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八宪章(简体中文版)
劉曉波 因起草及簽署《零八憲章》,以涉嫌觸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帶走一周年。2009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 11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目前在遼寧省錦州監獄服刑。
究竟《零八憲章》是寫了些甚麽,令中南海屢屢搵劉家出氣呢???
2008年12月10日公布《零八憲章》
一、前言
今年是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 60周年,“民主墙”诞生 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在经历了长期的人权 灾难和艰难曲折的抗争历程之后,觉醒的中国公民日渐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
抽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21世纪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 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
19世纪中期的历史巨变,暴露了中国传统专制制度的腐朽,揭开了中华大地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洋务运动追求器物层面的进良,甲午战败再 次暴露了体制的过时;戊戌变法触及到制度层面的革新,终因顽固派的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埋葬了延续 2000多年的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 一个共和国。
囿于当时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共和政体只是昙花一现,专制主义旋即卷土重来。器物模仿和制度更新的失败,推动国人深入到对文化病根的反 思,遂有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因内战频仍和外敌入侵,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被迫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再次开启了宪政历程,然 而国共内战的结果使中国陷入了现代极权主义的深渊。
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名义上是“人民共和国”,实质上是“党天下”。执政党垄断了所有政治、经 济和社会资源,制造了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打压民间宗教活动与维权运动等一系列人权灾难,致使数千万人失去生命,国民和国家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二十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毛泽东时代的普遍贫困和绝对极权,民间财富和民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个人的经济自由和社会权利得到 部分恢复,公民社会开始生长,民间对人权和政治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
执政者也在进行走向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经济改革的同时,开始了从拒绝人权到逐渐承认人权 的转变。中国政府于 1997年、1998年分别签署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全国人大于 2004年通过修宪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今年又承诺制 订和推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但是,这些政治进步迄今为止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有法律而无法治,有宪法而无宪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现实。执政集团继续 坚持维系威权统治,排拒政治变革,由此导致官场腐败,法治难立,人权不彰,道德沦丧,社会两极分化,经济畸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到双重破坏,公民 的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不满情绪持续高涨,特别是官民对立激化和群体事件激增,正在显示着灾难性的失控趋势,现行体制的落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们的基本理念
当此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有必要反思百年来的现代化历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自由:自由是普世价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都是自由的具体体现。自由不昌,则无现代文明可言。
•人权:人权不是国家的赐予,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享有的权利。保障人权,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和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历次政治灾难都与执政当局对人权的无视密切相关。人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
•平等: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济状况、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权利平等的原则。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就是多种利益成分、不同社会集团、多元文化与信仰追求的群体,在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共同议政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
•民主:最基本的涵义是主权在民和民选政府。
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治统治经过人民选择,
(3)公民享有真正的选举权,各级政府的主要政务官员必须通过定期的竞选产生。
(4)尊重多数人的决定,同时保护少数人的基本人权。
一句话,民主使政府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公器。
•宪政: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在中国,帝国皇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范围内,威权体制也日近黄昏;公民应该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祛除依赖“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识,张扬权利为本、参与为责的公民意识,实践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
三、我们的基本主张
藉此,我们本着负责任与建设性的公民精神对国家政制、公民权利与社会发展诸方面提出如下具体主张:
1.修改宪法:根据前述价值理念修改宪法,删除现行宪法中不符合主权在民原则的条文,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确立法定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原则,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政府应对纳税人负责;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分权与制衡制度,中央权力须由宪法明确界定授权,地方实行充分自治。
3.立法民主:各级立法机构由直选产生,立法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实行立法民主。
4.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设立宪法法院,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尽早撤销严重危害国家法治的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避免公器私用。
5.公器公用:实现军队国家化,军人应效忠于宪法,效忠于国家,政党组织应从军队中退出,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务员录用的党派歧视,应不分党派平等录用。
6.人权保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人权委员会,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犯人权,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传讯、审问、处罚,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7.公职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制度,落实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各级行政首长的直接选举应制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竞争选举和公民参选法定公共职务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8.城乡平等:废除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落实公民一律平等的宪法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迁徙权。
9.结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权,将现行的社团登记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开放党禁,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党行为,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确立政党活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实现政党政治正常化和法制化。
10.集会自由:和平集会、游行、示威和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应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非法干预与违宪限制。
11.言论自由:落实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学术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制订《新闻法》和《出版法》,开放报禁,废除现行《刑法》中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条款,杜绝以言治罪。
12.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与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活动不受政府干预。审查并撤销限制或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 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动。废除宗教团体(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必经登记始获合法地位的事先许可制度,代之以无须任何审查的备案制。
13.公民教育:取消服务于一党统治、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教育与政治考试,推广以普世价值和公民权利为本的公民教育,确立公民意识,倡导服务社会的公民美德。
14.财产保护:确立和保护私有财产权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保障创业自由,消除行政垄断;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合法有序地展开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归属和责任者;开展新土地运动,推进土地私有化,切实保障公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5.财税改革:确立民主财政和保障纳税人的权利。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制度构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各级政府合理有效的财政分 权体系;对赋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以降低税率、简化税制、公平税负。非经社会公共选择过程,民意机关决议,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加税、开征新税。通过产权改 革,引进多元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降低金融准入门槛,为发展民间金融创造条件,使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活力。
16.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国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和全人类负责;明确落实国家和各级官员必须为此承担的相应责任;发挥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18.联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参与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香港、澳门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过平等谈判与合作互动的方式寻求海峡两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可能途径和制度设计,在民主宪政的架构下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转型正义:为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属,恢复名誉,给予国家赔偿;释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释放所有因信仰而获罪的人员;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查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厘清责任,伸张正义;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和解。
四、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和人权理事会的成员,理应为人类和平事业与人权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 世界的所有大国里,唯独中国还处在威权主义政治生态中,并由此造成连绵不断的人权灾难和社会危机,束缚了中华民族的自身发展,制约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 种局面必须改变!政治民主化变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为此,我们本着勇于践行的公民精神,公布《零八宪章》。我们希望所有具有同样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极参与到公民运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
這個《憲章》沒有甚麽特別,只是一個民主社會的普世價值觀,再重提一次罷了!再者 劉曉波 可能是抄人家的,為何不告他侵犯版權罪呢?相信美國人最喜歡,聽到中國把翻版 pirated copies 的人依法處理,但中國卻給了 劉曉波 一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RTHK 香港電台《鏗鏘集》的 劉曉波 特輯
末段港台用 Canon in ”D“ major 的樂章,來做背景音樂,我倒頗為享受,多過前面的諾貝爾頒獎典禮,外國人利用身在海外,和仍然留在中國的,良心犯維權人士去打擊中國,至今已是是被濫用了!
還有一句話想說,也必須要像丁子霖老師警告:「不要濫用六四遇難者的資源!」。。。。請不再要濫用 劉曉波 陳光誠 等人的資源!
至於在國內,招待劉家的維穩費用相信也不少,是一門大生意既得益者,怎會這麽容易輕言有錢不賺。 維穩是全中國出現新興行業,並必會行動愈踩愈深,費用愈造愈高,機構愈攪愈大,層面愈來愈廣,真的是商機處處!
