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悲情的認命派
政府和中央不斷利用中港有識之士,出來講話為 “袋著先” 粉飾美化還說會優化 。。。。。。。。可惜只是在將來,絕不是 2017!
連 梁錦松、陳智思、馬時亨 等等,大有機會成為候選人之流都出來撐, 據聞將在 2017任滿 世衛總幹事 的 陳馮富珍醫生,都話可能會是候選人,云云。但是前律政司司長 黃仁龍,未見到未曾聽到有公開發言,又 李國能 前終審庭大法官 都好像未有出聲,是不是 嗜悲 漏看了眼?還是留在最後關頭才出來撐 “袋著先”。
夾集中間是一班過氣,和已經退休的前港英政務官,過渡特區政府殖民地局長,也找來出聲呼籲 “袋著先”。近日還有 孫公,雖然他老人家隔天須要去洗腎,仍然中氣十足跑上前台,在 Cable News 接受訪問,出言向泛民挑機!
都算了,因為他她們可能為了後續利益,不過一些 白鴿黨 前核心成員的都出來話要 “袋著先” 。。。。。。繼 狄志遠 提出:「袋住先」不是「袋一世」論,《明報》有這個報導,民主黨的 黃成智 在《信報》發文呼籲 “袋著先” ,因為 「通過政改 選出的人『不會衰過梁振英』」 。
【明報專訊】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黃成智今日在《信報》撰文,反駁泛民有關否決政改方案的數個論點,他認為假如今次政改方案獲通過,「由一個經篩選下由全港選民投票選出的人,相信不會衰過梁振英!」
黃成智在這篇題為《政改否決後何去何從?》的文章中,強調自己一直都有參與爭取真普選行動,認為這次政改無論通過與否,香港人都需要繼續爭取落實民主普選!
不過,黃成智認為現時是關鍵時刻,反問「是否不再停留在政治表態,而更應深思跟着如何走下去?」他表示自己一直反覆思量下,假如自己是立法會議員,對於是否通過政改,也覺兩難。
黃成智認為,否決今次政改方案後,也沒有證據中央就更有壓力,按照泛民的意願再修訂政改。他認為假如政改遭否決,「要繼續向下任仍是小圈子選出來的特首(很大機會仍是梁振英)爭取」,由於特首全沒有認受性,更不會有動機來修改政改方案。「向一個全無認受性的人爭取普選,是容易過向一個經篩選下由全港選民投票選出來的特首爭取!這是什麼邏輯?」
黃成智又指,「現在梁振英所推行的政策已是十分離譜,這已證實現行選舉制度不改,只會更離譜下去。」他認為,假如真的由梁振英連任,他更可無後顧之憂,香港情況更堪虞。「若今次政改通過,由一個經篩選下由全港選民投票選出的人,相信不會衰過梁振英!」
文章中,黃成智又反駁泛民指通過政改,將令民主派和市民更難以制衡特首。黃成智指出,制衡政府,在不少民主國家不是只靠首長選舉,民主國會及公民參與至為重要,所以,更要在立法會普選上積極爭取。
黃成智反問,「現時是否更應與中央繼續談判及思考」,若中央政府在立法會普選和 2017年後立刻再啟動政改五部曲上作出承諾,「通過今次政改方案,一方面讓香港處境不再壞下去,另一方面在 2017特首選舉時,透過全民投票的機會,更有效去發動新一輪民主運動!」
白鴿黨中有人提出:通過政改選出的人「不會衰過梁振英」真的是悲哀,身為 白鴿黨 成員,要求的選舉制度只是從 衰、衰ger、 衰gest,之中作出選擇。 唉 。。。。。。。。。。!
