距離檢查橋底結構組件及橋身受損的情況,拍照記錄。
工程人員於下午約四時完成檢查,結果顯示大橋底部主要結構並沒受損,橋樑整體結構狀況良好,只有附設於大橋底部、近橋身中央用作承吊維修平台的一段全部六條路軌因撞擊受損,橋身近路軌部分亦有不影響結構安全的少量螺絲脫落。
路政署已指示青馬管制區營運公司盡快替大橋修補受損毀的組件,並繼續嚴密監察大橋狀況及維修工作。
事發於前晚七時許,汲水門橋防震系統警報響起,青馬管理公司通知運輸署封橋檢查及翻查「天眼」片段,發現事發時有一艘躉船駛經,懷疑曾撞到大橋但未有停船,事件導致青馬大橋及附近交通大癱瘓,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線服務大受影響,東涌以外地區陸路往機場方法全斷。
鉛水事件 司長 用 “官到無求膽自大”,直指有人企圖政治化的大棒棒,重重的打壓下來,令到一眾泛民主派,和部份趁機撈油水的突然建制派禁聲,近日噪音經已稍為靜了下來。
不過,今次癱瘓機場旅客往還交通兩個多小時,照 689特首 之言,少於 100名旅客被延誤了行程,緝拿元兇固然重要也是必須,但卻暴露了整個特區政府,除了空等候之外,原來是沒有一個短時間內可以啟動,可行之有效的 contingency plan 緊急預案。
現在港鐵的任何延誤,超過 8分鐘就要通報,另書面報告 運輸署, 超過 30分鐘甚至需要罰款。查 “港鐵與政府的通報機制”:如列車延誤逾 8分鐘,港鐵便要向運輸署通報; 如延誤逾 30分鐘,更會每半小時被罰款 100萬元。
今次因為 香港政府 機管局 路政署 及 運輸署,竟沒有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延誤交通約兩多小時,癱瘓了整個北大嶼山樞紐。至今還未有見到有負責人公開道歉,看來仍然一貫:律人以嚴 律己以寬。起碼港鐵管理層,和小股東們恐怕不會服氣,因為向 港鐵 罰款,款是從有可分配利潤扣減出來,管理層的與利潤掛鈎分紅,和小股東可分派股息,估計也隨著遞減也!
Last but not least 嗜悲 一向有閱讀 香港文匯報 習慣,10月 26日 有以下一則 文匯報社評:機場交通配套不可缺 應急預案要做足
【文匯報社評】日前青嶼幹線汲水門大橋發生船隻碰撞大橋事故,導致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陸路交通癱瘓達2小時,大批前往機場的旅客受影響。本港機場對外交通主要靠一條陸路交通幹道連接,一旦遇上突發事故,機場即時變成「與世隔絕」的孤島。
此次事件,不僅敲響了機場交通配套未夠完善的警號,也折射出當局對緊急交通事故的應變預案準備並不足夠,路政及運輸等監管部門間缺乏有效協調等問題。「經一事長一智」,當局應盡快解決「進出機場一條路」的困局,推動區域交通配套的多樣化,同時進一步提升針對緊急交通事故的警覺性和應變手段,做到有備無患,應對無虞。
赤鱲角機場已啟用超過十七年,但一直以來從市區通往機場及大嶼山的陸路交通,只有唯一一條青嶼幹線。而處於這條幹線上的汲水門大橋,日前因被船隻意外撞擊而造成橋底損毀,光纖斷裂,被迫封閉兩小時進行工程檢查,導致出入市區和大嶼山的公路及鐵路交通瞬間癱瘓,包括機鐵在內的所有陸路交通工具一律無法來往機場至市區,大量趕往機場的旅客不是被擁堵在路上,就是根本「無車可乘」,部分人甚至因此錯過航班,出行計劃被打亂。
在緊急突發事故面前,機場交通配套過分單一的問題馬上顯現,隱患即時暴露無遺,給機場的正常運作和對外形象,都造成了負面影響。當局必須從交通癱瘓事件中汲取教訓,盡快打破機場地區「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困局,興建連接機場的替代通道,同時推進交通配套體系向多樣化方向發展。這樣,既可令不同的交通工具發揮協同效應,又可在面對突發事故時,起到分散擁堵風險,疏導人潮的作用,避免類似交通癱瘓事件再次發生。
古語云:弗備難,難必至。雖然躉船撞橋意外實屬罕見,但政府道路和交通管理部門,理應對各類可能的突發狀況,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全面細緻的考量,提前建立應急預案,確保事故發生時,仍能保持迅捷的反應和有效應對。
而不同的職能部門之間,更應該結合自身職責和管轄範圍,建立協調機制,共同合作令事故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反應遲緩,後知後覺,只會令事態影響擴大,損害社會秩序和整體形象。
完善政府的預警應急機制,增強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和協調能力,應當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腳踏實地地逐步去做好。有備無患,才能真正體現對全社會和市民負責的施政精神。
今次封橋事件 香港政府 機管局 路政署 及 運輸署,又是祭出一個 “等“ 字訣,事緩必圓? 上次 “佔中” 也是用個 ”等“ 字,等等 等等 等等 等等 ,等到 雨傘運動自亂陣腳,等到市民由支持變成厭惡,最後一驅便散。