附加:
近年的中國預算增加了一項叫《維穩費》,「維穩費用」預算約為7690億元,超過國防預算。
【BBC中文版】提請中國十二屆人大審議的 21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顯示,中國國防預算支出為 7201.68億元,比去年增長 10.7%。
在周一(3月4日)舉行的人大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傅瑩在被問到國防預算問題時,沒有給出具體數據,與其前任做法相悖,被媒體稱作「罕見」。
維穩和公共安全
本年度中國國防預算數據公布後,香港媒體引述預算草案報告說,「維穩費用」預算約為 7690億元,超過國防預算。報道說,這是中國自 2011年起連續三年「維穩費用」超過軍費。中國官方預算並沒有「維穩」開支的說法,最接近的說法是「公共安全預算」。
BBC中文網查看中國財政部提交的這份名為《關於 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 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發現報告正文僅提本年度的「公共安全支出」預算為 2029.37億元,增長7.9%。
報告在總結 2012年財政支出時指出,公共安全支出 1880億元,增長 10.9%,主要用於「完善政法經費保障機制, 提高基層政法部門的服務能力,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化解政法機關基礎設施建設債務。」
雖然報告正文並沒有提到 7690億元這一「天文數字」,但在報告的附表11,即「2013 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安排情況」中,列出「公共安全」一欄,上面顯示「2012年執行數為 7077.91億元」,「2013年預算數為 7690.80億元」,增長 10.8%。
倘若將「公共安全支出」視為「維穩費用」,並依據報告中的附表數字,而非正文的數字,則不難理解「維穩費用」超過國防開支的說法。
偷換概念?
以上說法遭到中國官方的反駁。2012年兩會期間,時任人大發言人的李肇星指責西方媒體「偷換概念」,表示中國沒有維穩經費,而且「公共安全」支出內容涵蓋廣,包括「支持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化解政法機關基礎設施建設債務,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加強基層監管部門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促進保障食品安全」等。
那麼什麼是「公共安全開支」呢?中國國內媒體 2010年查詢財政部當年支出決算表,在公共安全開支下,分為武裝警察、公安、法院、司法、緝私警察及其他六部分。當年的公共安全支出總計 5517.70億元,其中,公安經費佔比最大, 達 2816.31億元。
2011年,面對「維穩開支超國防開支」的指責,中國財政部官員出面說,「中國公共安全支出,涵蓋了公共衛生、公共交通、建築安全等諸多領域,將其稱為『維穩預算』,根本是偷換概念。」
但這並非是說,預算草案中沒有「維穩」一詞。本年度的預算報告在提出國防開支為 7201.68億元後,並列出主要的四項用途,其中第四條是「推動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提高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維穩開支」究竟佔多大比例,依然沒有人說清楚。路透社報道,中國「維穩」經費膨脹是時任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勢力增長的結果,新的政治局常委將九人減少至七人,也意在控制中國日益膨脹的安全部門的勢力。
七千多億的預算,是舊巨大的肥肉,而且年年增加撥款,是否內面個別有心人不少,過份擴大渲染威脅論,暪騙中央相信玩埋連坐這一家,讓中央每年都增撥預算,這比靠貪腐來得名正言順,是不會被雙規的,無驚無險賺到盆滿砵滿。
後記:
2015年 3月 4日 挪威的 諾貝爾委員會罷免了主席 Thorbjørn Jagland,降級為普通委員,有秋後算賬向中國屈服的嫌疑。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 遭降職百年首次 任內曾頒獎劉曉波
【明報專訊】負責頒發和平獎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被降職,是委員會成立逾百年來首次。外界關注亞格蘭降職,會否與他任內向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頒發和平獎、導致中國與挪威交惡有關。
自劉曉波獲獎後,中挪關係迄今還未顯著改善。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舉行今年第一次會議,亞格蘭由主席降至委員,主席一職由副主席庫爾曼菲弗接任。諾貝爾委員會沒解釋這次人事變動的原因。庫氏否認主席換人與劉曉波獲頒和平獎有關,又強調自己也支持劉曉波得獎。不過有學者憂慮亞格蘭被降職,可能被外界視為向中國屈服。
曾任挪威首相的亞格蘭,2009年開始擔任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近年委員會多次作出備受爭議的決定,包括在 2009年將和平獎頒給上任不足1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將和平獎頒予劉曉波,以及 2012年將和平獎頒予歐盟(亞格蘭因兼任歐洲委員會秘書長,惹來外界質疑他涉及利益衝突)。
委員會全部 5名成員由挪威國會根據黨派比例委任,由於右派在 2013年大選勝出,令他們在委員會成為多數,不過即使不同政黨輪流上台執政,過去也從沒發生主席降職的先例。
後後記:
香港時間 2017年 7月 13日晚上 約九時許 傳來 劉曉波 死訊
【無線電視新聞】劉曉波在八九學運後多次進出監獄。2008年,因為起草聯署《零八憲章》,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十一年,之後他獲頒發諾貝爾和平奬,表揚他為爭取中國人權的貢獻,但劉曉波直至去世都無法領獎。
劉曉波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熱心文學評論,在內地文壇有一定名氣,1988年出任師大中文系講師。不過第二年的北京學運,劉曉波由文學家變成當局眼中的異見分子。
1989年北京學運爆發,原本去了美國做訪問學者的劉曉波返回北京聲援學生,在六四事件前兩天,同侯德建等三人一起絕食。
劉曉波表示:「最好是搞一種和平的、持續性的、非常堅靭的、非常有靭性的,這樣意義的一種心平氣和的,這樣一種民主運動。因為這個廣場過去是專制的象徵,今天成為民主自由的象徵。」
解放軍在六四凌晨開入天安門廣場時,劉曉波亦有份勸學生離開。六四事件後,劉曉波被指是操控學運的「黑手」,因「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捕,兩年後獲釋,之後繼續同其他異見人士就民主和國家改革發表意見,不時受到監視、軟禁,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被捕,被判勞改。
2008年,劉曉波起草同聯署《零八憲章》,提出修憲同分權制衡等理念,第二年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十一年,在遼寧錦州監獄服刑。
劉曉波入獄後不久,在 2010年獲頒發諾貝爾和平奬,表揚他為爭取中國人權長期進行非暴力抗爭,頒獎禮當日,台上只能夠預留一張空椅子予獄中的劉曉波。
他的妻子劉霞之後亦被當局軟禁,長期禁止與外界接觸。
遼寧省監獄管理局六月底證實,由於劉曉波患上肝癌,批准他保外就醫。劉霞終於可以在劉曉波生命的最後時刻抱著他。
劉曉波在入獄前,曾經在最後陳述中表達對劉霞的愛,當中提到,即使自己被碾成粉未,也會用灰燼擁抱太太。
伸延閱覽:
零八憲章 Google search
中國預算的維穩費用 BBC.co.uk
負責頒發和平獎給劉曉波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被降職 明報新聞網
劉曉波曾獲頒諾貝爾和平奬 惟去世前都無法領獎 無線電視新聞
怎去分辯 真 Real Genuine 偽 Fake Counterfeit 眼見都未為真。 合法 依法 Legitimate 是否必然包含:公平 公正 和 公義 呢? The wise speaks when he has something to say. The fool speaks when he has to say something 。 。 。 。 。 。。。。。。 一個沒有內涵的小男人﹐顧名 "the inner space".
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Wednesday, June 12, 2013
Tuesday, June 11, 2013
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annex
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annex
2010-10-11 嗜悲寫:以中國現況,對仍被囚禁在獄中的 劉曉波 頒獎,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2013年的 6月 9日是星期日 Sunday,內地的法院沒有休假,劉曉波的小舅 劉暉 被北京懷柔區法院一審,判決詐騙罪名成立,判監 11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罰款 1萬元人民幣。
【明報專訊】「我(劉霞)還有 7年陪曉波,弟弟卻被這樣弄了 11年。」昨日劉曉波之妻劉霞,在得知判決結果後情緒激動,邊哭邊稱是當局,對劉曉波獲獎的報復,「這是迫害!」
劉霞昨表示,2010年劉曉波得獎後,她曾被傳訊,其間當局曾威脅,一定會找她家人麻煩。她又說,這次判決是「完全、完全的非法判決、私案」。劉霞說,從當局身上,看到了一種仇恨,「這是多殘忍的事啊,把家人折磨成這樣給你看」。
劉曉波得獎 曾遭威脅「找家人麻煩」
昨日宣判從 9時開始,不足 10分鐘結束。但法庭一早就戒備森嚴,大批公安劃出警戒線,也有公安手持攝錄機拍攝在場記者。美國與歐盟 10名使領館代表到場希望旁聽,但被告知旁聽人員已額滿。代表律師莫少平透露,庭內僅 6人旁聽,包括劉霞、劉暉的妻子等家人。
宣判時劉霞遵守法庭紀律,但庭審後情緒激動。劉暉則在離開法庭的時候,對主審法官說,「法官你這麼來判決,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法官並無回應。劉暉即將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在二審前劉霞不能探望劉暉。
劉暉:法官你對得起良心嗎?