另外比較偏激的 立場新聞 則有這樣的報導,說 民主黨 黃成智:「中央如承諾完善政改可『袋住先』」。
【立場新聞】近日傳出消息,指有溫和派泛民計劃發起全港性聯署呼籲議員通過政改方案,並正爭取學者及政黨元老支持,雖然行動仍只聞樓梯響,但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黃成智今日就在《信報》撰文,反駁黨友林卓廷及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反對「袋住先」的立論,更提出若中央承諾立法會普選和 2017年後立刻再啟動政改五部曲,應通過今次政改方案。
黃成智認為,現時已處於關鍵時刻,不要再停留在政治表態,而更應深思如何走下去。他之後集中反駁了林卓廷及梁家傑反對袋住先的理據,認為即使否決政改,也不代表中央有壓力去改進政改安排,而且向日後一個沒有認受性的特首爭取,不會易於向一個全民選出的特首容易。
他又反駁,假普選下的特首會有虛假認受性,會推行離譜政策的講法,認為現時梁振英的政策已很離譜,即使經篩選下選出的特首,不見得就會比梁振英更離譜。
剛好一周前,另一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兼民主黨成員狄志遠亦撰文,贊成先通過目前的政改方案,使政制向前走,比維持小圈子選舉及原地踏步更好。狄志遠認為政改方案「袋住先」,不會「袋一世」,相信中央及特區政府日後會優化政制。
作為香港人究竟還有沒有基本做人的尊嚴,也可能就是被世人指謂:「香港人唯金錢動物!」中英聯合聲明公報後三十多年,唯金融服務業一枝獨秀,旅遊業收益絕大部份單靠內地人提供,一路以金錢利益麻醉港人,沒時間在政治上爭取民主。
雖然入境署報告復活節清明假期,來港內地旅客減少巨大,而擔憂本港專為內地客而設的零售業不景,旺舖租務也受拖累更可能發生裁員潮。近日股市牛氣沖天,滬港通超額恆指破頂成交超過 2000億,向香港再顯示操控實力。內地加重操控香港命脈,要港人知道誰是老闆,香港人要思考若不從 831人大方案,立法會泛民議員否決政改,將負上香港蕭條的責任。
如今白鴿黨有識時務者提出,寧願屈辱接受袋著先,其實是出賣香港基本尊嚴。他們是一班悲情的認命派,既然沒望就順著大勢,呼籲齊齊一起認命吧!更可能也想學某某前白鴿黨人,或可以入到特區政府撈得一官半職(如:劉江華 先由 白鴿黨轉保皇黨 再上位當副局長,張炳良 辭任教育學院 當起梁政府局長,馮煒光 則是 新聞統籌專員)。
香港人要求能有真正的民主普選,奮鬥了凡三十多年,831人大落了三度大閘真普選無望,被騙了三十多年做順民,若到如今接受小圈子組成的 1200人提委會,預先以過半數通過的所謂 2至 3位特首候選人(即是要多過 600票 比起 2012年 梁振英 689 又有何大分別),再交由約五百萬登記選民投票做 “橡皮圖章”。在全世界面前,香港人有需要再做一次奴才獻多一次世才甘心嗎?
一早 嗜悲 已經是認命者,卑微的願望只是泛民議員們否決,寧願接受原地踏步,絕對不敢出來抗爭。只敢說不願在 2017年當橡皮圖章,選出的所謂 “普選” 特首。因為如今 689已經十分霸道,得到了 mandate 選民授權就可以變本加厲,你敢相信反而會受到制約嗎?橫豎 2017連任後 2022都沒有可能多留,任期內完成指派任務,定可以撈到老懵董退休留下的領導人名頭。
繼續蠶食香港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訂立《基本法》23條箝制創作自由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政策不斷傾斜至必要加稅,和增加各項政府收費,由政府帶頭加價到時百物飛漲,吃掉納稅人們的購買力,有錢人和窮人不會受影響,又再一次搵受薪階級的納稅人來開刀。嗜悲 不敢想像會 衰ing 到 衰 衰ger 衰gest 到甚麽地步喲!
