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名: 政治不正確
please read 請閱讀下面 的 “增補”
近日香港的政改吵得很烈,北京學者週圍發言,京官南下深圳訓話,土共親建制派愛字派公開討論寫文章,在內地本地齊齊不斷不停發功,尤其對懷勉過去英治時代的港英餘孽,更是鞭撻絕不留手。
在 六四維園 集會中 四大院校代表,於台上公開焚燒《基本法》文本,不斷受到各方嚴厲批評。
《明報》 突然有端端冇端端轉載了 《楚天都市報》 的報導:武漢古董水管退役 英國製106年從未爆管 工程師震驚:70 ~ 90年代造的都爆了

。
。
【明報專訊】上月 21日,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一段長約 200米的供水管,為了配合地鐵的興建而終止運行。與普通管道不同的是,這段管道建於清朝光緒 34年(1908年),於宣統元年(1909年)正式通水,運行至今已達 106年。根據記錄,這批英國工業精品,竟然從未爆過水管,足證大英帝國百年前的工業水平之高。
這段供水管管壁厚度為 22毫米,管內徑為 508毫米,接口填料為青鉛。雖然外表包裹著厚厚的泥巴,但沖洗乾淨後,青色的管身仍然非常光滑、完整。
最讓供水部門驚嘆的,是這段老管道異常堅固。水務集團網管管理部工程師李丹稱,武漢的供水系統在清末掀起大規模建設之後,直到上世紀 a0年代才進入第二次發展建設期,用的供水管主要是鑄鐵管,到了 90年代,用的主要是水泥管。這些管材強度不夠,在長時間地面車輛碾壓、管內高壓情況下,經常爆裂。
進入新世紀,改用高強度鋼管、球墨鑄鐵管後,管道爆裂現象才大大減少。而這段老管道運行 106年,竟然一次爆管都沒發生過,只是偶爾發生管道接口處滲漏。
除了夠堅固,這段供水管供水水質也很好。李丹說,按照國家自來水水質要求,水質達到1度以內就能達標;而根據水務集團的水質監測,這段老管道輸送的自來水水質一直穩定在 0.5度左右。這說明管道內部情況非常好,沒有發生嚴重鏽蝕等情況。

。
。
香港 自從 1842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期間曾在二戰時被日本軍事佔領約 3年 8個月。1997年 7月 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成為現時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
英國人殖民佔領香港 155年(1842 - 1997),比起武漢的古董水管 106年 (1909 - 2015了)還要久遠,英國人留下在香港的一切,在回歸後 18年來被更換了多少呢?
《明報》突然 有端端冇端端 轉載了,內地武漢這宗英國古董水管新聞,是記者們執行編輯們環顧現況,有感而發借古喻今不言而喻! 但在這個敏感時刻,總編輯鐘某人還是看走了眼,沒有臨時抽起來 。。。。。。時間上不吻合,容易被人告一狀 政治不正確 這就 有端端冇端端!!!
於是 嗜悲 本著 一貫鍥而不捨的精神,在網上搜尋有關《楚天都市報》的原文,終於結果在《荊楚網》找到了轉載《楚天都市報》的新聞:工作106年从未爆过管 武汉最老供水管退休了
簡體版
【楚天都市报讯】在汉口六渡桥的地下供水管道中,一段 200多米长、使用了 106年的水管昨日“退休”。一百多年前,它从英国进口,于清朝光绪 34年投入使用,时至今日鲜有爆管维修记录。记者从武汉市水务集团了解到,随着地铁施工建设,这根百年老水管停用,今后将作为古董躺在博物馆。
从英国买来天价水管
说起这根供水管,就不得不提两个人,张之洞和宋炜臣。前者是晚清重臣,后者是当时的汉口头号商人。
1906年,在两人的努力下,暨济水电公司成立,水厂于 1909年 8月竣工,当年 9月 4日投产供水。这就是宗关水厂的前身。
暨济水电公司的创建,结束了大汉口居民秉烛汲水的旧有生活方式,汉口成为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第四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武汉市水务集团档案馆,馆内有一份手抄记录,名为《商办汉镇暨济水电公司第一届报告》,这份手抄本报告来源于武汉市博物馆,记录者多达五人。
在武汉地方志资料卡 100917页,档案里记载了一句话:“一存大水管,洋,五十八万三千五百九十五元四角一分。”档案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笔钱就是用于从英国购买供水管,先运到上海,又逆江而上直至武汉。