庭審後,莫少平與劉霞小聚聊天。莫表示,劉霞最近身體不好,有不少病,而且受軟禁和監控的狀况沒任何改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劉霞表示,自己目前只能靠大量閱讀,來逃避生活現實。採訪期間,本報記者曾委託莫少平詢問劉霞,是否方便說說自己近况,但劉霞拒絕與記者通話。
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其妻劉霞被當局軟禁,與外界聯繫被切斷,行動也被完全限制,所住大院門外有多名便衣人員把守。昨日是劉霞被軟禁後第二次獲准公開露面,前一次是 4月 23日劉暉案開庭之時。
劉曉波 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頒獎還未領獎就開始再被關進監獄,實至名歸又怎麽樣?以中國現況,對仍被囚禁在獄中的 劉曉波 是幫他還是害他呢?兩年來 劉霞 一直軟禁在家中,劉暉 被犯經濟罪案被判刑。
頒獎給 劉曉波 的諾貝爾委員會,就是要中國自己不斷自我醜化,去年不同的委員會頒了個文學獎,給莫言與中國修好,目的已達他們在遠方嘆紅酒,劉曉波劉霞劉暉在獄中嘆牢獄之苦!
後記:
6月 11日 AM730《夫子自唱》,劉銳紹寫了三段分別為:佔中、劉曉波、和 中美元首會面。
【am730專欄】專欄八百字,心裡萬千言。只有精簡。
。
。
。
。
二 談劉曉波舅仔、劉霞之弟劉暉被判監十一年。
1,表面是「經濟詐騙」,實質是政治誅連。如案情真的像官方所說那麼嚴重,為何罰款只是一萬元?實情已昭然若揭。鑿!鑿!鑿!
2,泱泱大國壓小(曉)波,已經激起千重浪;如今再壓孤零女,只會激起同情淚。愈顯官方人性,薄!薄!薄!
3,人們看見這種情況,都心明大義,此後,對爭取自由的人只會一個字:托!托!托!
。
。
。
。
後後記:
圖片來源:主場新聞
劉曉波妻子劉霞 2013-6-12 發表公開信:
【路透北京14日電】遭監禁的中國大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發表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信,抗議將她居家軟禁及監禁她胞弟劉暉。維權人士稱,這是當局在報復劉曉波家人。
劉霞家族的律師尚寶軍今天在推特(Twitter)上張貼劉霞親筆信的照片。大陸法院日前以詐欺罪判劉暉 11年刑期。
劉霞在寫給習近平的信中,譴責這項判決不公。她寫道:「在當今法治中,我們從國家權力中看到的應是正義,而不是基於暴力而形成的無情鎮壓。」
她說:「根據我的經驗,你所提倡的『中國夢』已成為『中國噩夢』。」她指是習近平的一項政治口號。習近平 3月接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她說:「沒有人告訴我軟禁我的理由…可能在這個國家,我作為劉曉波的妻子就是一種『罪』吧。」
也是劉暉委任律師的尚寶軍,證實這封信的真實性,由劉霞於 12日署名及註明日期。
習近平 當然可以成全他們 夫婦同獄,慳返派人在劉宅外維穩,但那末就沒有維穩生意做,一班當維穩的上中下層人員,頓成失業大軍沒有收入,這可能造成不穩呀,主席三思!
後後後記:
2015年 3月 4日 挪威的 諾貝爾委員會罷免了主席 Thorbjørn Jagland,降級為普通委員,有秋後算賬向中國屈服的嫌疑。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 遭降職百年首次 任內曾頒獎劉曉波
【明報專訊】負責頒發和平獎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被降職,是委員會成立逾百年來首次。外界關注亞格蘭降職,會否與他任內向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頒發和平獎、導致中國與挪威交惡有關。
自劉曉波獲獎後,中挪關係迄今還未顯著改善。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舉行今年第一次會議,亞格蘭由主席降至委員,主席一職由副主席庫爾曼菲弗接任。諾貝爾委員會沒解釋這次人事變動的原因。庫氏否認主席換人與劉曉波獲頒和平獎有關,又強調自己也支持劉曉波得獎。不過有學者憂慮亞格蘭被降職,可能被外界視為向中國屈服。
曾任挪威首相的亞格蘭,2009年開始擔任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近年委員會多次作出備受爭議的決定,包括在 2009年將和平獎頒給上任不足 1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將和平獎頒予劉曉波,以及 2012年將和平獎頒予歐盟(亞格蘭因兼任歐洲委員會秘書長,惹來外界質疑他涉及利益衝突)。
委員會全部 5名成員由挪威國會根據黨派比例委任,由於右派在 2013年大選勝出,令他們在委員會成為多數,不過即使不同政黨輪流上台執政,過去也從沒發生主席降職的先例。
後後後後記:
香港時間 2017年 7月 13日晚上 約九時許 傳來 劉曉波 死訊
【無線電視新聞】劉曉波在八九學運後多次進出監獄。2008年,因為起草聯署《零八憲章》,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十一年,之後他獲頒發諾貝爾和平奬,表揚他為爭取中國人權的貢獻,但劉曉波直至去世都無法領獎。
劉曉波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熱心文學評論,在內地文壇有一定名氣,1988年出任師大中文系講師。不過第二年的北京學運,劉曉波由文學家變成當局眼中的異見分子。
1989年北京學運爆發,原本去了美國做訪問學者的劉曉波返回北京聲援學生,在六四事件前兩天,同侯德建等三人一起絕食。
劉曉波表示:「最好是搞一種和平的、持續性的、非常堅靭的、非常有靭性的,這樣意義的一種心平氣和的,這樣一種民主運動。因為這個廣場過去是專制的象徵,今天成為民主自由的象徵。」
解放軍在六四凌晨開入天安門廣場時,劉曉波亦有份勸學生離開。六四事件後,劉曉波被指是操控學運的「黑手」,因「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捕,兩年後獲釋,之後繼續同其他異見人士就民主和國家改革發表意見,不時受到監視、軟禁,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被捕,被判勞改。
2008年,劉曉波起草同聯署《零八憲章》,提出修憲同分權制衡等理念,第二年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十一年,在遼寧錦州監獄服刑。
劉曉波入獄後不久,在 2010年獲頒發諾貝爾和平奬,表揚他為爭取中國人權長期進行非暴力抗爭,頒獎禮當日,台上只能夠預留一張空椅子予獄中的劉曉波。
他的妻子劉霞之後亦被當局軟禁,長期禁止與外界接觸。
遼寧省監獄管理局六月底證實,由於劉曉波患上肝癌,批准他保外就醫。劉霞終於可以在劉曉波生命的最後時刻抱著他。
劉曉波在入獄前,曾經在最後陳述中表達對劉霞的愛,當中提到,即使自己被碾成粉未,也會用灰燼擁抱太太。
伸延閱覽:
劉霞哭訴:這是迫害 新浪新聞網
夫子自唱 AM730.com
劉霞公開信 抗議陸判決不公 雅虎新聞網
劉霞公開信:中國夢勿變噩夢 thehousenews.com
負責頒發和平獎給劉曉波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被降職 明報新聞網
劉曉波曾獲頒諾貝爾和平奬 惟去世前都無法領獎 無線電視新聞
我的舊文:
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空櫈
2010-10-11 嗜悲寫:以中國現況,對仍被囚禁在獄中的 劉曉波 頒獎,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2013年的 6月 9日是星期日 Sunday,內地的法院沒有休假,劉曉波的小舅 劉暉 被北京懷柔區法院一審,判決詐騙罪名成立,判監 11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罰款 1萬元人民幣。
【明報專訊】「我(劉霞)還有 7年陪曉波,弟弟卻被這樣弄了 11年。」昨日劉曉波之妻劉霞,在得知判決結果後情緒激動,邊哭邊稱是當局,對劉曉波獲獎的報復,「這是迫害!」
劉霞昨表示,2010年劉曉波得獎後,她曾被傳訊,其間當局曾威脅,一定會找她家人麻煩。她又說,這次判決是「完全、完全的非法判決、私案」。劉霞說,從當局身上,看到了一種仇恨,「這是多殘忍的事啊,把家人折磨成這樣給你看」。
劉曉波得獎 曾遭威脅「找家人麻煩」
昨日宣判從 9時開始,不足 10分鐘結束。但法庭一早就戒備森嚴,大批公安劃出警戒線,也有公安手持攝錄機拍攝在場記者。美國與歐盟 10名使領館代表到場希望旁聽,但被告知旁聽人員已額滿。代表律師莫少平透露,庭內僅 6人旁聽,包括劉霞、劉暉的妻子等家人。
宣判時劉霞遵守法庭紀律,但庭審後情緒激動。劉暉則在離開法庭的時候,對主審法官說,「法官你這麼來判決,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法官並無回應。劉暉即將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在二審前劉霞不能探望劉暉。
劉暉:法官你對得起良心嗎?