沒有假普選 “政改”,起碼衰極都是像現時這樣,雖然仍然是小圈子的選舉,嗜悲 還可以搵到餐食,還希望也許這頭猛獸會來得慢一點,留下小許積蓄可以足夠將來養老,不用做伸手黨要靠申請綜援過活 。。。。。。。Emmanuel 以馬奈利,Amen 阿門!
補充:
人大在 8-31 落的三度大閘是:
1)按照現在選委會組成的四大界別不變組成提名委員會。
嗜悲註:選委會的四大界別:3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300人來自專業界,300人來自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其餘 300人為立法會議員、區域性組織代表、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至於每組三百人是如何選出來呢?因為只得約 25萬人選出這 1200人出來(而不是全部約 500萬選民),於是提委會的組成也是詬病處處,只要 Google 一吓有排讀,不贅矣!
2)容許二至三位候選人。
嗜悲註:若是 梁振英 加 鍾樹根 蔣麗萍 咁真的有得揀嗎?
只是在 衰 衰ger 衰gest 揀啫。
3)候選人需要有過半數人提委會支持 即是需要過六百票。
嗜悲註:提委會 1200人組成 將照搬 2012年的 選委會 須知梁振英上一次與唐英年對決都是得票 689 咋。即是人家選完選妥才交給 500萬選民多做一次橡皮圖章。
嗜悲 在街上在公共交通工具乘車時,在超市在快餐店內,所聽到的是大多數的市民,並不知道更不明白三度大閘是何物。對由選委會將會過度成為將來的提名委員會,有何詬病並不明遼,過半數的提委通過(超過六百)才可以成為候選人和梁振英只得票 689有何相同,將來只得二至三名候選人到底港人是真的有得揀嗎?
登文前 林鄭月娥 話 either April 15 or 22 將會上立法會,宣讀 政改第二階段諮詢 後,政改三人組 撰寫的 政改方案。
據聞將會開闊可供 提名委員會 投票選出 特首候選人 的名單,又每位員必須起碼投兩票,還容許投暗票。不過,最後的 2-3 位 特首候選人,仍然必須依照 人大 831落的一度大閘,即需要得票過半(超過 600),才交由 五百萬登記選民一人一票,選出候選人當特首。
這手法是試圖混淆公眾視聽,以為是其中一度大閘開闊了,好讓泛民中人可以有個下台階。看來 嗜悲 的卑微願望 都 都 都 。。。。。。。。危矣!
後記:
嗜悲 在網上搜尋,找到了較前的 所謂溫和民主派,呼籲接受袋著先 的兩篇文章報導(但不是原文):
溫和泛民擬發全港聯署 籲泛民議員袋住先
【立場新聞】有報道引述消息指,有溫和派泛民計劃發起全港性聯署呼籲議員通過政改方案,並正爭取學者及政黨元老支持。有泛民議員質疑,這所謂「溫和派泛民」的行為與民建聯無異,表明不會聯署。
《信報》的「余錦賢」專欄透露,有立法會議會外的溫和派泛民,正就聯署一事接觸學者、區議員甚至政黨元老,希望能游說他們支持「袋住先」。發起人下月將會正式啟動全港性的聯署運動,落區和在網上收集市民簽名,希望能爭取數以十萬計以上的民意。
專欄又指,聯署的初稿已準備好。大意是他們雖然對「831」決定感到不滿,但「831」框架撤回無望,否決政改將令本港繼續沿用1200人選委會制度選出類似梁振英的人做特首。因此就算「831」框架下沒真普選,仍比小圈子選舉好。聯署向所有泛民議員作出「緊急懇切的請求」,呼籲他們投票支持政改方案。
《蘋果日報》引述民主黨狄志遠指,在茶餘飯後聽到有泛民正收集聯署,但發起人未有與他聯絡。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就批評,如果發起人真是「泛民」,做法不能接受:「我認為號稱泛民嘅人,唔好走去做民建聯嘅嘢。」何秀蘭表明不會參與聯署。