不通 不通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通了!文匯報 批評:反應遲緩,後知後覺,只會令事態影響擴大,損害 社會秩序 和 整體形象。 小罵大幫忙 減少醜陋。
後記:
比 文匯報 遲了幾天,明報社評:
戰略幹道全線封閉 緊急應變似有若無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51027/s00003/1445882165820
【明報專訊】躉船吊臂撼撞汲水門大橋,導致青嶼幹線一度全線封閉,大嶼山成為孤島,赤鱲角機場對外交通切斷,大批旅客受影響。這次事故,暴露類如汲水門大橋等具備戰略功能的設施,保安配置有必要加強。另外在事故發生後,當局的緊急應變顯得群龍無首,信息發布欠缺統籌,未能讓市民和旅客即時知所應對,顯示應變措施與青嶼幹線的重要不成比例。政府須汲取教訓,切實改進。
理大防撞預警設施 重要橋樑應該安裝
事故原因,初步情况顯示肇事躉船涉嫌未按指引規定,收起吊臂才航行。另外,躉船不選擇通航高度限制62米的馬灣航道,反而要從高度限制42米的汲水門航道通過,終致撼撞大橋,撞斷感應器兩條光纖。警方介入拘捕3人,事故法律責任將由司法程序處理。初步看來,大橋的保安暴露一個問題:就是涉事躉船說撞就撞上大橋,並無防撞警示嘗試提醒拖船或躉船上的人士,避免撼撞。
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設計了一套防船舶撞橋設施,包括在橋上裝置攝影系統、模式識別技術、結構監測技術及航海通訊系統等,可保護航道上的橋躉免被船隻撞擊,亦可偵測船隻高度等。據介紹,這套系統獲得過國際獎項,顯示功能已獲肯定,浙江一座興建中的橋樑已經安裝,驗證有實際效用。學者認為,若汲水門安裝了這套設施,或許可以避免發生今次事故。包括汲水門和青馬大橋等重要橋樑,有必要裝設預警系統,對逼近橋躉或橋底的大型船隻,及時響警鐘及亮起警告燈,提醒船長減速或轉向,避免發生意外;理大這套設施值得當局引進,使跨海橋樑的安全多一重保障。
事故發生翌日,特首梁振英主持跨部門會議跟進,他會後強調須以安全為首要考慮,有需要封橋,「不能冒任何風險」云云。躉船撼撞大橋,封橋作全面檢查,以確保大橋安全,完全正常,也是當局必須做的事。事態引發迴響,並非公衆認為封橋不對,而是批評當局的緊急應變安排混亂。據知發生撼撞之後,管理當局即時封閉汲水門及青馬大橋作緊急檢查,大量車輛開始擁堵,可是當局並未即時透過傳媒發布信息。公衆在不知情下,車輛與旅客繼續湧向大橋,當局在大約45分鐘之後才公布事故。不過,包括市民和旅客在內不少人的行程,已經因而受阻。
另一種情况是在青嶼幹線全面封閉之後,市民和旅客不知道怎樣可以去機場。運輸署其後發新聞稿,表示安排了緊急渡輪來回荃灣和東涌,但是因為青嶼幹線在渡輪啟動前已經恢復通車,因此安排用不上。另外,事故發生之後10分鐘,港鐵表示有收過通知,知道來往青嶼幹線及機場的鐵路服務暫停。
防大嶼山成為孤島 18年來無公布方案
可以說,從已知情况看來,個別部門確有反應,並嘗試應對。不過,事態涉及封閉大嶼山唯一對外幹道,使之成為孤島,而且涉及客運繁忙的赤鱲角機場,這是徹頭徹尾的特大事件。按一般理解,政府就特大事故應該啟動緊急應變中心,由高級官員坐鎮協調指揮,按預案安排交通工具,使市民旅客受到的影響減至最低。然而,迄今未知政府當晚有沒有啟動緊急應變中心。至於有沒有應對預案,官員只是強調「每年都有演習」,但是那到底是什麼形式的「演習」,官員卻含糊其詞。
這類特大事故,首要須顧及大嶼山與港九新界保持交通往來。不過,這些年以來,未聞當局與私營交通工具(例如渡輪)等做過演習,一旦發生封橋事故,渡輪將在哪裏接載市民旅客等,從未與聞。從當晚情况審視,看不到當局有既定步驟開展緊急應變。
政府就青嶼幹線一旦全線封閉的應對文件,迄今所知要追溯到1997年4月;當時有文件提及安排渡輪來往荃灣和東涌,來往機場的巴士服務則由東涌公共交通轉車處延至東涌碼頭等。不過,赤鱲角啟用18年以來,政府從未公布整體應變安排,公衆無從知悉。從周五晚封橋斷路之後的情况看來,有理由質疑當局缺少整套緊急應變方案。汲水門大橋、青馬大橋與青嶼幹線保持暢通,使赤鱲角機場運作不受任何事故停擺,不單涉及旅客的福祉,實際上關乎香港的形象和令譽,十分重要。當局應對與事態的重要程度,顯然不成比例,難以接受。政府須汲取教訓,全面檢視這條戰略交通幹道的安全和緊急應變,確保上周五晚的甩漏不會重演。
好一句:緊急應變似有若無明 。。。。。。香港不就是這樣渾渾噩噩 經已 18年嗎!?!?!?
伸延閱覽:
政府跨部門會議跟進封橋事件 有線新聞網
撞橋不顧而去 拘船長兩船員 東網專訊
十號幹線曾因立法會否決而 有線新聞網
機場交通配套不可缺 應急預案要做足 文匯報網
戰略幹道全線封閉 緊急應變似有若無 明報新聞網
我的舊文:
我所看到 CY 治下的香港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