庭審後,莫少平與劉霞小聚聊天。莫表示,劉霞最近身體不好,有不少病,而且受軟禁和監控的狀况沒任何改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劉霞表示,自己目前只能靠大量閱讀,來逃避生活現實。採訪期間,本報記者曾委託莫少平詢問劉霞,是否方便說說自己近况,但劉霞拒絕與記者通話。
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其妻劉霞被當局軟禁,與外界聯繫被切斷,行動也被完全限制,所住大院門外有多名便衣人員把守。昨日是劉霞被軟禁後第二次獲准公開露面,前一次是 4月 23日劉暉案開庭之時。
劉曉波 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頒獎還未領獎就開始再被關進監獄,實至名歸又怎麽樣?以中國現況,對仍被囚禁在獄中的 劉曉波 是幫他還是害他呢?兩年來 劉霞 一直軟禁在家中,劉暉 被犯經濟罪案被判刑。
頒獎給 劉曉波 的諾貝爾委員會,就是要中國自己不斷自我醜化,去年不同的委員會頒了個文學獎,給莫言與中國修好,目的已達他們在遠方嘆紅酒,劉曉波劉霞劉暉在獄中嘆牢獄之苦!
後記:
6月 11日 AM730《夫子自唱》,劉銳紹寫了三段分別為:佔中、劉曉波、和 中美元首會面。
【am730專欄】專欄八百字,心裡萬千言。只有精簡。
。
。
。
。
二 談劉曉波舅仔、劉霞之弟劉暉被判監十一年。
1,表面是「經濟詐騙」,實質是政治誅連。如案情真的像官方所說那麼嚴重,為何罰款只是一萬元?實情已昭然若揭。鑿!鑿!鑿!
2,泱泱大國壓小(曉)波,已經激起千重浪;如今再壓孤零女,只會激起同情淚。愈顯官方人性,薄!薄!薄!
3,人們看見這種情況,都心明大義,此後,對爭取自由的人只會一個字:托!托!托!
。
。
。
。
後後記:
圖片來源:主場新聞
劉曉波妻子劉霞 2013-6-12 發表公開信:
【路透北京14日電】遭監禁的中國大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發表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信,抗議將她居家軟禁及監禁她胞弟劉暉。維權人士稱,這是當局在報復劉曉波家人。
劉霞家族的律師尚寶軍今天在推特(Twitter)上張貼劉霞親筆信的照片。大陸法院日前以詐欺罪判劉暉 11年刑期。
劉霞在寫給習近平的信中,譴責這項判決不公。她寫道:「在當今法治中,我們從國家權力中看到的應是正義,而不是基於暴力而形成的無情鎮壓。」
她說:「根據我的經驗,你所提倡的『中國夢』已成為『中國噩夢』。」她指是習近平的一項政治口號。習近平 3月接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她說:「沒有人告訴我軟禁我的理由…可能在這個國家,我作為劉曉波的妻子就是一種『罪』吧。」
也是劉暉委任律師的尚寶軍,證實這封信的真實性,由劉霞於 12日署名及註明日期。
習近平 當然可以成全他們 夫婦同獄,慳返派人在劉宅外維穩,但那末就沒有維穩生意做,一班當維穩的上中下層人員,頓成失業大軍沒有收入,這可能造成不穩呀,主席三思!
後後後記:
2015年 3月 4日 挪威的 諾貝爾委員會罷免了主席 Thorbjørn Jagland,降級為普通委員,有秋後算賬向中國屈服的嫌疑。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 遭降職百年首次 任內曾頒獎劉曉波
【明報專訊】負責頒發和平獎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被降職,是委員會成立逾百年來首次。外界關注亞格蘭降職,會否與他任內向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頒發和平獎、導致中國與挪威交惡有關。
自劉曉波獲獎後,中挪關係迄今還未顯著改善。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舉行今年第一次會議,亞格蘭由主席降至委員,主席一職由副主席庫爾曼菲弗接任。諾貝爾委員會沒解釋這次人事變動的原因。庫氏否認主席換人與劉曉波獲頒和平獎有關,又強調自己也支持劉曉波得獎。不過有學者憂慮亞格蘭被降職,可能被外界視為向中國屈服。
曾任挪威首相的亞格蘭,2009年開始擔任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近年委員會多次作出備受爭議的決定,包括在 2009年將和平獎頒給上任不足 1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將和平獎頒予劉曉波,以及 2012年將和平獎頒予歐盟(亞格蘭因兼任歐洲委員會秘書長,惹來外界質疑他涉及利益衝突)。
委員會全部 5名成員由挪威國會根據黨派比例委任,由於右派在 2013年大選勝出,令他們在委員會成為多數,不過即使不同政黨輪流上台執政,過去也從沒發生主席降職的先例。
後後後後記:
香港時間 2017年 7月 13日晚上 約九時許 傳來 劉曉波 死訊
【無線電視新聞】劉曉波在八九學運後多次進出監獄。2008年,因為起草聯署《零八憲章》,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十一年,之後他獲頒發諾貝爾和平奬,表揚他為爭取中國人權的貢獻,但劉曉波直至去世都無法領獎。
劉曉波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熱心文學評論,在內地文壇有一定名氣,1988年出任師大中文系講師。不過第二年的北京學運,劉曉波由文學家變成當局眼中的異見分子。
1989年北京學運爆發,原本去了美國做訪問學者的劉曉波返回北京聲援學生,在六四事件前兩天,同侯德建等三人一起絕食。
劉曉波表示:「最好是搞一種和平的、持續性的、非常堅靭的、非常有靭性的,這樣意義的一種心平氣和的,這樣一種民主運動。因為這個廣場過去是專制的象徵,今天成為民主自由的象徵。」
解放軍在六四凌晨開入天安門廣場時,劉曉波亦有份勸學生離開。六四事件後,劉曉波被指是操控學運的「黑手」,因「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捕,兩年後獲釋,之後繼續同其他異見人士就民主和國家改革發表意見,不時受到監視、軟禁,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被捕,被判勞改。
2008年,劉曉波起草同聯署《零八憲章》,提出修憲同分權制衡等理念,第二年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十一年,在遼寧錦州監獄服刑。
劉曉波入獄後不久,在 2010年獲頒發諾貝爾和平奬,表揚他為爭取中國人權長期進行非暴力抗爭,頒獎禮當日,台上只能夠預留一張空椅子予獄中的劉曉波。
他的妻子劉霞之後亦被當局軟禁,長期禁止與外界接觸。
遼寧省監獄管理局六月底證實,由於劉曉波患上肝癌,批准他保外就醫。劉霞終於可以在劉曉波生命的最後時刻抱著他。
劉曉波在入獄前,曾經在最後陳述中表達對劉霞的愛,當中提到,即使自己被碾成粉未,也會用灰燼擁抱太太。
伸延閱覽:
劉霞哭訴:這是迫害 新浪新聞網
夫子自唱 AM730.com
劉霞公開信 抗議陸判決不公 雅虎新聞網
劉霞公開信:中國夢勿變噩夢 thehousenews.com
負責頒發和平獎給劉曉波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被降職 明報新聞網
劉曉波曾獲頒諾貝爾和平奬 惟去世前都無法領獎 無線電視新聞
我的舊文:
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空櫈
Monday, June 10, 2013
不同政見是否對國家不忠 II
不同政見是否對國家不忠 II
【明報專訊】4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題為〈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奉勸手握權力的執政者,尤其需要對異質思維作出包容,並說這不僅是一種雅量,更是執政為民的需要、法治社會的要求。
文章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不乏各種偏激聲音,但只要出於善意,沒有違反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而不能主觀地歸之為『對幹』。相反卻應看到,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既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也是紓解社會焦慮、疏導矛盾衝突的必然要求。」
文章更批評:「一些人在討論中容不下異見,相互對罵、攻訐,動輒給對方扣上嚇人的帽子,用意氣之爭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對待批評建言,非但不虛心聽取,反而搞起了『誹謗定罪』,甚至以權力意志壓制不同聲音。」
今天的中國,艾未未被抓、譚作人被囚、一個又一個維權人士遭清算、一個又一個異見人士遭封口、言論自由不斷遭箝制和打壓,在這樣一個政治上一片蕭颯與蒼涼的時勢,這樣的一篇文章,出現在天字第一號官方喉舌當中,實在讓人眼前一亮。
美國史上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期,這也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以及兩句擲地有聲的說話。
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蘇對立,冷戰掀起序幕。美國的極右派以及部分共和黨政客,興風作浪,讓全國陷入一片恐共情緒當中。當時最惡名昭彰的,首推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 McCarthy),他四處指控那些持不同政見人士,包括政圈中人、媒體工作者、學者、知識分子,甚至演藝界人士等,質疑他們對國家的忠誠,甚至扣帽子說他們賣國,以至共諜,令到國民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這段麥卡錫橫行霸道的時期,也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政治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但當時大多數人,起初卻選擇對此噤若寒蟬,敢怒而不敢言,因為害怕自己一旦提出異見,便會被前述這些極右政客指摘為共產黨的同路人、串謀者,對國家不忠,甚至叛國。