档案里的“洋”,就是光绪年间的货币,由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的图像,故俗称“龙洋”。按照当时的价格,一块银元可购买五斤猪肉,58万元算得上是巨款了。当前国内收藏龙洋的价格一枚过百万。
记者看到,档案除了记载水厂每年的用度,就连股票分红、日常的损坏维修之类都一应俱全,这对后来宗关水厂的管道改建,帮助莫大。
经久耐用不曾破损
记者昨日下午尝试从档案文献之中查找水管的英国卖方公司,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很难考证。
武汉市水务集团管网部工程师李丹告诉记者,这根古老的供水管为生铁铸造,大小和尺寸很特别,直径 20英寸,即 508毫米,与目前武汉市的 DN500毫米的供水管相比,虽然仅仅多了 8毫米,却给武汉市管网建设添了不少“麻烦”,但正由于直径大,管子本身更粗、更重、更厚,所以当年埋下的管网大多经久耐用。这个光绪年间的老古董,基本没有爆管维修情况,如果不是配合地铁建设城市管网改造,还能继续用下去。
该供水管因为地铁施工已经停用,但尚未取出。记者从武汉市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图片中看到,每节水管长约 10米,由于是生铁铸造,略显厚重,每节水管接合处设计十分特别。
。
目前武汉市的供水管网总长 6000多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为老旧管网,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直至近几年,才采用球墨铸铁材料。
光绪年间铺设的供水管道,是目前武汉市运行时间最长的,原本有两根,总长 5.02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已经被替换掉了,仅剩下最后的 200多米。
见证武汉自来水事业发展
记者查阅的文档中记载,张之洞督鄂之初,即以汉口地方“时疫流行,火灾迭见”为由,提倡华商自办水电两项事业,“弥灾卫生”。
从 1896年至 1905年,多位商人申请办水电事业,均因股本不足或暗掺洋股,因而督抚不准,又有英、法商人希图染指华界水电,亦被张之洞拒绝。
文献记载,1906年,张之洞以事关中国主权为由,拒绝了洋商独揽汉口水电的要求。同年,宋炜臣提出建水电厂,这才有了后来的暨济水电公司。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远在浙江的宋炜臣后人——宋洵卿女士,但对方未接受采访。据档案馆管理员张晶介绍,宋炜臣在 1906年联合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巨商,筹资 300万龙洋创办暨济水电公司,由于规模大、又是水电合办,是国内最早的水电联合体。
张晶告诉记者,据资料记载,水厂成立之初,老百姓对自来水并不接受甚至有些抵触,直至宋炜臣当着汉口市民喝下一杯自来水,并且承诺头一个月自来水免费,才逐渐为市民所接受。随着水厂逐渐扩建,暨济水电公司还将水管铺进租界,承办了租界自来水业务。
宗关水厂的取水口仍是当年建厂时所定,不曾有过改变,至今仍在服务汉口数百万居民。直至 20世纪 80年代初仍是武汉最高建筑的汉口水塔,也是宋炜臣留给这座城市的纪念。
百年老水管将进博物馆
暨济水电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宗关水厂。百年来,自来水处理的工序一脉相承。一滴水从取水口至反应沉淀池、再经滤池、通过加氯消毒到水库,再通过地下管网打通的经脉,流进千家万户。从英国来的这根老水管,是这条经脉中的一簇。
从 1908年这根老水管启用时算起,武汉市当时日均供水仅2.3万吨,现在日均供水 300余万吨,高峰时期接近 400万吨,管网的铺设也从最开始的 5公里发展到现在的 6000多公里,光绪年间埋下的古董供水管无论是质量还是供水量,跨越百年仍能够胜任现在的要求,让人惊叹。
获悉这根老供水管的来历,在地铁施工现场,一位年轻的施工人员称,“这根供水管用了上百年,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管坚强。”
武汉市水务集团负责人表示,随着地铁施工,将在合适的时候将水管完整取出,作为见证武汉自来水事业发展的文物,送进博物馆收藏。
清末洋為中用,引入外國的貨品,不足為奇但是價錢嘛,有點令人吃驚!!!