and
狄志遠 : 「袋住先」不是「袋一世」
【立場新聞】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兼民主黨成員狄志遠今日撰文,贊成先通過目前的政改方案,使政制向前走,比維持小圈子選舉及原地踏步更好。狄志遠認為政改方案「袋住先」,不會「袋一世」,相信中央及特區政府日後會優化政制。
文章以「誰取走我這一票」為題,狄志遠於開首形容「泛民的激進派與中央的強硬派」有激烈鬥爭,其中泛民先後提出公民提名及推動雨傘運動,使中央推出《一國兩制白皮書》及訂下人大831框架。泛民與中央的「惡性互動」導致社會難以就政改妥協,方案很大機會被否決。
狄志遠認為,泛民的目標是為香港爭取「理想的民主制度」,但若否決目前的政改方案,政制會原地踏步,他認為這是以「否決一個不理想的方案,維持一個更不理想的制度」,對這做法感到不能理解。泛民認為先否決方案後,有望重啟政改五部曲,狄志遠指這是一種「想像」、「博一博的心態」,並由全港市民付出賭注。
對於泛民認為只要一旦接受政改方案「袋住先」,就會「袋一世」,狄志遠並不認同,並指政府已表示會於通過方案後,繼續優化政制,認為中央及政府要在持續優化政治制度問題上,「表達出更多誠意」,使公眾相信袋住先不等同袋一世。
最後,狄志遠提出,至今仍有 50%市民支持通過政改方案,反問「誰有權奪去這些希望參與投票的市民的投票權」,並總結說「今日我們只能向前行一步,但總比原地踏步進步」。
Cable 訪問 孫公 在最尾尾說憑其四十多年官場經驗,批死到時到候就有泛民的議員 “轉軚”,船到橋頭自然直必定能揍夠數,通過特區政府的 政改方案,2017 將會由 500萬已登記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看片 I)(看片 II )那末會轉軚的他她會是 。。。。。。?
湯家驊、馮檢基、李國麟 及 梁繼昌 都很大機會會轉軚,另外加上因為拉布令到 “創科局” 墮馬,資訊科技界議員 莫乃光 對此頗有微言,並且在業界受到壓力,到時 莫乃光 轉軚支持 “袋著先” 也不出奇,那就應了 孫公 預言剛剛好揍夠數。
唉! 一班悲情的認命派!
The Problem is Civil Obedience
後後記:
四月十五日 有 這一篇
練乙錚:「袋住先」的國際標準就是「袋一世」
【信報】泛民主派之中,有人也許認為特府開出的「普選」方案是北京與港人角力的結果,有自己的一分功勞,因此應該「袋住先」,否則便是一種浪費。這顯然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北京在現階段拋出政改方案,是按其「以我為主」的政權建設藍圖行事的一步,目的是築起一個政治學裏所謂的「選舉專制」(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而做到這個所需的條件,經過 20多年來綿密不絕的落實,已經充分具備。
這些條件主要有三個:一、當權派完全掌握選舉遊戲規則並建成了強大的選舉機器;二、通過各種政策渠道輸入的「新香港人」鐵票累積已經推翻「六四黃金分割律」,達到「五五臨界點」;三、國庫財力和本地資本家願意付出的政治捐獻足以支付強大的選舉總動員。
除了條件,便是時機,而對當權派而言,不遲不早,時機是今天最好:一來反對派四分五裂,機不可失;二來最麻煩的新世代首投族逐步壯大,不宜再拖。