不要把異見與不忠混為一談﹗
直到1954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名記者莫洛(Edward R. Murrow),終於按捺不住,敵不過自己良心的呼喚,在節目《See It Now》中冒被株連的危險,挺身而出,揭發了一連串遭麥卡錫誣陷的事件,譴責他誣陷忠良、亂扣帽子的行為。
在3月9日的節目中,莫洛更說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說話:
「我們千萬不可以把異見,以及對國家不忠,兩者混為一談﹗」
(We must not confuse dissent with disloyalty!)
對於那個正在張牙舞爪的麥卡錫,這段說話正好給了他一記迎頭痛擊,民情和輿論開始逆轉,大家都覺得對這名政客忍夠了。
6月9日,麥卡錫本來正指控一名年輕的律師Fred Fisher,說他當年在哈佛法學院念書時,涉嫌與一左翼團體有交往,當其老闆Joseph Welch被傳召到聽證會作證時,為自己這個年輕下屬仗義執言,並當面批評麥卡錫的輕率和殘暴,對這名年輕人造成的傷害,更當面嘲弄了他一句:
「你毫無廉恥之心的嗎﹖」
(Have you no sense of decency, sir?)
從此,麥卡錫就成了一隻鬥敗的公雞,不單民望極速插水,同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麥卡錫被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同年12月2日,參議院以67票對22票通過決議,正式譴責麥卡錫「違反參議院傳統」的行為,從而結束了「麥卡錫主義時代」。1957年5月2日,麥卡錫因急性肝炎,潦倒而終。
難道沒有半點廉恥之心﹖
這段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政治上最黑暗的一幕,歷時5年,但讓中國人痛心的是,同樣白色恐怖的一幕,卻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反覆上演了超過半個世紀,至今仍然繼續。
當眼看艾未未人間蒸發,當權者還挖空心思,想出一連串莫須有罪名如逃稅,插贓嫁禍時,當眼看要為結石寶寶討回公道與賠償,卻變成尋釁滋事的罪行時……我相信很多有血性的香港人,也真的想向有關當局反問一句:「難道你們沒有半點廉恥之心的嗎﹖」
我這一輩的學運、民運中人,都會記得80年代,中國出過一個記者和作家劉賓雁,他曾任《人民日報》記者,也曾當上中國作協副主席,在那個年代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第二種忠誠
劉賓雁曾寫過一本報告文學作品,名為《第二種忠誠》,故事主角是兩位20多年來一直冒死向毛澤東寫信「進諫」的人,他們眼看黨國命運正日漸走上歪路,雖然明知危險,但仍然試圖螳臂擋車,力挽狂瀾於既倒。
按劉賓雁的看法,人民對國家的忠誠有兩種,第一種的代表是雷鋒,那是緊跟隨黨國路線,在政治上保持一致,隨時願意追隨國家號召而赴湯蹈火,國家說一自已決不說二的人。至於「第二種忠誠」,那就是用發自內心的良知和責任感來看待國家,獨立自主的分析和判斷事情的對錯真偽,並大膽是其是非其非的人。
中國的統治者一直對所謂的「忠臣」,都推崇備至,豎立一個又一個如諸葛亮、岳飛等楷模,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忠誠會使統治變得更容易。統治者需要的,是第一種忠誠。相反,第二種忠誠,卻很多時對於統治者來說是一種噪音,這些異見者亦因此往往要為此付出自己的自由、生活安穩,甚至性命作為代價。
劉賓雁自己,也是第二種忠誠的表表者,他一直大膽對國家提出異見,在1987年被開除出黨,1988年到美國講學後,一直未能獲准返國,流落異鄉17年,最後在2005年,鬱鬱而終。
我想艾未未、譚作人、趙連海、一個又一個的維權人士、異見人士,以及20多年來一直有去維園參加六四燭光集會的香港人,比起那起人大、政協,他們一樣的愛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他們對國家懷抱著的,卻是第二種忠誠而已。
【明報專訊】7月11日晚上,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香港有一場演講,主辦方是明天更好基金和亞洲協會,演講後傅瑩回答了多條提問,其中包括本港著名英文時事節目主持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的尖銳提問,兩人的對答相當精彩。
傅瑩在演講中談到中國的人權問題,30年來都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交往的一大障礙,早年她當翻譯時,聽到外國官員質疑中國缺乏人權時,想到自己獲分配的糧票只能在北京使用,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海要1個月的工資,確實沒有選擇居住的權利,心想外國人講的好像對。但30年後,中國人權情況已大有改善,外國官員質疑中國人權的議題愈來愈狹窄,最近一年幾乎全集中在少數個別人士是否有權推翻政府上,但這是中國法律不容許的。
褚簡寧抓著「推翻政府」這個關鍵詞,追問傅瑩到底是指以選舉推翻政府,還是以武力推翻政府?美國人不也常常通過選舉推翻自己的政府嗎?這條提問的厲害之處,是含蓄地點出西方關注的人權個案,例如剛拿了諾貝爾人權獎的劉曉波,無論是言論主張和行動都不涉武力,只是鼓吹以合法手段修改憲制達至民主,卻遭當局重判。
傅瑩曾代表中國政府出面與挪威當局交涉,抗議挪威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當然明白褚簡寧提問的弦外之音,她以時間不容許深入討論為由簡短作答,指美國的選舉只會改變共和、民主兩黨誰執政,卻不會改變美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美國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這幾句話的弦外之音也很清楚,內地異見人士謀求的不單是換領袖,而是根本地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而這在中國是不容許的。傅瑩作為外交官,把話說到這裏,可算相當坦率。
據透露,傅瑩當天除了公開演講,還有一場閉門講座,是給特區政府官員的,課題是香港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上可扮演什麼角色。傅瑩在講座上高度讚賞香港的軟實力,認為中國當前快步走向國際,欠缺的正是軟實力,包括語言的、知識的、文化的實力,以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香港正好彌補國家的不足。
一名了解國情的朋友指出,中國的國際地位在 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迅速提升,確立了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地位,但亦因此遭遇極大麻煩,當老大的美國開始處處針對中國,一邊挑撥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菲律賓等,
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挑戰中國,一邊開動各種機制,如世貿的制裁、收購合併的審查等,阻止中國限制資源出口和到海外購買資源,被中國趕過頭的西歐國家和日本也多附和美國,這類衝突在未來 10年將不斷加劇,香港作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橋樑,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位置。
另一名熟悉中國政情人士認為,其實北京領導人看香港問題,外交關係從來都是很重要的角度,最明顯的是北京對待持續獲六成選民支持的泛民主派,一直採取抗拒態度,除了六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認為民主派政黨有外國關係,恐怕他們會成為外國政權遏制中國的棋子。
這個看法其實很有問題,泛民議員中從青年時期便對祖國滿腔熱情、絕不會被外國人利用的大有人在,北京愈是排斥他們,外國使節便愈容易同情和接近他們,日久自然成為友好,如果領導者改變態度,泛民政黨與北京的關係一旦正常化,香港的政局便會豁然開朗。
http://hk.news.yahoo.com/%E8%94%A1%E5%AD%90%E5%BC%B7-%E7%95%B0%E8%A6%8B%E8%88%87%E5%BF%A0%E8%AA%A0-213807940.html 異見與忠誠 蔡子強
http://blog.mingpao.com/cfm/content.cfm?OwnerID=1&CategoryID=1&tbSelMonth=7&tbSelYear=2011&TopicID=11196 傅瑩舌戰褚簡寧 北京對港又愛又忌 李先知
http://mindnecessity.blogspot.com/2008/05/we-must-not-confuse-dissent-with.html 不同政見是否對國家不忠I
【明報專訊】4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題為〈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奉勸手握權力的執政者,尤其需要對異質思維作出包容,並說這不僅是一種雅量,更是執政為民的需要、法治社會的要求。