上面文章:
档案里记载了一句话:“一存大水管,洋,五十八万三千五百九十五元四角一分。” 档案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笔钱就是用于从英国购买供水管,先运到上海,又逆江而上直至武汉。档案里的“洋”,就是光绪年间的货币,由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的图像,故俗称“龙洋”。按照当时的价格,一块银元可购买五斤猪肉,58万元算得上是巨款了。当前国内收藏龙洋的价格一枚过百万。
正如上面說與當年物價比較屬於 “天價”,整個商討購買過程,多重中間人有沒有貪污成份,歷史當然沒有記載,更是絕對沒有人會知道吧!
很少見到內地有這些熱捧 “洋貨” 質量的新聞,而且是 106年前的歷史往事,不知 BBC 有沒有留意到,也承機大賣告白推銷英國貨。
1842年起英國人在香港殖民統治,155年留下在香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三權分立 廉潔公僕 奉公警隊 清潔市容 etc etc,在 1997年回歸後 18年間被更換了多少呢? 敏感時刻 借古喻今,《明報》總編輯鐘某人,可能被打小報告誣告把關不力,漏了這段 政治不正確 內地新聞 出了街(有冇得抵賴?!),至於記者們執行編輯們會不會被秋後算賬,言之尚早!
增補:
登文後隔天 師兄 來郵,指出 嗜悲 可能是不夠客觀,太快 jump to the conclusion 過早下結論。
《明報》轉載《楚天都市報》的新聞:工作106年从未爆过管 武汉最老供水管退休了,著眼點是 縱使 106年的英國製造生鐵水管,一直以來都從未爆過水管,足證大英帝國百年前的工業水平之高。
這個雖然是事實,但在新中國一切以進步先行,定必打倒所有排除一切障礙,遇人殺人遇佛殺佛, 現代化 modernization 為衡量考慮事情的最高目標。為了配合武漢地鐵的興建,水管必要終止運行拆除,這批英國工業精品水管,阻著武漢地鐵路線興建,最終只可以送進博物館收藏。
引申出來,自 1842年起英國人在香港殖民統治,155年留下在香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三權分立 廉潔公僕 奉公警隊 清潔市容 etc etc 這算是甚麽呢!? 既然 1997 香港回歸中國,就要與內地融合,更加必要人心的回歸,彰顯中國在香港行使主權,在香港所有英國留下的制度,都應該如武漢拆掉水管一般,必需全部送進博物館收藏。
《明報》轉載了,內地武漢這宗拆英國古董水管新聞,是記者們執行編輯們看穿時勢看透世情,有感而發借古喻今。任何英國精品,若阻著條路線,都是會被拆下來收入博物館。總編輯鐘某人早知這個解讀,因此沒有需要臨時抽起新聞,而且甚至可以向 《中聯辦》張主任 邀功!!!
經 師兄 點醒,懵閉閉的 嗜悲 唯有改改個標題,由 “政治不正確” 改成 “政治 正確/ 不正確”, 還加上一個 question mark 問號 “?” because given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因為一切疑點利益歸於被告 。。。。。收回之前的標題,不敢胡亂扣帽子 plus 再加上: Gomen nasai ごめんなさい !!!
伸延閱覽:
武漢古董水管退役 明報新聞網
工作 106年从未爆过管 武汉最老供水管退休了 荊楚網
《For your attention 懇請垂注》
Recently,Blogger spam filter has become overly sensitive, your comment may automatically relocate into the spam locker temporarily,awaiting for my discretion. I shall visit the spam locker frequently to unlock your comment,please remain patient.
若閣下的留言突然消失,此乃博格的自動過濾系統過份敏感,留言被掃入廢言儲物箱,需要 嗜悲 審查後作出裁決。愚弟定必每天巡邏多次,儘早釋放返回留言板,謝謝你的耐性。
3 comments:
其實如何解讀,
權在中央,
只要他們喜歡,
怎樣都可以,
或者今天say Yes,
明天say No都可以,
所以無乜所謂,
少講少錯,
不過唔講又會俾人話唔支持中央,
所以一切睇命。
新鮮兄
要靠估迎合上意
揣測上面想甚麽
揣測幾時會改變
和揣測變成怎樣
這份工不容易捱
另外
聖公會 管浩鳴牧師 都有發表 主人與貓 的 論點
雷霆881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