上述「選舉專制」,乃是相對「選舉民主」而言的另類體制,既是專制,也搞選舉,其中有一黨專政,有皇權專政,有軍事強人專政,等等。二次大戰之後,特別是 1990年所謂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出現以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專制政權都學乖了,設計出形形式式的「非民主選舉」(non- democratic elections),數量幾可與「民主選舉」爭一日長短,而推行那些非民主選舉的專制國家,名稱往往包含「人民」、「民主」、「共和」等字眼;魚目混珠,遂有一些人說的「民主並無國際標準」的滑頭說法。
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這些「選舉專制」也有一個建設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心思;在民智不是完全未開的地方,更要取得最低限度的民眾認受,還要在國際上有起碼的體面,絕不簡單。筆者在上周一的本欄文章〈李氏皇朝能撐多久?—從歷史政治學找答案〉裏,介紹過一個實證研究結果,謂專制政權始創者在位愈久,愈能建立有利自身延續的體制,身後政權的壽命便愈可長久,講的就是這回事。顯然,今天北京當權者在香港政改問題上的做法,是深思熟慮老奸巨猾的,是對維持政權最有利的,並不是泛民什麼派可以影響到的。
為何專制政權也搞選舉甚至是一人一票的選舉?什麼樣的(當然是有終極操控的)選舉在什麼條件之下對專制政權有利?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實踐經驗說明了什麼?就這些問題,不少政治學者做過深入研究,本文取其若干精萃,作一簡介,並以之比照香港實況,希望有助對現實政事的分析。
首先,不少研究都指出一個特殊情況之下的專制政權搞出來的選舉,確實是可以「袋住先」的。這個特殊情況就是當政權已然十分虛弱,明白自身時日無多,與其強硬到底給人民以暴力推翻,不如早一點找一個和平的方法,體面地讓自己安然下台。
這時由專制專權推出的非民主或非完全民主選舉,可以是相當合乎時宜的,推出實施之後,進一步優化也並非無法想象,甚至可能很快便有不流血或少流血的民主革命隨之而來。這種情況,滿清末年出現過,之後不久,中華民國便取而代之;1974年法朗哥死後的西班牙出現過,帶來「康乃馨革命」和西班牙的最終民主化;80、90年代的台灣也出現過,導致現在的台灣民主政治局面。
因此,大家絕對不必當反對「袋住先」的凡是派;某些條件之下,「袋住先」可以是眼下與長遠對國家民族最有利的做法。不過,中共並非今明年即行將就木,而是一個依然拿得出豐富資源去建設即時有利維穩兼可延續的「選舉專制」的政權;此時,祈望把它設計出來的選舉方案「袋住先」、之後香港政制仍可朝開放方向優化,便是太一廂情願!
非民主選舉取各派資訊
其次,專制統治者搞非民主選舉的一個重要好處,便是可以之取得大量關於政壇上各派勢力的資訊。來一次動真格的選舉(不必是真、普選),看對手或參選各派怎樣動員,便很有價值。例如上次唐梁(好像還有何)之爭,雙方底牌盡出,北京居高臨下,舉凡兩派各自的人脈關係、動員能力、個人品德、處事作風、派別之間的牙齒印、周邊的團體媒體支持哪一派到什麼程度,等等,一一在過程中纖毫盡露於阿爺法眼底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是次僅僅是小圈子選舉,阿爺取得的資訊,已然非常珍貴。假若換作梁特是一早欽點、不經革鬥便上台的,則雙方及周邊好的醜的很多東西,阿爺根本不會知道。