文章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不乏各種偏激聲音,但只要出於善意,沒有違反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而不能主觀地歸之為『對幹』。相反卻應看到,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既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也是紓解社會焦慮、疏導矛盾衝突的必然要求。」
文章更批評:「一些人在討論中容不下異見,相互對罵、攻訐,動輒給對方扣上嚇人的帽子,用意氣之爭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對待批評建言,非但不虛心聽取,反而搞起了『誹謗定罪』,甚至以權力意志壓制不同聲音。」
今天的中國,艾未未被抓、譚作人被囚、一個又一個維權人士遭清算、一個又一個異見人士遭封口、言論自由不斷遭箝制和打壓,在這樣一個政治上一片蕭颯與蒼涼的時勢,這樣的一篇文章,出現在天字第一號官方喉舌當中,實在讓人眼前一亮。
美國史上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期,這也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以及兩句擲地有聲的說話。
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蘇對立,冷戰掀起序幕。美國的極右派以及部分共和黨政客,興風作浪,讓全國陷入一片恐共情緒當中。當時最惡名昭彰的,首推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 McCarthy),他四處指控那些持不同政見人士,包括政圈中人、媒體工作者、學者、知識分子,甚至演藝界人士等,質疑他們對國家的忠誠,甚至扣帽子說他們賣國,以至共諜,令到國民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這段麥卡錫橫行霸道的時期,也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政治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但當時大多數人,起初卻選擇對此噤若寒蟬,敢怒而不敢言,因為害怕自己一旦提出異見,便會被前述這些極右政客指摘為共產黨的同路人、串謀者,對國家不忠,甚至叛國。
不要把異見與不忠混為一談﹗
直到1954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名記者莫洛(Edward R. Murrow),終於按捺不住,敵不過自己良心的呼喚,在節目《See It Now》中冒被株連的危險,挺身而出,揭發了一連串遭麥卡錫誣陷的事件,譴責他誣陷忠良、亂扣帽子的行為。
在3月9日的節目中,莫洛更說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說話:
「我們千萬不可以把異見,以及對國家不忠,兩者混為一談﹗」
(We must not confuse dissent with disloyalty!)
對於那個正在張牙舞爪的麥卡錫,這段說話正好給了他一記迎頭痛擊,民情和輿論開始逆轉,大家都覺得對這名政客忍夠了。
6月9日,麥卡錫本來正指控一名年輕的律師Fred Fisher,說他當年在哈佛法學院念書時,涉嫌與一左翼團體有交往,當其老闆Joseph Welch被傳召到聽證會作證時,為自己這個年輕下屬仗義執言,並當面批評麥卡錫的輕率和殘暴,對這名年輕人造成的傷害,更當面嘲弄了他一句:
「你毫無廉恥之心的嗎﹖」
(Have you no sense of decency, sir?)
從此,麥卡錫就成了一隻鬥敗的公雞,不單民望極速插水,同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麥卡錫被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同年12月2日,參議院以67票對22票通過決議,正式譴責麥卡錫「違反參議院傳統」的行為,從而結束了「麥卡錫主義時代」。1957年5月2日,麥卡錫因急性肝炎,潦倒而終。
難道沒有半點廉恥之心﹖
這段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政治上最黑暗的一幕,歷時5年,但讓中國人痛心的是,同樣白色恐怖的一幕,卻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反覆上演了超過半個世紀,至今仍然繼續。
當眼看艾未未人間蒸發,當權者還挖空心思,想出一連串莫須有罪名如逃稅,插贓嫁禍時,當眼看要為結石寶寶討回公道與賠償,卻變成尋釁滋事的罪行時……我相信很多有血性的香港人,也真的想向有關當局反問一句:「難道你們沒有半點廉恥之心的嗎﹖」
我這一輩的學運、民運中人,都會記得80年代,中國出過一個記者和作家劉賓雁,他曾任《人民日報》記者,也曾當上中國作協副主席,在那個年代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第二種忠誠
劉賓雁曾寫過一本報告文學作品,名為《第二種忠誠》,故事主角是兩位20多年來一直冒死向毛澤東寫信「進諫」的人,他們眼看黨國命運正日漸走上歪路,雖然明知危險,但仍然試圖螳臂擋車,力挽狂瀾於既倒。
按劉賓雁的看法,人民對國家的忠誠有兩種,第一種的代表是雷鋒,那是緊跟隨黨國路線,在政治上保持一致,隨時願意追隨國家號召而赴湯蹈火,國家說一自已決不說二的人。至於「第二種忠誠」,那就是用發自內心的良知和責任感來看待國家,獨立自主的分析和判斷事情的對錯真偽,並大膽是其是非其非的人。
中國的統治者一直對所謂的「忠臣」,都推崇備至,豎立一個又一個如諸葛亮、岳飛等楷模,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忠誠會使統治變得更容易。統治者需要的,是第一種忠誠。相反,第二種忠誠,卻很多時對於統治者來說是一種噪音,這些異見者亦因此往往要為此付出自己的自由、生活安穩,甚至性命作為代價。
劉賓雁自己,也是第二種忠誠的表表者,他一直大膽對國家提出異見,在1987年被開除出黨,1988年到美國講學後,一直未能獲准返國,流落異鄉17年,最後在2005年,鬱鬱而終。
我想艾未未、譚作人、趙連海、一個又一個的維權人士、異見人士,以及20多年來一直有去維園參加六四燭光集會的香港人,比起那起人大、政協,他們一樣的愛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他們對國家懷抱著的,卻是第二種忠誠而已。
【明報專訊】7月11日晚上,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香港有一場演講,主辦方是明天更好基金和亞洲協會,演講後傅瑩回答了多條提問,其中包括本港著名英文時事節目主持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的尖銳提問,兩人的對答相當精彩。
傅瑩在演講中談到中國的人權問題,30年來都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交往的一大障礙,早年她當翻譯時,聽到外國官員質疑中國缺乏人權時,想到自己獲分配的糧票只能在北京使用,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海要1個月的工資,確實沒有選擇居住的權利,心想外國人講的好像對。但30年後,中國人權情況已大有改善,外國官員質疑中國人權的議題愈來愈狹窄,最近一年幾乎全集中在少數個別人士是否有權推翻政府上,但這是中國法律不容許的。
褚簡寧抓著「推翻政府」這個關鍵詞,追問傅瑩到底是指以選舉推翻政府,還是以武力推翻政府?美國人不也常常通過選舉推翻自己的政府嗎?這條提問的厲害之處,是含蓄地點出西方關注的人權個案,例如剛拿了諾貝爾人權獎的劉曉波,無論是言論主張和行動都不涉武力,只是鼓吹以合法手段修改憲制達至民主,卻遭當局重判。
傅瑩曾代表中國政府出面與挪威當局交涉,抗議挪威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當然明白褚簡寧提問的弦外之音,她以時間不容許深入討論為由簡短作答,指美國的選舉只會改變共和、民主兩黨誰執政,卻不會改變美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美國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這幾句話的弦外之音也很清楚,內地異見人士謀求的不單是換領袖,而是根本地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而這在中國是不容許的。傅瑩作為外交官,把話說到這裏,可算相當坦率。
據透露,傅瑩當天除了公開演講,還有一場閉門講座,是給特區政府官員的,課題是香港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上可扮演什麼角色。傅瑩在講座上高度讚賞香港的軟實力,認為中國當前快步走向國際,欠缺的正是軟實力,包括語言的、知識的、文化的實力,以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香港正好彌補國家的不足。
一名了解國情的朋友指出,中國的國際地位在 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迅速提升,確立了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地位,但亦因此遭遇極大麻煩,當老大的美國開始處處針對中國,一邊挑撥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菲律賓等,
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挑戰中國,一邊開動各種機制,如世貿的制裁、收購合併的審查等,阻止中國限制資源出口和到海外購買資源,被中國趕過頭的西歐國家和日本也多附和美國,這類衝突在未來 10年將不斷加劇,香港作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橋樑,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位置。
另一名熟悉中國政情人士認為,其實北京領導人看香港問題,外交關係從來都是很重要的角度,最明顯的是北京對待持續獲六成選民支持的泛民主派,一直採取抗拒態度,除了六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認為民主派政黨有外國關係,恐怕他們會成為外國政權遏制中國的棋子。
這個看法其實很有問題,泛民議員中從青年時期便對祖國滿腔熱情、絕不會被外國人利用的大有人在,北京愈是排斥他們,外國使節便愈容易同情和接近他們,日久自然成為友好,如果領導者改變態度,泛民政黨與北京的關係一旦正常化,香港的政局便會豁然開朗。
http://hk.news.yahoo.com/%E8%94%A1%E5%AD%90%E5%BC%B7-%E7%95%B0%E8%A6%8B%E8%88%87%E5%BF%A0%E8%AA%A0-213807940.html 異見與忠誠 蔡子強
http://blog.mingpao.com/cfm/content.cfm?OwnerID=1&CategoryID=1&tbSelMonth=7&tbSelYear=2011&TopicID=11196 傅瑩舌戰褚簡寧 北京對港又愛又忌 李先知
http://mindnecessity.blogspot.com/2008/05/we-must-not-confuse-dissent-with.html 不同政見是否對國家不忠I
Sunday, June 09, 2013
有趣的統計
有趣的統計
六月七日凌晨無聊的 嗜悲,登入自己的 blog,入到有關 statistics 的部份見到以下(懇請留意這些統計是時間性 moving statistics)。
Audience
Pageviews:
Top 5
United States 750
Hong Kong 546
Germany 526
Russia 97
Taiwan 77
by week: May 31, 2013 1:00 AM – Jun 7, 2013 12:00 AM
Top 5
United States 150
Hong Kong 93
Germany 62
Russia 9
Turkey 7
by day:Jun 6, 2013 1:00 AM – Jun 7, 2013 12:00 AM
竟然美國來訪的多過,從香港來訪的客人。出乎 嗜悲 意料之外,但不敢即是下判斷,所以多等幾天,第二天再登登入 statistics,再看看 Audience pageviews 有甚麽變化。
一天後週五晚上:
Top 5
United States 913
Germany 717
Hong Kong 549
Russia 97
Taiwan 89
By week:May 31, 2013 12:00 AM – Jun 7, 2013 11:00 PM
Top 5
Germany 197
United States 195
Hong Kong 79
Taiwan 21
France 15
by day:Jun 6, 2013 12:00 AM – Jun 7, 2013 11:00 PM
隔了一晚竟然出現變化,令到 嗜悲 更加意外,By day 德國的來客趕過了美國香港佔第一位,德國美國來客居然高居前三位,美國較多華裔可以理解,而德國來客是想看甚麽呢? 多等一天再看看再有甚麽變化 。。。。。
週六晚有局回家後,沒有登入查看,週日早晨看看 statistics
Top 5
United States 831
Germany 819
Hong Kong 573
Russia 89
Taiwan 89
by week: Jun 2, 2013 8:00 AM – Jun 9, 2013 7:00 AM
Top 5
Germany 91
Hong Kong 59
United States 30
France 22
China 11
by day: Jun 8, 2013 8:00 AM – Jun 9, 2013 7:00 AM
添加:
到了中午
Top 5
Germany 171
Hong Kong 75
United States 32
France 27
Russia 13
by day:Jun 8, 2013 1:00 PM – Jun 9, 2013 12:00 PM
By day 德國朋友的 pageviews 仍然頗高,而且短短五個小時的 moving statistics,德國來客由 91 增加到 171,有 80個的正增長,並且以日計高居首位。
就用 from Germany 的 pageviews 數字作 demonstration
假設: X 是最先先五小時的 pageviews 總數
經過了五小時消耗
五小時內的數字變化是:91 - X +(80 + X) = 171
這五小時內要有 80 + X 個 pageviews 去填補被刪減去的 X pageviews
當然 X 可以 = 0 or 又可能是 ∞ - 1,故此 80 應該稱為正增長。
我近期有甚麽發表,會得到德國朋友們的關心呢?此外我的訪客分佈調查,不斷有增也有減,到今早有 153位留下了資料: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you are 不記名問卷訪客分佈你是:
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7 (11%)
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5 (3%)
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已婚 30 至 39歲 4 (2%)
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未婚 30 至 39歲 6 (3%)
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已婚 20 至 29歲 2 (1%)
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未婚 20 至 29歲 6 (3%)
Male Aged 19 and below 男性 19歲 或以下 11 (7%)
Female Aged 19 and below 女性 19歲 或以下 47 (30%)
Fe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未婚 20 至 29歲 23 (15%)
Fe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已婚 20 至 29歲 1 (0%)
Fe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未婚 30 至 39歲 11 (7%)
Fe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已婚 30 至 39歲 7 (4%)
Fe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2 (1%)
Fe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1 (7%)
在這次意見調查中投票
目前投票數: 153
與上次我記錄是流失了 4位,其實是增加了但又跌回,這個我不知道是讀者們,自己選擇刪除資料,還是 Blogger 的問題。
Nov 22 2012 (157)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you are 不記名問卷訪客分佈你是:
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7 (10%)
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6 (3%)
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已婚 30 至 39歲 5 (3%)
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未婚 30 至 39歲 7 (4%)
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已婚 20 至 29歲 2 (1%)
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未婚 20 至 29歲 10 (6%)
Male Aged 19 and below 男性 19歲 或以下 12 (7%)
Female Aged 19 and below 女性 19歲 或以下 48 (30%)
Fe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未婚 20 至 29歲 22 (14%)
Fe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已婚 20 至 29歲 1 (0%)
Fe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未婚 30 至 39歲 8 (5%)
Fe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已婚 30 至 39歲 7 (4%)
Fe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2 (1%)
Fe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0 (6%)
在這次意見調查中投票
目前投票數: 157
Anyway 無論如何感謝到訪的朋友們,新知舊雨無任歡迎!若能留下片言絮語,or 批評指教,嗜悲 都照單全收 。。。。。
後記:
端午節的早上 10:00 AM
Germany 201
Hong Kong 64
United States 22
by day: 即是由昨天 11AM 至今天 10AM,有多達二百個 pageviews 是來自德國的,不可思議!