第三,非民主選舉也可以是一個政權用以選拔、吸納、訓練和報酬精英的工具或渠道,新加坡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另一方面,這個工具也可以用來籠絡、軟化敵對派系,提供予反對派一個非暴力的反對途徑、一個可能通往執政地位的幻覺胡蘿蔔;在議會範圍的選舉,還可以透過「用選票刷掉不稱職的政客議員」,讓反對派消消氣,給自己一個安全閥。非民主選舉的這些作用,容或與民主選舉之下的相類似。在國際上,與民主國家打交道的時候,非民主選舉或「循序漸進的民主選舉」,更可以是一個很有用的政治公關擋箭牌。
第四,非民主選舉,特別是那些在小圈子範圍裏算是比較公開、在政權容許的最大範圍裏算是表面上比較公正的那些選舉,也可以起到重要的穩定政權作用。如果是議會的非民主選舉,這些作用包括:
一、在政權認可的政治派系之間以最少爭議即按選舉表現發放政經利益(議會的議席本身就是一種利益);
二、讓政權的積極支持者(非民主選舉的投票者)按他們各自的偏好選出議會代表;
三、議會換屆換人,政權的積極支持者便覺得自己是有力量左右結果的,導致歸心,換句話說,非民主的小圈子選舉有可能在小圈子裏起到民主選舉在全民範圍裏起到的穩定作用;
四、起碼在政權的支持者範圍裏,非民主選舉,特別是一人一票的非民主選舉可以提升政權在這個小範圍裏的認受性,跟着,政權便可以把結果誇大,說成是在大範圍裏的普遍認受性增加了,以此迷惑一些不明就裏的民眾(港豬?)。
如果是關於行政長官職位的非民主選舉,而專制者能保證自己或自己屬意的人以相當大比數當選,則選舉得勝的結果可以在小圈子裏產生震懾作用,防止其他派系搞政變或作其他非分之想。其實,在這種選舉裏,假如當權者能得到可觀的票數支持,則額外行使一點暴力,更能起威嚇各派別、防止有人挑戰當權者的作用。這裏說的暴力,不一定指武力,可以是一些對敵對派別的大範圍騷擾、恐嚇、網襲、揭陰私、無故或藉故起訴等,只要是能夠起到顯示有本事搞得對方很狼狽的舉動,便可以了。俄國的普京在再度參選的時候,本已有相當的民意支持,卻依然事前事後大剌剌搞小動作甚至可能刻意搞出人命,便是例子【註1】。
有利專制政權延續
既然非民主選舉通常有利專制政權維穩,那麼,有沒有證據說明那樣搞選舉的政權長命一點呢?有的。請看 【附表】(點擊可連結)一組統計數字(N是案例宗數;其餘表中數字是有關的政權平均壽命年數;資料是二次大戰後至 2000年所有舉行過及沒有舉行過全國範圍選舉而有完整紀錄的國家情況,其中不包含東歐諸國及只舉行地方選舉的國家。一黨專政的國家通常都搞定期全國選舉)【註2】。
由數據可見,無論是何種專制政權,搞選舉的便長壽一些。這些數據不表示因果關係,但其中的相關性卻與之前討論過的理論分析完全吻合。也就是說,專制政權搞的選舉制度建設,很可能有利於專制制度的延續。這裏所謂的「制度建設」,說得好聽,但事實上可能包含一些十分齷齪的東西,例如派錢收買樁腳及五毛、買起黑社會打手或與之建立其他商業關係,等等,都是專制政權為延續壽命要作的「制度建設」。這點,香港人這兩三年來不是太熟悉了嗎?
上述乃非民主選舉對專制政權帶來的各種好處,可說明為什麼一些權力看似相當穩固的專制者也會不惜工本,大事進行與選舉有關的政治活動和制度建設。
附表:

。
。
然而,要回答「應否袋住先」,還要問兩個關鍵的問題:
一、非民主選舉會否催生民主選舉?
很明顯,這不是一個理論能夠回答的問題,只能訴諸大量觀察得的實證。上面說過,行將就木的專制政權推行的非民主選舉有可能是全面民主化的先聲,但兩者之間依然不一定是因果關係,甚至有可能那種很不得已的非民主選舉只是一種拖字訣,拖不下去了最後就只好認輸,搞民主選舉;不是那麼虛弱的專制政權就更加不會願意讓民主漸進。事實上,多項研究顯示,實證答案是中性的:絕大多數情況底下,社會一旦進入「選舉專制」,裏面的非民主選舉便膠着了【註3】。如果看中國大陸、北韓、越南、新加坡、古巴等有非民主選舉的政權,幾十年來體制不曾朝民主選舉優化,便可思過半。
二、非民主選舉對一般市民、社會整體有沒有好處?