後後記:
Germany 180
Hong Kong 47
United States 36
by day:Jun 12, 2013 1:00 PM – Jun 13, 2013 12:00 PM
德國來客仍然高企,180 pageviews 遠超香港和美國,真的要多謝嗮!
後後後記:
差不多三個星期後 July 2,德國的每週訪客仍然高企
Germany 940
Hong Kong 351
United States 157
France 119
China 107
by week:Jun 25, 2013 4:00 PM – Jul 2, 2013 3:00 PM
Germany 140
Hong Kong 62
China 46
United States 18
France 16
by day:Jul 1, 2013 4:00 PM – Jul 2, 2013 3:00 PM
嗜悲 有甚麽新文吸引到海外的讀者呢?or 本網址已經受到關注和監控?
我的舊文:
所有鳴謝的文字
六月七日凌晨無聊的 嗜悲,登入自己的 blog,入到有關 statistics 的部份見到以下(懇請留意這些統計是時間性 moving statistics)。
Audience
Pageviews:
Top 5
United States 750
Hong Kong 546
Germany 526
Russia 97
Taiwan 77
by week: May 31, 2013 1:00 AM – Jun 7, 2013 12:00 AM
Top 5
United States 150
Hong Kong 93
Germany 62
Russia 9
Turkey 7
by day:Jun 6, 2013 1:00 AM – Jun 7, 2013 12:00 AM
竟然美國來訪的多過,從香港來訪的客人。出乎 嗜悲 意料之外,但不敢即是下判斷,所以多等幾天,第二天再登登入 statistics,再看看 Audience pageviews 有甚麽變化。
一天後週五晚上:
Top 5
United States 913
Germany 717
Hong Kong 549
Russia 97
Taiwan 89
By week:May 31, 2013 12:00 AM – Jun 7, 2013 11:00 PM
Top 5
Germany 197
United States 195
Hong Kong 79
Taiwan 21
France 15
by day:Jun 6, 2013 12:00 AM – Jun 7, 2013 11:00 PM
隔了一晚竟然出現變化,令到 嗜悲 更加意外,By day 德國的來客趕過了美國香港佔第一位,德國美國來客居然高居前三位,美國較多華裔可以理解,而德國來客是想看甚麽呢? 多等一天再看看再有甚麽變化 。。。。。
週六晚有局回家後,沒有登入查看,週日早晨看看 statistics
Top 5
United States 831
Germany 819
Hong Kong 573
Russia 89
Taiwan 89
by week: Jun 2, 2013 8:00 AM – Jun 9, 2013 7:00 AM
Top 5
Germany 91
Hong Kong 59
United States 30
France 22
China 11
by day: Jun 8, 2013 8:00 AM – Jun 9, 2013 7:00 AM
添加:
到了中午
Top 5
Germany 171
Hong Kong 75
United States 32
France 27
Russia 13
by day:Jun 8, 2013 1:00 PM – Jun 9, 2013 12:00 PM
By day 德國朋友的 pageviews 仍然頗高,而且短短五個小時的 moving statistics,德國來客由 91 增加到 171,有 80個的正增長,並且以日計高居首位。
就用 from Germany 的 pageviews 數字作 demonstration
假設: X 是最先先五小時的 pageviews 總數
經過了五小時消耗
五小時內的數字變化是:91 - X +(80 + X) = 171
這五小時內要有 80 + X 個 pageviews 去填補被刪減去的 X pageviews
當然 X 可以 = 0 or 又可能是 ∞ - 1,故此 80 應該稱為正增長。
我近期有甚麽發表,會得到德國朋友們的關心呢?此外我的訪客分佈調查,不斷有增也有減,到今早有 153位留下了資料: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you are 不記名問卷訪客分佈你是:
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7 (11%)
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5 (3%)
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已婚 30 至 39歲 4 (2%)
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未婚 30 至 39歲 6 (3%)
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已婚 20 至 29歲 2 (1%)
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未婚 20 至 29歲 6 (3%)
Male Aged 19 and below 男性 19歲 或以下 11 (7%)
Female Aged 19 and below 女性 19歲 或以下 47 (30%)
Fe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未婚 20 至 29歲 23 (15%)
Fe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已婚 20 至 29歲 1 (0%)
Fe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未婚 30 至 39歲 11 (7%)
Fe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已婚 30 至 39歲 7 (4%)
Fe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2 (1%)
Fe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1 (7%)
在這次意見調查中投票
目前投票數: 153
與上次我記錄是流失了 4位,其實是增加了但又跌回,這個我不知道是讀者們,自己選擇刪除資料,還是 Blogger 的問題。
Nov 22 2012 (157)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you are 不記名問卷訪客分佈你是:
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7 (10%)
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男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6 (3%)
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已婚 30 至 39歲 5 (3%)
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男性 未婚 30 至 39歲 7 (4%)
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已婚 20 至 29歲 2 (1%)
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男性 未婚 20 至 29歲 10 (6%)
Male Aged 19 and below 男性 19歲 或以下 12 (7%)
Female Aged 19 and below 女性 19歲 或以下 48 (30%)
Female Un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未婚 20 至 29歲 22 (14%)
Female Married Aged 20 to 29 女性 已婚 20 至 29歲 1 (0%)
Female Un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未婚 30 至 39歲 8 (5%)
Female Married Aged 30 to 39 女性 已婚 30 至 39歲 7 (4%)
Female Un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未婚 40歲或以上 2 (1%)
Female Married Aged 40 and Over 女性 已婚 40歲或以上 10 (6%)
在這次意見調查中投票
目前投票數: 157
Anyway 無論如何感謝到訪的朋友們,新知舊雨無任歡迎!若能留下片言絮語,or 批評指教,嗜悲 都照單全收 。。。。。
後記:
端午節的早上 10:00 AM
Germany 201
Hong Kong 64
United States 22
by day: 即是由昨天 11AM 至今天 10AM,有多達二百個 pageviews 是來自德國的,不可思議!
後後記:
Germany 180
Hong Kong 47
United States 36
by day:Jun 12, 2013 1:00 PM – Jun 13, 2013 12:00 PM
德國來客仍然高企,180 pageviews 遠超香港和美國,真的要多謝嗮!
後後後記:
差不多三個星期後 July 2,德國的每週訪客仍然高企
Germany 940
Hong Kong 351
United States 157
France 119
China 107
by week:Jun 25, 2013 4:00 PM – Jul 2, 2013 3:00 PM
Germany 140
Hong Kong 62
China 46
United States 18
France 16
by day:Jul 1, 2013 4:00 PM – Jul 2, 2013 3:00 PM
嗜悲 有甚麽新文吸引到海外的讀者呢?or 本網址已經受到關注和監控?
我的舊文:
所有鳴謝的文字
Subscribe to:
Posts (Atom)