這個問題的一般答案是「不能確定」。若果非民主選舉在小範圍裏還是比較公平、公開的話,那麼它也可能替小圈子中人帶來一部分民主選舉的好處。但是,正正也因為非民主,一些本來有能力的候選人及有代表性的價值觀念、政策觀點和選項,都給排除了;那麼,從優選理論的角度看,後果就一定不能勝過民主選舉之下能夠優選到的。這是純理論。事實上,往往與非民主選舉共生的,還有其他弊端,如言論不自由、媒體報道受限制、小圈子黑箱作業、利益輸送不為人知,等等;加起來的實際效果就通常壞得多(愈是低級的詭辯派愈能夠輕易推翻這個結論!)。於是,理論上非民主選舉短期局部有可能帶來的一些好處,再看清楚便不是那回事【註4】。
結論是,政治學的有關理論研究和實證結果都不支持「袋住先」。然而,如果細看具體擺在港人眼前的以 8.31人大常委決議為基礎的政改框架,以及北京那麼強硬地一再否定任何「優化」承諾的提議,便知政改方案一旦通過,以後不劣化就已經很幸運,遑論優化!其實,如果大家回想《基本法》及有關承諾在 18年來的實踐中是優化了還是劣化了,就會更加明白政改方案通過之後的後續變化。
前車可鑑,泛民中人還有一些對「袋住先」還有各種善意幻想者,是不是太過天真了。人家在強勢認真地幹專制政權的體制建設大事,會跟你婆婆媽媽討價還價麼?歸根到底,真普選從來都是零機會,泛民的體制力量極限,從來都是那至今保有的「關鍵少數」,後者還應該死命保住,餘的在體制外爭取。
練乙錚《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非民主選舉對獨裁政權的好處見J. Gandhi & E. Lust-Okar在2009年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裏的文章"Elec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http://www.researchgate.net/prof ... aa1e62f81000000.pdf。
【註2】關於獨裁者組織政黨和進行非民主選舉選舉與政權壽命長短的關係,見加大洛杉磯校區政治學教授B. Geddes 2006年3月的論文Why Parties and Election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http://www.daniellazar.com/wp-co ... arian-elections.doc。
【註3】見哈佛大學S. Levitsky & L. Way的"The Rise of 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2002):http://scholar.harvard.edu/levitsky/files/SL_elections.pdf及佛羅列達大學的R. Kaya & M. Bernard即將發表的"Are Elections Mechanisms of Authoritarian Stability or Democratization? Evidence from Postcommunist Eurasia":http://users.clas.ufl.edu/bernhard/content/pcvrcirculate.pdf。
【註4】見註 1裏的參考文章的第 406頁的討論。
伸延閱覽:
通過政改 選出的人「不會衰過梁振英」 明報新聞網
民主黨黃成智:中央如承諾完善政改可「袋住先」 立場新聞
溫和泛民擬發全港聯署 籲泛民議員袋住先 立場新聞
狄志遠 : 「袋住先」不是「袋一世」 立場新聞
「袋住先」的國際標準就是「袋一世」 港文集
我的舊文:
自我審查
我的政治 101.4
接受現實 原地踏步 (認命者言 前篇)
看完 李怡 上《星期五主場》又去買書
不落後於台灣
認命者言 (中)
10 comments:
現在大的問題是亙不信任,
還有雙方堅持的無謂尊嚴,
中央又好,
香港人又好,
如果能真心為香港好,
(雖然大家對"好"的詮釋有別),
請各退一步,
再咁堅持下去,
香港不只原地踏步,
而會變得紛爭不斷,
不同意見的巿民亙相撕裂,
不進反退,
到時恐怕連你賺錢養老的願望都不可能達成。
再鬥落下只有死路一條。
touch wood!
新鮮兄 今天 林鄭 開始 個別約見 泛民 看看 game theory 中的 囚徒困境 prisoner dilemma 博弈 有冇 能令政改有轉機?
完成了 831 就可以 攪豎埋 23條,到時有 本地國安法 可用 尋釁滋事 將對付收監,必定少了維穩費舊大肥肉。到時可以閂水喉,又可以用制水懲罰,到時才真的弊斃矣!
穩定:維穩費如今養活很多香港人,白頭老 愛字派 等等 撈得盆滿缽滿,每年以億計調來倒落維多利亞港,促進香港社會內部現金流轉增加消費 。。。。。
繁榮:中央政策傾斜大灑金錢,維護香港經濟繁榮,冇理由英國人得中國人唔得,北水南來炒得股市樓市大旺,連副食品日用品都有水貨客買起 。。。。。
因此若原地踏步吾輩做金融服務業者必定還有工開的。
其實乜都無謂了,
反正已完全無期望,
只求有錢過埋哩幾年就算,
人生來去匆匆,
已近黃昏了,
宇宙中,
人只是一粒緲少到無可再緲少的微塵,
什麼民主,什麼獨裁,
都人類自我創作出來,
對整個宇宙世界來講,
根本不是什麼,
人匆匆來匆匆去,
何必太執著什麼,
很快就會過了,
也許明天就要走,
辛苦儲咁多錢也無用,
死了什麼都無用,
爭什麼?
人就是可悲,
自找麻煩。
多謝新鮮兄留言!
Well 今早閱讀新聞:
高瑜被判有期徒刑 7年剝奪政治權利 1年。
估計兄台應該與我年齡相若,卻說只求有錢過埋哩幾年就算,人生來去匆匆已近黃昏了。就拿 高瑜 無端端扣留成年幾,幾次delay起訴delay判決,最後都是要坐 7年剝奪政治權利 1年。
兄台所指 “過埋喱幾年” 若一旦 831通過,implies 23條成功本地立法,喱幾年都有排夠您我這一輩的香港人捱嚕!
無望就無失望,
我對中國這地方這民族已無懸念,
放棄。
今早 林鄭 在立法會 宣讀『一定要得』 政府政改議案時,不知是否臨時突然娘心發現,還是鬼拍後尾枕自己爆出,也即是提醒了市民。
所謂 袋著先 即是 袋一世,若整改一旦通過,也即是完成了中央承諾給香港的《基本法》內所謂普選,其實就是 831框架的預先篩選後選舉。
各位可參考 明報 即時新聞
林鄭:「一人一票」已達特首最終普選產生目標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表示,「一人一票」方式普選產生後,已實現特首產生辦法最終達至由普選產生目標。
林鄭月娥指,社會上部分人認為中央或特區政府應該承諾將來選舉辦法可以優化,以增加市民對落實方案決心,而事實上,特首實行由全港合資格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普選產生後,已實現《基本法》第45條規定有關特首產生辦法最終達至由普選產生目標。
至於普選制度確立後的改善問題,林鄭月娥表示,《基本法》附件一第7條及全國人大常委會2004年的《解釋》已清楚提供可啟動進一步修改特首產生辦法法律基礎,但是否進行程序,要視乎當任特首根據當時實際情況作出考慮。
新鮮兄多謝留言! 這個民族曾經經歷多次由外族統治,不計南北朝的北朝,五代十國的外族統治北方,蒙古族的元朝女真族的清朝,最後都溶和了他們,並且把內蒙古及女真族的根據地東三省納入版圖,成為一省一個行政區。
70多年前日本侵華,沿海的省份進入日治時代,曾有人提倡由日本大和民族統治一段時間,糾正這個民族的歪風弊端,將來又像蒙古女真一樣,把大和民族也溶和掉,把日本列島納入版圖。
雖然不敢認同但是兄台可以作為參考!
dear Anonymous @ April 22, 2015 3:52:00 PM and @ April 22, 2015 3:56:00 PM 多謝你提供的資料。
林鄭的發言中,的確包含了以上這一段。不過,應該不是她的良心發現,而是在背後說得太多,所以在公開場合說甩了嘴吧!
這沒有改變到任何基本性質 fundamentals,也不能改變甚麽 dramatically,香港將繼續沉淪 falling!
呀! 新鮮兄 是提醒小弟您將會不久的將來移民與閣下的姊姊團聚?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